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2007年下半年软考:系统分析师考试试题

发布时间: 2008-10-05 03:08:57 作者: 3come

  2007年下半年(11月)考试的特点是上午试题与历年试题的重复率比较高,与中级相同的试题比例在增加。侧重了对软件工程知识的考查,而对面向对象方法学的考查知识仅限于uml。下午一试题一反常态,没有一道计算题。论文试题的前2道试题与2007年5月的前2道试题的大主题相同,只是具体的要求不同。

  1、信息系统综合知识试题

  2007年11月考试信息系统综合知识试题考查的知识点分布如表1所示。

  表1 2007年11月考试信息系统综合知识试题知识点分布

  在本次考试中,上午试题具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

  (1)英语试题改为5分,相当于为年龄偏大的考生和英语基础不好的考生开了绿灯。

  (2)上午试题重复率很高,很多试题在历年考试真题的基础上,换个说法,甚至一字不改,又出现了。特别是2004年以后的试题,得到了再次翻版。因此,阅读好笔者主编的《系统分析师考试综合知识试题分类精解》(张友生,电子工业出版社)将是考试的必备。

  (3)数学试题已经没有章法,没有大纲,出题的任意性太大。例如,有关极限的理论,早在2004年修订考试大纲时,就被“请出了”大纲,但此次却又出题了。

  从试题总体来看,上午试题难度与2007年5月的试题相当,下午试题要比2007年5月难一些。

  2007年下半年系统分析师考试试题分析[2]

  2、案例分析与设计试题

  试题一

  试题一仍然为必答题,试题主题为企业应用集成,考查的是考生对传统的企业应用集成方法和基于soa的企业应用集成方法的比较,试题共3个问题。

  soa和web服务已经成为近两年的应用和考试热点。在基于构件的开发模式中,应用系统作为一种构件被开发并运行在构件容器中,由容器为构件提供事务、线程、安全和生命周期等服务,构件开发者只专注于业务逻辑的开发。不符合构件-容器模型的遗留系统和企业现有系统则可以通过消息中间件实现整合。

  业务集成的传统实现手段是采用传统的中间件或eai技术,包括基于传统的消息中间件、交易中间件或者应用服务器等的集成,更进一步的实现手段则是采用web服务来实现业务集成,这种技术在降低集成成本,减少技术风险和保护企业已有投资等方面令企业受益菲浅。

  一般来说,基于soa的分层架构模型可分为表示层、商业流程层、服务层、构件层、企业应用层。

  本题涉及到的另一个概念是esb,也就是企业服务总线。esb的概念是从soa的概念发展而来的。一个esb是一个预先组装的soa实现,它包含了实现soa分层目标所必需的基础功能部件。esb是传统中间件技术与xml、web服务等技术相互结合的产物。esb提供了一种开放的、基于标准的消息机制,通过简单的标准适配器和接口,来完成粗粒度服务和其他构件之间的互操作,能够满足大型异构企业环境的集成需求。

  通过使用esb,可以在几乎不更改代码的情况下,以一种无缝的非侵入方式使企业已有的系统具有全新的服务接口,并能够在部署环境中支持任何标准。更重要的是,充当“缓冲器”的esb(负责在诸多服务之间转换业务逻辑和数据格式)与服务逻辑相分离,从而使得不同的应用程序可以同时使用同一服务,用不着在应用程序或者数据发生变化时,改动服务代码。

  试题二

  试题二为一道关于需求获取或开发时间计算的试题,共3个问题。

  问题1是关于问卷调查的,问卷调查是需求获取过程中常用的方法之一,用户调查最大的不足就是缺乏灵活性,客户有可能在心理上会不重视一张小小的表格,不认真对待从而使得反馈的信息不全面。因此,要提高问卷返回率的根本措施在于不要给用户“一周内返回”之类的宽约束,而要当场收回。另外,也可以由用户主管领导负责发放和回收问卷(试题描述中是由项目组小刘发放和回收的),这样也会提高返回率。在发放问卷时,要尽量提及它的价值、意义,以及与调查对象的密切联系,这也是提高问卷返回率的一项有效措施。(因为试题并没有提到问卷的内容,因此,本题不能从问卷内容方面来考虑)

  问题3是一道细节题,只要有足够的耐心,这就是送分题了,没有任何理论障碍和公式计算障碍。如果说有的话,就是对“里程碑”的理解。而对系统分析师考生而言,这是最基本的常识。

