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刑法经典试题四

发布时间: 2008-11-10 09:36:02 作者: liuhuituzi

【60】下列案件,构成诈骗罪的是(ACD)
A.甲陪同乙到某商店购物,乙购买了大量商品,但不知凭发票可以参加摸奖。甲便哄乙说:“发票没用,扔掉吧”。乙扔掉发票后,甲持该发票摸奖,获得价值3万元的奖品。
B.刘某,以招工为诱饵,将被害人董某骗至某美发厅,让董理发后又以手机没电为由,向董借打手机,并以信号不好不由走出美发厅,然后逃走
C.甲在某银行实习。某日,甲在柜面办理客户储蓄业务时,从客户乙填好的取款单上记录下乙的借记卡卡号及余额,再从该银行电脑中查得该卡的客户号,并于次日上午至该银行在本市的另一分理处,冒用乙的身份在该银行存款单上填写客户号,办理了活期存折,收集然后通过电话银行将乙借记卡内的人民币1.9万元划入活期存折内,再到银行柜台提款占为己有。
D.保险公司职员甲在银行偷看了乙的存折名、账号与密码,然后向保险公司声称乙投保,从银行将乙的存折上划拨40万元至其保险公司(保险公司与银行有此协议),并从保险公司提存12万元。案发生,保险公司退还乙40万元。
【61】关于抢劫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C)
A.甲明知被害人当时身无分文,但使用严重暴力,压制其反抗,迫使对方次日交付财物。次日,被害人按时交付甲3000元。甲的暴力行为与取得财物之间没有因果关系,其行为应认定为抢劫罪未遂与敲诈勒索罪,数罪并罚。
B.乙为了抢劫而实施的暴力行为虽然足以抑制被害人反抗,但实际上没有抑制对方的反抗,对方基于怜悯心而交付财物。乙的行为只成立抢劫未遂。
C.丙携带管制刀具尾随他人,乘他人不注意时,使用管制刀具将他人背着的背包带划断,进而取得了他人背包及其中财物的。丙的行为属于携带凶器抢夺,构成抢劫罪。
D.丁在抢劫的过程中偶然遇见以前的仇人而将其杀害的,属于抢劫致人死亡,适用加重法定刑。
【6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
A.甲以强奸故意使用暴力,在被害妇女昏迷后发现了财物进而取得该财物的,不管强奸行为是否既遂,均应认定为强奸罪与盗窃罪。
B.乙在张某家盗窃了财物,刚出门时遇到王某,乙以为王某是失主,担心其会抓捕自己,于是对王某实施暴力。由于王某不是失主,没有认识到甲的盗窃行为,也没有抓捕甲的想法与行为,故甲的行为不构成抢劫罪。
C.丙为了取得B的戒指而杀害B,在摘取戒指后发现了钱包,一并将钱包取走。丙的行为只构成抢劫罪
D.丁为了取得李四的戒指而杀害李四,在取得戒指一周后,为了湮灭尸体来到杀人现场,发现钱包而将钱包取走的,对取得钱包的行为,因为属于暴力行为彻底压制被害人反抗后取得的,所以对丁的行为统一评价为一个抢劫罪。
【63】关于抢劫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D)
A.甲为了抢劫普通财物,而对X实施暴力,在强取财物时,发现X的提包内不仅有财物而且有枪支,便使用强力仅夺取了枪支。甲的行为成立抢劫中止与抢劫枪支既遂(并罚)。
B.甲单独入室盗窃被发现后逃离现场(盗窃已既遂)。在甲逃离过程中,知道真相的乙为了使甲逃避抓捕,与甲共同当场对他人实施暴力。因为乙没有犯盗窃罪,所以乙的行为不构成抢劫罪。
C.甲单独入室盗窃被发现后逃离现场(盗窃已既遂),在甲逃离过程中,知道真相的乙为了使甲逃避抓捕,而对抓捕者实施暴力。但甲对此并不知情。甲的行为构成盗窃罪,乙的行为则是故意杀人罪或者故意伤害罪与窝藏罪的想象竟合犯。
