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讲中国历史故事
一、周末聚会
昨天是周末,孩子们绷了一周的神经终于可以松弛一下了。本来和以往一样,周末吃过晚饭,大家可以相约一起去广场玩耍。只是天公不作美,小雨从中午就开始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让人好不遗憾。
中午回来的时候,妞说毛毛妈妈邀请她、魏子恒去家吃晚饭。因为广场去不成,吃过饭在她家玩,问我同不同意。我说你阿姨怎么没给我打电话呀?我问问再说吧。这是我们家约定,不论是谁邀请出去玩,必须要家长知道,家长同意,“出必告,反必面”。下午在单位趁空给毛毛妈妈打了电话,确实如此,她正准备给我打电话呢。说同时邀请的还有胡钦原同学,她给孩子们做好晚饭,放学直接来家就行了。我说这么多孩子,多麻烦呀。我们家离得近,我们吃过晚饭再去就行了。毛毛妈妈笑我太“择己”。我是怕孩子多,在家又吵又闹腾。不是才听了井凤兰老师的家庭教育经验分享吗,那我也就模仿井老师,在毛毛家举办一次“我来讲故事”的小活动吧。
二、准备工作
这个小活动得有一个主线从头到尾贯穿起来,主线是什么呢?有了,不是有中国历史“朝代歌”吗?趁中午吃过饭的空闲,我把这首“朝代歌”打印下来,裁成小条条,每个同学一份。我的计划是这样,孩子们先吃饭。吃饭的时候可以征求大家的意见,是自由活动,还是参加这次“我来讲故事”的活动。当然,举办不举办还要看大家的投票情况了。
中国历史“朝代歌”其实是一首把华夏自建朝以来的每个时代都串连起来的一首顺口溜: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与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沿,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自此完。
裁完,我小心翼翼地装在口袋里,等着晚上孩子们的投票决定。
三、我们要自由活动
放了学,毛毛和胡钦原步行先回家了。我接了魏子恒和妞,急匆匆往毛毛家赶。毛毛妈电话已经打来好几个了,菜都凉了。到了毛毛家,哇,一桌子的好吃的。有黄澄澄的薯条,有可口的鸡柳,酥软的茄条,香香的绿豆小米粥,还有番茄酱呢。孩子们坐好,拿起筷子开动了。单位里有餐厅,我已经在单位吃过了。所以,趁孩子们吃饭的时候,我把准备好的“朝代歌”发给大家,征求了大家的意见——吃过饭,是举办讲故事的活动,还是大家自由玩乐?四个孩子都不约而同地举起手赞成自由玩乐,只有我和毛毛妈同意讲故事。“强扭的瓜不甜”,孩子们也好不容易过一个周末,就随他们的心意吧!
吃过饭,四个孩子在屋子里又蹦又跳,撒了欢儿的疯。我和毛毛妈在电脑上正卸载C盘没用的软件。孩子们在屋子里又跑又跳,一会儿整个屋就沸腾了,感觉房顶都快掀了。我说,你们这么瞎胡闹,有什么意思呢?还不如咱们来讲故事呢?也许是感觉挺无聊的,四个孩子双目对视,一拍即合。那就开始吧。
四、讲故事开始了
先给孩子们十分钟,熟悉“朝代歌”,并且要求孩子们背诵并互相检查。话音刚落,四个孩子,哇哇啦啦读了起来。数妞的声音最尖,吵得毛毛和胡钦原直嚷嚷。我也不管,反正只有十分钟。约摸着差不多了,我还没开口,妞先找我背,我听听,还不错,就稍微有点“卡”。接着是胡钦原、毛毛、魏子恒也都背得不错。然后他们四个人坐成一排,我让他们每人说一句,接替着把这首朝代歌背了几遍,加深了印象。效果还行。你看,谁接不上来的时候,旁边那个会背的急得抓耳挠腮,恨不得赶紧说出来,跟个猴儿似的在旁边直蹿蹿。差不多了,开始吧。这次讲故事的“主持人”——我,开始提问了:
请问:“谁能说出有关夏朝的故事呢?”
