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简述创新街小学的阅读之路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多处强调了“阅读”和“积累”的重要地位。“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课外阅读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但,反观现实却不容乐观,我国国民阅读率连年持续走低。第四次“全国国民阅读与购买抽样调查”显示,国民中有读书“习惯”的大概只占到5%左右。我国每人每年平均阅读量只有4.5本,远低于犹太人的64本和美国的50本。但是这仅有的人均每年4.5本,还包括教材、教辅资料等严格意义上不算真正阅读的书籍。孩子是国家的未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与能力,学校和老师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我校(创新街小学)已有80多年校史,毗邻有3600年历史的商城遗址,是我国已故著名作
一、营造浓郁的书香氛围
1.漫步在校园,学校每一处都是宣传的阵地。从校门右侧的荣誉墙,到综合楼里的宣传栏、校园的橱窗、广播站、提示牌,走廊的名言警句……这些充分展示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成果、办学特色,营造了浓浓的校园文化氛围,为孩子们提供了一部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让他们用心灵去感悟、去欣赏,去爱护。
走廊上精美的木制字匾里是关于古今中外的读书名言。那些看上去不经意散落着的心语牌,其实是经过精心策划的警示语。比如:花坛里的“绿色留母校,校园更美好”“花儿微笑草睡觉,手脚留神别打扰”;楼梯拐角处的“上下楼梯,右行礼让为先” 等“点缀”在校园的各个角落,可以让孩子在活动中无意识的观看、思索,进而达到教育的目的,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背诵70篇优秀古诗词,我们编选了部分篇目,雕刻在教学区走廊两侧的柱子上,命名为“诗韵长廊”,为学生背诵古诗词提供条件,营造氛围。教楼连廊上精心设计的“知”亭、“礼” 亭、“善” 亭,——“知,人之常学 ,知己知彼知天下” ,“礼,人之常性,礼貌礼仪安四邦”,“善,人之常德,善意善举真君子”,也都彰显着浓厚的书香育人气息。
2.每个班级里都设有三个班级文化板块,其中有一个是专门的阅读板块,上面的内容根据学校的活动要求或各班阅读情况定期更换。
3.在每个班级建立班级图书角。图书或来自学校图书室或是学生自带,让孩子们在学校有书可看。
二、成就爱读书的教师队伍
只有真正“爱上阅读”的老师才能培养出“爱上阅读”的学生。想要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质量,教师必须自己先有兴趣,有方法,有将阅读作为自己终身学习的一种有效途径的意识。
1.设立教师阅览室。学校为实施“读书工程”,斥资建立了教师阅览室,每年都订阅各种有关教育的期刊、杂志;坚持定期为教师购买一定数量的专业书籍,坚持常年开放图书室;保证教师有书可读,有杂志可看。
2.培养教师阅读习惯。很多习惯都要经历从被动到主动的过程,在倡导教师读书的前两年,学校硬性规定每人每周必须达到一定的阅读时间,摘抄一定数量的读书笔记。阅览室里有阅读时间统计表,每月学校进行统计,在校周工作历上公开表扬阅读时间长、阅读认真的老师。也许这个方法笨了一些,但对促进教师养成阅读习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3.开展读书交流活动。每学年召开以“读书与成长”为主题的教师课外阅读交流活动和举行班主任论坛。在交流活动中,老师们交换自己的阅读心得,畅谈自己的阅读收获,同时进行阅读指导方法的交流。交流后,老师们将自己撰写的心得体会发到区教体局网站和校讯通博客里,为引导孩子“多读书,读好书”做好榜样。
4.将阅读与教学结合起来。学校开展以教材为引子的阅读,读该作者的书,读该课文的原著,读同类或异类作者的书,读同类或异类文章的书;以所读的书为材料,纳入日常教学中。在此基础上,我校连续两年学校利用每周三的语文教研活动时间,开展“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的专题教研,让老师们交流在阅读教学、作文教学中存在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取得的成绩、成功的经验等,提高了老师们的阅读兴趣及阅读指导水平。
5.练就过硬基本功。学校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以小学语文教科书为基础,编印了《创新街小学语文教师必备古诗80首》的册子,学校利用假期时间让全体语文教师背诵、学习,开学初还进行了检测。
