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全国农学门类联考大纲最新解析及重点内容分析
2009年是农学第二次全国统考,针对刚发布的09年考研大纲,09年考研的学子如何针对其进行有效的复习呢?2009年农学联考大纲与2008年考试大纲相比有什么变化,这些变化体现了什么特点呢?这些变化又会给考生们带来什么信息呢?我们考生又应该如何去理解新的农学考纲呢?海文专业课农学教研团队在中国农业大学专家的带领下对09年农学考研大纲进行了解读,以期能解答考生们的疑惑和给考生带了一些前瞻性的建议。
一、2009年农学专业联考考试大纲的特点
根据2009年农学门类联考考试大纲,不难发现,对专业课的考察模式越来越灵活了。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实验内容继续作为重要必考内容:
继08考纲后,新考纲再次加强了对实验的考查要求,和对学生实验动手能力的考察。实验内容的考查是对农业门类学科研究生的一个最基本要求——很强的实验动手能力和创造性、独立性思维能力。如:化学中增加了一些分析化学实验技能的考察(酸碱滴定、误差分析等),生理生化(植物、动物)中也增加了对于实验设计的考察。在以后的考试大纲中,实验仍将会成为重要的考查内容。
这部分内容需要广大考生重视起来,因为试验动手能力一直是农学门类研究生必备的一项技能,它的重要性也因考研时考察比重的增加日趋显示出来。复试中此内容也会占极高的比例。
(2)学科间的融合与渗透
2009年农学考纲中另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化学(由基础化学和有机化学两部分组成)、生理生化(有生理学和生物化学两部分组成)各自包含的两部分的渗透和融合。将两部分结合起来出题也是新考纲灵活性的体现。这就要求考生在复习的时间和进度安排上做相应的调整。基于此,建议广大考生采取一种“齐头并进”的复习模式,即将各个专业课的复习进度保持基本一致,这样就便于在复习过程中及时进行学科间比对,发现不同学科、不同章节之间的联系,更好的应对这种渗透的出题模式。
这种渗透出题的趋势在数学、化学、生理生化中都会有一定的体现,但会重点体现在化学和动物、植物生理生化3门学科中,希望广大考生在复习时特别注意。关于这种渗透出题难度,根据考纲看来不会很大,因为将两个相关联的学科结合起来出题,本身就增加了考察的难度,需要考生分析、总结问题的能力,因此在题目难度的设置上不会太大。因此,考生不必对这样的变化有太大的心理负担,只要将基本知识掌握好,适当变通就可应对了。
二、09年农学联考考试大纲内容的变化
无机及分析化学:大纲在化学反应速率一章去掉了对化学等温方程式意义的理解,而要求重点掌握等温方程式的计算上,因此考生在复习中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在新大纲中对元素标准电势图及其应用的考查要求由原来的了解变成了需要重要掌握的内容,对于这一变化,元素标准电势图及其应用需要考生重点复习。
有机化学:新考纲中仅在旋光异构中增加了对旋光异构题性质的了解,但并不作为重要内容掌握,对有机化学的考查内容没有其他的变化,因此09年农学类有机化学考纲没有太大的变化。
总的来说,化学科目在08年考试大纲的基础上没有删减知识点,从增加的知识点和考察重点的特点可以看出,考研化学的出题趋势是越来越灵活,越来越侧重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考查,同时注重对一些实际操作能力和实验动手能力的考察。考察内容越来越丰满,全面。
植物生理学:生理部分作为重点知识考察的有:植物的水分生理,矿质营养,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及生长,生殖生长(生长调节物质)和植物的逆境生理等。新大纲在知识点的考查上没有太大的变化。
动物生理学:在细胞的基本功能一章增加了对细胞膜的结构特征的考查,并将细胞膜的主动转运、被动转运、出胞与入胞的内容变为对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的考查。在消化一章中增加了实验离体小肠平滑肌的生理特性。在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中增加了感受器及一般生理特征的内容。
