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成人高考“专升本” 政治选择题资料二

发布时间: 2008-10-03 23:42:36 作者: 3come

选择题

1.哲学为科学研究提供()

a.经验材料 b.理论结论 c.一般方法

论 d.具体方法

2.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基本的原则是()

a.逻辑和历史的统一 b.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c.分析和综合的统一 d.主体和客体的统一

3.把思维归结为只是人脑的生理过程,这种观点是()

a.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c.相对主义的观点 d.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4.意识的能动性是指人类的意识可以()

a.认识和改造世界 b.创造客观规律 c.改造客观规律 d.消灭损害人类的规律

5.对发展的实质的确切理解是()

a.事物的不断运动 b.各种运动形式之间的互相联系和转化

c.运动和静止的辩证统一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6.矛盾是指()

a.对立面的互相联结,互相转化 b.对立面的互相排斥,互相否定

c.思维的前后不一致 d.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

7.认识的本质在于()

a.主体创造 b.能动反映 c.社会实践 d.客观存在

8.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问题 b.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

c.社会各阶级之间的关系问题 d.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9.决定社会形态性质的是()

a.生产力 b.生产关系 c.国体 d.意识形态

10.上层建筑的核心是()

a.政治法律思想 b.哲学观念 c.国家政权 d.科学技术

1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文化的社会功能的是()

a.信息功能 b.教化功能 c.强制功能 d.促进社会发展的功能

12.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的性质是()

a.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资本主义社会 c.封建社会 d.半封建社会

13.1894年11月,孙中山建立的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是()

a.兴中会 b.华兴会 c.光复会 d.科学补习所

14.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宪法是()

a.《中华苏维埃宪法大纲》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 d.《中华民国宪法》

15.1920年8月,中国最早建立的共产主义小组是()

a.北京小组 b.武汉小组 c.长沙小组 d.上海小组

16.毛主席阐述关于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的著作是()

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c.《论持久战》 d.《新**主义论》

17.新**主义革命在全国胜利并解决土地问题以后,我国的主要矛盾是()

a.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b.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d.先进的生产关系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18.建国初期,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国有经济的主要途径是()

a.没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 b.没收官僚资本

c.剥夺民族资产阶级的财产 d.依靠苏联的援助

19.对新中国国家政权建设有重要意义的《共同纲领》确定于()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党的七届三中全会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共"八大"

20.提出中国***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城市,开始由城市领导农村新时期的是()

a.1947年中共中央十二月会议 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议

21.中共八大提出的我国经济建设的方针是()

a.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b.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c.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d.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

22.毛主席思想的精髓是()

a.群众路线 b.统一战线 c.实事求是 d.武装斗争

23."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核心问题是()

a.发展道路问题 b.根本任务问题 c.发展战略问题 d.发展阶段问题

24.我国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实际依据是我国正处于()

a.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d.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5.市场机制中的核心机制是()

a.供求机制 b.激励机制 c.价格机制 d.竞争机制

26.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a.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b.建设富强、**、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c.宏观调控由直接向间接转化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决定的中心任务是()

a.经济体制改革 b.政治体制改革 c.经济建设 d.对外开放

28.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和基本特征是()

a.按劳分配 b.共同富裕 c.生产资料公有制 d.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

2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是()

a.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b.以按资分配为主,其他分配方式为辅

c.以个体劳动收入分配为主,其他收入分配方式为辅

d.以劳动力价值收入分配为主,其他收入分配方式为辅

30.社会主义道德的集中体现是()

a.为人民服务 b.诚实守信 c.集体主义 d.爱国主义

31."一国两制"的前提是()

a.大陆实行社会主义 b.港澳台高度自治

c.港澳台资本主义制度不变 d.国家主权统一于中华人民共和国

32.社会主义各阶段的划分最终应以()

a.生产力的发展为标准 b.生产关系为标准

c.公有制程度为标准 d.阶级斗争为标准

33.社会主义法制的本质是()

a.社会主义**的保证和体现 b.调整社会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准则

c.上升为法律的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的意志 d.维护社会秩序的行为规范

34.可持续发展强调()

a.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b.经济的发展

c.人口的发展 d.高科技的发展

35."三讲"中的核心是()

a.讲学习 b讲政治 c.讲正气 d.三个代表

参考答案

1.c2.b 3.d 4.a 5.d6.d 7.b8.d9.b 10.c11.c 12.c13.a

14.b15.d16.a 17.a 18.d 19.a20.b21.b22.c23.b24.b25.c

26.d27.c28.c29.a30.c 31.d 32.a 33.c34.a35.b

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间的关系是( )

