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无痕教育”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生命课堂”阶段总结
一年级的孩子正是养成习惯的时候,我们一年级语文组在上两周狠抓孩子的课堂习惯。首先我们明确了目标,要求孩子努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发言:总体上做到声音响亮,自信。
1、 要求孩子站直,声音响亮。
2、 如果有不会的内容,敢说自己不会,或者说:“对不起,我再想想”“不好意思,我忘了”。让孩子充满自信,感觉自己不会,说不好很正常,我要努力学。
3、 要求孩子说完整的话。
4、 逐步引导孩子会思考。
写字:总体上做到“身坐正,脚放平,保持三个一”
孩子初步学写字,有这样那样的毛病很正常,我们老师课堂上做到了细心、耐心的纠正。我们还和家长结合好,在家也严格要求孩子的写字姿势。
良好的写字姿势养成,我们老师做到了以下几点:
1、 常提醒。
每一次拿笔写字,都要提醒孩子执笔姿势。哪怕是画一条线,也要执笔姿势正确。
2、 不能一次写大量的作业。
孩子的肌肉发育还不完善,注意力时间还不长,长时间练习容易养成坏习惯。每一次写作业的时间不超过十五分钟,做到了“少食多餐”。
读书:总体上做到,眼到,口到,手到。
坐着读书要做到声音响亮,语言清晰。脚放平,身坐正,两手拿书,书的平面要和眼的视线成直角(外观上,书要向外倾斜,不能让书站在桌子上)。
站着读书做到声音响亮,语言清晰。两腿并拢绷直,抬头,身子直立。不能把脚放在凳子上,身子不能爬在桌子上。书的平面要和眼的视线成直角,露出自己的小脸。
有了明确的目标,我们也利用课前、课后和课堂上进行了强化训练。就是这样,课堂上还是有一些不和谐的“音符”出现,还是有孩子不注意听课,读书写字姿势不正确。我们组的老师就讨论:是视而不见,慢慢的让大部分孩子感染他们呢?还是停下该学的课程,一个不少的让孩子们都有好习惯呢?最后,我们得出:利用“无痕教育”继续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什么是“无痕教育”?无痕教育是指把教育意图和目的隐蔽起来,通过间接、暗示或迂回的方式(不知不觉、潜移默化、不留痕迹),给学生以教育的教育方式。它既是一种教育方式,更是一种育人技巧,是一种教育的美学哲学境界。
课堂上,看到个别学生走神,我们用“眼睛”把他们拉回来。用微笑的目光注视胆小的孩子,告诉他要认真听;用平静的目光注视平时表现好的,偶尔跑神的孩子,告诉他你走神了。屡次注意力不集中,不会听课的孩子,有的时候我们会瞪他一眼或者瞥一眼。
讲课的时候,我们会突然变换语调,来提醒部分走神的孩子。提问不注意听的孩子也是一种方法;还可以提问或者是表扬注意力不集中的旁边的孩子,也是一种提醒的方法。
孩子的读书、写字姿势,除了提前提醒外,也需要我们老师“无痕”提醒。个别孩子姿势不对,老师大声说话批评,可能影响更多的孩子,使孩子不能专注做事。这些课堂上的安静时间,我们会轻轻的走到孩子的座位上,用手来纠正他们的姿势。我们把嘴放在孩子的耳边,悄悄地告诉她注意的地方,孩子的正确姿势会保持的更持久。给孩子偷偷地伸出大拇指,孩子的习惯会更好。
轻描淡写的一句鼓励,看似简单的一个爱抚,富有深情的一个眼神,不露痕迹的一个暗示,都会给孩子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产生极大的影响。通过一个眼神、一次手势、一份表情、一声语调,向学生传达着各种正确的观点、情感和立场;我们的孩子在这绵绵“春雨”里健康成长,也是最具成效的。
“不露痕迹”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这种“将教育的意图掩盖起来”的真正的教育艺术,还需要我们教师的教学设计更有趣味,语言更有感染力,更富有教育机智。让我们每一个老师努力做到:
修炼我们的语言,使之简介平实,妙趣横生;
修炼我们的眼神,使之明澈生动,丰富传神;
修炼我们的笑容,使之亲切恬然,神采飞扬;
修炼我们的行为,使之端庄规范,堪为师表;
……
让我们真正做到“润物无声,教育无痕”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