歪打正着“白色的阅读”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子对读书的痴迷超乎我的预料。其实,正确的说法应该是听书,小家伙懒得不得了,总是没完没了地缠着我给他读书讲故事。
每天半个小时到四十分钟的读书时间,儿子总是显得意犹未尽,可是老妈已经读得头晕眼花,口干舌燥,于是,儿子又是磕头作揖,又是忙着给我端茶倒水,使遍浑身解数,只为能多听两个故事。看看时间,若是还不算太晚,也尽力满足儿子的心愿,有时未能如他所愿,就会撅着小嘴,嘟囔着睡去。
后来,我那用了三年的老掉牙手机光荣退休之后,换了一部内存8G的智能机。儿子发现其中的录音功能很强大,于是每晚讲故事之前,儿子都会先打开录音机,自己来两句个性的开场白之后,老妈就开始登场了。自从开始录音之后,老妈总算是可以稍微轻松一点了,讲完故事之后,儿子会把刚刚讲过的故事再温习一遍,有时会把以前讲过的再听听。
可是新的问题又来了,讲完故事已经十点半左右了,若是再听的时间久了,早上起床就成了难题。说人家听过几遍了还听什么,人家还振振有词:我听的是好词好句。好吧,我让步!好在儿子属于精力超级充沛之人,一天只要能保证八到九个小时的睡眠,一整天都生龙活虎,浑身有使不完的劲。
有一天,无意中看见儿子的《全阅读》的后封面有薛瑞萍老师的一段话:
白色的阅读,白色的倾听。
对人发生深刻影响的阅读,往往从第二遍开始。因为读者只有摆脱了对情节的牵挂,才可以精心体味文字深处的东西。用玛格丽特杜拉斯的话说,这叫“白色的阅读”。
能够引诱孩子于不知不觉中回味潜藏在文字内部的美好声音的深刻学习,也应当从第二遍的朗读和倾听开始。
在第二遍,孩子的注意力将不再被故事所牵引,随着朗读,他们亲切地忆起和重温的,是情节,更是文字和声音。
一直惊讶于儿子常常口出新词,老师也说儿子比较灵动,我想大概是我们歪打正着,从第二遍的朗读和倾听开始的。
那些工作忙的父母或是和我一样的懒妈们也可以试试,每次读书时就录下来,忙时或是实在没有时间给孩子讲故事的时候,就让孩子听听录音也是不错的。可能你会担心自己的声音不动听,自己的普通话不标准,没关系,在孩子心目中,自己爸爸妈妈的声音是最优美动听的如同天籁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