生物化学:在核酸化学中增加了对核酸的分离纯化的考查,在酶一章中也增加了对酶的分离纯化,作为考纲新增加的分离纯化内容考点很可能会在09年的考试中出现。由于在生理中有对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考查要求,在09年生物化学考纲中去掉了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一章,但考生应该清楚这一章也是考查的重要内容。在脂类代谢一章中去掉了对甘油磷脂代谢和固醇的生物合成的考查。在核酸的生物合成中增加了对dna一级结构分析与pcr技术和rna的转录调控的内容。
总的来看,生理生化的考察难度不大,大纲在基本知识点不变的基础上,从知识点的考察形式上进行了一些改变,大家要重视生理生化考试中的实验题(20分),因为实验题可在知识难度上不太容易考察的基础上,从知识的灵活度上设置的一个考察技巧,需要考生真正重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在头脑中形成知识网络,并进行融会贯通。建议在复习时将生理和生化联系起来,同步复习,这样可以在复习中发现两门科目中相关的知识点,便于在复习进行的过程中及时进行知识点的串联,也能更好的应对考试中出现的关于两学科相互渗透的新题型。
09年全国考研农学门类联考大纲解析系列之“考查重点”
(一)化学:
a.无机及分析化学:
总体情况是:考试内容主要包括化学反应的一般原理、物质的结构理论、溶液的三大化学平衡、电化学等的基础知识;分析误差和数据处理的基本概念,滴定分析、分光光度分析和电势分析等分析方法。无机及分析化学的大题主要以计算题方式出现。要求考生掌握无机及分析化学的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具有独立分析和解决有关化学问题的能力。
具体知识点:溶液和胶体(稀溶液通性及其计算,胶体溶液分散系特点等);热化学及化学反应热的计算,反应方向判断等(重点,每年必考);化学反应速率基本概念及其计算,速率方程,浓度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化学平衡及移动,化学等温方程式和平衡常数的计算;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元素周期律及元素周期性质的变化,离子键共价键理论、杂化轨道理论(各种化学键的特点,不同杂化轨道的空间构型),键的极性和分子间力;误差理论,有效数字及运算规则;酸碱质子理论,酸碱平衡及其计算,缓冲溶液的配制和计算,一元多元弱酸弱碱被准确滴定的条件;沉淀溶解平衡,用溶度积原理判断沉淀的生成和溶解,沉淀滴定法的原理和应用;氧化还原反应,电极电势及其应用(判断氧化剂还原剂的强弱,确定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元素标准电势图及其应用,原电池电极电势的计算,能斯特方程的运用,氧化还原滴定反应;配合物及其化学键理论,螯合物的概念和特点,配位平衡与 其他平衡的关系,单一金属离子被准确滴定的条件,配位滴定的方式和应用;分光光度法基本原理及应用,吸收定律,显色反应,分光光度法的应用和测量条件的选择等。
b.有机化学:
总体特点:有机化学注重原理性知识的掌握,知识点的考察比较灵活,新大纲跟原来考察的知识点范围相差不大,其中,合成题仍是难度较大的一个题型。有机化学考试内容主要包括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合成方法及其应用;有机化合物各种类型的异构现象;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与理化性质的关系,典型有机化学反应机制。复习时在把握重点的基础上,多做习题,加强思考和串联知识点,定能收到较好的复习效果。
具体知识点:有机化学概论和饱和脂肪烃(考察难度不大,主要为记忆性),不饱和脂肪烃(掌握不饱和脂肪烃的结构、命名原则、次序规则和理化性质等),芳香烃结构,命名及理化性质(芳香性的判断方法,苯的性质,苯的衍生物的理化性质)(芳香烃会出现在以后各个章节中的物质合成中,因此是有机化学复习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旋光异构(构型的表示方法,fischer投影式,r/s,d/l标记方法,手性c原子的判断,含手性c原子但无旋光活性的物质),卤代烃(异构,命名,分类,重点掌握亲核取代反应及其机理,sn1,sn2机理),醇酚醚(分类,结构,命名,醇与金属的反应,卤代反应,氧化反应,酯化反应,酚酸的性质,亲电取代,氧化反应,与fecl3的显色反应,醚在低温下与浓强酸的作用,检验,环氧乙烷的反应及其在合成题中的应用),醛酮醌的分类,结构,理化性质及命名(醛酮的亲核加成反应,ά-h的反应,醛的氧化和歧化反应,还原反应等),羧酸及其衍生物的理化性质,命名(酸性,ά-h的反应,还原,缩合反应,水解,氨解反应,羟基酸得脱水反应,ά-羟基酸机2酮酸的氧化反应,会用三乙(乙酰乙酸乙酯)进行一系列合成反应),胺的命名,理化性质,(碱性 ,烷基化,酰基化反应,芳香胺,重氮盐的制备及其在鉴别中的应用,尿素的水解反应,二缩脲的生成和应用),杂环化合物的几种类型亲电反应活性的比较,糖类的结构命名和理化性质,哈武斯式及其他几种构象式的转变,各种化学性质,鉴别中的应用,还原性及非还原性,氨基酸分类结构命名,等电点,表示方法和肽的命名原则,类脂中几种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命名,皂化反应等。
(二)植物和动物生理生化
生理部分作为重点知识考察的有:植物的水分生理,矿质营养,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及生长,生殖生长(生长调节物质)和植物的逆境生理等。
a. 植物生理学知识点主要有:植物的信号传导,根系水分吸收方式,水势及其变化,水分运动机制,蒸腾作用及影响因素,矿质营养的吸收和运输,光合作用中光合磷酸化,光呼吸的几个途径(c3,c4,cam等途径),呼吸代谢途径,5大类植物激素的作用方式,植物生长调节的机制,生殖生理中的光周期诱导,春化作用,花器的发育和调调控等,种子休眠的机理和发育过程,逆境生理中对各种不良环境的抵抗机制和植物自身调节机制等。
生化部分作为重点知识考察的有:蛋白质化学,核酸化学,糖类代谢,生物氧化,蛋白质核酸脂类的代谢及其相互关系,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等。
b.生物化学知识点主要有:生物化学概述以及核酸,蛋白的基本结构功能(简单掌握,掌握基础知识包括蛋白变性和复性,等电点,理化性质,核酸的理化性质,结构特征等,掌握一些参数如:双螺旋的螺距,直径等),酶的特点和作用机制,生物膜的结构,功能(信号传导方面和激素的调控),糖酵解途径,tca循环(重点内容,每年必考)以及磷酸戊糖途径等,氧化磷酸化,线粒体穿梭,脂肪酸代谢及合成降解,dna,rna,protein的生物合成途径(掌握中心法则的内容,氨基酸及核苷酸的代谢途径),遗传密码及蛋白质的折叠和加工等。
动物生理学部分作为重点知识考察的有:血液的理化性质和血液循环,呼吸,消化,能量代谢,神经系统及其调节,蛋白质化学,核酸化学,糖类代谢,生物氧化,蛋白质核酸脂类的代谢及其相互关系,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等。
c.动物生理学知识点主要有:细胞的基本功能和学科概述(简单掌握,考察力度不大),血液的理化特性,血液循环(注重实验的考察),血管的构造与功能(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等),呼吸(肺通气,二氧化碳运输,调节,呼吸实验等),消化与吸收的方式(口腔,单胃,复胃,大小肠消化及吸收),能量代谢(呼吸商和基础代谢率),体温的平衡与调节变动,泌尿系统作用和调节方式(肾单位,肾血流量和调节,肾脏的作用机理等),神经系统传导,中枢神经的控制和对其他各个器官的调节作用(重点),脑的高级功能,内分泌中激素的概念和作用,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肾上腺及胰岛的作用和功能,各个生殖器官的作用和功能等。
万学海文名师权威解读2009年农学考纲
之化学专题分析
农学联考中化学科目对于植物、动物生产类学科来讲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基础学科,考生在今后的研究生学习中会涉及到比较多的化学知识;同时,化学的内容相对比较固定,记忆性的知识点较多,只要考生平时对知识点的掌握扎实、牢固,在考试中必定能正常发挥自己的水平。
本科目的分值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各占50%。试卷涉及的考试题型有单选题、填空题、计算分析与合成题,其中单选30小题共60分,填空题35个共35分,计算、分析与合成题8小题共55分,需要广大考生真正重视起来。
一、无机及分析化学