居然没人回答。大家面面相觑,闭口不言,全然没了刚才背朝代歌时的热烈。
“再想想。”我又启发启发。
大家没人吭气。
“夏朝有个暴君,是谁呀?《大学》里也曾提到过他。”我把目光投向妞。
“桀纣率天下以暴,而民从之,是不是桀?”妞恍然大悟。
“对了,那是夏朝最后一个暴君。商朝也有一个暴君,是谁呀?”我又发问了。
“商纣王。”这个大家都知道,异口同声地说了出来。
“还有一个苏妲已,大家还记得不?还有一本书跟这几个人物有关呢。是什么书呢?”我提示一下。
“《封神榜》。”毛毛高高地举起手,迫不及待地喊了出来。
对对对,另外三个同学喜上眉梢,可算谈到他们熟悉的故事了。电视剧都翻了好几轮了。屋里像炸开了锅,叽叽喳喳地讨论开来。
有姜子牙讨论到苏妲己,再由比干讲到伯邑考......大家知道的典故还不少呢。你一言我一语,听得我都不知道插不上话了。不知不觉,已经由商代讨论到西周、东周了。我想到了“烽火戏诸侯”,这个故事孩子的语文书上写的有。
接着说到了春秋和战国。这两个时期的故事更多了。妞先想到了晏子使楚。前一段为了准备语文竞赛,孩子写了很多练习,其中有一个是战国七雄,这倒是个不错的问题。我抛出了这个问题,谁知四个孩子都知道,是齐、楚、燕、韩、赵、魏、秦。大家说的时候,将目光都投向了魏子恒,边说还边坏坏地笑。搞得小魏同学很不好意思。毛毛讲到了蔺相如和廉颇,我说是不是将相和呀?大家都知道这个故事。妞讲到了孔子、老子、庄子、勾践。大家最熟悉的是秦始皇。我将话题从他的统一六国延伸到他的功与过。我们认为他统一了度量衡和文字,但是也很残暴地焚书坑儒。遗憾地是当时没想起来秦二世、赵高,没想起来指鹿为马。
春秋战国说得差不多了,大家也累了,毛毛妈妈给我们每人倒了一杯开水。歇了十分钟,我们又继续开始了。
东汉和西汉,大家只想到了张衡的地动仪。毛毛同学详细地阐述了地动仪的结构和它预测地震的方式———龙珠坠落。我启发大家想想,张衡是咱们河南人,是哪地方的?大家你看我,我看你,干瞪眼。我问妞,你不是去过吗?妞歪着头想了半天,也没想起来。我提示,你还见过那个地动仪,因为那儿有个模型。还是没想起来。那只好公布答案了———南阳。
不知不觉,已经说到了三国了。这个我比较熟悉,因为这几天我一直在看《卑鄙的圣人曹操》,对里面的人物还稍微了解一些。可孩子们也很了解呀,说到桃园三结义、赤壁之战、小乔大乔、周瑜孙权,诸葛亮、曹操......讲着讲着我突然想起一首词:小乔初嫁了......我问孩子们,谁能背出这首词,抢答的是妞: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背了两句,又绕回来从头背——“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我问大家知道不知道三国时期,几个以少胜多的战役,毛毛说是赤壁之战,我说还有呢?大家绞尽脑汁,也没想出来,我说还有官渡之战呢,大家都不知道。我把我所知道的告诉了他们:袁绍和曹操在官渡摆开战势,曹操在许攸的指点下,偷袭了袁绍的粮草重地乌巢。袁绍军心大散,从而一溃千里,曹操以弱敌强,大获全胜。我问孩子们,打仗时有一句话叫:“三军未动,什么先行呀?”孩子们这个都知道,粮草呗。对呀,没吃的了,大家怎么打呀。军心一动,自然就溃不成军了。幸亏我才看过这个故事,要不还真说不上来呢。
二晋、南北朝大家都不知道有什么故事,于是直接跳到了隋唐。隋朝,毛毛讲了隋炀帝,还知道他是自刎而亡的。讲完了唐朝竟然忘了说了,直接说到宋代了。我问大家宋代最有名的文化载体是什么?太小看这些孩子们了,大家都有点瞧不上我问的问题,宋词呗。那唐呢?唐诗。元朝呢?元曲。那唐宋八大家谁能说出都有谁?我想这个大家应该都知道吧。有的能说出来五个,有的能说出来三个,有的能说出来四个,反正没有全答对的。最后,还是从毛毛的语文知识集锦上翻出了正确答案: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我这时才想起来,把唐朝给漏了。于是又回头说唐代。唐代大家比较熟悉,杨玉环、太平公主、唐太宗李世民......又讲到了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妞还从杨玉环讲到西施、王昭君。魏子恒说出了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大家又即兴说出了比较熟悉的唐诗,像《赠汪伦》、《望庐山瀑布》、《将进酒》等等。我给大家背了两句诗——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问大家这是什么诗,居然没有人知道。我说你们不是都学过吗?怎么都忘了?可是我也想不起来了。我就顺着把这个问题抛给了孩子们,让他们回去查资料。毛毛坏坏地笑我,说,阿姨,你肯定也想不起来了吧?!真的,我还真想不起来了呢。于是,又顺着背了几句,幸好妞接着把剩下的背出来了。因为这首诗是我们两人以前一起背的,孩子的记忆力确实比我好。我搜肠刮肚,终于从脑海的最底层把诗句给捞了出来——月下独酌。险,差点丢了大面子!
