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座谈会带给我的启示作文

发布时间: 2020-04-15 10:37:48 作者: rapoo

周六下午,我有幸参加了校讯通举办的由部分小学和幼儿园老师以及幼儿家长参加的幼小衔接座谈会。

通过聆听各位园长和老师们的发言,我感觉收获很大,也澄清了一些原来比较模糊的认识。更知道了幼小衔接的症结所在:归根结底一是班额大,二是学生程度参差不齐;三是幼儿园和小学缺乏有效的沟通。但最主要的是上面决策层的问题。如果教育主管部门能高屋建瓴,拟定一个从幼儿园到小学、乃至初中、高中的通盘计划,明确每一阶段的具体任务,恐怕就不会出现现在的幼儿教育小学化,小学教育初中化,初中教育高中化,高中教育大学化的极不合理的超前教育倾向。搞得幼儿不像幼儿;小学生已是疲惫不堪;中学生更是起早贪黑,没了朝气和活力;如果家有高中生,一家人都得过苦行僧的生活:不敢高声说话;不敢打开电视;不敢出外娱乐;不敢……有的甚至得看着孩子的脸色行事。孩子苦,家长何尝不苦?但这些并不是我们一介平民、几个老师、园长、几位校讯通的工作人员所能左右得了的,我们只能是呼吁而已。

那么目前我们能做些什么呢?听了大家的发言,我受到了一些启发,下面就谈谈自己一些不成熟的意见。

幼儿园方面:

首先要培养幼儿学习的方法和能力 :

  孩子在学习兴趣和能力上的差距很大,有些孩子思维敏捷,反应快,学习兴趣浓厚,可也有些孩子对学习根本没有兴趣,不爱动脑思考。根据我的调查和了解,让老师感到头痛的不是那些在入学前缺少知识和技能的孩子,而是那些对学习根本没有兴趣、不爱动脑思考的孩子。如何让我们的幼儿知识广,兴趣多,能力强?在幼小衔接的阶段,我想幼儿园的老师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1思考:孩子的思考是与生俱来的。让孩子独立地思考,养成思索、探究的习惯,是孩子不断学习、不断成长的源泉。思维是知识之源,学习之源。有时面对孩子的问题适当地卖一下关子,让孩子自己去想,会比大人搜刮肚肠满足其好奇来得更有效。

  2 阅读:阅读能帮助幼儿学习。我们能够帮助孩子阅读的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每天在幼儿园持续念故事给孩子听。增加幼儿的阅读机会,使孩子能随意地挑选并阅读自己喜欢的图书,无疑是增进学习兴趣、促进知识吸收的良好途径。鼓励孩子复述看过的故事或儿歌,这是对幼儿理解能力、表达能力的有力促进。不少幼儿园在这方面做得不错,希望更多的幼儿园跟进。

  3 倾听:听的习惯与能力是衡量孩子学习能力的标准之一。据我所知,许多作文优异的小学生,他们从小就养成了良好的听的习惯,这对于幼儿园大班孩子的教育是有启发性的。倾听是一种很自然的接受方式。孩子对听故事、听儿歌总有着极大的兴趣。经常听听录音、听听广播,听得多,势必积累得多,在表达时就有了丰富的素材与较强的组织能力。

  4表达:交际依靠表达。进入小学,进入一个新的交际圈,表达自然就显得重要起来。通常一个善于表达的人,容易获得别人的肯定,获得了别人的肯定,自然就获得了充分的自信。在学校闷声不响的孩子,很难让老师、同学在短时间内了解他、喜欢他;表达能力差的孩子,别人很可能会觉得他笨,认为他是懂得少。这样的情况往往会导致孩子不自信,对学习提不起兴趣,甚至害怕到学校去。因此,老师要有意识地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如设置情境表演、复述故事、给家长捎口信等。进入大班后,可以经常布置一些任务让幼儿回家完成,逐渐改变以前写通知的形式,让孩子当小传令兵,把回家所要完成的课前准备和任务转达给家长听,这样既加强了幼儿的任务意识,又能够锻炼幼儿准确转述他人意图的能力,以便入小学后,孩子们就清楚地向家长传达学校信息,并能完成学校老师布置的任务。

二、训练幼儿注意力集中

  许多幼儿在进入小学之前从未尝试过一次学习40分钟,所以一上学,就出现了“上课坐不住”的现象。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太短不仅影响听课效率,如果一直得不到纠正,还可能成为一个无法改正的坏习惯,对孩子以后的学习产生影响。

因此老师可以在班上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在四十分钟内集中精力干一件事,画画也好,写字也好,看书也好。最初,孩子往往坚持不下来。你不妨从20分钟开始,20分钟以后让孩子稍微休息一下,然后5分钟5分钟地延长时间,让孩子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老师还可以通过做游戏让孩子模仿课堂,设置几个时段:有的时段讲故事、读书,有的时段活动、做趣味题,有的时段画画等,让孩子逐渐持续较长的注意力,懂得上课是怎么一回事,为入学后的上课锻炼适应能力。

  此外,老师还要将日常的上课纪律告诉孩子:上课要举左手回答问题,老师叫你再站起来说;不要接老师的话茬;不要上课交头接耳;不要做小动作等等。

学校方面:

许多幼儿园在幼儿入学前都会带着孩子去参观小学,初步了解小学生的生活,为幼小衔接做准备。但由于种种原因,小学方面只限于接待孩子参观或是听课,但少有学校派老师去幼儿园看一看、听一听,具体了解一下幼儿园在做些什么,我们怎样才能在幼儿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育。因此出现的问题就是要么与幼儿园教育脱节,出现真空地带;要么就是重复幼儿园已经学过的知识,呈现资源浪费。怎样才能避免上述问题产生呢?

我想,小学老师不妨抽空去幼儿园实地考察考察,听听、看看幼儿教师在教些什么,做些什么,我们怎样才能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和幼儿教育尽快对接。

比方读书,很多幼儿园从小班开始就进行了这方面的训练,我们是否可以在此基础上提高要求,把这项利国利民利己的活动坚持下去?

再有新生到校后,学校一定要注重孩子习惯的养成教育和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不能只片面注重孩子的拼音、识字和计算等知识方面的学习。

家长方面:

幼小衔接并不只是幼儿园和小学的事情,家庭和社会各方面都会对其产生影响。其中家长的作用尤其重要,一个好家长无疑会胜过一个好老师。因为,儿童的生活行为习惯、自理能力、身体素质、学习态度和能力以及社会适应力等等都离不开家长态度和行为的影响。所以为人父、为人母者,千万不能把孩子交给幼儿园、学校就万事大吉,一了百了。而应密切注视孩子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配合幼儿园和学校老师教育管理好自己的孩子,要时刻关注孩子的成长。

果真如此,幼小衔接就会变得非常容易和顺畅,孩子成长的脚步也会变得稳健、扎实!

我们期待那一刻早日到来!

读书人网 >小学作文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