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余韵绕梁余味悠长作文

发布时间: 2020-09-25 10:38:21 作者: rapoo

余韵绕梁,余味悠长

——听余映潮《威尼斯的小艇》

余映潮是大师。亲近大师,即使牺了周末的休息时间,也感觉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余老师很亲切,举手投足间透着温暖;余老师很睿智,儒雅风趣中尽显机敏。听余老师讲课,感受他运斤自如的风采,开合有致的设计,举重若轻的艺术,浓淡相宜的点拨,你会有胜教十年书的收获。

一、 思路明晰单纯

师: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美文《威尼斯的小艇》。一起来把威尼斯的读一读。

师出示课件,生齐读:

课文简介:威尼斯是意大利东北部的城市,亚得里亚海威尼斯弯西北岸重要的港口。它也是一座文化艺术古城,由118个岛屿组成。威尼斯的风景离不开水,它好像一个飘浮在碧波上的浪漫的梦,永远荡漾着醉人的诗情画意。

师:威尼斯的风情离不开水,它好像一个飘浮在碧波上的浪漫的梦,永远荡漾着醉人的诗情画意。《威尼斯的小艇》就是写威尼斯的水的风情的。咱们开始课文学习。

环节一,用联想的方法认字识词。

环节二,用撷取创造的方法叙说课文,撷取就是有目的地精选,选出来,选好来,把选出来的内容积聚在一起来叙说课文。方法:根据课文内容,用威尼斯、小艇写一句生动的话,或者用小艇、威尼斯写一句生动的话。

环节三:用赏析的方法来细读课文。赏析最后一段。

开门见山,直奔主题,比起那些声、光、电齐用,甚至过了十分钟还不知所以然的课,要明白的多,清晰的多,简洁的多。而课件上关于威尼斯的介绍,又巧妙点燃了学生的激情,让课堂有了一个梦幻般的开始。

余老如一个精明的商人,不做无用功,在有限的时间里收到最大的效益,在他的课堂上,任务清晰,目标明确:语文学习与语言学习两大目标板块。这节课中并没有繁杂的任务需要学生去完成,选一些字词让学生联想,扎实有效的学习了基础知识;用撷取、创造的方法叙述课文。要求学生用“威尼斯”与“小艇”写一句生动的话。出示了两个范例学生看后就自己放手去写了。这样做既熟悉了课文又创造性的理解了课文。教师并没有通过提问来引领学文,学生通过思考、交流再加上教师的点评,学生轻松地理解了课文,最后学生再大声地朗读自己的作品,深化了对课文的理解。选取第六自然段细细品味,体会美点所在。余老轻轻松松、于45分钟内让课堂达到了顶峰。反观我们的课堂,任务繁多,教师辛辛苦苦的牵引着学生一个任务一个任务的奋力前行,学生听的昏昏沉沉,如云里雾里般迷瞪,学生累,教师更累,真是“怎一个累字了得!”

二、 提问精粹实在

【环节一】师:什么叫联想的方法,你看这个“艇”字,它有舟字旁,这个舟字旁的字有多少啊,你看见“情趣”两个字,你能不能想到跟“情趣”意思相近的,情什么呀,请什么呀,一看到“祷告”一词,你觉得有祷字的词,你还看过吗,用到过吗?

【环节三】学生读课文最后一段

师:好,我们来说话,怎么说呢?你要说这个地方写得好啊,它写出——,或者说整段写得好啊,它从什么地方写到什么地方……

课堂上余老师的提问很多,但都如这般实用而实在,从合适的角度巧妙切入,使问题具有新颖性、启发性和灵活性,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因此,课堂提问的角度可以是重点词、关键句,也可以是某一细节或某条线索。

学生掌握同一知识点的速度有快有慢,效果有好有差,课堂提问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他所设计问题时既面向了全体学生,又充分注意问题间的衔接和过渡,既要给学生指出思维方向,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又不能将学生的思维限制得过死,而是要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这从课堂上学生们的精彩发言中就可以看出。

三、 品读细细腻深入

【环节三】——最品读最后一段时

师:多角度写静,你看,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高大的石头建筑耸立在河边,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从各个方面来写静,然后用几句话结束,寂静笼罩着这个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入睡了。层次分明,多美的一段啊!那么这一段写出了威尼斯的风情。把它写到课本上,写了风情之美啊。这一段写出了动静之美,这一段表现出描写之美,这一段还运用了一些手法,也就是手法之美。它的动词运用很美。它的句式很美,它的层次也很美,这是段值得我们好好品味的。

而这个结论的得出,不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而是学生在品读课文的过程中自己总结出来的,而且是水到渠成,让人不得不惊叹于余老师授课艺术的高超。

品读要求一个“深”字,解决“深入课文”的问题,解决课文“如何好”“为什么美”的问题。

教师必须有深厚的品读功力。对于课文,要花时间、动脑筋去读。要把理解、分析、品评、鉴赏眼光深人到课文的深处,细细地咀嚼、深深地钻研每一篇课文,力求发现其深刻奇美之处,以便教学中能深入浅出、进退自如、游刃有余。

人们往往用“力透纸背”这个成语来形容书法遒劲有力,也往往用“力透纸背”这个成语来形容诗文立意深刻,造语精练。其实,语文教师的品读功夫也应达到“力透纸背”的境界。如果能将诗文的技巧意蕴、美点妙要如余老师这般尽收眼底,那对课堂阅读教学的重要作用还用说吗?