元朝,大家都知道甚少,只有毛毛知道《窦娥冤》,可是窦娥为什么冤,怎么个故事,我也忘了。这个问题只好留作下回解答。
下面是明代,大家比较熟悉,朱元璋,朱重八。毛毛讲到他原来是个和尚,为了生计迫不得已起义的。妞讲到了大脚马皇后。我给讲到了中国四大发明,魏子恒高高地伸出手要发言说出这四大发明。四个孩子都抢着要说,干脆一个人说一个了,指南针、火药、造纸术、印刷术。由四大发明又讲到了中国四大名著,《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大家那个熟呀,个个滔滔不绝,信手拈来,精彩不断。又从清代的康熙讲到乾隆,从和又讲到慈禧,从光绪讲到溥仪,讲到戊戌变法。反正是想到什么讲什么,也不论时间先后,谁想到了就举手要求发言,屋里不时传来一阵阵快乐的笑声,似大海的波浪,一层高过一层,快把毛毛家的房顶掀翻了。我和毛毛妈、魏妈妈笑得腮帮子都酸了。大家还都沉浸在热烈的氛围中,还徜徉在中华浩瀚的历史长河中,还回味在各朝各代名人的精彩故事中。可是时间已经指向十点多了,我们要回家了。这场有关以讲历史故事的小聚会会就结束了。真是意犹未尽呀!最后我给大家推荐了一本书———《中华上下五千年》,希望各位回去都认真看看,多多了解历史故事。
四、活动小结
这次活动总体来说还是挺成功的,总结下来有几点:
1、锻炼了孩子的语言组织能力。
在叙述故事的时候,因为时间较短,有时叙述一个故事说了很多“前言”,还没切入主题。于是,我规定必须四句话说清楚故事的大意。这样在叙述的时候,就很受限制。孩子们必须想清楚自己要讲的重点,运用好语言,言简意赅地阐述出故事的梗概。
2、大大激发了孩子们关注中国历史故事的兴趣。
想故事的时候,大家时而沉默,时而欲言又止(刚想起一点又想不起来了),时而手舞足蹈,滔滔不绝,时而又像捞到了救命稻草一样,把想起来的故事兴奋地说出来。更有意思的是,胡钦原同学在中场休息的时候,还找到了一本有头中国历史的书,临时学习起来。可敬呀!如果能一直保持这种好学好问的态度就太好了。
3、书籍和电视剧的PK。
在讲故事的时候,毛毛同学讲到某朝有一个屠龙公主。我问他在什么书上看到的,他说是电视剧里演的。还有一些别的故事,他都是从电视剧上看到的。我个人觉得看电视剧也行,但是电视剧是以娱乐为目的,据真实的史料太遥远。如果想真实地了解中国历史故事,还是应该远离电视剧,多看看《史记》、《中华上下五千年》、《中国通史》等等这类书籍。毕竟电视剧是电视上演的节目,真的不靠谱。
4、作为家长,要不断地学习。
在这次讲历史故事的小聚会上,我深刻地感觉到了自己的知识量贮藏不够。有许多脍炙人口的精典故事竟然都忘了。回到家,和妞妞谈到刚才热烈场面,感觉自己主持起来有些吃力。像张仲景、司马迁、徐霞客等等,怎么都没想起来呀。准备的功课做得不足呀!想给孩子一杯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自己历史知识的贮备量还差得远呢。
5、增进了亲子关系。
我们散场后,我和妞妞送胡钦原回家。我们一边聊一边走,俩孩子心情都很愉悦。我知道,平时家长忙工作,孩子忙学习。真正能坐在一起玩,一起乐的机会不多。通过这个小聚会,大家各抒己见,开怀大笑,屋内融融亲情尽情流淌。朗朗的笑声不时从小屋飞出去,欢快的气氛不时掀起一阵阵小高潮。能陪孩子一起欢笑,何尝不是人生一大惬意之事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