D.甲基于报复心理杀害了被害人张某,张某死亡后,甲产生非法占有财物的意图,进而取走张某身上钱包以及其他财物。甲的行为应认定为故意杀人罪与侵占罪(并罚)。
【64】关于敲诈勒索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D)
A.甲得知张某犯了抢劫罪后,为了不法取得张某所抢劫的财物,以向警察告发相胁迫,乙产生恐惧心理,将所抢劫的财物一部或者全部交付给甲的,对甲应认定为敲诈勒索罪。
B.乙为谋取不正当利益,向国家工作人员李某行贿10万元,但乙事先就想好以后再“弄回”这10万元。在获取了不正当利益之后,乙威胁李某:“把钱退给我,否则我要到检察院举报你受贿。”李某害怕乙告发自己,于是将10万元退给乙。乙的行为构成行贿罪与敲诈勒索罪,收集属于牵连犯。
C.丙胁迫被害人汪某交付10万元,汪某产生恐惧心理后报案。警察为了逮捕行为人而让汪某前往约定地点交付财物,警察埋伏在周围。但后来丙拿走了财物,警察却没能抓住丙。丙的行为应认定为敲诈勒索罪(未遂)。
D.丁、戊合谋后,由与张某相识的丁将张某骗往外地游玩,戊给张某的家属打电话,声称已经“绑架”了张某,借以要求“赎金”。丁、戊的行为不成立绑架罪,而成立敲诈勒索罪与诈骗罪的想象竞合。
【6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某著名旅游景点,许多游人出于娱乐,向该公园内的一个水池投掷了大量硬币。每天下午,该公园售票人员甲在下班后都要捞取水池中的硬币,累计捞走1万余元。甲的行为构成职务侵占罪。
B.旅客张某将手机(价值3000元)遗忘在旅馆房间。乙随后住入该旅馆,在床下发现该手机,并据为己有。乙的行为构成侵占(遗忘物)罪。
C.被害人A不慎从阳台上将钱包掉在公共人行道路上后,一直在4楼阳台上看着该钱包。丙发现A不敢下来捡拾,知道只有A一个人在家。于是上前捡起钱包扬长而去。丙的行为属于公然取走他人财物的行为,构成抢夺罪。
D.丁准备了盗窃工具前往银行盗窃金库,将保险柜撬开后,发现其中只有200元人民币,没有其他财物;张某取走200元现金后逃走。丁的行为构成盗窃(未遂)。
【6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实施抢劫行为,发现被害人身上只有5元钱,于是把钱递还给被害人,说:“也许你比我更需要这5元钱。”甲的行为构成抢劫罪(中止)。
B.乙在公共汽车上明知其他乘客(包括被害人)看着自己的一举一动而“公然”实施扒窃行为。乙的行为构成抢夺罪。
C.丙跑上三楼对被害人说:“有人拿着铁棍在砸你的车。”被害人来不及锁门,慌忙跑下楼去,同时对丙说:“非常感谢你,你帮我看一下家,我下去看看。”丙乘机进人室内取走大量财物。丙的行为成立侵占罪。
D.丁伪装成顾客,到商店试穿高档西服,趁服务员接待其他顾客之际,穿着衣服然后逃走。丁的行为成立盗窃罪。
【67】下列案件,应当认定为抢夺罪的是(A)
A.甲用绳子套住被害人自行车后轮,趁被害人下车查看时,迅速拿走其放在自行车车筐中的提包。
B.被害人手拿钱包去银行取款的途中,收集因为不小心被路边的铁链绊倒,钱包也随之落在离其身边3米多远的地上。此时,尽管被害人眼看着自己的钱包,但由于其脚摔伤不能行走,不能捡回钱包。看到这一情形的乙拾起钱包后逃走。
C.26岁的男青年刘某深夜偷偷进人76岁的孤寡老太太王某房中,企图窃取财物。刘某翻找财物时,声响惊醒了王某,王某不敢阻拦,只是苦苦哀求不要拿走她的财物。刘某见状对王某置之不理,继续翻找钱物,最后找出现金2000元拿走。
