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考研政治马哲重要知识点汇总

发布时间: 2008-10-04 00:36:38 作者: 3come

1、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

哲学是人们对世界的根本观点,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哲学是人类把握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为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提供根本准则和一般方法论。

2、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与存在,或物质与意识、精神与自然界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之所以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因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任何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而必须回答的问题,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划分哲学中基本派别的依据,对思维和存在何者是第一性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对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不同回答区分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是人类实际生活中的基本问题,它普遍存在于人类的实际生活并决定着人们思想和行动的出发点和方向。

意识的本质:(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就同其物质器官的关系来说,意识是人脑的机能;(2)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就同客观外界的关系来说,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人脑是意识的器官,但不是意识的源泉。在意识中体现了主体和客体、主观和客观的对立统一关于龙的形象,自古以来就有“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的说法,这表明:a.观念的东西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b.一切观念都是现实的模仿c.虚幻的观念也是对事物本质的反映d.任何观念都可以从现实世界中找到其物质原形「ad」(2007年多选题第17题)。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1)唯物主义主张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不依赖于意识而存在,物质决定意识,它是第一性的;意识不能脱离物质而存在,它是在物质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对物质的反映,是第二性的。所以唯物主义既是一元论的,又是可知论的。它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三种形态。

(2)唯心主义主张精神是世界的本原,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精神的产物,是第二性的。它是对物质与意识关系的一种歪曲反映。唯心主义有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两种形态。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从而创造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一崭新的哲学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有两个最显著的特点:一是它的阶级性,公开声明它是为无产阶级利益服务的,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二是它的实践性,认为以往的哲学都是解释世界的哲学,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则是改造世界的哲学,还具有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特点,是阶级性、实践性、科学性和革命性的高度统一。

5、两种历史观的对立

历史唯物主义(亦称唯物史观)和历史唯心主义(亦称唯心史观)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惟一标准:凡是认为社会存在是第一性的,社会意识是第二性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属于历史唯物主义;凡是断言社会意识是第一性的、社会存在是第二性的、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属于历史唯心主义。

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缺陷在于:(1)它们至多是考察了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而没有考察产生这些动机的物质原因。(2)没有客观地说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只承认杰出人物的作用,否认人民群众的作用。

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世界统一于物质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和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7、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时代

(1)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科技革命现代科技革命证实、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现代科技革命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断提出新的研究课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给现代科技革命以科学实践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现代科学研究方法给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以借鉴。

(2)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既对立又统一:①马克思主义哲学反对科学主义,但重视科学发展和科学精神,反对抽象人本主义,但重视人文精神和人的主体地位。②马克思主义哲学注意到现代西方哲学中某些合理的有启发的东西,力求在当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基础上,使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达到更完美的统一。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及其理论成果毛泽东哲学思想和邓小平哲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继承和发展,但就其理论的具体内容和表现形式来说,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江泽民同志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过程中,提出的重大理论成果。

8、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1)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物质的惟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2)物质是对一切可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的抽象,不能把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同具体的物质形态及其结构、属性混为一谈;(3)这种客观实在独立于我们的意识而存在,能够为人的意识所反映,即物质是可认识的。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坚持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反对唯心主义的二元论;坚持了可知论,反对不可知论;反对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与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它们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是辩证统一的。

9、物质与运动

物质是运动的主体、承担者,运动是物质的存在形式和根本属性,它包括一切变化和过程。物质和运动具有不可分性。物质运动的形式是多样的,它们互相区别,又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换。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世界观;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是唯心主义世界观。

10、运动与静止

唯物辩证法认为,运动和静止是辩证统一的:(1)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区分事物,才能理解物质的多样性;静止是运动的量度和环节,不承认静止,运动无法衡量,也无法理解运动。(2)运动和静止是相互渗透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形象地表达了动和静的辩证关系是a.静不是动,动不是静b.静中有动,动中有静c.动是必然的,静是偶然的d.动是静的原因,静是动的结果「b」(2007年单选题第1题)。(3)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世界上惟一不变的是变。这一论断的含义是a.变是世界的本原b.世界上只有变,没有不变c.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d.变与不变是绝对对立的「c」(2006年单选题第1题)。否认运动及其绝对性,是形而上学世界观;否认相对静止的存在,会导致相对主义诡辩论,它们都从不同方面割裂了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一、关注最新考研大纲

考试大纲是命题的法规性文件,它既是命题者设计试卷、命制试题的最基本依据,也是考生复习的最权威依据,其地位和作用是任何辅导材料都不能取代的。考试是以《考试大纲》为依据,并不是仅根据社会热点来命题。前几年考研政治辅导中存在着这样一种倾向,即过分渲染形势与政策的重要性。人们把政治理论课考试看作主要是对形势与政策的考查,于是在教学辅导过程中过分地强调猜题和押题这样的投机行为。一般而言,政治命题中的热点一定要与新大纲中的考点相衔接,才能成为命题的重点。那种忽视大纲或脱离大纲的猜题和押题,给考生带来的必定是投机带来的高风险、大冒险,考取的胜算率就小多了。