  试题三

  试题三是一道嵌入式系统设计方面的试题,共3个问题。

  问题1是要求考生找出李工设计方案中的问题。试题描述中已经告诉我们,李工设计的方案“实施成本高,在技术上有缺陷”,而后又列出了李工的3点设计要点。所以问题就变得很简单了,需要把李工的3点设计要点与2个缺陷进行匹配就可以了。

  问题2要考生找出状态转换图的错误并纠正。要解答本题,需要考生对系统的流程进行了解,而这在试题描述中已经详细讲述了,因此,只要对照试题描述的功能和状态图,就会很快找出问题之所在。

  问题3要求考生给出正确的设计。既然李工的设计存在2个缺陷,那么,这里就要在问题1的基础上,改正这2个缺陷就可以了。

  试题四

  试题四是一道关于电子商务系统建设方面的问题题,相对来说比较容易,试题一共3个问题。

  问题1要求考生回答一个完整的电子商务系统必须处理销售生命周期中消费者经历的阶段。从电子商务系统常识来看,一般需要处理消费者浏览商品信息、下订单、支付、订单处理、配送、反馈、服务等阶段。

  问题2是关于供应链管理过程的。供应链管理就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全面规划供应链中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并进行组织协调与控制。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管理的整合和优化有利于增加预测的准确性、减少库存,提高发货供货能力;减少工作流程周期,提高生产率,降低供应链成本;减少总体采购成本,缩短生产周期,加快市场响应速度。有关这方面的详细资料,请阅读笔者主编的《系统分析师技术指南(2007版)》(张友生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问题3要求考生回答如何创建一份高质量的建议方案文档。本题的回答可以灵活些,不一定有什么标准答案,只要有利于编写建议方案,提高方案质量的措施,都可以列上去。不过,我们首先要搞清楚的是,什么样的建议方案才是高质量的。例如,建议方案必须对客户的需求都进行响应,能够为客户的需求提出建设性意见;充分调研,方案即有利于保护用户已有投资,又具有先进性;方案文档通俗易懂、图文并茂、论据充足、格式正确,等等。

  试题五

  试题五是一道关于数据库建设审计方面的试题,试题共3个问题。

  根据试题描述中对分区的介绍,可以知道,可以保证有一个正确、干净的当前表空间只读副本,然后在这个月中不再对其备份。审计跟踪信息可以有以下表空间:

  (1)一个当前在线读写表空间:只是向其中插入审计信息。

  (2)一个只读表空间:其中包含“当前这一年”的审计跟踪信息分区,在此采用一种压缩格式。在每个月的月初,设置为读写模式,向这个表空间中移入上个月的审计信息,并进行压缩,再使之称为只读表空间,并完成备份。

  (3)用于去年、前年等的一系列表空间:这些表空间都是只读模式,甚至可以放在磁盘上。

  这样,就很容易地完成了净化。同样,归档也很轻松,只需先传送一个表空间,以后再恢复。通过压缩可以减少空间的占用。备份的工作量会减少,因为在许多系统中,单个最大的数据集就是审计跟踪数据。如果可以从每天的备份中去掉某些或全部审计跟踪数据,可能会带来显著的差别。

  3、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论文试题

  本次考试的论文试题出得比较怪,第1题和第2题的大主题和上半年考试的第1题和第2题完全一样,都是软件过程和工作流技术。但是,试题的内容和要求却发生了变化。

  试题二 论工作流管理技术在bpr中的应用

  相对其他试题而言,这道试题的限制多一些。试题不但要求使用工作流技术,而且还规定了必须在bpr中的应用,因此适应面就比较窄了。

  有关这工作流技术,请阅读笔者主编的《系统分析师技术指南(2007版)》(张友生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其中有一章专门介绍工作流技术。

  试题三 论电子商务系统中的技术基础设施集成

  本题在试题描述中已经指出了技术基础设施以及集成的要求,即支持大量交易,保证系统安全、可靠、有效地运行,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商品和信息的流转速度,提高克户的满意度。因此,文章在讨论集成时,必须围绕这些问题进行阐述。

  具体讨论时,可以按照社会环境保障和技术标准规范、网络基础设施层、多媒体内容和信息发布层、信息传播层、通用服务支持层、应用层的结构进行讨论。当然,考生在写论文时,没有必要把每一次的技术都讨论,而是有重点地介绍2-3个。

  试题四 论虚拟计算的应用

  要解答本题,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虚拟计算(试题描述中已经给出了虚拟计算的作用),例如网格计算就是一种虚拟计算环境。

读书人网 >考试试题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