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画画的时候,有自己的空间,会随自己的意愿而不断的改变自己的绘画内容;也可能孩子是边画边想,意念还不是很清晰。作为家长,不要老是在旁边询问孩子画的是什么,或者是自我猜测,以免影响孩子的创作思路。
家长不要用成年人的标准去评价孩子的作品。每次美术活动结束,我经常听到家长说:“你的太阳画的很象,可是小鸡都画变形了”“这个老鼠画的一点都不象”“什么时候你见过彩色的老鼠了?”等等。幼儿时期的画画不是写生,他们画其所画,画其所知。他们的思维是自我为中心,他们会把自己感情趣的地方画的很大,他们会想象着彩色的老鼠更可爱。家长要愉悦的接纳欣赏孩子的作品,理解并尊重孩子的感觉方式和表达方式,投入孩子的世界,做孩子的支持者!
绘画由于经验的积累 感情和意志的转化为想要涂画的冲动或欲望而产生的。因此,家长要尽量让幼儿从印象上 感情上扩大经验。如多带孩子接触美丽的大自然,接触社会,给幼儿提供画册,讲故事,读文学作品,以次来丰富孩子们的幻想。幼儿对自己亲眼观察,通过直接体验的事物总感到新奇和喜悦,如:初升的太阳,郊外的小花,溪边的小石,美丽的孔雀等常常能引起幼儿情不自禁的兴奋和快乐。家长要善于抓住时机给孩子鼓舞,养成孩子积极地对待任何事物。
家长要善于保存孩子的作品。孩子的画虽然很幼稚,但他是通信的表露。收集孩子的作品最好能标明日期,按顺序装订在一起,把孩子画的系列作品单独装订在一起(连环画等),让孩子写上名字,就成了孩子画的书。这种做法本身就是对孩子的劳动和个性的尊重。切忌当着孩子的面把孩子的作品随手一扔,甚至撕掉,这样就会挫伤孩子的兴趣和自尊心,也不利于良好习惯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