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d.社会和自然的统一

10.社会革命的根本目的是( )

a.发展生产力b.变革生产关系 c.提高人民群众的政治觉悟 d.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

1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是( )

a.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b.必然与偶然的关系 c.原因与结果的关系 d.可能与现实的关系

12.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性质是( )

a.帝国主义的殖民地 b.封建社会的残余

c.资本主义社会 d.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13.五四运动后的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属于( )

a.旧**主义 b.**主义 c.新**主义 d.社会主义

14.俄国十月革命后,最早在我国宣传马克思主义、赞扬十月革命的是( )

a.李达 b.李大钊 c.毛主席 d.陈独秀

15.造成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总根源是( )

a.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b.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c.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建主义的压迫 d.民族资本主义的软弱

16.标志中国资产阶级领导的旧**主义革命终结的事件是( )

a.辛亥革命的失败 b.第一次护法战争的失败

c.第二次护法战争的失败 d.护国战争的失败

17.下面不是新**主义革命的三大发宝的是( )

a.统一战线 b.武装斗争 c.土地革命 d.党的建设

18.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的三大经济纲领中规定,对民族工商业采取的政策是( )

a.没收 b.改造 c.保护 d.赎买

19.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中国进入( )

a.社会主义社会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共产主义社会 d.新**主义社会

20.毛主席思想形成的标志是( ) JMkq5,4?8b9itW4` ( 3COME考试频道 自考成考成人高考指导 )JMkq5,4?8b9itW4`hTTp://wWw.reader8.net/exam/

a.新**主义革命基本思想的提出

b.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论的形成

c.人民**专政理论的形成

d.新**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21.中国**革命的基本内容是( )

a.土地革命 b.武装斗争 c.党的建设 d.统一战线

22.中国共产党最早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文件是( )

a.《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b.《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c.《论联合政府》 d.《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

23.邓小平理论中,反复强调的基本理论问题是( )

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4.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

a.消灭剥削 b.政治经济体制改革

c.发展生产力 d.实现共同富裕

25.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开始于( )

a.新中国成立 b.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c.十一届三中全会 d.实行改革开放

26.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两大原则是( )

a.公有制和按劳分配 b.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

c.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d.发展生产和共同富裕

27.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 )

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理论联系实际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28.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

a.建立市场自发调节的经济体制 b.建立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建立指导性计划的经济体制

29.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理论依据是( )

a.按劳分配规律 b.商品经济价值规律

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互动规律 d.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规律

30.我国的国体是( )

a.人民**专政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政治协商制度 d.无产阶级专政

31.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高类型的**是( )

a.资本主义** b.社会主义** c.原始公社** d.共产主义**

32.社会主义爱国统一战线的根本性质的基础是( )

a.爱国主义 b.新**主义 c.社会主义 d."一国两制"方针

33.共产主义道德的核心( )

a.主观为别人,客观为自己 b.先人后己 c.集体主义 d.个人主义

34.系统阐述中国共产党对台政策的纲领性文件是( )

a."叶九条" b."邓六条" c."一纳四目" d.总书记提出的八项主张

35.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 )

a.人民**专政 b.多党合作制 c.依法治国 d.政治协商

参考答案

1.c2.b 3.d 4.a 5.d6.d 7.b8.d9.b 10.c11.c 12.c13.a

14.b15.d16.a 17.a 18.d 19.a20.b21.b22.c23.b24.b25.c

26.d27.c28.c29.a30.c 31.d 32.a 33.c34.a35.b

选择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a.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c.政治和经济的关系问题 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

a.古希腊罗马哲学 b.英国古典经济学

c.德国古典哲学 d.法国空想社会主义

3.哲学上的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上的物质范畴的关系是( )

a.本原和派生关系 b.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d.形式和内容的关系

4.否认相对静止的哲学是( )

a.相对主义 b.唯物主义 c.唯心主义 d.诡辩论

5.先有工程设计图,然后施工建成大厦。这说明( )

a.意识产生物质 b.意识转化为物质

c.意识决定物质 d.意识创造物质

6."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这说明( )

