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里的孩子总是与钢筋水泥作伴,带他们到城郊的菜地、果园就成了一种度假。
端午节下了两天雨,假期的最后一天,雨终于停了。太阳露出了久违的笑容。麦子都熟了,一连几天的雨都快让庄稼人愁坏了。孩子在家里也快憋坏了,一大早就计划带他出去透透气,去郊区的一个石榴园里呼吸呼吸新鲜空气。
这是一片采摘园,因为还没到采摘的季节,所以人不太多。刚好一起去的朋友认识这儿的一位农民画家,他也有一片石榴林,所以我们就有了很好的“导游”。你可别以为不就是进一片果园还要“导游”?一会儿你就知道他的作用有多大了。
在去石榴园的路上经过另一片果园,只见树上挂着很多小果子,我对儿子说:“你去看看,那是什么果子?”儿子跑去观察了一下,欢呼起来:“妈妈,是苹果呀!”走近一看,三三两两的小苹果只有乒乓球大小,青色中泛着些红润,十分可爱。
我边走边问儿子:“你知道为什么在苹果上套塑料袋吗?”“知道,因为怕鸟吃。”“恭喜你,答对了。”儿子高兴地蹦蹦跳跳地继续往前跑。这个问题对儿子来讲应该不难,他见过梨园中被鸟啄过的梨,还见过套着塑料袋的葡萄,以前看到时我们曾给他讲过。
很快走到了石榴园,我迫不及待地对儿子说:“快看,这么多石榴花!”儿子看到这么多石榴花,很激动,伸手想去摘,我赶紧制止:“不能摘,每一朵花就是将来的一个大石榴,你摘掉一朵花,将来就少结一个石榴。”儿子突然发现地上落得有石榴花,问我:“那我见地上的可以吧?”“当然可以。”只见儿子把地上落得石榴花小心地捡起来,当成宝贝拿在手里。这时“导游”发话了:“公石榴花可以摘。”啊?!石榴花还分公母?我和儿子面面相觑。“怎么分公母?”我们好奇地问。“肚子大的是母的,肚子小的是公的。”“噢--原来是这样。”我对儿子说:“快,找找其它的公石榴花,可以摘掉它。”于是我们一头扎进石榴林中各自寻找,就像寻宝一样,生怕被别人抢了先。“妈妈,这儿有----”我过去一看,儿子真的发现一个。(为了能让您和我们一样更清楚地了解,我把它的照片贴在下面,很明显,一个肚子大大的,是母的,下面那个是公的。怎么样?是不是和我们一样第一次知道?)
“只有一个母石榴花的是单胞胎,有的还是双胞胎,还有三胞胎和四胞胎呢!”导游又告诉了我们一个小知识。儿子惊讶地张大了嘴:“啊?就是说将来结很多石榴。”(你看,下面这幅照片上是不是有很多?)
更长知识的还在后面呢!(猜猜下面的是什么?别急着往下看。)
再看看这张图你就知道答案了。
穿过石榴林,就是一片银杏林。我还没见过这么多这么集中的银杏树种在一起呢!你见过挂在树上的银杏果吗?当我儿子见到的时候激动地叫起来,我也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可爱的、挂在树上的小银杏!“导游”又开始普及银杏知识了:“银杏树也分公母,母树会结果子,公树不会。”我问:“现在能不能分清楚公银杏和母银杏?”“不能。因为有的母树不是每年都结果。在银杏树开花的时候就可以分清楚了,公银杏树开花,而母银杏树不开花,直接就结果了。”又长知识了!我给儿子出了道逻辑题:“请问结果的一定是母银杏树吗?”儿子想了想说:“是的。”我又问:“不结果子的一定是公银杏树吗?”这次儿子想了一会儿不太肯定地说:“不是。”“恭喜你,答对了。”“----”儿子很兴奋。我解释说:“公银杏树一定不结果子,但母树有时也不结,所以不结果子的不一定是公树。”
再来看看这张照片,猜一猜树旁是什么植物?
再来张特写:
看清楚了吗?
我想你一定和我一样被它的外表迷惑了,猜不出它是什么?告诉你吧,它是银杏。之所以不像我们平时见过的,是因为它是银杏的种子长成的,没有嫁接过。儿子听到“嫁接”这个词觉得很新鲜。我告诉他:“嫁接是指剪截植物体的一部分枝或叶,嫁接到另外一株植物体上,使它们成为一新的植株。被剪截植 物上的枝或芽叫接穗,被嫁接的植物叫砧木。我们吃的苹果、梨等等很多水果都是嫁接过的。嫁接后的植物生长发育和开花结果,能保持原来品种的品质不变,还比扦插、自生的生长发育得快,适应不良环境的能力强,抗病虫的能力也强。”“导游”又给我们讲了嫁接的技术,我和儿子听的津津有味。
你见过一大片野草莓吗?儿子和我看到那么大一片野草莓激动地不得了。儿子忙着去采,问我:“野草莓能吃吗?”“能吃。你尝尝和平常的草莓有什么不同?”儿子拿一颗草莓仔细品尝,说:“没什么味道。”我们一群人都开始像孩子们一样吃起野草莓。
美丽的一片野草莓
野草莓特写
“快来看,蘑菇!”儿子大叫。我们走过去,只见有的像小伞,有的像小鸡蛋。儿子采了一个像小鸡蛋的蘑菇,用手一掰,“妈妈,里面全是黑的,不知道能不能吃?”“这个问题我也不知道,不过有的蘑菇是有毒的,还是小心一点好。回去我们上网查查资料,或者以后你在书上看到了,也可以告诉妈妈。”
“小伞”蘑菇
“小乒乓球”蘑菇
快乐三“虫”行
看着孩子开心的样子,我觉得平时带孩子亲近大自然的机会太少了,提醒您和我一起努力做到:周末带孩子和大自然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