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战国第一杀神--白起作文

发布时间: 2020-10-19 10:53:28 作者: rapoo

战国第一杀神--白起(我给儿子讲历史45)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白起是中国历史上杀人最多的将军,号称“人屠”。

白起指挥许多重要战役。水淹10万楚军,迫使楚国迁都,楚国从此一蹶不振。伊阙之战歼灭韩魏24万联军,彻底扫平秦军东进之路。长平一战一举歼灭赵军45万人,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的包围歼敌战先例。攻魏于华阳斩首十三万,攻韩于陉城斩首五万,大小70余战,没有败绩,杀人共一百余万,这是白起的一张极不完全的杀人账单。

据考证,整个战国期间战死的人共有200多万,而死于白起之手的就有100多万,实在是太疯狂了。先不说其他的,就人数来讲,白起是不折不扣的战国第一杀神。

当然,白起并不是武力值超高、智力值低下的白痴。其在军事上的天份实在是让人惊叹。特别是具有开创性的思维,不拘泥于前人,完全按照战场的形势来决定战争的策略。

比如,其他将领“以城为本”,白起却是“以人为本”,不争一城一地之得失,而是以杀伤敌方有生力量为目标。

其他将领严格遵守孙武提出的“穷寇勿追”,白起却是“穷寇猛追”,十分擅长追击战。

其他将领“居城而守”,白起却是在野外“设垒而待”,也就是中国最早的野外工事构筑专家。这是迷惑敌人的招数,敌人一看有便宜可占,往往会钻到白起的预设阵地,这些垒也成了阻敌突围的屏障。此种以筑垒工事作为进攻辅助手段的作战指导思想,在当时前所未有。

在白起一生的征战之中,他本来是有机会与廉颇和李牧对阵的,可惜的是两次都是擦肩而过。长平之战的前期,廉颇对阵秦国的王。秦国使用反间计之后,赵国把廉颇换下,秦国把白起换上。廉颇从赵国出走之后,李牧是赵国主将,而白起此时称病,就是不上战场,也没有机会与李牧过招。

如果历史真的安排他们过招,必定有人失败。而“战国四大名将”可能只剩下两位或三位。

在军事斗争上,白起绝对是博士后流动站出来的,而在政治斗争上,白起算得上幼儿园都没有毕业的中班生。

白起最倒霉的就是触到了秦国宰相范雎的霉头。范雎是一位充满矛盾的历史人物。他一方面小肚鸡肠,“每饭之德必赏,睚眦之怨必报”;另一方面,他又富于深谋远虑,能够忍辱负重,终成大事。他一方面对过去了的恩怨耿耿于怀,设计杀仇;另一方面,他又具有战略眼光,提出了“远交近攻”的战略方针。

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但范雎这个宰相的肚子却撑不了船,算是个典型的小人。

世上最不能得罪的是两种人:一种是小人。宁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一旦被小人盯上了,就被贴上了狗皮膏药,甩都甩不掉。另一种是文人。文人不仅相轻,更是轻武人、轻别人。得罪了文人可是不得了,文人的春秋笔、莲花舌就是一把无形的刀,把你割得血肉模糊,你还不知道谁下的手。

很不幸的是,小人范雎同时还是个文人,小人+文人的威力倒还一般,关键是范雎是小人+文人+宰相大人。白起冒犯了范雎,还真是命里犯冲。

长平之战后,白起本打算一鼓作气攻下赵国。但赵国又玩了一把秦国,让苏代带重金贿赂范雎,说如果赵国被白起灭掉,秦国最大功臣就是白起,必定位列三公,而你范雎就得处于白起之下。范雎一想,绝对不能让这个武人爬到自己头上,就对秦王说,现在秦兵疲惫、无力再战,干脆让赵国、韩国割让几座城就行了。秦王就听了范雎的,白起气得大骂,与范雎的梁子结得更深了。

当年九月,秦国又发兵攻赵,正赶上白起有病,不能走动。第二年正月,攻邯郸不大顺利。白起病愈,秦王让白起为将攻邯郸,白起说邯郸不容易攻下,如果诸侯来求,一天就到了。范雎对秦王说,离开了白起难道就打不成仗了?秦继续增兵,结果被赶来救援的楚魏联军杀得大败。秦王又想起了白起,但白起仍说有病。三个月后,秦军再败,秦王更迁怒白起,命他即刻动身不得逗留。白起只得带病上路。

因为白起走得慢,范雎对秦王说白起没病,只是不想上战场罢了。秦王一怒之下,派了使者赐剑命其自刎。

其实,白起深知自己如果再次引兵攻赵换来的将是赵国全国的抵抗。因为长平之后赵国人恨之入骨,所以昭王再次攻赵时,白起应该是最不适合当统帅的人选。不仅赵国人恨他,其他国家也恨他,盼他早死。《后汉书》记载,白起死后,东方六国闻讯,诸侯皆酌酒相贺,庆幸白起之死。

不管上不上战场,白起不得善终的命运已经决定了。

读书人网 >小学作文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