a.质变是由量变引起的 b.量变是由质变引起的

c.质变和量变是相互渗透的 d.量变在事物发展中不起作用

7.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 )

a.外力的推动 b.事物内部矛盾

c.矛盾双方的互相渗透 d.矛盾双方互相联结

8.一种认识是否是真理,在于它( )

a.是否为多数人公认 b.是否清楚明白

c.是否与自己的对象一致 d.是否有用

9.人类认识的基础是( )

a.感性直观 b.理性思维

c.客观精神 d.社会实践

10.阶级社会里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意识是( )

a.社会大多数人的思想 b.社会中少数人的思想

c.统治阶级的思想 d.劳动群众的思想

11.马克思揭示人的本质的出发点是( )

a.人的自身需要 b.人类的共同利益

c.人的社会关系 d.人的自然属性

12.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标志是( )

a.《马关条约》的签订 b.《北京条约》的签订

c.《辛丑条约》的签订 d.《天津条约》的签订

13.1917年孙中山领导的护法运动要求恢复的是( )

a.《天坛宪章》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中华民国宪法》 d.《中华民国约法》

14.新文化运动中最早高举"德先生"、"赛先生"大旗的是( )

a.陈独秀 b.胡适 c.李大钊 d.鲁迅

15.首先提出毛主席思想这一概念的是( )

a.刘少奇 b.朱德 c.王稼祥 d.邓小平

16.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

a.中共杭州西湖会议的召开 b.中共"三大"的召开

c.中国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d.中国国民党"二大"的召开

17.遵义会议上,中央在实际上确立了谁的核心领导地位( )

a.毛主席 b.王稼祥 c.周总理 d.张闻天

18.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宝"是( )

a.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土地革命 b.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党的建设

c.土地革命,党的建设,武装斗争 d.根据地建设,工人运动,党的建设

19.毛主席完整地提出新**主义革命总路线和总政策的著作是( )

a.《论人民**专政》 b.《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c.《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d.《新**主义论》

20.新**主义经济纲领规定,对官僚资本实行( )

a.没收 b.赎买 c.公私合营 d.改造

21.中共中央确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会议是( )

a.1961年中共八届九中全会 b.1979年中共中央工作会议

c.党的七届三中全会 d.党的"八大"

22.确立毛主席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

a.延安整风 b.遵义会议

c.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d.中共"七大"

23.邓小平理论这一科学体系的逻辑起点是( )

a.改革开放 b.独立自主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三个有利于"

24.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 )

a.直接动力 b.惟一动力

c.最终动力 d.次要动力

25.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是( )

a.发展社会生产力 b.提高社会经济效益

c.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d.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26.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具体目标是实现( )

a.综合机械化 b.生产自动化

c.工业化和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 d.科学化

27.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要是要使市场( )

a.调节整个社会的生产和流通 b.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c.在流通领域发挥作用 d.自发地调节社会总量平衡

28.我国现阶段存在多种所有制形式的根本原因是( )

a.发展市场经济的需要 b.贯彻物质利益原则

c.生产力状况 d.劳动者充分就业的需要

29.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者的劳动是( )

a.劳动者生活的第一需要 b.劳动者谋生的手段

c.劳动者创造财富的惟一源泉 d.既是劳动者的谋生手段,又是其生活的第一需要

30.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 )

a.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实现共同富裕 b.坚持改革开放

c.坚持邓小平理论 d.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31."一国两制"构想最先是为解决( )

a.台湾问题 b.香港问题 c.澳门问题 d.经济特区问题

32.我国的政体是( )

a.人民**专政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3.以下属于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必须遵循的原则的是( )

a.依法治国 b.坚持市场经济体制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34.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描述不正确的是( )

a.以马列主义为指导 b.以实现人的自由发展为目标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是促进改革开放的精神文明

35.社会主义**政治的组织原则是( )

a.** b.集中 c.**集中制 d.人民当家作主

参考答案

1.b2.c 3.b4.d 5.b6.a 7.b8.c9.d10.c11.c 12.c13.b

14.a15.c 16.c17.a 18.b19.b20.a

21.a22.d23.c24.c25.d26.c27.b 28.c29.d30.a 31.a

32.b33.c34.b 35.c

"?*7Ss VVkF]8

读书人网 >复习指导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