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创设情境活化文本 作

发布时间: 2020-07-19 10:38:06 作者: rapoo

创设情境,活化文本 ---《搭石》教学后记 《搭石》是农民诗人刘章创作的一篇散文,作者紧紧围绕“搭石,构成了家乡一道风景”这一中心句,选用了“话搭石” “摆搭石” “ 走搭石”等几个典型场景来表现家乡人默默无闻、无私奉献、文明礼让、尊敬老人、一心为人的精神品质,是一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洋溢着浓郁生活气息的美文。 三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具备能对所读的课文质疑的能力,能借助工具书理解词句,并能联系上下文对相关词句谈出自己的感受,具备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所以,本课的教学设计,我主要是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情境对话、想象说话、理解重点词句,引领学生在语言之河中尽情畅游;活化文本,让孩子们的思维深度纵向深入,让他们内心的情感激起层层涟漪。 上课伊始,揭示课题,了解“什么是搭石”之后,我引导学生抓住本文的中心句,切入全文。“同学们,通过阅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我们了解到:其实搭石就是一块块再普通不过的石头,可作者却给予它们很高的评价,谁能从文中快速找出作者评价搭石的这句话?” 课文的中心句非常明显,学生认真阅读思考后,都能发现。此时,根据学生回答,出示:“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然后板书:家乡的一道风景。 “这么不起眼的石头,怎么会是一道风景吗?同学们,风景一般都有什么特点啊?(美)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刘章爷爷一起去发现、欣赏搭石的美吧!”简简单单的几句师生交流,为学生创设了深入阅读文本的情境,为接下来理解文本、感悟情感做好了铺垫。 接着,继续引导学生深入研读“摆搭石”“走搭石”两个场景,结合文本内容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情境对话、想象说话、理解重点词,让他们的思维深度纵向深入。 如:研读体现人物心灵美的“摆搭石” 首先出示句子: “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指名学生朗读后,启发学生想象说话: 1、如你是其中一位老人,看到搭石不稳,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2、还会有那些人看到搭石不稳,默默地、自发地去摆搭石呢?从这个画面中,你感受到这些乡亲们具有什么样的品质? 3、“这些人默默地摆好搭石,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而在理解“走搭石”时,我出示“走搭石”的图片,让学生想象自己就是走搭石的一群人之一;然后朗读并让他们模拟走搭石。通过朗读、模拟,进行身临其境的体会,感受到什么才是“协调有序”;并抓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等重点词语,想象画面,把抽象的文字还原为生动的画面,通过一次次地朗读、感悟,品味那感人的场景;继而感受乡亲们纯朴、美好的情感,体会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带来的温暖和快乐,感受人性之美。
本节课,我抓住“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句话,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体会文本描绘的画面,层层深入地阅读文本,进行感悟。从看的见的景美、物美,到看不见的情感美、人性美,让学生从文中去寻找、发现美,既提升了学生的情感,又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
读书人网 >小学作文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