无机、分析化学部分以溶液为主线,以物质结构基础为依据,以四大平衡(酸碱平衡、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和配位离解平衡)原理为重点,适度介绍稀溶液与胶体,简要介绍化学反应速度与化学平衡、元素化学,四大滴定、光度分析及电位分析重在应用;物理化学部分主要介绍了气体,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
无机及分析化学这一课程在09年考研中主要包括三大部分的内容——四大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物质结构的基本理论、定量分析原理及其分析手段。这三部分内容既有其相对独立性,又是本门学科有机联系的整体组成部份,
1、四大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
掌握化学反应速率基本概念及其计算,速率方程,浓度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化学平衡及移动,化学等温方程式和平衡常数的计算,化学平衡的概念极其特点;掌握化学平衡的有关计算。
一、酸碱反应
主要内容有:酸碱质子理论,酸碱平衡中有关浓度的计算。分布系数、分布曲线的概念以及有关的计算。物料平衡、电荷平衡、质子条件的概念以及各种体系pbe的正确写法。两性物质的概念及其ph值的计算方法。缓冲溶液、缓冲容量、缓冲范围的概念及其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方法。
主要考点和难点:酸碱平衡中有关浓度的计算;质子条件的概念以及各种体系pbe的正确写法;分布系数、分布曲线的概念以及有关的计算。
二、沉淀反应
主要内容:电解质的概念以及电解质强弱的概念;可溶、微溶、难溶电解质的概念;溶解度、溶度积的概念极其表示方法、相互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和相关计算;同离子效应与盐效应的概念以及对沉淀溶解的影响和相关计算;分步沉淀原理、沉淀的溶解与转化以及相关计算。
重点内容是:微溶化合物的溶解度和溶度积、沉淀的生成与溶解。
主要考点难点:分步沉淀原理、沉淀的溶解与转化以及相关计算。
三、配位反应
主要内容: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配位化合物的基本组成以及与之相关的各种名词;配位化合物的命名和书写规则;配位化合物的价键理论。螯合物的概念、edta与金属离子形成的螯合物的特征;配位化合物的稳定常数的概念;配位反应的副反应系数、条件稳定常数的概念及其计算。
重点内容是: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配位化合物的解离平衡。配位化合物的稳定常数的概念;配位反应的副反应系数、条件稳定常数的概念及其计算。
考点和难点:;配位化合物的稳定常数的概念;配位反应的副反应系数、条件稳定常数的概念及其计算。
四、氧化还原反应
主要内容: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的理解;氧化数的概念;氧化还原半反应的写法;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原电池的概念;电极电位的概念;电池符号的正确写法;标准电极电位的概念;能斯特方程式的概念以及揭示的原理;利用能斯特方程式进行相关的计算;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以及各种影响因素对之的影响;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速度以及各种影响因素对之的影响;元素电位图及其用途。其中要用电极电位的概念作为主线对各种概念、公式进行串联,让考生理解透彻。
要求:考生要掌握教学内容中的各种概念,利用能斯特方程式进行相关的计算;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以及各种影响因素对之的影响;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速度以及各种影响因素对之的影响;元素电位图及其用途。