四、 学生活动充分

单听余老师的报告,感觉他说话的鼓点总是那么不急不缓,好像天大的事都能不紧不慢徐徐道来,任你是脾气急躁的人,也得耐着性子恭听一二。所以猜想,上他的课学生大概会昏昏欲睡吧。可是一节课下来,最大的感觉就是,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余老轻轻松松、心平气和的就使一节课达到了巅峰,而学生的回答却不时博得听课教师的阵阵掌声。

“威尼斯的小艇真不愧是点缀在水面上的法拉利”“坐在小艇上,感觉自己离星星很近”……学生们俨然成了这个舞台的明星,而余老只是在不失时机的真诚的赞美学生,台下观课的教师掌声阵阵,他没有把自己当做这节课的主角,把课堂的主体地位让给了学生,也正因为如此,余老的这个配角在这个舞台上也绽放出了独有的美,折服了台下的千名教师。

当然余老师的课堂语言也是颇值得我们学习的:

——相机点评,淡妆浓抹总相宜,让课堂在机智美妙的生成中绽放光彩

所有语文老师都知道,教学环节可以设计,导入语结束语可以写好,课堂上的点评却是无法预设的。所以,课堂点评成了许多老师教学业务水平提升的软肋。所谓相机点评,就是说课堂点评要看情况、抓时机,要根据学生学情和教学进程有的放矢、自然生成。这样的点评才能恰到好处,才会灵动多姿,才有神奇效果。

遍观余老师的公开教学,你会发现:在余老师的教学语言中,课堂点评是一道异彩纷呈的风景线。它们或肯定,或建议;或直白,或诗意;或简洁,或详尽;或动情,或述理……淡妆浓抹,摇曳生姿,让课堂在机智美妙的生成中绽放光彩。其实,这样的精妙得益于余老师常年的积累、深厚的底蕴、思考的习惯、艰苦的历练。我们语文老师,只要多读书、肯思考、不怕磨练、敢于追求,就一定可以在教学中逐步提升业务素养,形成自己独特的点评风格。

——学法指导,时见梨花片片飞,让方法指导贯穿于每一个细节

“只有几个同学在做旁批,其他同学呢?”

课堂上,当余老师突然停下,提出这样一个质疑的时候,不仅学生受到触动,台下的老师们似乎也猛然一惊,会场显得特别的安静。所有学生都在默默地做着记录,而此时老师们又在想些什么呢?我们的课堂曾经或正在缺失学法的指导吗?学法指导,是老师用语言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说什么,怎么说,说到底还是语言的艺术。对于这门艺术,我们的语文老师知道多少又做得怎样呢?

其实,在余老师的课堂,关于学法指导的语言比比皆是,这些语言或明点或暗示学习的方法,贯穿于教学的每一个细节。唐代诗人戴叔伦用一句“时见梨花片片飞”写一片片雪白的花瓣在春风中优美地飘洒,余老师的学法指导,不正像朵朵梨花开放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又片片飘洒在学生求知的道路上吗?

教学的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指导方法、培养能力的过程,愿所有的语文老师牢记于心并务实于行。

——课堂激励,万紫千红总是春,让每个学生都享受收获的快乐。

没有激励,就没有教育。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每一堂课都有值得激励的事情,每一个同学都应有受到激励的机会。在余老师的课堂上,我们听到了这样激励赞赏的语言:

“你的脑筋转得真快。”

“多聪明啊!这一定是准确的答案。”

“真好,你写的不是一句话,已经是一段话了。”

“这个活动上,我观察了,我们每一位同学都表现得很用心。”

……

余老师的激励语言,看似随意,却各有用意。开文的激励,可以舒缓紧张拘谨的气氛;对准确的回答,毫不吝惜赞赏的语言大加肯定;赞赏并非毫无原则,激励中可以暗含指导和要求;激励不忘由点到面,让每个学生都享受到收获的快乐……

课堂上的激励语言,如一缕春风可以催生学生心田求知的新苗,如一盏灯火可以吸引学生打开紧闭的心门,如一双大手可以推动学生迈开前行的脚步。陶行知先生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某一天,可否在我们的课堂上成就这样的梦想呢:你的赞赏中有李白,你的激励下有鲁迅,你的微笑里有泰戈尔?

听完余映潮老师的课,许多老师都觉得余韵绕梁,意犹未尽。我们为余老师精湛的教学艺术、精妙的语言技巧深深折服。震撼于余老师对语文教学的精辟的理论研究,震撼于余老师亲临教学第一线的实践精神,更震撼于他偌大年级尚能对语文教学进行深深的思考。余映潮老师值得我们学习的有价值的东西很多很多,从他的课堂教学学起,努力做一名有丰厚积淀、多积极思考、能妙语生花的优秀语文老师!

读书人网 >小学作文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