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亲善的加米拉读《李香兰》作文

发布时间: 2019-08-06 10:37:11 作者: rapoo

亲善的加米拉

——读《李香兰》

亲善的加米拉——读《李香兰》作文亲善的加米拉——读《李香兰》作文

此生名为:李香

你听过张学友的同名歌曲,却不知道她是谁——

传奇女子李香兰自传,一曲荡气回肠的命运之歌。

*卷首语*

带着疑问和好奇翻开这本关于一位传奇女子的自传书《李香兰》,在我浅薄的印象里,她是一位迷人的歌者,她的歌声委婉动听,唱响心灵。就这样,如袅袅烟云、如夜莺轻鸣、如山涧细泉……让人难忘。

听着她那撩拨心弦的歌声,我曾一度仅认为她是一位快乐、温婉、多情的歌者。事实仅此而已吗?我带着虔诚的心、宁静的心,渴望真正走进她的内心世界,想真正了解让我如此感叹的她。一张张的书页被翻开,我的思绪在纷飞、心海在荡漾……

和母国中国告别被遣送回祖国日本时,想必她有多不舍,心也许破碎的不行,泪珠则更不用提。只记得当时上海的天空被晚霞染得通红,还记得那海风轻柔、海浪自由,船舱里的收音机中飘出了歌声。《夜来香》!那是她的声音,那是她的歌。就这样美好的不能再美好,而她只能紧紧地握住甲板的扶手,忍不住浑身颤抖,想必是永远无法抚平她心中的伤痕吧。亦如与之相较那个渺小的我,一个无闻、无谓的笔者,有时指间停顿、思绪断续,抒写不出也是无尽的痛苦。画面辗转而来,文章既然是回忆录,倒叙地展开回味更浓重。

中日战争早已结束,可如破碎的玉盘一样,即使用尽心思粘合,裂纹细了眼还是能瞧见。李香兰的后半生不遗余力地做着缓解、促进国际间的友好工作。除了积极促进中日友好关系以外,国际间也不缺乏她频繁的脚印。在我的理解和感受中,不论是她在电台里的播音还是跨国慰问,都应该算是一种亲善的外交行径。所以,我称她是一位很尽职的亲善大使应不为过。

1970年7月,巴勒斯坦武装分子制造劫机事件,李香兰作为富士电视台的主持人急忙就中东问题展开采访。其目的以帮助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弥补因对峙而产生的罅隙为由。

1972年5月,奥平刚士等日本人参与以色列特拉维夫市的卢德国际机场制造了扫射事件,李香兰又到现场做采访。说到这里,突然让我想到震惊世界的“慕尼黑惨案”事件。让以色列人民如此愤慨,采取一系列的报复之心、终极手段永无休止。实际上,巴以冲突这一次的导火索很卑劣,那些以色列的运动员很是无辜。

暂停下这个伤感的小话题,回头再来看李香兰,她的一系列举动让我很是敬佩。在那么危险动荡的环境下,还能够用一颗热诚善良的心去了解事件真相、呼吁世界和平实属不易。翌年,李香兰又前往贝鲁特,采访藏身于当地的日本赤军首领重信房子。这应该是她第三次踏足到那片土地,渐渐地与当地干部变得熟稔起来,更被其中的作家卡纳法尼等人唤作“加米拉”(阿拉伯语,意为美丽)。

在造访巴勒斯坦的难民营时,很多景象是她所料未及的。她深刻理解人民渴望自由、和平,更向往美好平坦的生活。那些为躲避战争灾害的人们,脸上流露的尽是无助和悲伤。他们已经不知道向心中的上帝祈祷了多少次,可是能够改变现状的“英雄”在哪里?谁也不知道。三十多年过去了,巴以冲突从未间断。就领土争端一直在交恶,流血不断。殊不知,受苦受难的永远是善良可怜的人民。

李香兰的怀里紧抱着一名巴勒斯坦男婴,这是难民营里一位老妇人递给她要求收留的,她将他作为义子。我想,当时这位老妇人的目的是希望这个孩子能在日本接受良好的教育,以便长大有所作为吧。也可能在老妇人的意念里,拥有丰富的科学知识能够为巴勒斯坦人民效劳,才能有战胜以色列的希望。还能说什么呢?李香兰唯有抱起这个负有重要使命的孩子,可她真正的目的绝非让孩子带着仇恨长大,她一定希望孩子在和平自由的天空下去阳光明媚的感受。纷乱的战争国家内需要更多勇敢、智慧的,一心促和平的勇士。

李香兰何为如此热衷她的亲善事业?我认为,她始终有一颗温柔细腻的心、她曾有着饱经风霜、愁怨交错的经历、她也曾有着无法挣脱、无法操控的人生之旅。她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中成长,她在痛楚跌宕的急流中被冲击。她的伤悲和无奈又有多少人能懂,她的确是日本人,可她一直眷恋着母亲中国的心又有多少人会透。让一位才华横溢、心思细腻、曼妙委婉的歌者去为那时战争来祭奠、去为那段历史来埋单,才是真正的无辜和痛惜啊。

就像她自己所述的那样:我自懂事时起,便已置身于战争当中,被国与国、人与人相互厮杀的现实所包围。山口淑子、李香兰、潘淑华、山口雪莉、野口淑子……——对我而言,名字的屡次更改不仅反映了人生的转变,更意味着一个无法摆脱的烙印,那便是我倾尽一生也无法战胜的“时代”。或者说,我被“时代”这条大河所裹挟,随波逐流,身不由已。

我能够想象她内心的感受,一定是焦虑而疲惫的。她无法摆脱终是日本血统身份的事实,她更无法不爱恋生和养她的“母亲”中国。而她的母国和祖国都让她无法轻易选择,也无法随意割舍。她热爱文艺,她喜欢聆听歌唱,她喜欢用自己真诚的心、动人的歌声让听众快乐。只是仅此而已啊!她不明白自己只是一位普通的文艺工作者,居然被推上历史的舞台,被她热爱的祖国和母国指责。祖国指责她不听信命令,母国指责她麻痹民众。更被指嫌间谍罪,莫须有的罪名这使她万分伤心、她难过地要死,她的心在激烈地抗议,仿佛在说:“我没有,我真的没有。”

如何证明自己的真心真意?我想,李香兰在开篇的回忆录已经明晰展露了。抛却歌者的身份,她是一位电台的主持人。在许多战乱纷扰的区域留下她的身影。是的,在我的心中她既是一位出色的歌者,也是一位敬业负责的亲善大使。这位亲善的加米拉,用她那真心善意、尽力所为去谱写一首首动人回旋的赞歌。在我听来,依旧动人、动人,永远让人难忘。

自评:最近刚看完《李香兰》这本自传书,带给我很多震撼.我分别写了四篇读后感,这是第一篇。她是一位传奇女子,希望能够带给你们更新更多的感受吧。

读书人网 >小学作文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