重点内容是: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原电池和电极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速度与程度、元素的电位图及用途。利用能斯特方程式进行相关的计算;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以及各种影响因素对之的影响;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速度以及各种影响因素对之的影响;元素电位图及其用途。
考点难点:利用能斯特方程式进行相关的计算;元素的电位图及用途。
2、物质结构的基本理论
一、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主要内容:人们对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的认识过程及其描述方法;对氢原子光谱的理解;波尔理论以及量子化的概念;核外电子运动的波粒二象性;得布罗意波的概念;对海森堡不确定原理的理解;对薛定鄂方程的理解以及三个量子数的意义;对波函数概念的理解;用四个量子数对核外电子运动状态进行完整描述;多电子原子的能级以及能级交错的概念(造成能级交错现象的原因不作要求); 多电子原子的核外电子的排布的三个规则;元素的周期律以及元素周期表中的分区方法和相关的各种名词;原子半径、电离能、电子亲和能、电负性等概念以及随元素的周期律变化的规律。
考点和难点:核外电子运动的波粒二象性;用四个量子数对核外电子运动状态进行完整描述;多电子原子的能级以及能级交错的概念(造成能级交错现象的原因不作要求); 多电子原子的核外电子的排布的三个规则。
二、化学键与分子结构
主要内容:化学键的概念;化学键的各种参数;键的极性的概念。离子键的概念以及离子键的形成和特征;离子半径的变化规律;共价键的概念以及共价键的形成和特征;共价键的价键理论的概念以及理论的要点;共价键的类型与特征;杂化轨道理论以及理论的要点;杂化轨道的类型以及分子的空间构型的判断;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以及理论的要点;分子几何构型的判断(分子轨道理论不作要求)。共价键的极性和分子极性的联系与区别;分子间力和氢键的概念以及三种分子间力的类型。离子的极化概念以及对化合物性质的影响。几种不同的晶体类型以及性质。
重点内容是:价键理论,杂化轨道理论。
难点:价键理论,杂化轨道理论。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以及理论的要点;分子几何构型的判断(分子轨道理论不作要求)。共价键的极性和分子极性的联系与区别;分子间力和氢键的概念以及三种分子间力的类型。离子的极化概念以及对化合物性质的影响。
3、分析化学理论与方法
一、定量分析概论
重点内容是:定量分析过程和分析结果的表示、定量分析的误差、有效数字及计算规则。分析结果的统计处理;可疑值的取舍(要求q检验法)。
难点:分析结果的统计处理;可疑值的取舍(要求q检验法)。
二、滴定分析法
主要内容:酸碱滴定法的重点是滴定曲线和指示剂的选择。对弱碱(包括电离学说的弱酸、弱碱、弱酸盐和弱碱盐)被滴定的可能性,是酸碱滴定的难点,考生易混淆。
络合滴定法中主要以介绍edta滴定法为主,重点讲明两部分内容:一是络合平衡,二是络合滴定。
电极电位理论是氧化还原滴定法的理论基础之一,在分析化学讲解中,重点结合副反应理论讲清条件电极电位及其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氧化还原滴定曲线主要是掌握滴定过程中电极电位的变化规律。氧化还原反应速度是该氧化还原反应能否用于滴定分析的关键之一,要求了解影响氧化还原反应速度的因素,特别要掌握催化反应和诱导反应的内容及作用。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应用,主要讲明kmno4法、k2cr2o7法和碘量法,掌握他们各自的特点、原理、结果计算等。
重点内容是:对于不同强度的酸碱的滴定曲线应以强碱滴定强酸和强碱滴定弱酸为例,讲深讲透这两条滴定曲线,着重在计量点附近的ph突跃和根据ph突跃选择适应的指示剂。、络合滴定法中主要以介绍edta滴定法为主,重点讲明两部分内容:一是络合平衡,二是络合滴定。、氧化还原滴定法。(第4节不作要求)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这些特点,在讲解中应把重点放在滴定条件(溶液酸度、反应温度、试剂浓度和滴定速度)的选择上。
