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3岁
男孩3岁了,个子长高了,想法变多了,言谈举止更像大孩子了。同时,男孩也非常调皮、任性,让家长和老师费了不少心思。
其一:说是就是不是也是
男孩有时相当执拗,坚持捍卫自己的意见,爱我所爱,选我所选,听不得别人的建议。
1.选衣服
男孩早上起床穿衣服,喜欢自己指定上衣、裤子、鞋袜。家长呢,一觉得这不是很原则性的问题,二是孩子3岁貌似有执拗敏感期说,三呢早上时间比较宝贵,大部分时候就依照他自己的选择,除非很离谱的情况。比如,春天要穿凉鞋去幼儿园,就给他好好讲一讲,闹一会儿就算了。
2.选交通工具
男孩早上上幼儿园,一般是妈妈开车带男孩和姥姥到路口,之后妈妈去上班,男孩和姥姥去幼儿园。突然有几天,男孩不坐妈妈的车了,坚持要坐自己的三轮车,让姥姥推着去幼儿园。有次居然要坐自己小时候(半岁)用的小推车去。不知是不是想在路上买吃的,又懒得自己走路。
3.喜欢说“不”
有次妈妈带男孩逛超市,买了一堆吃的。结账时妈妈说,“所有东西全部到家再吃。”男孩立刻嚷嚷,“全部不到家吃”。
吃晚饭时,为鼓励男孩多吃饭,就让男孩和爸爸进行比赛,谁先喝完谁是冠军。有时男孩吃的很慢,爸爸会等他一会儿,让他尽快吃。大部分时候还可以,偶尔,爸爸实在等不及,先吃完晚饭了,男孩就强词说,“我是冠军,你是亚军。”
其二:永远都有自己的理由
男孩有时不直接坚持自己的意见,更喜欢找一些借口,使得自己的观点成立。
1.我买的
如果有很多好吃的,男孩很愿意与他人分享,少的时候就只考虑自己了。有次妈妈给男孩买了圣女果干,男孩看起来非常喜欢。
妈妈走过来特意问男孩:“来,让妈妈吃一个。”男孩回答:“不让。”
爸爸看不下去,引导说,“圣女果干是谁给你买的啊?”男孩回答:“是我自己买的。”
妈妈觉得有意思,也不怪他,问:“多少钱买的?”男孩回答:“一块钱买的。”
妈妈接着问:“那钱是从哪来的啊?”男孩说:“是从我的棕熊(男孩的储钱罐)里拿的。”
2.太沉了
爸爸妈妈带男孩去郊外玩沙子,带了一个小桶、一个小铲、两个小勺。有个8岁左右的女孩,一个4岁左右的“大”男孩,好像没带工具。嘟自己用小铲,两个小朋友用小勺玩沙,一起往小桶里运沙,看起来玩的挺好。
过了一会儿,大男孩对男孩说,“让我用用你的小铲吧?”男孩回答:“不。”
大男孩又说:“让我玩一会儿吧?”男孩回答:“太沉了,你拿不动。”
大男孩说:“你怎么不嫌沉啊?”男孩回答:“我是神兽金刚,@$%%$^@@&。”
大男孩说:“那我是白虎金刚(也是同一个动画片里的)。”后来妈妈又给男孩讲道理,他才算把小铲借给人家玩了一会儿。
3.快拍下来吧
男孩有时候喜欢用自己的玩具摆造型,比如把玩具摆的高高的,或者摆到轨道上长长的一片。有次男孩用小玩具车摆了一个飞机造型,是自己认为的那种“飞机”,有机翼、发动机等,妈妈觉得不错,就用相机给他拍了下来,还夸奖了一番。
有次妈妈回家,男孩就告诉妈妈他摆了一个“火车”,让妈妈赶紧给他拍下来。妈妈告诉他自己有事,明天再拍,男孩就特别不愿意。嚷嚷,“快拍下来吧,晚上火车就要爆炸啦。”
其三:自编自导自演
跟很多孩子一样,男孩在玩玩具、看书、外户外玩沙玩水的时候,嘴里喜欢呜哩哇啦说着,给自己的行为配音和解读。
一个春光明媚的上午,爸爸妈妈带男孩去户外玩,他拿着小桶在喷泉旁玩水,一会儿放个柳树的嫩枝,一会儿放个杨树的“毛毛虫”,一会儿又把土当宝贝似地撒进水里。爸爸走过去问男孩:“你在做什么啊?”男孩说,“我在冲牛奶,我要卖牛奶。”爸爸说,“牛奶做好了没,我要买一杯。”男孩说,“快好了,等会儿加点香油就好了。”爸爸1块钱买了一桶“牛奶”,妈妈5块钱只给了一小喷壶。之后玩了一个多小时,爸爸妈妈实在不想在喷泉旁边待上一天,就以“找好吃的”为名把他带到别的地方了。
其四:慢慢国小哼哼
对于不喜欢做却不得不做的事,男孩做的很慢。比如洗脸,有时手拿着毛巾不动,脸慢慢地转,凑近一看,毛巾还没挨住脸呢。遇到稍不随其愿的事,就哼哼无泪哭,或者做哭的表情,有时也来真格的,眼泪吧嗒吧嗒往下掉。
其五:你的事我做主
男孩在家都显得比较“事儿多”,爱管闲事。除了跟他相关的“让爸爸弄水,让妈妈冲奶粉”之外,有时妈妈穿衣服他也指手划脚,“妈妈穿这个不漂亮,换一件吧。”
在幼儿园也一样。有次老师反馈,男孩手臂并拢,跳着碰了小朋友一下;但当小朋友反过来碰他的时候,也是那种轻轻的,他就哼哼哭,极不情愿。还有一次,吃饭的时候,男孩哼哼着说,“欣欣不吃饭,55555~~~~”
有专业人士说,类似情绪控制问题,是3岁孩子的年龄特征之一,不好处理,也不必太在意。而喜欢自己编故事,把自己的想象表达出来,是在通过语言进行思考。说“不”唱反调,也是一个正常的现象,一般会持续到四岁,可以多了解下孩子自己的想法。在幼儿园的表现,也许是男孩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可以跟老师好好聊一聊。
针对男孩的近期表现,家长也进行了讨论。一是调整下对男孩各种需求的满足程度,根据情况稍微收紧一下政策;二是修订“星星榜”项目,更针对性地鼓励好习惯,纠正一些不好的习惯;三是父辈祖辈家庭教育方式的统一,减少我说不行他说行的情况;四是让男孩在课余时间加强和同龄小朋友的交往,家长能多引导一些;五是最重要的,和老师全面沟通近期男孩情况,听取老师的建议进,家园配合做好孩子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