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聆听大家阅读大家----听。读薛瑞萍有

发布时间: 2019-08-04 10:50:00 作者: rapoo

聆听大家,阅读大家

----听、读薛瑞萍有感

聆听大家

前段时间参加了校信通组织的薛瑞萍老师的一个讲座活动,会上不仅为薛老师的浓厚的教学实践和理论功底所倾倒,也为其独特的个人魅力所折服,我的笔记本密密麻麻记了六大页,仍觉得意犹未尽,再次翻阅看到她那些精彩的言论,心中如初听时一样,或觉引起共鸣,或觉豁然开朗,将这些语录再重温与大家分享吧!

“幽默是什么?是一个人智慧的流露。”

“中国缺少一个庞大的中产阶级家庭,他们有严谨的生活态度、价值观。”

“聪明的人克服困难,更聪明的人绕过困难。----列宁”

“不要奢求孩子100%达到你的要求。”

“橡树是长寿树,有的可生长1000多年,因为它长得慢,所以过分地让孩子在小时候过分长,是很危险的事。”

“中年级读什么?就是要有意识地读孩子在家不可能读的书。”

“更要在教室里读那些情节性不强的书。”

“优质的教育往往让孩子们抱怨,庸俗的教育往往让人喜欢,但它是一种互相欺骗。”

“最优秀的的教育是最优秀的孩子得到最大的好处。”

“一个班的孩子都考90多分,代价太大了。”

“一个好的题目就像是一张平庸的脸加上一双灵动的眼。”

“一个好教师想让孩子热爱阅读,一定要在教室里读与教学无关的书。”

“让学生憎恶一本书的最好的方法----告诉他读完这本书,然后写读后感。”

“什么叫智慧?智慧就是能专心致志地做他该做的事。”

“给我一个班我就知足了,给我两个班----我就累死了。”

“教师的日子应该是富足、体面、闲暇的,这样才会吸引更多的优秀的人来教书,要为我们自己的富足、闲暇、生命权和生活权而战,努力地学习提升自己。”

“有些事情很伤教师的脸(一些无实际意义的考评、一些责难等)怎么办?我们只能让自己的皮厚一些。”

……

阅读大家

听了薛老师的讲座后,和朋友一起到校信通的小书店买了她所著的一些书,如:《心平气和的一年级》《我们二年级啦》《书声琅琅的三年级》《破茧而出的四年级》和她推荐的一些书籍。这段时间读的就是她的《心平气和的一年级》,其实我一直带中高年级,从来没有教过一二年级,但就吸引我买这本书,并首先读这本书的就是它的书名中的“心平气和”,的确,在一线的老师,在现在,整个社会的要求越来越高,学校的要求越来越高,家长的要求越来越高,自己对自己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做到心平气和,的确需要一定的修为。我希望能从名家那里学到一些可以点拨提升自己的东西。这段时间细细读来感觉有许多所得,也让我把它细细碎碎地记录下来吧:

名家的成名之道在哪里?

看书喜欢先浏览一遍目录,再翻翻里面的内容,这本书是薛老师平时教学中坚持写的日志汇编而成的,看似有些凌乱,细读一读,却觉得特别实用,因为它都是日常教学的事例和从中延伸的理论感悟。

其实细想一想写这样的书难吗?不难,每个一线教师只要注重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留心教学事件,善于反思都可以做到写出这样的文章,

但再想一想写这样的书容易吗?不容易,这需要你有积极向上的进取心,有持之以恒的学习动力,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文化素养,还需要你在“两眼一睁,忙到熄灯”的紧张工作中“挤”出休息和娱乐的时间,“顶”住疲惫和枯燥坚持写作。

这“不易”和“不难”之间对有的人来说只差一步,对有的人来说也许差着千山万水,成名家的人,就是那些将千山万水变成一步,又将这一步迈出去的人。

平凡的你我她,在这“不易”和“不难”之间会如何选择,就要看自己的追求、努力与修为了。

让优雅的艺术和语文一起滋养我们和我们的孩子

这本书中多次提到在课堂中让孩子欣赏音乐:

“时间多了怎么办?听音乐呗。学学歇歇,多么舒服。不老实的,一边偷偷看我,一边头挨头喁喁而谈,上课说小话,还有背景音乐,何其浪漫;乖觉的,合了眼伏案静听,这是些懂得滋养自己的精明鬼。”

“优美的音乐,能在潜移默化中,将孩子的心灵导向宁静优雅。同时,也使他们对音乐有了鉴赏能力----吃过鲜桃的人,是再不会贪恋烂桃的。”

“班德瑞初听很好,日子久了,电子合成的机械和浑浊就浮现出来了,比较耐听的只有《早晨的空气》。钢琴就不一样啦,即便是相对激越的《教父》和《乱世佳人》也是那么得纯净。师生合了眼,尽情沉在音乐的流中,一曲终了,真有田野归来的舒适,满心满脑的清新明醒。”

对于这一点我也有一些感触,我在上课时也会运用一些音乐,例如学习《九寨沟》时我插入了容中甲尔的《神奇的九寨》,空灵的音乐和诗意的文字融合,所营造的意境是语言所不及的;学习《黄鹤楼送别》时,音乐《烟花三月》的词曲都和诗与文是那么得贴切,我和孩子们忍不住轻声和唱……但看了薛老师的书后,我才发觉我原来的认识有些片面,我的认识只局限在认为好的音乐能给课堂锦上添花,薛老师的这些教学案例,让我更清晰地明白了音乐的重要作用,正如她所说:“好课对人的震撼和影响,是强烈耐持久的……不止是为了调节和滋养身心,我要让音乐----成为我语文教学中的要素。”

一段时间抓一个重点

文中的一句话被我做了重点标记,因为觉得真是名家值得学习借鉴的经验之谈:“关于常规教育,要做的事情很多。我的看法是,一段时间抓一个重点,让“这一点”成为深入人心的班规。‘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集中精力打歼灭战’,这是我读《毛泽东选集》之后记在牢记在心的。

反思我的班级,也觉得有许多习惯是想让孩子养成的,这对他们的终生学习和生活都是有益的,比如:守时,认真倾听,收拾自己的书桌和书柜,注意保持教室卫生,能自觉晨读等等,也许是我的性子有些急了,总是同时提出几种要求来,感觉自己抓得很费劲,很累,又生气孩子们的不“长进”,读了薛老师的有关方面的章节,静下来细细反思,确是这样,首先孩子们的能力是有差异的,有些孩子本身的习惯养成非常好,有原本的铺垫,好的习惯自然养成得快一些,对于老师的要求能尽快地适应;而有些因为性格或本身原有的和老师的要求恰好相对的一些坏习惯已根深蒂固,首先得让他们逐渐改掉坏习惯,再将好习惯植入心中,并经过反复地纠正,让好习惯生长壮大,这些孩子的过程自然要长一些,一段时间只抓一个重点,不是低效,是脚踏实地,是一步一个脚印,本学期的学习即将告一个段落,下学期我就计划将一些要求先以主题班会的形式提出,先让学生明析,感兴趣,然后再在班里稳步展开,一段时间只抓一点。将这点夯实了,再有条不紊地进行下一点,这样老师不太累,孩子们也不会太束缚,这样的方法不是更有实效吗?

呵呵,书还未读完,从书中的获益仍将继续……

读书人网 >小学作文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