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高三复习指导:详述历史首轮复习要略

发布时间: 2008-10-03 02:22:46 作者: 3come

 作者:天津一中 苏海

  现在大多数学校的高三历史教学已经进入了首轮复习阶段,这轮复习是整个高三复习中用时最长、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又被称为“对教材知识点的复习”。

  ●首轮复习三特点:

  高密度——对知识点进行拉网式复习,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每一个知识点,不得遗漏;

  初步体系化——依据知识间内在联系进行梳理,初步构建知识网络;

  小跨度——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要求准确把握每个单元的阶段性特征,初步整合教材。

  ●首轮复习意义:

  这一轮复习要达到的目的是夯实基础,为第二、第三轮复习做准备。

  具体操作方案

  首轮复习中基本的学习方法与学习新知识时是一样的,比如及时复习、背练结合、每周总结等等,但更需要采用一些新方法,现试以中国近现代史上册第一单元《清朝晚期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例,进行说明。

  首先要明确本单元在中国历史、世界历史及高考中的地位:这一单元是中国和西方两条不同的历史发展轨迹的交汇点,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决定了中国近百年的历史走向。它既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也是中国人民奋起抗争、探索富强道路的开始,中国近代史发展的三条线索都可以在本课找到源头。所以本章在整个高中历史教材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在高考中出现率较高,考查形式既有选择题、又有材料题。

  其次要廓清单元内各节课之间的联系:这章的标题“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突出的是历史的转折和巨变,围绕这一主题教材编织了以下知识:导致巨变的原因是东西方的差异性,导致巨变的事件是“两次鸦片战争”,由此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争与探索,其中包括“太平天国运动”和“新思想的萌发”。

  第三要初步建立知识网络:如鸦片战争的内容涵盖了两节课、六个子目,实际讲了四个方面的内容:即鸦片战争的背景(原因)、经过(过程)、结果、影响。知识网络如下:

  鸦片战争(1840—1842)

  过程:1840—1842主要在沿海尤其是东南沿海作战

  结果:中国战败,签订第一批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及其附件,《望厦条约》《黄埔条约》)(图1)

  对于知识网络中的每一部分也是需要具体掌握的,比如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的对比、比如不平等条约的内容,也应列表掌握,只有这样首轮复习才能全面、扎实、系统。

  社会性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

  社会主 农民与 中国人民同封建主义的矛盾(阶级矛盾) 近代

  要矛盾: 地主 中华民族同外国侵略者的矛盾(民族矛盾) 史的

  革命任务:反封建→反侵略反封建 开端

  革命性质:资产阶级**革命(旧)

  影响

  {

  →

  {

  }

  根本原因:变中国为英国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直接原因:禁烟运动打击了英国的利益

  原因

读书人网 >高考历史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