D.丁假装走路不稳,撞向迎面走来的张某,在身体接触的瞬间,迅速掏走张某裤兜里面的钱包。
【68】王某将盗窃的摩托车推到刘某的摩托车修理店修理时,刘某发现该车上有被撬动的痕迹,怀疑该车为王某盗窃所得,便产生了将摩托车占为己有的念头。次日,王某去刘某的修理店取车时,刘某谎称该摩托车已被失主认出,王某未吭声,也未将车取走。刘某后将摩托车出卖,获利6000元。关于刘某的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构成诈骗罪
B.构成侵占罪
C.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
D.构成敲诈勒索罪
【69】下列案件中,行为人的行为构成诈骗罪的是(A)
A.张某将堆在院子里的煤炭卖给李某,约定次日早上8点李某开货车前来拉走煤炭。甲知道此事后,装成李某雇请的工人于次日8点开车前来搬运煤炭(李某有事耽搁),张某看到甲搬运煤炭,以为是李某雇请的工人,于是默认甲搬走煤炭。
B.乙入室盗窃张某家价值4000元的彩电一台。刚出门就被张妻发现,张妻认识乙,问乙为何搬走她家的彩电,乙谎称张某欠他4000元未还。张妻说,如果张某欠了钱,等张某回来说,为什么搬走彩电呢?乙不理睬,当着张妻的面将彩电拿走。
C.丙与张某一起乘车旅行。在A车站,丙欺骗张某说“停车时间很长”,使得张某临时下车,其间火车发车了。丙在下一站将张某的财物拿下车后逃走。
D.卖主丁超过合同履行期限仍未履行合同,买方敦促卖主丁时,丁欺骗买主,让买主看到已经装上货车的标的物,从而使买主安心回家,但事实上丁并没有履行义务。
【70】下列案件中,行为人的行为构成诈骗罪的是(AC)
A.广告经营者甲明知不存在真实的商品,仍然进行虚假宣传,获取财物2万余元。
B.乙伪造张某向自己借款5万元的借条,以签名纪念为名,使对方在借条上签字。
D.丁、戊合谋后,由与张某相识的丁将张某骗往外地游玩,戊给张某的家属打电话,声称已经“绑架”了张某,借以要求“赎金”。丁、戊的行为不成立绑架罪,而成立敲诈勒索罪与诈骗罪的想象竞合。
【6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某著名旅游景点,许多游人出于娱乐,向该公园内的一个水池投掷了大量硬币。每天下午,该公园售票人员甲在下班后都要捞取水池中的硬币,累计捞走1万余元。甲的行为构成职务侵占罪。
B.旅客张某将手机(价值3000元)遗忘在旅馆房间。乙随后住入该旅馆,在床下发现该手机,并据为己有。乙的行为构成侵占(遗忘物)罪。
C.被害人A不慎从阳台上将钱包掉在公共人行道路上后,一直在4楼阳台上看着该钱包。丙发现A不敢下来捡拾,知道只有A一个人在家。于是上前捡起钱包扬长而去。丙的行为属于公然取走他人财物的行为,构成抢夺罪。
D.丁准备了盗窃工具前往银行盗窃金库,将保险柜撬开后,发现其中只有200元人民币,没有其他财物;张某取走200元现金后逃走。丁的行为构成盗窃(未遂)。
【6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实施抢劫行为,发现被害人身上只有5元钱,于是把钱递还给被害人,说:“也许你比我更需要这5元钱。”甲的行为构成抢劫罪(中止)。
B.乙在公共汽车上明知其他乘客(包括被害人)看着自己的一举一动而“公然”实施扒窃行为。乙的行为构成抢夺罪。
C.丙跑上三楼对被害人说:“有人拿着铁棍在砸你的车。”被害人来不及锁门,慌忙跑下楼去,同时对丙说:“非常感谢你,你帮我看一下家,我下去看看。”丙乘机进人室内取走大量财物。丙的行为成立侵占罪。
