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花伴月”读书时
五九班 曹劭杰
爸爸妈妈带我在颐和园游玩时,我对颐和园谐趣园饮绿亭特别喜欢,爸爸就让我试着读饮绿亭上的楹联,我一板一眼拉长声调慢慢读出来:“云移溪树侵书幌,风送岩泉润墨池。”我带着疑惑的眼神看向爸爸,爸爸说:“饮绿亭是一个水榭,这副楹联正好表现了这里的意蕴,静静想一想,溪边树梢上一抹彩云飘逸而来,好像触及书房的帷帘;山泉随风流至,好像润湿了屋中的砚台。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多么雅致安逸的意境。”我在想,康熙很爱读书,处处浸润着书香。
这不仅让我想起康熙在避暑山庄里最心爱的书斋,因此处也是观梨花赏明月的佳处,御赐“梨花伴月”。书斋名字的来历是这样的。康熙五十年四月,乍暖还寒的时节,康熙虽然身体不适,但还是北巡来到避暑山庄。在山庄处理政务之余,他还干了一件雅事:从已建成的上百处景点中精选三十六处,以四字命名,钦定为“热河三十六景”,并为每景作诗一首。写“梨花伴月”的诗是:“云窗倚石壁,月宇伴梨花。四季风光丽,千岩土气嘉。莹情如白日,托志结丹霞。夜静无人语,朝来对客夸。”梨花似雪,一尘不染,对于读书人,是十分雅致的境界。一直到现在,虽然“梨花伴月”作为建筑已经成为遗迹,但书斋的书卷幽香仍然恒久流传。坐落在避暑山庄梨树峪的书斋,曾是:“循涧西行可里许,依岩架屋。曲廊上下、层阁参差。翠岭作屏,梨花万树。微云淡月时,清景尤绝。”
我和爸爸争论起书斋名字的用意,爸爸说是梨花洁白,是读书人的写照,我说如果是绚丽多彩各种各样的花是不是更好,爸爸说梨花伴月,浑然一体。说来说去,爸爸引用了康熙的话:“读书一卷,即有一卷之益;读书一日,即有一日之益。”并给我讲起康熙的故事,他五岁开始读书,八岁登基,于儒家经典,日日必读,字字能诵。十七八岁时,读书过劳,至于咯血,但仍不肯休息,一生手不释卷。我想,或许是读书读到了一定程度,他需要在这样一个季节、这样一处环境,来提升自己的读书质量,更提升自己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