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解读07年高考化学大纲:研究题型示例收

发布时间: 2008-10-03 02:03:47 作者: 3come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大家光临教育嘉宾聊天室,今天是高考大纲解读系列访谈的第六场。今天我们特别邀请到北京市特级教师吴琼老师给大家解读今年高考大纲化学科目的内容。欢迎大家参加我们的访谈。首先请吴老师给网友打声招呼。


吴老师:各位老师、同学、网友大家上午好。


主持人:今年的化学大纲有什么变化呢?


吴老师:总的来看变化不是很大,从内容来看,删除溶解度计算的内容。当初的学习主要是初三的时候学习这块的内容,时间间隔比较长,从历年高考来看也不是考察的重点。从实验的结构来看,内容做了调整,但是这种调整没有实质性的变化,只是原来增加了一个二级标题,现在作为一个并列的关系,内容还是完全一样的。

当然还涉及到思维能力当中对原子、分子这种微观粒子空间想象能力,这次把这条也删去了。这种想象能力是一个比较高层次的要求,对一部分的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特别是人的思维特点不同的时候,可能对这种想象能力使有些同学感到难度比较大。

这次我们从教学实际考虑,从历年高考考察情况来看,这部分的考察力度也不是很大。所以说删减部分对我们整个教学和学习的过程没有产生很大的影响,不会有实质性的变化。只是更体现了一种以人为本,针对时间间隔比较长或者是学习当中对大家有一定障碍的内容做了一些微小的调整。


主持人:总体变化不大。前几场的访谈,我们也问过老师一些问题。老实说今年大纲的总体难度都有往下降的趋势,化学科目有这样的情况吗?


吴老师:难度调整的变化并不大,真正调整是把一些比较陈旧的东西转化为新东西,这种新,新在和课程理念的衔接上促进学生的发展上。知识还是这些知识,但是呈现的面孔和方式变得新颖、活泼和形式多样了,更加符合学生现阶段的生理心理的学习特点,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和时代气息更能相合了。突出了这样的特点。


主持人:与时俱进。刚才说到大纲在文字表述方面有了一些变化。我看过媒体的解读文章,他们说老师在命题过程中,会加大对实验的考察力度,是这样的情况吗?


吴老师:对实验的考察,新课程在探究学习问题上特别提倡,把探究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

探究从科学学科来说,往往是实验探究,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从这个角度来说,实验的内容就有所加强,也是和现在的课程理念有所结合。

在考察上,实验也不需要担心。实验在内容选择上一定是依据教材的,不会超出教材搞一些学生没有见过的东西。但是依据教材又在教材的内容基础上有所扩展和加深,这种扩展和加深大家应该关注到它的变化在哪呢?在装置创新上。

通过装置的创新操作就有变化,而操作不同实验的现象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又考察了学生的推理能力,你该怎么做它会发生什么,这就表现出了推理能力。最后结论的获取是不是科学和准确,表述能否规范到位?整体上对学生有一个比较全面和综合的考察。

实验的考察特别体现现在综合考察的特点,也是我们学科内综合的一个非常好的结合点,所以它的力度从这个意义来说,可能是要加大了。


主持人:实际上在理科中实验是特别重要的。


吴老师:是这样的。


主持人:作为我们探究各种事物的手段。


吴老师:这个探究除了实验探究外,还要关注结构探究。实验更突出了动手,但是推理能力,我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更要提升,所以包括结构探究大家也应该要关注。我觉得实验可能是更容易在化学学科中突出的载体,但不能仅仅突出实验,其实学生的思维应该是在学科中体现出更多的内涵。


主持人:我们往年实验考察的重点都主要放在哪些方面呢?


吴老师:首先是通过装置的创新,看学生的操作和动手能力。第二,看他的推理。第三看对实验的评价和实验的设计,这是综合的问题了。要说基本的问题就是动手、操作和反应原理,更高层的就是对实验的评价、对实验的整个分析过程,以及推理和描述这个完整过程。


主持人:往年是哪类实验考得比较多?


吴老师:以课本上的演示和学生实验为拓展,考得比较多。原理是基于课本上的某个学生实验的原理,但是通过装置创新马上是一个新的情境了,这时候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强弱马上就体现出来了。这样也能更好的体现高考的公平性。它并不是简单的背下来课本上的东西,而是真的要动手做,有实际的体验才能答好题。

读书人网 >高考化学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