D.丁伪装成顾客,到商店试穿高档西服,趁服务员接待其他顾客之际,穿着衣服然后逃走。丁的行为成立盗窃罪。
【67】下列案件,应当认定为抢夺罪的是(A)
A.甲用绳子套住被害人自行车后轮,趁被害人下车查看时,迅速拿走其放在自行车车筐中的提包。
B.被害人手拿钱包去银行取款的途中,收集因为不小心被路边的铁链绊倒,钱包也随之落在离其身边3米多远的地上。此时,尽管被害人眼看着自己的钱包,但由于其脚摔伤不能行走,不能捡回钱包。看到这一情形的乙拾起钱包后逃走。
C.26岁的男青年刘某深夜偷偷进人76岁的孤寡老太太王某房中,企图窃取财物。刘某翻找财物时,声响惊醒了王某,王某不敢阻拦,只是苦苦哀求不要拿走她的财物。刘某见状对王某置之不理,继续翻找钱物,最后找出现金2000元拿走。
D.丁假装走路不稳,撞向迎面走来的张某,在身体接触的瞬间,迅速掏走张某裤兜里面的钱包。

【68】王某将盗窃的摩托车推到刘某的摩托车修理店修理时,刘某发现该车上有被撬动的痕迹,怀疑该车为王某盗窃所得,便产生了将摩托车占为己有的念头。次日,王某去刘某的修理店取车时,刘某谎称该摩托车已被失主认出,王某未吭声,也未将车取走。刘某后将摩托车出卖,获利6000元。关于刘某的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构成诈骗罪
B.构成侵占罪
C.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
D.构成敲诈勒索罪
【69】下列案件中,行为人的行为构成诈骗罪的是(A)
A.张某将堆在院子里的煤炭卖给李某,约定次日早上8点李某开货车前来拉走煤炭。甲知道此事后,装成李某雇请的工人于次日8点开车前来搬运煤炭(李某有事耽搁),张某看到甲搬运煤炭,以为是李某雇请的工人,于是默认甲搬走煤炭。
B.乙入室盗窃张某家价值4000元的彩电一台。刚出门就被张妻发现,张妻认识乙,问乙为何搬走她家的彩电,乙谎称张某欠他4000元未还。张妻说,如果张某欠了钱,等张某回来说,为什么搬走彩电呢?乙不理睬,当着张妻的面将彩电拿走。
C.丙与张某一起乘车旅行。在A车站,丙欺骗张某说“停车时间很长”,使得张某临时下车,其间火车发车了。丙在下一站将张某的财物拿下车后逃走。
D.卖主丁超过合同履行期限仍未履行合同,买方敦促卖主丁时,丁欺骗买主,让买主看到已经装上货车的标的物,从而使买主安心回家,但事实上丁并没有履行义务。
【70】下列案件中,行为人的行为构成诈骗罪的是(AC)
A.广告经营者甲明知不存在真实的商品,仍然进行虚假宣传,获取财物2万余元。
B.乙伪造张某向自己借款5万元的借条,以签名纪念为名,使对方在借条上签字。
C.A与B事先潜入物资公司就行勘查,收集并在地磅上拴上绳子或者支上支架。次日再到勘查好的物资公司购买钢材,通过事先在地磅上做好的“机关”控制计量,多装钢材,少计数量。AB二人通过该方法从不同单位非法获得价值50多万元的钢材。
D.AB谎称让CD外出拍摄广告片,CD携带手提袋坐上AB的面包车前往海边。到达地点后,AB让CD将手提袋放在面包车内,并往海边方向走。待CD往海边方向行走离开面包车大约200米的时候,AB开着面把车离开,非法占有了CD的手提袋及其包内财物。

【71】下列案件,构成诈骗罪的是(AB)
A.甲在超市内撕下低档次数码相机的条形码,贴到高档数码相机的包装盒上,拿到收款台后一声不吭,收银员只收取了低档相机的货款。
B.乙将超市内的两个照相机盒打开,将其中的一个照相机盒中的塑料泡沫取出,将两个照相机装入一个盒内,拿到收款台后一声不吭,收银员只收取了一个照相机的货款。
