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吃过晚饭,我和小瑞在小区里散步,“小瑞,明天爸爸送姥姥、姥爷回老家。”我说。
“为什么?”小瑞恍然大悟,“哦!明天清明节,姥姥、姥爷回老家上坟,对吧?”
“嗯,对!”
“他们给谁上坟呀?”小瑞问。
“给妈妈的姥姥、姥爷。”我说到。
“他们在天堂,对吧?”
“嗯,对!清明节就是为了纪念自己不在人世的亲人。记得杜牧的那首诗吗?”我问。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对呀!说明清明节是从很久以前流传下来的。”我说。
“妈妈,你知道什么是寒食节吗?”小瑞问我。
“这个……妈妈还真不知道。”我真的不太清楚这个节日,本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态度向孩子请教,“什么是寒食节呢?”
“这个都不知道。让我这个‘小老师’来告诉你吧!寒食节在清明节前面,寒食节这天不动火,只吃凉食。后来,它俩就结合在一起了,就是清明节。知道了吧?”小瑞用小老师的口吻问到。
“嗯,你是怎么知道的?”我问。
“网上查的。上次,我做手抄报的时候在网上查的”小瑞接着说,“清明节也叫踏青节、扫墓节、三月节、鬼节,知道了吗?”
“那清明节为什么叫踏青节呀?”我反问。
“这个……不知道。”小瑞犹豫了一会儿。
“因为春天来了,大自然界到处是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所以清明也叫踏青节。等爸爸回来,我们也去踏青,好吗?”
“好耶!太棒了!”小瑞欢呼着。
我本以为孩子什么都不懂,其实他们懂得还真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