考生必须仔细研读考试大纲,把握它的能力要求和主要内容,尤其要关注每年新大纲中的修改和增删内容。从多年的考试情况来看,大纲每年增加或调整的知识点,特别是新增考点与当前热点的交叉点,应该说是新增考点中的重点,往往成为当年命题的重要备选内容。此外,考生还要注意,大纲中有一些知识点本身就是理论重点,在历年大纲修订中均予以保留,但迄今没有考查或仅以很少的分值考查过。这样的考点也应引起考生注意。多年未考并不意味着不重要,相反这类考点一旦与一定的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就可能以大题的形式出现。

二、注意整合相关知识

将多学科相关知识点综合起来出题,是近年来政治命题一个显著特点。这就要求考生在复习中始终做到两个清晰:一个是在微观上对每一个知识点的含义、内容和意义必须有清晰的把握;另一个则是在宏观上对每一门甚至多门学科的相关概念和原理的内在联系应有清晰的把握。

从2007年开始,政治新大纲对考生综合能力的要求又有所加强,一是继续保留选做题之,旨在考查考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中的一门或多门相关知识来认识和分析当代世界的一些重要问题的能力;二是在“形势与政策”部分增加了“与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相关知识点适当结合”的考查要求;三是基本上每年都会适当地考一些跨章节的试题。对此,考生在平时复习中,要注意两点:第一,务必把分属于不同学科的相关知识点融通起来把握;第二,对同一问题,应尝试着从不同学科角度来思考和分析。否则,难以应对这类跨章节跨学科整合型的考题。

三、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分析近年来的考研政治试题,我们会看到,政治试题在注重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掌握的同时,越来越注重对考生能力的考核,即要求考生能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这是考研政治考试的重点。不仅在分析题中,而且在其他题型中也有理论联系实际的内容。

因此,考生复习或学习某一原理时,除弄清它的基本内容外,一定要有意识地思考这一原理可以同哪些实际问题相联系,它能说明和解决的主要实际问题是什么,或对说明和解决实际问题有何指导意义。理论联系实际的范围非常广泛,可分为三大方面:

一是历史实际,如重大历史事件、历史资料、历史人物等。

二是现实实际,主要指党和国家现阶段的重大方针政策,以及国内外的重大问题、重大事件等。

三是思想实际,主要指当前存在的思潮、思想倾向和应注意的思想问题。

上述三个方面的“实际”,都可成为理论联系实际的对象,尤其是最近一两年党和政府反复强调的重大社会问题或是最近一两年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极易成为当年或下一年命题的主要选择。对此我们在复习时应该加以注意。如2007年第37题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38题分析中东地区持续和动荡不安的主要根源()和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对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意义();2006年19题歌手丛飞的个人行为的价值评判,34题对于石兽不同位置判断所折射的不同思维方式的考查,35题“倒奶事件”反映的经济规律及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比较,37题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与以人为本、公平正义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38题;2005年的第34题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分析题,第35题关于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的分析题,第37题选做题之关于我国能源战略选择的分析,都属此类问题。这就提示考生在平时学习或复习中,一定要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对实际问题主要是现实生活中的重大问题加以思考和分析。这样,考场上无论遇到什么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都会从容应对。

四、潜心研究历年真题

考生在整个复习过程中,不仅要勤学,而且应多练。其中练习历年试题至关重要。对任何考试都要重视历年试题,其原因主要有三方面:

一是历年试题对考生复习具有导向作用。政治命题考核的知识点是什么?知识点命题的方式是什么?各类型试题应如何应答?诸如此类的问题是大多数考生都面临而又把握不准的共同问题。结合历年试题、答案要点及其分析来进行复习,既能熟悉命题特点和答题规范,又能了解评卷方式及自己存在的差距,是考生取得政治高分的最佳途径。

二是相同的知识点重复考核是命题的一大规律。从近年政治考试的情况看,尽管每年的大纲对知识点会有所修改,但考查的知识点是相对稳定的,一般而言,往年考过的客观题容易被再次考查。比如,对知识点按劳分配,从2003年到2006年都以多项选择题的形式从不同角度一连考查了四年,这种现象在诸如考研之类的全国大考试题中真是少见。

三是可以更有效地指导自己的应试能力。多年来的试题虽然会在内容、题型等方面有所变动和调整,但总会含有某些稳定的、普遍的、反复出现的共性的东西。因此,考生必须重视历年试题,以此指导自己的复习和提升自己的答题能力。

读书人网 >考研政治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