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书,一个起点
——对我影响最大的一本家庭教育书
某天,欣赏一朋友的空间,看见了台湾作家张文亮的《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欣赏之后也感触颇深,于是就保存了起来,和孩子生活中有冲突时,学习中有分歧时,自己心情不好想拿孩子撒气时,就打开反复的欣赏,每次欣赏心里都会有种柔软的感觉,好像心要拧出水来了,内心的烦恼和浮躁也会慢慢地平息下来。
说 上帝让“我”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由于生活和工作的压力,“我”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停旋转的机器,但是蜗牛爬的太慢而“我”走的太快,可怜的蜗牛没办法跟上“我”的节拍,“我”非常恼火。想告诉上帝这不是“我”应该干的事,但是这时候连上帝也躲了起来。于是“我”催它,唬它,责备它。但是就在“我”放弃它、任由它去时不知不觉发现了很多已经被“我”遗忘的东西,从而有了很多感受。
想 其实教育何尝不是这样的,在孩子的学习生涯中,我们和孩子一起走过他的成长过程,有时候也被孩子的淘气顽皮气得失去耐心和理智,家长的威严马上派上用场,不是训斥就是动手(这些我和老公都犯),然而,孩子却像那只散步的蜗牛,可怜巴巴的承受着我们所给予的。可怜的蜗牛在他成长的点点滴滴中教会了我们很多,也向我们展示了很多,我们却因为孩子跟不上飞快的节奏而不懂得去欣赏,反而使我们失去了很多无法挽回的东西。
做 我们应该用“心”去理解孩子,陪伴孩子,去认真的欣赏孩子为我们展示的美的一面。让我们都放慢脚步,给自己和孩子一些时间,让孩子领着我们,和孩子一起慢慢的体会生活的滋味,相信这期间成就的不止是孩子。
每次欣赏过后,我都会眼睛潮湿,嗓子哽咽,陷入到深深的思考中……我不敢保证马上做到,但是我知道应该慢慢的适应孩子。是的,孩子就是一张毫无瑕疵的画纸,大人在上面画什么就是什么,所以我坚信,孩子好就是家长好,孩子如果不好,家长应该查找自己的原因,而不应该一味的去责备、埋怨孩子。
感谢孩子,感谢生活。
附,送给正处于忙碌中的爸爸妈妈:
上帝给我一个任务
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我不能走太快,
蜗牛已经尽力爬,为何每次总是那么一点点?
我催它,我唬它,我责备它,
蜗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
仿佛说:“人家已经尽力了嘛!”
我拉它,我扯它,甚至想踢它,
蜗牛受了伤,它流着汗,喘着气,往前爬...
真奇怪,为什么上帝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上帝啊!为什么?”
天上一片平静。
“唉!也许上帝抓蜗牛去了!”
好吧!松手了!
反正上帝不管了,我还管什么?
让蜗牛往前爬,我在后面生闷气。
咦?我闻到花香,原来这边还有个花园,
我感到微风,原来夜里的微风这么温柔。
慢着!我听到鸟叫,我听到虫鸣。
我看到满天的星斗多亮丽!
咦?我以前怎么没有这般细腻的体会?
我忽然想起来了,莫非我错了?
是上帝叫一只蜗牛牵我去散步。
分享:
教育孩子就像牵着一只蜗牛在散步。
和孩子一起走过他孩提时代和青春岁月,
虽然也有被气疯和失去耐心的时候,
然而,
孩子却在不知不觉中向我们展示了生命中最初最美好的一面。
孩子的眼光是率真的,
孩子的视角是独特的,
家长又何妨放慢脚步,
把自己主观的想法放在一边,
陪着孩子静静体味生活的滋味,
倾听孩子内心声音在俗世的回响,
给自己留一点时间,
从没完没了的生活里探出头,
这其中成就的,何止是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