难点:弱酸、弱碱(包括电离学说的弱酸、弱碱、弱酸盐和弱碱盐)被滴定的可能性,是酸碱滴定的难点,考生易混淆;氧化还原滴定结果的计算中,难点在于间接测定中氧化还原反应中各反应物间化学计量关系的确定。
三、 分光光度分析法
主要内容:朗伯—比耳定律是光吸收的基本定律,从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的基本原理出发,推导朗伯—比耳定律,同时讲解偏离朗伯—比耳定律的基本原因。
显色条件及测量条件的选择是分光光度法的重要内容之一,讲解影响显色反应的条件因素,重要的显色剂,入射光波波长和参比溶液的选择,掌握仪器测量误差对分析结果的影响,控制适宜吸光度范围。
误差来源及测定条件的选择是吸光光度法的重要内容之一,应结合实例加以说明。吸光度测定的相对误差(△c/c)与透光度、(t)之间的关系,要注意讲清物理概念。
重点内容是:光吸收基本定律、光度分析的方法。
难点:误差来源及测定条件的选择是吸光光度法的重要内容之一,应结合实例加以说明。吸光度测定的相对误差(△c/c)与透光度、(t)之间的关系。
二、有机化学
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合成、应用等理论知识和实践技术的一门学科,也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位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系统命名法、有机物物理性质的变化规律、结构与化学性质之间的关系;掌握各类有机物的合成方法,掌握离子型、游离基型有机反应机理。
为了学习方便,依化合物为主线有机化学分为三大部分:一、烃类;二、烃的衍生物;三、天然有机化合物。同时另外增加实验与合成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包括饱和碳氢化合物(烷烃和环烷烃)、不饱和碳氢化合物(烯烃、炔烃和二烯烃;芳香烃)、旋光异构四章。要求掌握杂化轨道理论解释碳碳单键、碳碳双键、碳碳叁键的形成;掌握烃类化合物的命名、结构特征与表达、物理性质变化规律、化学性质;能认识有机化合物的异构现象(碳链异构、官能团位置异构、顺反异构、构象异构、旋光异构);能理解烷烃的自由基取代反应历程、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历程、芳烃的亲电取代反应机理;能准确理解诱导效应和共轭效应的定义、特点,并会应用;能用休克尔规则判断非苯芳烃是否具有芳香性。
第二部分是烃的衍生物,包括卤代烃、醇酚醚、醛酮醌、羧酸及其衍生物和取代酸、含氮和含磷有机化合物五章。要求掌握以上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并对其典型反应的反应历程能够理解,掌握得出的一些结论。会用电子效应分析分子结构与化学性质的关系。
第三部分是天然有机化合物,包括杂环化合物和生物碱、油脂和类脂化合物、碳水化和物、蛋白质和核酸四章。要求掌握主要生物有机化合物如脂、糖、氨基酸多肽和蛋白质的结构、性质特点及其生物功能,并且对生物转化建立起基本认识。
实验与合成方面
要求学生学会查找有机化合物的物理常数,掌握合成原理和方法及实验步骤等。
实验一简单蒸馏及沸点的测定
(1) 了解蒸馏的意义;
(2) 掌握蒸馏装置的安装方法;
(3) 学会蒸馏的正确操作。
实验二 蒸馏与分馏
(1) 了解分馏的意义;
(2) 学会分馏装置的安装方法;
(3) 巩固蒸馏操作、掌握分馏操作。
实验三1-溴丁烷的制备
(1) 了解由溴化钠、浓硫酸和正丁醇制备1-溴丁烷的原理与方法;
(2) 学习带有吸收有害气体装置的回流加热操作。
实验四 乙酰苯胺的制备
(1) 了解苯胺乙酰化反应的原理及方法;
(2) 掌握提纯有机物的重结晶方法,并熟悉抽滤和重结晶等操作步骤。
实验五 坎尼札罗反应
(1) 了解无α-h的醛进行歧化反应的条件;
(2) 掌握低沸、易燃有机液体蒸馏操作的方法
实验六 3-丁酮酸乙酯的制备及其互变异构现象
(1) 了解3-丁酮酸乙酯的制备原理和方法;
(2) 掌握无水操作及减压蒸馏原理及其操作。
万学海文名师权威解析2009年农学考纲
之动物生理学专题分析
农学联考中动物生理生化科目对于植物、动物生产类学科来讲是一个比较重要的专业课程,这门课程的成绩会对录取有比较大的影响。特别是复试的时候,会有更多的考核是与专业课相关的,不仅包括各专业指定要求的复试书目,初试时的考核要求也会有很大部分的涉猎。动物生理生化的内容相对比较固定,记忆性的知识点较多,只要考生平时对知识点的掌握扎实、牢固,在考试中必定能正常发挥自己的水平。
