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我的普通话情结作文

发布时间: 2020-04-07 10:38:29 作者: rapoo

我的普通话情结

濮阳市实验小学 何风彩

关于普通话,我总觉得自己有好多话要说……

七十年代末,我正上小学,乡村里长大的我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普通话,家庭、邻里、学校,大家说的都是地地道道的濮阳老土话。那时,我成天守着家里唯一的电器——收音机听得如醉如痴,收音机里面的人说出的话我总觉得很好听,很美。广播剧、电影录音剪辑、小说连播是我最爱听的节目。有时边听边模仿,遍数多了,里面的台词我都能跟着背出来,这时母亲常常讽刺我:“洋啥洋!快帮我干活吧!”我们那里管普通话叫“洋话”。现在看来,那应该是我最早的普通话启蒙。

上初中后,我遇到了一位优秀语文教师许庆春,课堂上他总是鼓励我们用普通话朗读课文,我总是把自己的普通话家底儿全亮出来,摇头晃脑地读得特别动情,之后,总能得到许老师的表扬,我的语文成绩也因此渐渐突出,我也因此成了许老师的得意门生。

1986年,我十五岁初中毕业,考取了滑县师范学校。一入师范校门,看到普通话宣传标语到处都是:“请讲普通话”、“普通话是教师的职业语言”……我们的课任老师也全部讲普通话,这一切让我既新奇又兴奋。新学期第一节文选课,同学们读课文有的用长垣话,有的用浚县腔,我鼓足勇气用濮阳味儿的普通话大声读了一段儿,老师竟连连夸奖。没想到,这件事影响了我三年的师范学习生活。学校历次歌咏比赛,我成了我们班铁打不动的领诵。每次我都极认真地反复练习,拿不准的字音一定查查字典,并反复琢磨怎样才能准确表达出朗诵词的感情色彩。同时,我多次代表班级参加学校演讲比赛,并获得一等奖。我还做过学校联欢晚会主持人,按说我属于丑女生,没有条件去做主持人,应该是那一口普通话让我有了这样一个“风光”的机会:一个女孩子拿着话筒,站在舞台上,被追光灯照着,挺神气。

二年级开始,我做了学校广播站播音员,每天夜自习后,便匆匆忙忙地去广播室改稿子、录音、剪辑……我的学习生活也因此紧张而充实。慢慢地,我的普通话没有了濮阳味儿。慢慢地,我的语言基本功得到了提高。后来,我还喜欢上了爬格子,十八岁那年,我的两篇文章变成铅字出现在了报纸上,现在看来这算不上什么,但当时这件事使我在学校小有名气。

师范生活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1986年我和另外一位同窗代表母校参加全省中师生普通话汇演。我们准备的节目是相声《推普》,反应的是来自不同地区持不同方言的同学在一起学习和生活闹出的种种笑料。那年代相声红火得很,再加上我们是两个女学生,演出效果比预想得还要好,原来不认为有包袱的地方,观众都笑得前仰后合。返校后,全体师生大会上,校长称赞我们为学校争了光,亲自为我们颁发证书和奖品,我也因此被评为学校“推普”积极分子。金色的师范生活充实而美好,我因成绩突出连续三年被评为“三好学生”,并在学校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86年7月,我师范学校毕业,当时濮阳市实验小学刚刚成立,听说该校校长刘延义对教师素质要求很高,进入该校需经过严格的考试。8月份,经学校推荐,我顺利进入该校,两个多月过去了,没见校长考试我。一次,我问刘校长:“我什么时候接受考试?”没想到刘校长说:“我们第一次见面交谈,你的普通话水平,语言的流畅性、条理性已让我考试了一个遍,你早已经通过了考试。”

现在,我在语文教学岗位上已干了二十二个年头,二十年弹指一挥间,流逝的是岁月,不变的是初衷。二十年来,我站在讲台上,教孩子们学习祖国的母语,常常情不自禁地对孩子们说:“我们的汉民族语言是世界上最具美感、最有韵味儿、最为博大精深的语言……”

“让你的语言表达普通话的神韵,使你的心灵感受标准语的温馨。”校园里因老楼的拆迁,这句推普标语已不复存在,而我心中的普通话情结却永远不变……

读书人网 >小学作文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