6.假期是阅读的加油站。每年的寒暑假,学校都会给全体教师下发一份《致教师的一封信》,这封信里,或要求教师利用假期倡导读经典,或号召大家共读一本书。目前我们以共同读过《我的教学勇气》《有效课堂22条》等书。
7.请学者、作家、专家做讲座。学校邀请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举行书香校园作家见面会,邀请赵谦翔、阚则思、省教院的任民等到校给师生作报告,提高教师和学生课外阅读的质量和品味,激发大家的读书兴趣。
8.将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鼓励教师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号召教师平时勤写随笔,学校定期选出优秀的教师随笔结集成书,这也是对认真阅读教师的鼓励和认可,很好地调动了教师写作热情。
三、和家长携手进行亲子阅读
教育是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事业,哪一方面偏废都达不到理想的效果。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状况,更有效地争取家长配合并支持学校创设书香校园的工作,我们对全校学生进行了一次课外阅读情况问卷调查。针对调查显示的问题,学校通过家长会、校报、家访、家长开放日等形式,向家长宣传读书的重要性,介绍如何给孩子创设较好的读书条件,培养孩子的读书习惯。如:房间布置的有阅读的氛围、书籍购买有个计划等;孩子读书时家长要尽量保持室内安静,电视、谈话等声音要尽量少对孩子产生干扰;父母要经常在孩子的“书房”里指导孩子读书,或与孩子一起读书,耐心倾听孩子谈书中他认为有趣的内容,与孩子交流读书体会,使孩子经常体验到“书房”的温暖;经常带孩子逛书店,尽量满足孩子购书的愿望,但购书时要根据孩子的阅读能力、兴趣和书本内容慎重选择;等等。
学校还要求每个家庭每月至少给孩子买一本好书,并和孩子一起阅读,在学校设计的专门读书卡上撰写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学校每学年会举行一次校园读书节,在读书节期间,邀请家长全程参与,开展图书展览、图书跳蚤市场、读书心得交流、“书香班级、书香读者、书香家庭”评选等活动,对一年来的读书成果进行汇报和展示。连续两年的六一节,学校都将学生作文比赛的优秀作文和发表在报刊杂志的文章一并收录,印制了《花儿朵朵》一书作为礼物赠送给全校的孩子们,当孩子看到自己的“大作”以印在书上,那种喜悦不言而喻。
四、进行丰富多样的读书活动
活动是教育的载体,孩子的生活离不开各种各样的活动,为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近年来学校坚持举行了丰富多彩、有效的活动。
1.为学生列出各年级的“荐读书目”,并在办理进行好书推荐课,让学生互荐自己已阅读的书目给全班或小组。
2.有效利用一周一次的阅读课,由语文老师进行阅读指导,开阔学生的视野,让他们学会一些读书方法。此外,我们还要求班级每月至少开设一节读书指导课或好书推荐课或读书交流课,让老师就读书方法、写作技巧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让学生之间通过写读后感或者语言沟通交流自己的读书心得,教导处会组织学生进行检查,并适时总结。
3.坚持开展“古诗诵读”
在学校的组织策划下,在语文老师的带领支持下,坚持利用下午的三个预备时间,根据各年级的学习能力的高低,学习任务的多少,开展不同的“古诗诵读”活动。如低年级开始是《弟子规》后来是《幼儿古诗接龙》,中高年级则背《疯狂背古诗》,让学生走进经典,让国学的精华进入学生的生活。
4.定期举行主题班队会,交换书籍,交流读书心得
在各年级组织不同主题的班会,低年级以“读童话经典,放飞梦想”为主题,中年级以“读名人传记,感受名人魅力”为主题,高年级则以“读中外名著,树纯真心灵”为主题。利用讨论交流,加强对作品的感知,让学生自己去感受读书的乐趣,与好书交友,与博览同行,阅读引领学生成长。
除了利用班会进行读书心得交流,各年级把优秀的读后感通过学校橱窗、校报等平台进行展示优秀成果,不断树立榜样。
5.每学期组织一次古诗诵读比赛和读书演讲比赛
为激发学生和家长的阅读兴趣,在进行这两项比赛时,参与比赛的评委除了老师,还有学生以及部分家长。通过比赛不仅让学生更多地参与了读书活动,锻炼了学生的能力,也让更多的人分享了学生的读书心得与乐趣,从而激发、增强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6.组织读书征文活动
每学期在全校开展一次“书香校园”读书征文活动,鼓励学生多写,进行一书众人读,一书众人感。
7.组织好书交流活动。让学生把自己喜欢读的书带到学校与其他学生交换阅读
各年级各班在班里建立图书共享和心得交流制度。学生之间互相推荐交流自己喜爱的书籍,并定期定人将书籍带到班上,供大家共享。
