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距离
我与薛瑞萍老师的缘分始于广州。那是去年的11月份,我到广州参加“第七届‘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会”,在会上有幸聆听了薛老师的报告《把世界带进教室》。记忆犹新的是她谈到,让学习成为孩子的需要,让孩子成为一个个有鲜明个性的、有爱的追求、有爱的能力的人。当时我心中油然而生:我要以薛老师为榜样,把爱、把世界带进教室,带给我的孩子们。这初次谋面,薛老师已经把世界带进了我的心灵,并在我的心中播下了一颗爱学生的种子。
我与薛瑞萍老师的第二次相会是在郑州。那是去年的12月份,我到郑师附小参加“校信通第三届‘书香班级’评选活动暨名师讲座‘薛瑞萍(看云)谈阅读:为人生打上幸福底色’”,再次近距离地感知薛老师的音容笑貌,再次亲耳聆听薛瑞萍老师发自内心的、激情洋溢的专题讲座。
那次,我从薛瑞萍老师激情洋溢、魅力四射的讲座中,受益匪浅,明白了许多:
如,一、阅读有着极高的养分,在阅读中,我们可以读出孩子心灵中的灵动和斑斓,也能读出人生的智慧和境界。二、要想让儿童爱上阅读,唯一而且最重要的是父母和教师为孩子大声地朗读起来。三、作为语文老师的薛瑞萍,每周的教学,从朗读开始。越是拍成电视剧和动画片的,越是要读给孩子听。这样,有助于培养孩子的想象和思考能力。
又如,日有所诵,让语文学习轻松快乐。一、孩子学习母语的背诵应该从童谣起步。二、《日有所诵》的好处:让语文课变得轻松,超越了母语教育,不但让孩子学习了语言,还让孩子学会了智慧和学会了爱。
再如,朗诵结合,读出智慧。要把诵读和朗读结合到一起。让一个人改变缺点最好的方法:营造美好的事物,营造快乐的氛围,让孩子沉浸在美好的事物中,忘掉缺点,不再犯错误。
还有,阅读真正的书籍,享受纯粹的快乐。“读图画书快乐第一!”
从薛瑞萍老师的讲座中,我深切地感知薛老师是在用生命谱写“阅读”的篇章,用生命为学生的人生打上幸福的底色;感知薛老师阅读教学的独到之处和其对阅读的真知灼见,进一步激发了我——赶快去实践。
特别是,那次薛老师讲座之后,进行的互动抽奖活动中我被幸运之神眷顾,中了我人生的第一次奖;获得的奖品薛瑞萍老师的《书声琅琅的三年级》,而且是薛老师亲自颁发给我的,上面还有她亲手盖上的“坐看云起”的朱印呢!
当时,我激动得溢于言表,像掉进蜜罐一样,心头只有甜蜜、幸福。
之后,我逢人边炫耀我的奖品,边眉飞色舞地描述得奖的过程。同时,如饥似渴地从奖品中汲取营养,补充能量。我只感觉与《书声琅琅的三年级》相见恨晚,脑子中不断闪现出:我也要教我们班的孩子“日有所诵”,每周的教学也要从“朗读”开始。
今年新学期开始,我们班就开展了“班级阅读,日有所诵”。每周一到周五,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公开课、中考等),从未间断过。
我们班周一至周四,“日有所诵”的时间大多安排在上午打预备之前。如果有事耽误了,就放在下午放学前。周五,“日有所诵”的时间放在下午第二节课,是:“班级共读”。
我们班级“日有所诵”的内容基本上都是:经典童话故事、童谣、儿歌、儿童诗,有少许的学生作品、老师作品。如,《亲近母语全阅读(小学一年级)》《培养美好心灵的故事》《培养美好生活习惯的故事》《神奇校车》《蒲公英轻轻飞》《远方的小星星》等。
为了激发孩子们的读书兴趣,培养孩子们爱读书,我不断尝试多样的班级阅读方式,如,听老师朗读童话故事,孩子们尝试写“数学日记”;听故事,复述故事;听故事回答问题;结合故事,反思自己的行为;听故事,续编故事,“听故事作画、再编故事”。“看图听故事,看图创编故事”等等。就复述故事而言:有围绕故事内容本身进行复述、问答;有抓住故事中某一个关键情节、句子、词语进行拓展延伸的,有结合孩子们实际情况进行拓展延伸的;还有与故事中的主人公、作者进行交流、对话的等。以及读背儿歌、童谣,创编儿歌、童谣等。
我天天阅读,并通过班级阅读活动和孩子一起学习。“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的引导在孩子的健康成长中占有重要作用。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读书,我在不断尝试多样的班级阅读方式,详细记录了班级阅读的点点滴滴,并在总结中不断反思、提高;为了增强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我和孩子在课堂上互动,和孩子共同分享、共同学习;为了使孩子享受阅读的乐趣,她通过掌声、微笑等方法,用赏识教育和孩子一起走进民族文化的海洋之心。
我还坚持每天写朗读日志,每周对课内外阅读教学进行一次总结,每两周给家长写一封信,及时与家长交流沟通,教给家长指导阅读的方法、介绍一些辅导孩子学习的方法以及育儿的常识等。
这次我与薛老师是第三次相聚了。这次,我零距离地与薛老师交谈,使我难以忘怀的是她的礼貌有佳、她的谦逊、她的博学、她的平易近人……
在座谈会上,薛老师几次向在坐的与会人员鞠躬,她的举动把我深深地打动了。她专心倾听每个人的发问,不时地传达出学校应该成为培养读书人的地方,培养纯粹的真正的读书人的地方。阅读的能力,首先是幸福的能力和自我教育的能力。人们脱离束缚,高高飞展的高峰体验才是人天生应该渴求的一种高级需要,才是人之为人的精髓所在。高级需要本身需要一种特别宽容,特别仁慈的文化来培养它,学校恰恰就是产生、发展文化的地方,所以学校班级首先应当成为满足和培养高级需要的地方。她不时地对发问者说:“我没你做得好!”“请大家先谈谈自己的看法。”“我要向你们学习”……
薛老师非常博学,她出口成章,她引典举证都不费吹灰之力。她与大家侃侃而谈,总是面带微笑,时而会听到她朗朗的笑声;她娓娓道来自己的成长秘笈,如数家珍地向人们讲述自己的育儿宝典和阅读教学之经。她是那么的平易近人,她是那样的开朗率真。她的脸上写满了幸福!
快乐的时光总是显得那么短暂,5点了,人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自己的座位。我箭步如飞地上前握住薛老师的手说:“谢谢您!使您让我走上了幸福之路……”
现在,我已经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薛迷”。假期了,不能面对面地给孩子们朗读故事了,心里感到很失落;而孩子们不能亲耳听我给他们讲故事,心里也感到不爽;我与孩子们真的融为一体了,我们的幸福是连体的呀!
我会始终牢记薛老师的:“本着对教育的良知,本着对孩子的热爱,本着对幸福人生清净美好世界的向往,让我们携起幼小的手,回到童年,回到生命应有的圆融和完满。朗朗书声,朗朗乾坤,让我们期待,让我们行动。”
我期待:我与薛老师的再次重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