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颗小星星
(嘟3岁2个月)
在孩子身上,有太东西多值得大人学习,比如简单的快乐、纯真的情感、天马行空的想象、追根逐底的好奇心。而孩子积极向上、有吸收力的心灵,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在父母教育的体验里,显得更加珍贵。一句赞扬、一个手势、轻轻的一个吻、三五块的小礼物,就能让他们兴奋不已,投入更多的努力。
在嘟两岁半时,为了帮助他适应幼儿园生活,嘟妈学习博友的做法,设计了“嘟嘟进步表”。没想到,这个小小的表格,对小小孩的习惯培养、能力提升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看到墙上96个缤纷的小星星,嘟妈心里也很美呢。
行为参照:知道什么是对的
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做有问题,在孩子眼里并没有很清晰的概念。这些需要家长在生活中普及,针对具体情况进行引导。比如进步表中设“在园表现”这一项,如果孩子在幼儿园玩的开心,和老师、同学友好相处,能够参与到游戏活动中等,就可得到一颗小星星。老师反馈的、家长观察的、孩子自己反馈的,都可以作为给星的依据。
孩子刚入园时,回家爱说“不想上幼儿园”“谁谁哭了,想妈妈了”,就引导问他:“今天玩的很开心吧?”“你今天都和哪些小朋友玩了?”“你们幼儿园玩具真多啊,我最喜欢操场上那个弯弯的滑滑梯,你喜欢什么?”“老师和你们做什么游戏了,很好玩吧?”如果孩子回答的很积极、开心,在幼儿园应该也问题不大,就给他奖励一颗小星星。如果老师有特别的表扬,或在儿歌比赛等活动中表现尚可,都会给他小星星作为激励。
对这些要求,孩子不一定每天能做到,但他至少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逐渐在孩子心中形成一些基本的标准,能够帮助他在同类的事情上进行判断。
学习等待: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去年冬天,嘟在公园玩了一次电动车,喜欢的不得了。后来在小区见到有小朋友开着跑,更是羡慕的很,眼巴巴地说,“爸爸妈妈,也给我买一辆越野车吧。”在嘟爸嘟妈眼里,这个车,一不能像自行车锻炼身体,二不能像积木有千变万化,在家扔着占地方,出门带着也不方便,几乎是有百弊而无一利。于是,嘟妈就把嘟抱起来,轻声地说,“宝贝,如果你实在喜欢,等得到一颗小太阳就给你买。”当时“嘟嘟的进步表”贴了没多久,总共有两三颗小月亮——嘟妈暗想,等到你得小太阳的时候,恐怕早就忘了电动车了吧O(∩_∩)O~
半年过去了,嘟的小星星越来越多,已经达到96颗,嘟的愿望,却始终没有改变。而在小星星的闪耀下,嘟每天都有小进步,不时给大家带来惊喜。小星星起到的作用,也远远超出了当初的预期。
目标明确:我的礼物看得见
进步表还有一个明显的特征,阶段性目标很明确,有助于孩子达成。比如,每天每项表现突出,就可以得到1颗小星星,10颗小星星换一个小月亮,10个小月亮换1个小太阳,每个小月亮换一份小礼物,每个小太阳换一份大礼物。
一般情况下,孩子每月可以得到1-2个小月亮,不时收到小礼物,对孩子的激励还是很明显的。有次嘟刚有了10颗小星星,给了一个小月亮,马上就有了一个小坦克(爸妈提前买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这种稍稍努力就能达到的目标,对孩子特别有吸引力,他愿意为小的目标“自觉”遵守一些规则。当然,孩子有时也会邀功,“我今天吃了两碗饭,给我一颗小星星吧。”
劳而有获:没有免费的午餐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付出才可能有收获。家庭的收入需要父母付出劳动,孩子的获得也需要孩子付出努力。这个道理让孩子早点知道也比较好。
与时俱进:突出阶段性重点
对进步表的项目,家长可以根据实际进行调整和设定标准。希望孩子有哪方面进步,就朝那个方向进行引导。嘟有段时间特别不想上幼儿园,哭闹的厉害,就对他提了两个简单的要求,在园门口排队接受校医检查、进教室大声喊“老师,早上好”,就可以得到一颗小星星。这两点都做到之后,引导他在班上的表现,及时和老师沟通孩子情况,如果有进步,就口头表扬与小星星激励,帮助孩子一步步走向自我提升的正螺旋。
还有次幼儿园组织儿歌表演,因手足口原因,没有组织家长到场。嘟特别难过,非让家长到幼儿园看表演。除了给孩子讲明道理、鼓励其独立表演外,对这一件事,单独设了一颗小星星,“好好表演,不哭闹,奖1颗小星星”。在活动结束后,向老师确认,及时鼓励,千万不要“忘记”。
控制财务:为爱的消费找个借口
随着孩子年龄增大,感兴趣的东西越来越多。看着孩子收到一件新玩具的欣喜,家长也特别开心,觉得花这个钱还是值得的。所以一看到适合孩子的东西,总想赶紧买下来,比给自己买东西主动的多。有时也因此买回一些没太大价值的东西。
进步表制作之初,嘟妈经常是买了好几件礼物,但只有一个小月亮,于是就把东西放起来,分开来送给他。逐渐地减少了购买的频次,同时更加注重每件礼物的价值和可用性。嘿嘿,进步表影响了家庭开支,也算一个意外收获呢。
嘟爸嘟妈决定,在嘟拥有100颗小星星时,要奖励嘟一个小太阳,并且兑现那份他期待已久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