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自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程听课笔记

发布时间: 2008-10-03 23:24:41 作者: 3come

  二、辨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

  (一)、运动范畴的含义:运动是指宇宙间的一切变化和过程,是物质存在的根要方式和根本属性。

  (二)、物质和运动的关系(包括形而上学运动观和唯心主义运动观)(简答或选择)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谁也离不开谁。

  1、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离不开运动,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是形而上学;

  2、 物质是运动的主体和承担者,运动也离不开物质,没有脱离物质的运动,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就是唯心主义。

  (三)、运动和静止的关系以及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包括什么是静止)

  1、二者是对立的,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2、二者是统一的,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绝对运动中有相对静止,是动中有静;相对静止中包含绝对运动,是静中有动;

  3、相对静止是绝对运动的特殊状态:

  ①一个事物相对于另一个事物来说没有发生位置移动,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②事物外在量变过程中,没有发生根本性质的变化,所以静止是相对的静止。

  3、 夸大相对静止,否认绝对运动是形而上学不动论和绝对主义,夸大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是相对主义和诡辨论。

  其意义是:1、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理解绝对运动,因为运动只有通过静止才能表现和测量出来,所以要承认相对静止;

  2、只有承认相对静上,才能理解事物的多样性,也是物质分化的条件;

  3、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认识和利用不同事物,能才区分不同事物。

  (四)、运动的规律性(事性发展的客观规律)(多选,简答)

  规律是事物和现象之间在内的、本质的、必然的。规律的特点是:规律具有稳定、普遍性、重复性、客观性。因此规律既不能被消灭,也不能被创造,只能被人们认识和利用。

  三、辨证唯物主义的时、空观:(简答或选择)

  (一)、时间、空间的定义和特点:

  1、时间是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顺序性。

  其特点是:一唯性、不可逆性(是单向前进的、是去而不返的)

  2、空间指运动着的、特质的广延性、伸张性。

  其特点是:三维性(特体都是有一定的体积,有一定的上下左右的位置的)

  3、时间、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

  (二)、时间、空间与特质运动的关系

  时、空是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是客观的,是同物质运动不可分割的,物质运动在时、空中进行,时、空是特质运动的时、空,既没有脱离时、空的物质运动,也没有脱离物质运动的时、空。它们之间是形式和内容的关系,否认时、空的客观性是唯心主义,把时、空看成是脱离物质运动的绝对存在物是形而上学。

  (三)、时间、空间的绝对性和相对性(选择)

  1、时、空的绝对性是指时、空是客观的,这种客观实在性是不变的、无条件的。

  2、时、空的相对性是指时、空的具体特性是受物质运动具体特性的制约,是随着特质运动的变化而变化,是有条件的,可变的,人们关于时、空的观念也是发展的、可变的;

  3、时、空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夸大相对性,否认绝对性和客观性是唯心主义;夸大绝对性,否认相对性是形而上学。

  (四)时间、空间的无限性(见教材p39,理解其内容即可)

  第二节 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

  一、 意识的起源(意识是物质的属性,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

  (一)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或者说物质反映特性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简答)

  意识是从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映特性发展来的。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1、 从无生命物质、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反映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

  2、 从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到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

  3、 从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到人类意识的产生。

  (二)意识是社会的产物(或者说劳动对意识产生和发展的决定作用)(简答或论述)

  这是指意识是劳动的产物。

  1、 劳动使意识的产生成为必要,这是意识产生的客观基础;

  2、 劳动使猿手变为人手,又使猿脑变为人脑,这为意识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器官;

  3、 劳动使语言得以产生,在劳动和语言的推动下,意识最终形成;

  4、 劳动丰富了意识的内容,推动了意识的发展。

  所以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劳动是意识产生和发展的决定力量。

  二、 意识的本质

  (一)、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选择)

  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离开人脑不会产生意识,意识过程是以人脑的生理过程为基础的,是建立在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基础之上的精神反射活动。

  (二)、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反映(或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简答)

  1、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意识来自于客观世界,无论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意识都可以在客观世界中找到他的根源和原型。

  2、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简答)

  ①意识的感性反映形式和理性反映形式是主观世界所特有的;

  ②意识是受人的主观状态的影响,对同一对象的反映会形成不同的意识,个体意识之间有差异性;

  ③人们对客观事物的错误反映也是由本身的曲折复杂性造成的,意识还能创造出世界上不存在的东西的观念。

  3、意识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否认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唯心主义;否认意识的主观特性是人脑的分泌物是庸俗唯物主义。

  三、意识的能动作用(或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或意识的主观能动性)(简答、论述)

  (一)、意识的能动作用及其表现(简答)

  意识的能动作用是指:人的意识具有能动的反映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

  1、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

  2、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

  3、意识活动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改造作用指导实践,改造世界是意识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

  4、意识能影响人体的生理过程和活动。

  (二)、实现意识能动作用的条件和途径(或怎样才能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简答)

  1、必须认识和遵守事物的客观规律;

  2、必须依赖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3、必须通过社会实践来实现,这是实现意识能动作用的根本途径。

  第三节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一、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简答或论述)

  1、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物质,物质决定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

  2、意识反作用于物质,意识能动的反映和改造世界,正确意识指导实践、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意识会引导人们采取错误的行动,阻碍事物的发展。

  3、片面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否认物质决定识意是唯心主义;只承认物质决定意识,否

  认意识的能动作用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二、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及其意义(或试述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一元论的根本要求或用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说明一切从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实际出发的意义)。

  1、辨证唯物主义承认世界的统一性,认为世界只有一个本原,坚持一元论,反对二元论

  2、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统一于物质,不是统一于精神,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反对了唯心主义一元论。

  3、认为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是运动变化中的统一,世界统一于客观实在性的物质,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反对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由科学的长期发展来证明的。

