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耐心地等待“突然”作文

发布时间: 2019-09-30 10:45:14 作者: rapoo

今天早上带儿子晨跑,乘兴而去,扫兴而归。

事情是这样的:我和儿子跑步来到白河边,像往常一样,我跳绳,他读书。也许是看我跳得自如,儿子心生羡慕,嚷着也要跳。我一听很高兴,因为跳绳有很多好处,能促进孩子健康发育,调节节奏平衡,有利于形成孩子的方位知觉,使孩子更加心灵手巧,而且一边跳绳一边数数,能帮助孩子确定数学观念。于是我把跳绳递给儿子。

儿子高兴地接过跳绳,也学着我的样子,把跳绳拿在手中。他以前只是看我跳,自己不曾跳过。我的天哪,动作笨拙得要命。本来两只脚应该站在跳绳前面,他却一只脚在前,另一只脚踩在跳绳上,看也不看,便抡绳子。抡就抡吧,还不抬脚,“啪”一声左手的跳绳把应声而落。捡起来也不找找原因,还是老样子,右手的绳子把又掉地上。更让我头大的是,不知道手脚并用,让他抡绳子只抡不跳,即便抡了也不过头顶。我说不能只抡不跳,他倒听话开始跳了,可怎么跳的呢?拿着绳子跳,绳子在屁股后面一摇一晃的,就像一条长尾巴。看到儿子这副样子,我又气又急,说话的腔调也变了味儿。儿子也很会察言观色,说:“妈妈,我累了,不想跳了。”

不跳也罢,再这样下去我一定会爆发的。收起绳子,我生硬地说了一声:“回家!”一路上,我一言不发(并不是想惩罚儿子,而是怕一开口便是指责,我需要沉默),儿子低头跟在我后面,一脸无辜。

回到家,老公看我闷闷不乐,便问我怎么了。我没有好气地悄悄抱怨说:“怎么了?你儿子跳绳笨得要命,真是成长缓慢!”(气归气,但也不能让儿子听到)

老公倒是不急不躁,说了一番话:“跳绳是好事,但想学会却不容易。孩子做事情,都有一个由不会到会的过程,这是他成长过程中瓜熟蒂落的必然。你身为教师,应该有等待孩子‘突然事件’发生的耐心。”

老公的话让我幡然顿悟。我不由得想起儿子学轮滑和打篮球的情景。儿子以前看见篮球投向他,吓得跳着喊着躲开。不会拍,只会用脚踢。可突然有一天,他会拍球了!再后来是左右手轮流拍,运球动作也很潇洒。初学轮滑,害怕摔跤,哭着不想学,突然有一天,滑得轻松自如,摔倒了自己勇敢地爬起来,还对我说一点也不疼。

我又想起儿子刚刚出生的时候,我曾为小生命的突然降临而感动,然后又为儿子突然开始叫“妈妈”而激动,再后来又被儿子突然撒开脚丫学会走路而狂喜,还为儿子突然有一天能自己吃药片不用我再为他研碎而惊喜. . . . . .

但是,随着儿子渐渐长大,我却不能像以前那样耐心等待儿子制造后续的“突然成长事件”,对儿子的成长速度有了“超前”的期望,实际上是我把儿子的“成长速度”当成了自己的“虚荣”。

记得在前天,我在为“减肥”苦熬,不吃晚饭,饿得心慌。儿子突然对我说:“妈妈,你不要饿自己,我喜欢胖妈妈。”眼睛里流露出关心。而在这之前,我还觉得他幼稚不懂事。

孩子的成长脚步肯定存在差异,有的孩子会让“突然事件”提前出现,有的孩子则会延后。当大人对孩子的成长速度存在不切实际的“高度”期待时,往往会失去对孩子成长过程中诸多“突然事件”的耐心等待,会指责孩子成长缓慢,甚至会用强迫的方式提高孩子的“成长速度”,这是一种拔苗助长的伤害。

现在已夜深人静,儿子已在梦中。望着儿子可爱的小脸,我在心里默念:“儿子啊,你是天使,是妈妈幸福的源泉。妈妈一定会耐心等待你‘突然’学会跳绳,等待你‘突然’长大,这是妈妈的职责和幸福。”

读书人网 >小学作文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