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09年考研政治形势与政策核心考点预测一

发布时间: 2008-11-04 11:05:50 作者: dw1209

第一部分 命题规律及复习建议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理论形势与政策核心预测

  第一部分 命题规律及复习建议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理论考试大纲》规定,"形势与政策"部分考查的主要内容是:(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重大方针政策。(二)年度间(2007年11月--2008年10月)国际、国内的重大时事。(三)上述(一)、(二)项与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相关知识点的适当结合。形势与政策选择题所占的分值为10分左右。

  命题规律

  通过分析近年来的真题,我们发现,"形势与政策"部分选择题的命题呈以下规律:

  1.国际部分主要考查年度间中国的外交主张、贡献及与大国的关系、重大国际事件、国际组织召开的重要会议等。

  (1)中国的外交主张及贡献。如2005年第29题考查中国在解决朝核问题上发挥的作用;2006年第16题考查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胡锦涛讲话的内容;2007年第16题考查中非合作论坛的贡献;2008年第33题考查中国处理达尔富尔问题的四项原则。

  (2)中国与大国的关系,尤其是中国与美国、欧盟及周边一些国家的关系。如2004年第14题考查中国与印度签署的文件,第15题考查中国与欧盟关系取得进展的表现;2007年第16题考查中俄两国互办"国家年"活动。

  (3)年度间的重大国际事件,尤其是具有重大影响的国际问题。如2004年第13题考查瑞典举行全民公决否决加入欧元区议案;2005年第15题考查以色列的单边行动计划;2006年第16题考查法国和荷兰全民公决否决《欧盟宪法条约》的原因,第33题考查全球禽流感问题;2008年第16题考查在2007年1月1日欧盟第六次扩大时正式加入欧盟的国家。

  (4)重要国际组织如联合国等年度间召开的重要会议。如2004年第29题考查朝核问题"六方会谈"的收获;2003年第30题考查上海合作组织圣彼得堡峰会签署的主要文件。

  2.国内部分主要考查党和政府在现阶段的重大方针政策,年度间召开的重大会议、重要领导人讲话内容,尤其是党的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的重大决策。

  2002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十六大,2003年的第14题、第15题、第26题、第27题、第28题,考查的全是十六大的内容。2004年第30题考查的是十六届三中全会的内容,第24题、第36题也是直接考查"十六大"报告的内容;2005年第14题考查的是"中央一号文件"的内容,第27题、第28题考查十六届四中全会的内容;2006年第14题考查十六届五中全会的内容,第15题考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的内容。2007年第14题考查十六届六中全会的内容,第15题考查胡锦涛在学习《江泽民文选》报告会上的讲话内容。200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十七大,2008年的第15题、第28题、第29题、第32题,考查的全是十七大的内容。

  3.注重考查考生对重大国内外事件的理解,不再单纯考查对事件本身的记忆。

  如:2004年第28题考查考生对"中东和平路线图"实施中受挫原因的认识;2006年第33题,通过禽流感问题给世界带来的危机,要求考生进行理论与现实问题的分析。

  4.重视与其他五门学科相关知识点的适当结合。

  如:2004年第36题把"十六大"有关内容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的有关内容结合起来考查"三农"问题;第37题选做题I把美国攻打伊拉克的战争与《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部分有关美国的外交政策、战略意图和霸权本质结合起来考查;2005年"形势与政策"部分与其他学科结合的命题趋势最为明显,分值比重增加,命题方式也更加多样化,从分析题延伸到了单项和不定项选择题,如单选题第4题考查的是与《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部分的结合。2006年第37题选做题II则是运用普遍联系的观点说明人类发展所面临的经济增长、资源以及环境三重困境。2007年第37题选做题II考查运用辩证法的观点说明为什么不同文明要"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 2008年第37题选做题II考查的是气候问题。

  5.国内外事件考查的分值不一定平均分配,而是依当年国内外事件的重要性而定。

  就近五年的真题(选择题)来看,国内部分分值较大。2004年国内部分占2分,国际部分7分;2005年国内部分7分,国际部分2分;2006年国内部分2分,国际部分5分;2007年,国内部分占6分,国际部分3分 ;2008年,国内部分占7分,国际部分3分 。

  复习建议

  1.全面了解,重点把握

  本部分考查的时间跨度大、重大事件多,仅靠短期的突击显然无法尽数掌握。因此,考生必须学会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全面摄取各类时事信息。但是,由于国内外重大事件纷繁而杂乱,考生不可能不分重点、全面出击,因此又必须学会重点把握--主要是结合以上命题规律,将一些时事资料进行筛选,对那些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及国际重大事件等进行重点记忆。

  2.记忆与理解相结合

  "形势与政策"国际部分主要考查年度间中国的外交主张、贡献及与大国的关系、重大国际事件、国际组织召开的重要会议等;国内部分主要考查党和政府年度间召开的重大会议、重要领导人讲话内容、现阶段党和政府的重大方针政策,对这些事件的考查通常都是以单项选择题和不定项选择题体现出来的。对于这些知识,总体上应该以记忆为主,同时对其他涉及政策性的问题、重大事件的原因、后果等则应注重理解。

  3.纵向梳理,综合分析

  由于"形势与政策"开始注重考查考生对国内外重大事件的理解,而且同其他五门学科结合越来越紧密,因此考生在复习时必须学会将所得材料进行梳理,将那些有可能作为命题材料的信息、事件整理出来,自觉地运用大纲规定的知识点对它们进行综合分析。这样不仅有助于对本部分知识的复习,更有助于对其他各学科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为考试中圆满解答有关分析题打下坚实的基础。本书对现阶段党和政府的重大方针政策及某些重大事件所做的比较系统的整理,以及第四部分核心预测题中设置的分析题,就是为了帮助考生提高这方面的能力而准备的,希望大家重视。

特别说明:本文由3COME文档频道编辑精心为您收集整理,仅供大家参考,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读书人网 >考研政治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