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2008年云南公务员考试经济常识考查要点

发布时间: 2008-10-04 01:11:23 作者: 3come

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必要条件;坚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8)量变和质变

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新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三)熟悉论

(1)发挥主观能动性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熟悉世界和改造世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

(2)透过现象看本质

感性熟悉和理性熟悉;熟悉要不断深化;真理是人们对事物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熟悉;熟悉的根本任务是经过感性熟悉上升到理性熟悉,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分析与综合相结合;创造性思维、合理想象在熟悉中的作用。

(四)人生观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价值观具有行为导向作用;正确的价值观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性,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是新时期我国人民的正确价值取向。

(3)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个人和社会

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辩证统一关系;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发挥集体主义的调节作用;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自私不是人的本性;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相互制约、相互作用。

(4)人生价值

正确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正确进行人生选择的基础和前提;人生价值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两个方面;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一定的主客观条件;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不断地发挥主观能动性;走出人生价值观的误区,反对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

(5)理想与现实

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属于社会意识,也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崇高理想对人生、对社会的作用;把实现最高理想与现阶段我国人民的共同理想结合起来;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

(6)实践

实践是指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实践对熟悉具有决定作用;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在社会实践中,实现主观与客观、个人与社会的统一。

(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概括起来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一个中心”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决定的。“两个基本点”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坚持改革开放,是我们的强国之路。

(六)党的领导

党的领导是人民**和依法治国沿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循序渐进的根本保证和动力。中国共产党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组成部分,是发展社会主义**政治的有效保证。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的社会。

(七)“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我们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江泽民:要把中国的事情办好,要害取决于我们党。只要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我们党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永远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并带领人民不断前进。)

读书人网 >基础指导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