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快乐的农夫
——今日课堂2.19
开学第三天。
收作业、整理作业、迎接新学生、排座位......老天爷也没闲着,下会儿雪,又下会儿雨,还刮起了飕飕的小北风。似乎大家都在忙碌中。
我很忙,但没有觉得累。因为提前做好了准备,就这三分地里的活儿,除此之外,心无旁骛。忙碌的间隙,还偷闲出去吃了个饭,从家里陆陆续续运回来部分图书。我不禁感叹起来:还是哲学家周国平说的好啊,“最好的职业就是有业无职!”
昨天上课,牛刀小试。孩子的状态在,我的状态也在,但总觉得中间缺了点什么。感觉好似久不运转的机器,有点锈斑似的不顺溜。不过也就一天的功夫,今天,一切又都回来了。
上午第一节,带着小孩儿学习两首古诗。一首白居易的《草》,一首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主要还是读,读后识字。我开始试着让孩子有变化地快读和慢读。这样,我们的读书就有更多的形式了,有拍掌读、带动作读、接龙读、小组或男女生赛读、小组读、编歌曲读......对于小孩子来说,形式越多越好,只要这种形式能够激发小孩儿读书的乐趣,及时地疏散长时间学习带来的怠惰。在儿歌的学习中,我还想尝试着让孩子用我们的方言读,想来应该是不错的。
学习《草》的时候,刚读完,眼尖的张欣茹就迫不及待地站了起来:“老师,我知道荣和枯是一对反义词!”好,既然发现了,就顺着这个思路理一理吧。我问“枯”的意思是什么?有几个孩子回答得像模像样:枯萎、枯败......但究竟什么是枯萎、枯败,就不得而知了。我指指窗外:“谁来说说现在的小草什么样?”这个问题比较简单,孩子很快就回答出来:“叶子黄了,像死了一样,一点青色也没有......”七嘴八舌,叽叽喳喳。我静等他们把话说完,做了个很让他们佩服的总结:“你们所说的小草现在的样子就是枯萎,或者枯败。”哦,有几个小孩儿恍然大悟的样子。生活永远是最好的例子。
“那么,什么是荣呢?”这个问题有点难,把大家都问住了。我只有继续引导:“秋天的时候啊,草都枯萎了,一场大火把草烧了个干干净净。可是到了春天,一场春风吹过,小草......”我故意放慢语速,等着有人来接。“春风一来,就把大火吹灭了!”赵宁很自豪地大声喊道。我一时忍不住,笑得弯了腰。这就是我可爱的孩子们,当火遇见风,火就只有偃旗息鼓的结果。我一时没有了办法,直接告诉吧。其实这些讲解对于二年级的小孩儿来说,有多大的意义?本就该是个囫囵吞枣、海量积累的年龄。
第二节,是谚语儿歌的复习。一节课能复习三个单元,基本的程序是:背诵谚语——三组之间进行“我会填”比赛——抢答“我会猜”和“我会用”。最后一个环节,让孩子看着自己要抢答的题目,老师读,他们听,这样孩子又多了一个认字的环节。其中的题目有三分之二孩子能填出来,而且积极性很高。但是谚语的运用,还没有家长发过来短信,相对于成语运用来说,还是有点难。那就把课堂上的用好就行了。
下午第三节,我让孩子重新写了昨天的九个生字。从昨天的作业来看,书写效果并不好。我性子里很急,总觉得课堂上写了之后,作业放到家里就可以了。但实际的效果并不好,一点质量也没有,我需要做出调整。这一节都让孩子静静地写,明显就认真了很多,写得快的还背写了一首诗。像屈楚涵、张淑婷、张梦瑶等几个快孩子,还挣了十多分钟的故事时间。
第四节,学写三个生字,安排家庭作业。
一天八节课,我上了一半。但没有想象中的累,反而平静得很,还抽空读了几页书,心里是说不出的满足。这是我无数个平凡的工作日中的一天,我以后很多年的工作状态也都将如此:有喜欢的事情做,有痴爱的书读,有纯真的孩子相伴,像一个农夫,安稳地守着自己的一畦庄稼,不急,也不徐。
有时候,我也在想,等许多年以后,我可能也会说:“想当年我行走得如何辛苦,但又心甘情愿......”而目前我的所做所思,都是在许多年以后的“想当年”不停地跋涉。我想,我也只能如此,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