C.丙在超市内的方便面箱子打开后,拿出两袋方便面,装入一台照面机,拿到收款台一声不吭,收银员只收取了一箱方便面的货款。
D.丁在B家作客时,发现B书架上名为《诈骗罪研究》的一书中夹有一张清代邮票,丁便声称将该书借给自己看几天。B忘记了该书中夹有清代邮票,便将该书借给丁。丁把该书拿回家后,将清代邮票取走,第三大将书还给B。
【72】下列行为构成诈骗罪的是(CD)
A.乙无偿将名画借给甲观赏,后来,当乙要求甲返还名画时,甲使用欺骗手段使乙免除名画的返还。
B.行为人在高档酒店吃完后,产生了不支付费用的意思,于是声称送走朋友后回来付款,但在将朋友送出酒店后乘机逃走。
C.甲用电1万度,为了少缴电费,在电表上动了手脚,使其仅仅显示3000度,从而少缴电费3000余元。
D.A将房屋出售给B并登记在B的名下,随后A又将该房屋出卖给C,C将房价交付给A。
【73】何某经营小商店。刘某以无偿帮助何某卖电话卡为名,从何某处拿走面值100元的17908IP卡100张。刘某将卡拿回家后,用刀片将卡上的密码条割开,记下密码后将封条恢复原状。刘某将其中80张17908IP卡内的话费8000元转入其正在使用的IP卡内,收集然后将该80张17908IP卡退回给何某,声称只卖了20张卡(将20张卡的销售款交给何某,该20张卡的密码封条刮割痕迹明显,未拿去退还)。何某将刘某退回的卡陆续售出,买卡人发现所购IP卡为空额后赵何某退货。何某报案后,公安机关将刘某抓获。关于刘某的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构成侵占罪
B.构成盗窃罪
C.构成诈骗罪
D.构成诈骗罪与盗窃罪,并罚
【74】下列行为构成诈骗罪的是(AB)
A.C作为B的代理人,就B的货物买卖与A进行洽谈,A欺骗C,使C处分了B的货物,从而导致B遭受财产损失。
B.乙上班后,其保姆丙在家做家务;甲敲门后欺骗保姆说:“乙让我上门取他的西服去干洗。”丙信以为真,将乙的西服交给甲。乙回家后才知保姆被骗。
C.行为人将被害人约在某餐厅吃饭时.声称需要借打被害人的手机。被害人将手机递给行为人后.行为人假装拨打电话,并谎称信号不好,一边与“电话中的对方”通话,一边往餐厅外走,然后乘机逃走。
D.洗衣店店主A上班时发现C家的一楼阳台上晾着三套西服。到了洗衣店后,A对员工B说:“C要洗西服,但没有时间送来,特意晾在阳台上,让我们自己取,你去取来吧。”B信以为真,将C的西服取来后交给A,A将西服据为己有。
【75】宋某因欠外债,经常被债主催要,遂想利用其岳父、岳母疼爱外孙的心理,假称自己的儿子被人绑架,从他们手中骗取“赎金”。2003年1月3日,宋某的姐姐按照宋某的要求.将宋某的儿子带到保定,宋某随后告诉自己的岳父、岳母说:“儿子被人绑架了,绑匪索要8万元现金赎人。但我只筹得4万元,无法筹集余款,你们能不能筹集4万元?”其岳父、岳母听后非常着急,便四处筹钱。这时,有人提出报警,宋某的岳母怕外孙出事而不同意。宋某怕出意外,忙掏出事先已定好闹铃的手机,假装与绑匪通话,并对岳母说绑匪又在催钱。宋某的岳母救外孙心切,马上筹集4万元钱交给宋某。宋某得款后,将儿子接回并将4万元据为己有。对于宋某的行为应当如何处理?(B)
A.构成绑架罪
B.构成诈骗罪
C.构成敲诈勒索罪
D.构成诈骗罪与敲诈勒索罪的想象竞合犯,从一重罪处断
【76】下列行为构成侵占罪的是(BD)
A.张某将其盗窃的财物(价值1万元)委托甲代为销售,甲知道真相却将该财物据为己有。
B.张某将其盗窃的财物(价值1万元)委托乙代为销售,乙不知道是赃物而据为己有。
C.张某将现金2万元委托给丙保管,丙将该现金用于自己炒股。