  其意义是:1、它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事的理论基础,世界是统一的物质世界,只有按照世界的本来面貌去认识事物,找出事物的发展规律,才能按客观规律办事,这是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

  2、只有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才能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减少工作中的失误,从而使社会主义取得成功。

  3、我国正处于并将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只有从这个实际出发,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才能使各项工作有成功的基础,才能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得到人民的真心拥护,才会取得胜利。

  三、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以及对现代化建的意义。

  主观能动性是人的意识所具有的能动的反映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

  客观规律是事物和现象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辨证统一的。

  1、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

  2、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

  其意义是:

  1、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中必须把科学态度和革命热情结合起来,既要遵循客观规律,有严肃的科学态度,扎实的工作作风,又要发挥大胆创新的精神,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使现代化建设早日实现。

  2、既要反对否认客观规律的唯心主义的唯意志论和“左倾”冒险主义,又要反对否认主观能动性的形而上学机械论和“右倾”保守主义。


 第三章 (联系观点和发展观点是唯物辨证法的总特征)

  第一节 世界的普遍联系

  一、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选择)

  (一)、什么是联系?以及联系和区别的关系:

  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互相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联系和区别是互为前提的关系(选择题)

  (二)、联系的客观性

  其客观性是指它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反对用主观臆想的联系代替客观现实的联系。

  (三)、联系的普遍性

  其普遍性是指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坚持联系的客观普遍性是要求必须用整体性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四)、联系的多样性

  事物的联系是复杂多样的,有内部的联系和外部的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内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决定事物的根本性质和发展方向,外部的,非本质的,偶然的联系只能加速或延缓事物发展。

  二、联系的条件性(选择)

  (一)、什么是条件?

  条件是指同某一事物相联系,对该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起作用的诸要素的总和。

  (二)、一切与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由于事物是在普遍联系中存在和发展变化,条件和空间、时间的变化会引起事物的变化,所以要坚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要尊重条件,具体条件具体分析,有效的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反对唯心主义。

  三、联系观点和系统观点的一致性

  ①矛质双方相互依存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②矛盾双方相互贯通,相互渗透,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相互否定的性质。

  (二)、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辨证关系及其意义(简答或论述)

  关系:

  1、二者相互连接不可分割,一方面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就没有斗争性,另一方面同一性是包含斗争性的同一性,没有斗争性也就没有同一性;

  2、二者相互区别,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意义:

  1、在稳定的形式下,要看到不稳定的因素,克服它也能巩固安定团结的政治形式;

  2、对不稳定因素要用正确的方法来解决,目的是巩固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3、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承受程度统一起来,在社会稳定中推动改革发展,在改革发展中实现社会稳定。

  二、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或矛盾是怎样推动事物发展的)

  (一)、为什么说矛盾对立面既同一又斗争,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或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简答)

  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a、同一性的作用:

  1、矛盾双方互相依存为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前提和条件;

  2、矛盾双方相互包含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因素而得到发展。

  3、矛盾双方相互贯通,规定着事物向对立面转化的基本趋势。

  b、斗争性的作用:

  1、在量变过程中斗争性推动矛盾双方力量对比和相互关系的变化,为质变作准备;

  2、在质变过程中,斗争性冲破事物存在的限度,促成矛盾的转化,实现事物的质变。

  c、同一性和斗争性都不能孤立的起作用,使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 构成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二)、内因和外因的关系及其意义(简答或论述)

  内因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外因是事物的外部矛盾。

  关系:

  1、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内在根据,是根本原因,它决定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第一位原因)

  2、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必要条件,它能加速或延缓事物发展,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第二位原因)

  3、内因和外因都是事物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原因;

  4、内因和外因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意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依造本国人民,而中国的发展又离不开世界,因此既要坚持独立自主,又要实行改变开放。是要依造本国人民的理遇,改革开放也是为了增强自力更生的能力,更好的利用外部条件,以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既要反对不利用外部条件的闭关自守、盲目排外,以要反对夸大外因作用的全盘西化外因论。

新学年就要开始了,多数自考生已结束暑期生活。相关老师和过来人表示,9月是自考复习黄金期,自考生要及早收心,抓紧复习。


记者在多家助学机构了解到,不少自考生假期都用在学习上,收获颇丰。金融管理专业自考生刘伟杰这个假期都在复习,做考前准备。他平时在视频网络多媒体教室通过远程网络学习,周末上面授课。“虽然假期累点儿,但收获还是挺大的,把10月要考的课程复习好,心里就踏实了。”


北京培黎职业学院自考生伏晓彬这个假期有了别样收获。她是奥运会的一名志愿者,虽然很辛苦,但从没放弃学习,把有限的复习时间安排在下午和傍晚,做到了学习和志愿服务两不误。


作为过来人,法律专业毕业生张玲玲认为,虽然暑期认真学习为开学后打好基础,但临考前这段时间仍然不能放松。“老生对考试流程很熟悉了,关键是心态。刚开学活动多,老生要及早收心,投入复习。”建筑工程专业考生小徐坦言,去年9月份没能把握好学习进度,最后导致两科没过。


同为法律专业自考生的费忠会认为,9月是自考生复习黄金期,一定要把握住。小费介绍,他去年开学提前12天回到学校,抓紧时间整理学习笔记,做了一些练习。他认为,考前复习要有详细的计划,生活要有规律。


一年通过12科课程的商务管理专业毕业生韩彬认为,9月一定要安下心来,其他事务暂时放一放,把课本看4至5遍,抽时间还要做历年真题。对于高数、会计等课程,上课时一定要认真消化。


新现代学校教务部申老师建议,基础薄弱的考生,可以利用9月报个面授串讲班,时间紧的考生不妨报远程网络串讲班。

读书人网 >自考指导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