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包括对学生个体学习情况的评定,也包括对学生学习态度、情感、策略、过程、与人交往以及身心发展的评价。教学艺术的本质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由此可见,评价对孩子的学习来说是多么关键的一环。但是作为老师也好,作为家长也好。有时候我们的目光还是自觉不自觉的把对孩子的评价放到了分数上。特别是作为家长,如果哪一次孩子考得不怎么好,我们可能嘴上不说什么,但心里是真的很着急。再加上现在的升学、务工、求职又哪一样不是以分数定人的呢?考试制度虽然在逐渐的改革,但作为家长,我们对孩子、对分数还不能做到心平气和的去看待。孰不知这种把求知做为分数的附庸的看法影响了孩子的求知兴趣,快乐的求知变成了痛苦的追求。怎样评价孩子的分数?怎样促进孩子求知的欲望呢?
我们来看看这个“与众不同的父亲”吧。他是日本教育家铃木镇一。铃木能成为世界大教育家是因为他小时候有一位与众不同的父亲。铃木上小学时,日本的升学竞争很激烈,所有家长关心的是孩子的学习成绩。但铃木的爸爸对他的成绩要求却不高,每门功课只要考60分就行了。“60分怎么行?”儿子不解地问。分数像座大山一样压得他有点喘不过气。“60分怎么不行?”爸爸反问道。“60分就代表及格了,及格了就表示合格。你想想,工厂的产品合格就出厂了。既然你已经合格了,儿子,你没有必要把全部的精力耗费在争名夺利上。考第二名非要争第一名,考九十多分非要争一百分,一次一百分不够,非要次次一百分。儿子啊,儿子啊,求知是人世间最大的欢乐,如果你成天想到的只是考试分数,那么,求知不就变成一种无尽的苦难吗?”铃木父亲一语道破了求学的最高目的,是培养孩子的求知欲。儿子陡然觉得身轻如燕,兴奋起来了。但转念一想,不对,忍不住问道:“爸爸,这样学习就太轻松了,空闲时间做什么?”“你永远记住爸爸的话,其他时间用来博览群书,把求知的欢乐还给自己。”老爸的话深深地印在铃木的脑海里,铃木使劲地点了点头。从此,铃木就按照老爸的教导,在功课上花的时间不多,学习成绩中等。而读过的课外书是全班同学的十几倍。从中体验到学习的愉悦。他在阅读了大量的课外书籍后,感觉到应该还要读天理:读每个生命——这本无字的天书,读大自然——这本无字的百科全书。
这个与众不同的父亲对分数的评价是不是可以给我们更多的启示。过分的看重分数会使我们的教育缺乏活力,没有生命力,作为老师、家长,我们应该明白,分数只是一次的检测结果,不是最终的学习目标,让孩子感受到求知的快乐比取得一个个高分更重要。
尽管现在依然没有摆脱分数选拔制度,但素质教育越来越被关注,我们应该坚信:对孩子求知欲的培养,绝对要胜过对孩子考试分数的单纯追求。要正确的评价我们的孩子,正确的对待孩子的分数,用我们的爱心唤醒学生美的心灵,用诚心赢得孩子的信任,放松分数的束缚,把求知的快乐还给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