8.开展“我与父母共读一本书”活动
家庭是激发孩子阅读兴趣的重要场所,为了鼓励家长在家里给孩子创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我校开展“我与父母共读一本书”的活动,让家长与学生共同阅读,交流阅读体会。在活动中,很多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了,每一篇读书心得都试与家长比高低。
9.让阅读走进校本课程。为了配合古诗文诵读活动,我校开发编印了创新街小学校本教材《古诗词诵读篇目》,为学生提取古诗文中的精华。
五、效果呈现
1.活动成果和班级文化建设相结合。在班级外墙或后墙开辟专门的“阅读板块”。形式有好书推荐卡、书签、读书卡、读后感等。
2.检查和评比相结合。定期检查总结阅读情况,每期进行评比,利用校报、校园的橱窗、各年级制作版面。在每学期的读书节上评出各班和各年级的“书香家庭”“书香班级”“阅读之星”“故事大王”,激励学生的阅读兴趣。
3.创建校本课程和结集成书相结合
一直以来,我校着力打造“书香班级”,建设“书香校园”,让学生在读书中明理,在读书中学会做人,阅读活动在我校只有起点,我们永远只追求更好……
六、校讯通书香班级活动
校讯通是个绿色的纯净的教育网站,不仅给全省的优秀教师提供了交流、共享教育经验的平台,并且把家长和学生也一并吸纳进来,真正让家长参与到教学中来,达到了家庭和学校教育的真正互通一致。此外,老师和家长通过校讯通网站与更多优秀的老师和家长交流教学、家庭教育经验,进一步开阔了眼界。
目前我校在职教师119人,其中开博94人博文1600余篇。其中黄慧芳老师341篇,贾慧娟162篇。截至目前,在校讯通开博的教师、家长、学生中,已有3个家长博腕、2个教师博腕和2个学生博腕。
在已结束的五届书香班级评选活动中,我们阅读的成效已从获奖的情况中得到很好的说明。
比赛名称
阅读示范学校
书香班级
优秀辅导老师
阅读天使
书香家庭
获奖总数
第一届
1
1
2
第二届
1
1
1
3
第三届
1
1
第四届
1
6
8
6
21
第五届
2
4
7
4
17
成绩的取得源自多种因素,其中包括:行政领导带头;引领青年教师写博;博客评比等。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黄惠芳老师,她已近50岁,但仍热情不减,带领本班学生建博客,发文章、写留言,积极参加博客大赛,这些都源于老师们的阅读热情。黄惠芳老师的班级阅读践行“日有所诵”,从学生报到的那一天起,每天一小时,而且是雷打不动的。
有时他们每天利用上午放学前的十多分钟,徜徉在童话故事梦幻般的仙境里,跟随“弗瑞丝小姐”一同到人体里游玩,到水厂里参观;与“丑小鸭”一齐离家出走,尝尽生活的酸甜苦辣;和“不理妈妈的鸡蛋”一块想当然,在追寻自我、追寻幸福的道路上,经历了重重险阻,险些丢了性命,终于明白了“有妈的孩子像块宝”;陪着“张秋生”爷爷一起感受森林的气息,感受风的浪漫,感受天空的诗意,感受大地的智慧;伴着“三毛”一同哭,一起笑……
有时他们把阅读活动带到了家里。不但学生在家阅读,而且也指导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我给家长讲解“亲子共读”的方法,讲解“绘本阅读”的方法。
学生“叶儿船”(校讯通博客昵称)说:“阅读是一个好习惯。阅读伴我快乐成长,阅读使我变得更加聪明。在学校,我喜欢听老师读故事,与同学一同阅读;在家,我喜欢和妈妈在一起快乐阅读。”
现在,部分学生已把读书当作生活中不可或缺。而且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了,习作上报的机会多了。学生的博文被校讯通(XXT荐)的也越来越多了。
为了提高学生对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其持续发展;为了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为了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书香伴随其健康发展;为了提高学生的文化品味和综合素养,使其成为具有健全人格的人。黄老师带领着孩子们坚持“每天阅读至少一小时”,希望阅读能成为一种自觉的习惯,变得像呼吸一样自然,把阅读进行到底!
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路上,当我们和孩子们一起去追逐阅读,当书香温暖每个孩子的童年时,当书香溢满浓郁清醇的校园时,这是我们作为教师最幸福的事。一本故事,一个世界。让我们用童书开启童心,将阅读演绎精彩!
当阅读成为一种习惯和生活方式,一切就变得美好起来。就像苏霍姆林斯基的帕夫雷什中学,就像《窗边的小豆豆》一书中神奇的“巴学园”。
正如校讯通所言:我们永远做(学生、家长)阅读的点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