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应重视示范教学
在现今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有许多教师往往采用说教法,把课上成讲道理的课,而忽视了教师的示范作用。
小学阶段的少年儿童,还处于形象思维阶段,他们对具体抽象的事物比较容易接受,而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还没有充分发展,对抽象的道理难以理解和记忆。
教育学家认为,教师不仅是科学知识的传播者,而且应该是模范。也就是说教师不光是传授学生科学知识,而且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模仿是儿童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内在动机——学习后动力。在学校里,在课堂上,教师往往是儿童的成就模范。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是学生刻意模仿的对象,必将对学生造成深远的影响。没有教师的示范,就无法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特别重视语文教学示范性。
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的发音、重音等方式比任何关于正确说话的教条更加有效地、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小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开始,说话训练的成败就决定于教师的示范作用。
在识字教学中,示范性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汉字的结构和组成复杂多样,书写时往往又因为书写习惯的不同而不一定遵循规律,这就造成识记上的困难,是学生不易掌握。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示范性,边学边在黑板上板书,对易错的地方再适当强调一下,这时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对事物的印象也相当深,老师书写生字的笔顺笔画,学生都会牢记在心,从而达到了识记的目的,而不用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联练习。即使有时忘记了,一复习就会马上想起来。
在阅读教学中,示范教学也必不可少。学生在分析课文时,往往觉得无从下手,常常是读几遍课文,了解一下大概内容,而不能更深入的体会其内在含义。如果教师在讲课时,利用自己丰富的阅读知识,示范性的给学生讲解如何审题,如何理解课文内容,如何找出每一段的中心句、重点句、疑难句,如何找出文中的精彩部分或重点部分,如何边读边分析,概括大意等,都将是对学生启发性的引导,必定会使学生掌握住阅读方法,大大提高阅读能力。这比单纯运用讲授法,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示范性教学在作文教学中尤其重要。有些教师一味地把写作课上成讲道理的课,上成一般化的写作指导课,写作也是一种手艺,是需要练习的。美国著名的教育学家格雷夫斯曾经说过,教师的写作实践,可以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写作榜样。在每次作文练习之前,教师都要写一篇下水作文。一方面,在写作过程中,教师就会了解学生作文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从而及时思考对策,以便于在写作指导时重点解决;另一方面,对自己的写作能力也是一种锻炼,有利于教学。学生的学习都是由模仿到创造的,有了教师的下水作文,作文指导时再适当点拨一下,学生就能一点就同通,从而达到作文教学的目的,比单纯的说教效果要好得多。研究表明,采用作文示范性教学,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显著,而没有采用作文示范性教学的学生,在这方面进展缓慢。由此可见,示范性教学在作文教学中的作用也不容忽视。
总之,示范性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是不能被忽视的,它使语文教学紧密联系实际、因材施教的原则,变空洞无味的语文教学为具体形象,增加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新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