D.丁以毁坏的意思取得他人彩电后,并不毁坏而是积极加以利用该财物的。
【7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甲知道邻居肖某的8岁小孩被他人绑架,肖某可能会按照歹徒的要求交付赎金,即终日悄悄跟随在肖某身后。某日,见肖某将一塑料口袋塞入某桥洞下,即在肖某离开10分钟后,将口袋挖出,取得现金20万元。甲构成侵占罪。
B.张某到某装饰城购买价值2万元的装修材料,委托三轮车夫乙代为运输。乙骑三轮车在前面走,张某骑自行车跟在后面。在经过一路口时,乙见张某被警察拦住检查自行车证,即将装修材料拉走倒卖,获款4000元。乙构成盗窃罪。
C.丙将粪便投入他人餐具,使他人不再使用餐具。丙的行为不构成犯罪。
D.丁从长途公共汽车上下车时,顺手将钱某的一个新铝锅(价值12元)拿走;回家一看大吃一惊,原来铝锅中有6万元现金。丁吓得浑身发抖,于是带着铝锅与6万元现金到乡政府找到公安局特派员孙某,请孙某通过公安局寻找被害人。孙某却说:“你怎么这么傻呢?这样吧,你我各分3万,咱们谁也不将此事说出去就行了。”丁同意了,并按孙某所说处理。丁的行为构成盗窃罪(未遂)与侵占罪(并罚)。
【7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D)
A.甲在被监守期间,认识了看管的干警乙,并声称家里有人是某某大官,能帮助调动工作,甲出去后,声称帮助乙能调动工作需要活动经费,先后多次从乙手中拿走10000多元,又自买警服警号等标志,声称自己是某某治安大队的副队长,与某一电游室女老板在一起生活,后乙没有调动工作事发。甲的行为构成诈骗罪与招摇撞骗罪(并罚)
B.乙在火车上盗窃了声称是国家工作人员的张某身上携带的公文多份,但事后鉴定全是伪造的公文。乙的行为构成盗窃公文罪未遂。
C.盗窃、抢夺武装部队的公文、证件、印章的,成立盗窃、抢夺武装部队的公文、证件、印章罪,但毁灭武装部队的公文、证件、印章的,成立毁灭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
D.盗窃、抢夺、毁灭民事案件当事人持有的民事判决书的,不构成犯罪。
【7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甲伪造某高等院校印章制作大量学历、学位证明的行为,构成伪造事业单位印章罪。
B.乙在非法获取国家秘密之后,又非法提供给境外机构、组织或人员。乙的行为构成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与为境外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罪,实行数罪并罚。
C.丙为了到某工厂工作,提供自己的照片给制假者并花500元购买了伪造的居民身份证。丙的行为构成伪造居民身份证罪的教唆犯。
D.丁明知是他人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引起社会严重恐慌的行为,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3COME考试频道为您精心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更多信息在http://www.reader8.net/exam/

读书人网 >综合辅导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