本科目的分值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动物生理学、生物化学各占50%。试卷涉及的考试题型有单项选择题,简答题,实验题,分析论述题。,其中单选30小题共30分,简答题6个共48分,实验题2小题共20分,分析论述题4小题每题13分共52分。
单选题和简答题是比较基础的题型,考的知识点也相应比较基础。分析论述题则考察的是考生对知识体系的总体把握,对一些系统性的知识要牢固的掌握。而新增的实验题考察的是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实验题的出现很有可能是在知识难度不太容易考察的基础上,从知识的灵活度上设置的考察技巧。这样就需要考生不仅掌握单个的知识点,同时重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网络,能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动物生理生化是由动物生理学和生物化学两门课程结合起来考察的。下面将介绍并分析动物生理学的主要考查知识点。
一、动物生理学课程简介
动物生理学是动物机体生命活动及其基本规律的一门科学,是动物科学、动物医学、水产养殖、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生物科学以及生物技术等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学习动物生理学的目的在于认识、了解动物体的生命活动规律,解释各种生理现象;运用生命活动规律更有效地改善动物的生产性能,预防和治疗动物疾病,保护动物资源,特别是保护珍稀濒危动物,促进畜牧水产业的发展。
二、动物生理学课程考试特点
动物生理学更多地从器官和系统方面来研究动物生理机能,动物生理学的特点是名词和概念比较多,这些需要牢牢记住,各个器官的作用和某一系统的作用也是考察重点。同时,实验题继续成为必考内容,这就需要广大考生将实验作为重要的内容来复习准备。
三、2009年农学动物生理学考纲的变化
从总体上来说,新考纲中动物生理学的考查内容变化不大,在08年考纲的基础上有以下的变化:在细胞的基本功能一章增加了对细胞膜的结构特征的考查,并将细胞膜的主动转运、被动转运、出胞与入胞的内容变为对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的考查。在消化一章中增加了实验离体小肠平滑肌的生理特性。在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中增加了感受器及一般生理特征的内容。
四、考试中简答题、实验题、分析论述题的应对方法
简答题的特点是知识点比较单一,只要抓住其主要答题点进行解答,不需要拓展。如题问:三羧酸循环的主要生理意义,就只需要答生理意义就可以了。当然如果想答得完美一点也可以把三羧酸循环的总反应方程式写上,但是不写不会影响得分。
实验题答题总体思路:实验题主要考察的有两个方面,一是对实验的熟悉程度,而是对知识点的灵活应用。一般而言,实验的具体操作都会在复试的过程中进行考察,因此,初试一般还是侧重与对知识点的掌握及已有知识的具体应用。解题时首先要明确题目的考察目的是什么,然后将要考察的知识点一一明确,再按照应有的实验格式进行设计,基本就没有什么问题了。
分析论述题答题总体思路:可以看出,分析题一般都会以几个小问题的形式出现,每个问题之间有一定的联系,而每个问题都是比较单一的知识点,只要对基本知识点掌握的比较全面,答题不会有太大的困难。而论述题则发问的形式比较大,答题的空间也相应比较广,需要对各知识形成网络的思维,能发现各知识点之间内在的联系,并且融会贯通的使用它们。有一定的答题难度,但是通过多做练习也能有很大的提高。
五、动物生理学主要考点与分析
1.细胞膜转运物质的形式,及其转运物质的方式
作答时,要分析全面被动转运和主动转运的区别,两种转运的具体形式,各种形式的特点。
2.细胞的兴奋性、兴奋性的变化
名词解释:兴奋性,兴奋,记忆性内容,需回答精确。
3.刺激与反应的关系,适宜刺激和不适宜刺激的概念,阈上刺激与阈下刺激。
明确刺激和阈值的概念,概念清晰。
4.静息电位产生的机理,动作电位产生的机理
名词解释:静息电位,动作电位
记忆性内容,相互联系,相互对比进行记忆。
5.动作电位基本过程及其兴奋性变化的关系
作答时要明确动作电位的传播过程,理解并记忆两者之间的相关性。
