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客观趋势
考点1 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物质条件和现实基础
(1) 经济全球化是指在现代科技革命和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下,把世界的生产、贸易、金融等活动紧密地联系起来,使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济关系逐步走向相互开放、相互依存的新阶段。
(2) 经济全球化是生产社会化和经济关系国际化发展的客观趋势。在这一进程中,新科技革命和生产的高度社会化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物质条件;国际贸易的高度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现实基础;国际金融的迅速发展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力;国际间相互投资的发展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3) 经济全球化具有许多不同于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的标志:第一,世界经济的信息化。经济全球化与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相联系。第二,全球化以水平分工为基础。促使世界市场迅速扩大并形成世界经济体系。第三,各种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第四,国际经济联系的主体是国家。
考点2 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1) 跨国公司是一种国际性企业,它以本国总公司为基础,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其他国家和地区设立子公司,从事跨国生产、销售和其他业务活动。
(2) 跨国公司是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的产物,在经济全球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第一,它凭借其技术优势、规模经济、产品差异化等条件,绕过贸易壁垒,使生产要素在国际范围流动。第二,它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国际贸易形式,丰富了国际贸易的内容,使得公司内贸易成为贸易全球化的一个崭新形式。第三,它在推动金融全球化、加速资本跨国界流动(直接投资)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总之,跨国公司已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导力量和主要载体。
考点3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1) 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
(2) 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的积极影响:第一,经济全球化促使生产要素以空前的速度和规模在全球范围流动,这有助于各国经济的优势互补和资源利用率的提高;第二,经济全球化使生产网络化体系逐步形成,这有助于推动各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第三,经济全球化使贸易自由化的范围、金融国际化的进程加快,这有助于推动世界经济大循环体制的形成;第四,经济全球化使科技在世界范围得到广泛传播和应用,这推动了生产社会化的高度发展。
(3) 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的消极影响:第一,经济全球化把市场经济的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消极功能扩展到世界范围,造成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世界性;第二,经济全球化把资本主义追求高利润率的动机和目的扩展到世界范围,促使人类的一切活动都追求利润的最大化;第三,经济全球化把一国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扩展到世界范围,损害发展中国家的主权和经济发展;第四,经济全球化把一国资本主义发展中的两极分化扩展到世界范围,使一些国家和一部分人走向贫困化。
二、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的发展
考点4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1) 经济全球化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第一,经济全球化具有技术扩散、示范、学习及规模经济效应,应为我们所利用;第二,当前稳定的国际政治形势,为我们提供了经济发展的有利空间;第三,发达国家、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我国较成熟的一般制造业向外发展和引进成熟的先进技术;第四,世界经济的低速增长、发达国家的低利率政策有利于我国吸引外资;第五,我国有广阔的市场,需求结构、层次在不断地提升。
(2) 经济全球化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挑战:第一,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增强和我国对外开放的扩大,我们要加强防范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进程中的国际风险;第二,国内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如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通货紧缩与通货膨胀、农业与农村经济、就业问题等将长期存在,其解决程度,既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发展,也影响到我国抗击外部冲击的能力。
(3)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我们的对策只能是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通过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
考点5 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加快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促进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实践证明,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是正确的。
(2) 面对经济全球化趋势,我们要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完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有机结合,努力在“走出去”方面取得明显进展。
①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契机,扩大对外开放,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
②坚持市场多元化战略,努力扩大出口。第一,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巩固传统市场,开拓新兴市场,扩大商品和服务贸易;第二,坚持以质取胜,提高出口商品和服务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第三,优化进口结构,重点引进急需的先进技术、关键设备和短缺的原材料;第四,深化外贸体制改革,推进外贸主体多元化,完善有关的税收制度和贸易融资机制。
③进一步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第一,有步骤地推进金融、电信、贸易和旅游等服务领域的开放,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现代市场运作方式;第二,积极探索通过收购、兼并和基金投资、证券投资等方式利用中长期投资;第三,把利用外资与国有企业改组改造结合起来;第四,鼓励跨国公司投资农业、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兴办研究开发机构;第五,改善投资环境,对外资企业实行国民待遇,提高政策透明度。
④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各种所有制企业对外投资,带动商品和劳务出口;培育一批有实力的跨国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考点6 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的合作与竞争,提高国际竞争力
(1) 我们要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弥补国内资源和市场的不足,拓宽经济发展空间。
(2) 实施以质取胜、科技兴贸战略,是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力和对外贸易效益的有效手段。第一,推进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加快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基地建设;第二,大力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自主开发先进技术,提高传统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增强出口产品的竞争力;第三,以资本为纽带,推动跨行业、跨区域、跨所有制的企业重组,加强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参与国际竞争;第四,巩固传统市场,积极开拓新兴市场,大力发展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产品贸易和服务贸易;第五,主动参与区域经济合作,加快研究建立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有关问题,积极发展与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的贸易关系,推进APEC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进程,促进双边、多边经贸关系全面发展。
考点7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两种社会制度的并存和发展
(1) 在当今世界格局中,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的并存和共同发展,将是一个长期现象。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这是由资本主义自身发展的内在规律所决定的,也是根源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历史必然性。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复杂性、曲折性又决定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长期性。一方面,资本主义经济制度通过局部调整,使生产关系仍有较大空间容纳生产力发展;另一方面,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原有的经济基础薄弱,需要加快发展,才能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
(2)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两种社会制度的国家既竞争又合作。社会主义国家要抓住机遇,学习、吸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生产力的成功经验和有益成果,让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活力充分展现出来,从而最终战胜资本主义。
特别说明:本文由3COME考试频道(www.reader8.net/exam)编辑精心为您收集整理,仅供大家参考,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