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孩子,把孩子养育成人,是一件喜事,快乐的事。育儿成才,育女成凤是每一位家长所渴望的。但教育孩子又是一件苦恼的事,是细心+耐心+用心的事情。做家长虽然好长时间了,但怎样教育孩子还是个“半文盲”,为能育儿成人,也强迫自己读起家教书籍,拜师请教,然,还有做不到位的地方。今日,儿启蒙学校广集教育孩子事例,积极参与,也谈己育儿之事,粗疏己见,与家长们共享。
一个星期五的下午,几个朋友邀请我去吃饭,盛情难缺,便从学校接了儿子一起去。
饭桌上,大家一边聊天,一边逗着儿子。儿子很不高兴,满脸的阴云。“怎么了,上学上得老实了?”几个阿姨对儿子说。谁知儿子冒出一句:“上学压力太大了”。阿姨们平常知道儿子是一个活泼调皮的小家伙,都笑了。可我的心里却沉甸甸的,因为她小小年龄说这样的话已不是一两次了,要知道,一年级可是孩子上学的起步呀!他这段儿怎么老有这样的想法?
大人们仍在聊着,儿子离开饭桌,双手插在裤兜里一个人在转悠着,看得出来他很不快乐。我无心再和朋友长聊,决定回去和儿子聊聊。
回到家里,给儿子长聊------
“你觉得上学压力很大?”“嗯”“为什么?”“不知道”“那么因为什么,能告诉妈妈吗?”“不知道!”“你是否觉的妈妈老唠叨你,而烦呢?”“嗯,一个事儿,说好几次。我还了。有的是好朋友送给我的,又要。还他了,还说。.......徐**的还给他了。边**的我放桌子上,真的忘了,下午你给我就还给他了,又不是故意的!现在我打架的毛病也改了,也不打人了,还说!”
哦,我明白了,儿子是在生刚才的气,因为借别人的书没及时还给同学,我接他时当着几个阿姨的面儿唠叨了他,还把上学以来由于和同学打闹,老师、同学及同学家长告状等说了许多。当时,越说越激愤,真没考虑到儿子的感觉,没想到儿子对我意见这么大,还以沉默抗击。
是的,自打儿子上了学,从九月底至十月份,我也发现儿子的欢乐越来越少了。因为他特殊的性格,老是在学校发生这样和那样的问题,没少挨老师和家长的数落和责备,好像不知所措似的,好长一段儿时间,妈妈上学接送他,坐在车上,他的头都是向窗外扭着,不说话。有时妈妈因为又有家长告状,或又听到发生的事情而和他谈话,他也是问一句,答一句,锁着眉头,满脸的沮丧,似乎压抑的喘不过气来。以往活泼爱动的他,现在真的笑得也少了,到家后,也喜欢一个人聚精会神地看电视。就说今天,由于他借同学一本书没及时送还,妈妈知道后,凑中午上班稍闲时,帮他拿来并嘱咐他下午一定还了同学。可下午接他时,妈妈又唠叨起了这件事,并讲了好多的话,诸如:借东西要还、好借好还,再借不难、做人要诚信、要守信、不要老是这问题没了,又发生其它的问题等等嘱咐的话语,而且是当着妈妈朋友的面在说,当时,妈妈只听到儿子说了一句:“还了!”真还没察觉他的情绪如此不好,看来,因为一件事情揪着孩子的小辫子不放,重复指责和教育,也会导致孩子反感,甚至伤害他的自尊心。
我诚恳地向儿子道歉:“儿子,以后我改了唠叨的毛病,特别是不再当着好多人的面儿说你的不是。妈妈错了,向你道歉。”
儿子也诚恳地说:“我以后也表现好。”
孩子不可没有快乐的童年,孩子也需要面子,也有自尊。作为家长,我们该采取什么样的教育方法去教育孩子,确实需要我们思考。忘不了作家梁晓声写的一篇文章《橘皮》。梁晓声上小学时,家里十分困难,父亲又得了哮喘病咳嗽得很厉害。他听说橘皮能治哮喘病,便偷偷拿走了学校窗台上晾晒的橘皮。老师发现了这件事,一直替他保密,没有对别人说起。梁晓声说,他从内心里感激这位老师,这种感激之情持续至今,鼓励着他用一生的努力来回报社会。是啊,我意识到,一个人最宝贵的是尊严。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最害怕的不是棍棒、拳头,而是失去面子、尊严。孩子刚刚从一个幼儿园的顽童转变为一个小学生,是一个新的跨度,对于儿子来说,一个顽皮、要强、思维发散、予以幻想、健谈、观察能力较强、个性张扬等性格的孩子来说,他虽然知道好与坏的区别,但还尚不那么清晰。他会因为玩耍忘乎所以而失误,惹了事。他也会惧怕和恐惧,他也会由于自己的过错而不知所措,他也会畏惧家长、老师不爱他而自我懊丧。而作为家长我们虽然恨铁不成钢的欲望是可以理解的,但急于求成也可能会事与愿违。大人要面子,孩子也有自尊和要面子,男孩子本来就较女孩子调皮捣蛋,特别是性格张扬的男孩子更是活跃失误和事端的多发者,对这样的孩子如果一味的当众、反复斥责、挖苦他,也会使孩子感到不自在,会使孩子产生逆反、不以为然、抵触、自卑、自我报怨、自我消沉等心理疾病,也会压抑他的心情,继而导致脾气暴躁,情绪不稳,还会束缚孩子的个性,扼杀自有的创新点和不同优势,如果这样,钢不但练不成,反而被家长们自我废弃。对孩子我们还是:多一些谈心,少一些命令;多一些劝告,少一些专断;多一写笑脸,少一写怒容;多些朋友式的友谊,少些父母的威严。当然,对孩子宽容和尊重他的自尊,并不是纵容他,而是家长需要运用正确的方法去教育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