6.内环境和稳态,内环境恒定的生理意义,注意名词解释内环境。
7.血浆、血清的概念,二者的区别,各如何制备。
复习这类概念时,要掌握两者的区别,不仅从概念上区分它们,还要知其本质的不同,该题可能出实验题,需了解其具体制备方法。
8.红细胞比容,红细胞脆性,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和血成,熟记上述概念,并对其检测方法有所记忆,有可能涉及到实验题。
9.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主要生理功能
要求对上述概念熟悉,并能区分其生理功能的不同,属于记忆性的内容。
10.血浆蛋白的分类及其主要生理功能,血浆中的主要抗凝物质,血浆中的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名词解释:晶体渗透压,胶体渗透压
熟悉它们的生理作用,将血浆蛋白和血浆进行整体性记忆,并区分其不同。
11.凝血的过程及抗凝、促凝
作答时要点有:各凝血因子的作用,凝血的内源性途径和外援性途径,抗凝、促凝的概念,抗凝措施和促凝措施及其原理。
12.心动周期中心脏的压力、容积、瓣膜和血流的变化
明确概念:心动周期,心率,心力储备,记忆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
13.心肌细胞的兴奋性,心肌细胞的自律性、窦性节律,心肌细胞的收缩性、期前收缩、代偿间歇。记忆以上概念和特性。
14.心肌的异常自身调节和等长自身调节,普通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及其特点。
15.心电图、心电图波形的意义
前者可能出选择题,后者可能出简答题。
16.血压、收缩压、舒张压的概念,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17.动脉脉压,中心静脉压及测定中心定脉压的意义,影响静脉回流的主要因素
18.微循环的三个通路及其结构特点和功能特点
明确微循环的概念,记忆其相关知识内容,重在记忆。
19.组织液的生成、回流及其影响因素,淋巴液的生成、回流及其影响因素
记忆并区分两者的概念,将两者的生成、回流及其影响因素相互对比,促进记忆。
实验七 消化生理
实验八 影响尿生成的因素
实验九 神经干动作电位及其传导速度的测定
实验十 家兔循环及泌尿综合实验
实验十一 小鼠生殖细胞形态观察以及影响精子活力的因素
一、新闻理论
1.《新闻理论》雷跃捷 中国传媒大学
这本书是核心一遍变四遍
第一遍,很细很慢记清楚
第二遍,把刚才读的内容讲一遍,遇到记不清的地方马上把书打开再记忆一下
第三遍,睡觉前在脑海里再回忆一遍,出现不清楚的地方还是把书打开再巩固一遍。
第四遍,第二天上课前把前一天看的在纸上写一遍。
2.《新闻理论教程》胡正荣 中国广播电视
3.《新闻理论教程》何梓华 高等教育
4.《邓小平新闻宣传理论研究》雷跃捷等 中国传媒大学
大小标题、大小点,把这本书的最后一章读熟
二、新闻史
1.《中国新闻事业史教程》袁军、哈艳秋 中国广播电视
(建议以表格的形式来学习此部分内容。主要报刊、创办时间、创办地点、创办人、主要内容、相关情况)
2.《外国新闻史教程》李磊 中国广播电视
3.《外国新闻传播史》郑超然、程曼丽、王泰玄 中国人民大学
三、新闻业务
1.《广播新闻业务》曹璐、吴缦传媒大学(初试时考的就是一些概念,以参考书为核心)
2.《现代电视新闻学》叶子 中国广播电视
3.《现代电视纪实》朱羽君 传媒大学
4.《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王振业 传媒大学
5.《电视新闻》叶子、刘坚 中国广播电视
6.《新闻报道新思路》陈作平 中国广播电视
7.《网络传播与新闻媒体》邓 传媒大学
三、其他书目
可凭个人报考专业和兴趣选读。
1.《传播学教程》郭庆光 中国人民大学
2.《网络传播学》吴风 中国广播电视
3.《国际传播学》关礼杰 北京大学
4.《新闻传播学前沿2005》
5.《新闻传播学前沿2006》传媒大学
6.《中国现代广播简史》赵玉明 中国广播电视
7.《十年:从改变电视语态开始》孙玉胜 三联书店(了解中国电视业的发展最好的书)
8.《当代西方新闻媒体》李良荣 复旦大学
9.《世界广播发展研究》张彩 传媒大学
10.《喻国明自选集》喻国明 复旦大学
11《童兵自选集》童冰 复旦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