“老师,你知道吗?我为什么要在课堂上大声怪叫,为什么时常站起来去招惹同学?其实,那都是为了吸引你的目光,引起同学们的注意…...老师你能多看我几眼吗?”这是一个学生的日记,是我班赫赫有名的调皮大王春阳在日记里写下的心里话。
这几句话突兀其来,让我心灵震撼!春阳的形象顿时在我眼前清晰起来:他老是呆在教室最后一排的角落里的特别座位上,课堂上总是坐不端正,嘴里唧唧呱呱,时而大叫几声,时而站起来晃动几下,常惹得全班哄堂大笑;课间常有人告他的状,把他叫到面前任你说什么总是一言不发,也偶尔见他飞快地从你身边晃过,还做几个怪动作;数学作业基本写不上,语文作业偶尔交上但空本子居多,成绩一塌糊涂。然而,让人始料未及的是正是这位看似毫无理想的差生居然写出这样的话,这不得不叫人深思、反省!这是他蓄积已久的内心的爆发,是他心灵的呐喊!
近几年,由于诸多因素,让我们这所所谓的重点小学不堪重负,每个班都是超级大班,八九十人挤在五十多平方米的教室里,加之校际间的竞争恶化,作为毕业
为了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我们不惜绞尽脑汁想办法治理调皮鬼。十多年前,那时我才初为人师不久,班上有一调皮鬼上课不听讲,
“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曾经一度成为教育界的一句流行语,几乎每个教师都说成了顺口溜,反思我们的教育行为,究竟又有多少人将这句漂亮的口号转化成了自觉行动呢?不是吗?诚如
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人自出生以后便成为各种社会团体的一分子,就想与他人亲近,与他人来往,渴望被重视、被关怀、被肯定、被赏识。这是与生俱来的交往与自尊的需要。当他所希望的某方面被重视后就会焕发出异彩。当这些需要一旦受挫,就会使人产生自卑感、软弱感、无能感。现在看来,我们成天殚精竭虑、呕心沥血地工作着,培育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可谓是仰不愧于天,俯不愧于地。当我们极其自豪地讲述着那些得意门生的辉煌成就时,可曾想过那些渐渐被我们淡忘的另类学生。要知道当初他们也是怀着同样美好的希望跨入校园的呀!他们的父母也同样满怀期待地将自己的孩子送到你的膝下的呀!也许正是他们的某些表现不同吧,我们教师爱的天平不知不觉中失去了平衡,我们的眼神不知不觉中涂抹上了微妙的感情色彩。当然作为教师也有压力,学校要考试考核,社会要看效益,而这些又总是万变不离其宗地与升学率紧密相连,而这些又与教师的职称、奖金、名誉、地位等直接挂钩。然而就在升学率这根魔棒的指挥下,我们铸就了许多孩子的辉煌同时也造就了许多孩子的不幸。这是不是看不见的教育的不公平,这是不是对一个生命享受教育的权利的剥夺?如果是这样谁还能说自己是优秀的教师呢?如果与许多孩子一生的幸福相比我们那点与生命价值不大相干的虚名浮利又算得了啥?
著名教育家杜威说过:“人的本质里最深层的驱动力是被重视。”许多调皮的孩子难以用优异的成绩吸引老师和同学的目光,然而他们内心仍渴望被重视,下意识地铤而走险以顽皮的方式来引人注意,我们还有何理由不自责与反思而去批评或漠视他们呢?教育是塑造心灵的艺术,只有师生心灵碰撞才能产生奇妙的火花。如果这样理解,转化一个后进生就在
可惜呀,一个如此简单的道理花费了十余年方才领悟到;可悲呀,个如此简单的道理伤害了那么多孩子的心灵方才领悟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