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09年考研政治形势与政策指导:科索沃独

发布时间: 2008-11-16 13:28:02 作者: dw1209

2008年2月17日,科索沃总理塔奇宣布科索沃从塞尔维亚独立,科议会以多数表决通过从塞尔维亚独立议案。此前多数欧盟国家与美国均支持科索沃迈向独立,但塞尔维亚及俄罗斯均表示反对。而联合国安理会就科索沃问题的磋商也未能获得突破。

  美国敦促塞尔维亚动用足够力量处理目前局势

  对西方国家支持科索沃独立表示愤慨的数千名塞尔维亚示威者21日在贝尔格莱德攻击了一些西方国家的大使馆。一些示威者攻击和进入了美国大使馆官邸,并纵火焚烧部分使馆建筑。美国使馆当时已闭馆,并无人看守。

  有报道说,抗议者强行进入大使馆并点火焚烧。这次强行闯入美国大使馆事件发生在大约15万人挤满贝尔格莱德的街头,举行大规模抗议美国支持的科索沃独立的示威期间。警察对示威者使用了瓦斯以驱散人群。美国国务院发言人麦科马克在华盛顿敦促塞尔维亚当局动用足够力量处理目前的局势。

  事件发生时,至少有15万塞族示威者在贝尔格莱德市中心举行集会,塞尔维亚总理科什图尼察对示威者发表了谴责科索沃独立的激情演讲。大部分塞族人把科索沃视作塞尔维亚的宗教和文化发源地。

  另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科什图尼察总理对挥舞着国旗的塞族人表示,塞尔维亚是唯一个被西方强权施以高压,要其放弃国家认同的国家。目前,美国、英国、德国和意大利等国已表示承认科索沃独立。

  美国驻联合国大使哈利勒扎德对美国驻贝尔格莱德大使馆遭袭表示愤怒,并说将请联合国安理会对此提出谴责。早些时候,抗议科索沃独立的塞尔维亚示威者冲击了塞尔维亚和科索沃边界的两个边境站。他们向警方投掷石块,焚烧汽车轮胎,并高呼示威口号。

  在距科索沃首都普里什蒂纳东北50公里的默尔德尔边境检查站,有人点燃了汽车轮胎,空中充满了巨大的黑色浓烟。

  塞尔维亚示威者挥舞着塞尔维亚的三色国旗,高呼“科索沃就是塞尔维亚”的口号,并试图冲过边界线。示威活动组织者德扬米洛舍维奇对记者表示,“我们是来支持那些仍然住在科索沃的塞尔维亚人。”

  普京:西方承认科索沃独立必将自食其果

  俄罗斯总统普京2月22日发出严厉警告,称西方承认科索沃独立,必将自食其果,遭到报应。

  普京当天在会见独联体国家领导人时说,科索沃独立是一个可怕的先例,打破了数世纪以来的整个国际关系体系,必将带来一系列无法预料的后果,那些承认科索沃独立的国家终有一天将自食其果,遭到报应。

  在此之前,俄罗斯常驻北约代表德米特里罗戈津说,如果在没有联合国协议的情况下,所有欧盟国家承认科索沃独立,或者北约超越目前在科索沃的授权,俄罗斯也许将不得不动用武力。对此,美国国务院三号人物尼古拉斯伯恩斯称,罗戈津的言论极为不负责,应当受到本国政府的批评。

  俄罗斯常驻欧盟代表则较为缓和地表示,科索沃问题应当通过政治手段解决。俄罗斯坚决支持塞尔维亚反对科索沃分裂,誓言将坚决阻止任何在联合国承认科索沃独立的行动。包括西班牙在内的一些欧盟国家也担心科索沃被其他国家的分裂势力视为效仿的榜样。

  各国对科问题的不同反应

  美国、日本、法国、土耳其、阿富汗、爱沙尼亚等国:承认科索沃独立。

  德国:“不会在欧盟外长会议结束前”承认科索沃独立。

  意大利、瑞典:准备承认科索沃独立。

  俄罗斯、罗马尼亚、西班牙、新西兰等国:不承认科索沃独立。

  斯里兰卡:不支持科索沃单方面宣布独立。

  哈萨克斯坦:不欢迎科索沃单方面宣布独立。

  印度尼西亚、孟加拉国:等待联合国安理会讨论的结果。

  新加坡:科索沃单方面宣布独立是富有争议的行动。

  奥地利:在科索沃独立问题上将“既不冒尖,也不拖后”。

  希腊:将在稍晚时候作出决定。

  葡萄牙:将在适当的时候决定是否承认。

  越南:支持通过政治途径解决。

  独立不会带来成吨美元

  科索沃宣布独立,塞尔维亚坚决反对,外交难题棘手,但这只是科索沃人面临的问题之一。法新社19日援引分析人士的警告说,它要实现经济上的独立也很困难。

  美联社指出,即使得到外交承认后成为一个独立国家,科索沃在电力、基础设施和人才等方面都捉襟见肘,老百姓恐怕将遭受长时间的停电和物资匮乏之苦。

  电力短缺

  科索沃地区40%电力供应和70%生活用品来自塞尔维亚其他地区。许多城镇每天停电时间长达12小时,如果外界切断对科索沃地区的电力供应,后果可想而知。美联社19日说,也许科索沃人庆祝独立的礼炮,将淹没在众多便携式发电机的轰鸣声中。

  科索沃地区80%的商人认为,电力能源短缺是当地面临的最大问题。

  “去掉幻想”

  科索沃地区失业率高达50%;大量工人没有受过教育;当地居民月平均工资仅为150欧元(220美元)。

  法新社报道说,37%的科索沃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日生活费不足1.5欧元(2.2美元),其中日生活费不到1欧元的占总人口比例高达15%。

  科索沃基础设施薄弱。道路毁坏严重,年久失修,路面状况极差。

  国际危机研究组织官员亚历克斯安德森说:“谁都知道,这(科索沃的状况)将非常困难。”

  科索沃当地经济学家易卜拉欣雷杰皮说:“我们必须抛弃幻想,不要以为宣布独立会给街头带来成吨的美元。经济危机很可能持续。”

  依赖援助

  科索沃前总统易卜拉欣鲁戈瓦喜欢向来访者展示水晶和其他珠宝,以表明科索沃富含未开发矿产资源。然而,这些尚未开发的资源却不能解决科索沃当下面临的问题。

  自1999年科索沃战争结束至2004年,国际社会每年用于科索沃建设的资金高达30亿美元。在可预见的未来,科索沃仍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联合国和欧盟援助。2007年,联合国对科索沃的援助预算为1.5亿欧元(2.2亿美元)。科索沃计划6月召开国际援助会议,以期缓解资金短缺的困境。

和平?危险?美俄各执一词

  撤使!刑控!塞方多管齐下

  俄罗斯外交部长谢尔盖拉夫罗夫19日与美国国务卿康多莉扎赖斯通电话,拉夫罗夫重申俄立场,他告诉赖斯,科索沃宣布独立“不可接受”,将带来“危险后果”。而正在非洲访问的美国总统布什19日说,美支持科索沃独立,并称此举将“带来和平”。

  拉夫罗夫

  俄罗斯外交部19日发布简短声明说,当天应美方要求,拉夫罗夫与赖斯通电话讨论科索沃问题。

  声明说:“我们重申我们的原则性立场, 普里什蒂纳的单方面行动不可接受。”

  声明还说:“这一举动的危险后果显而易见。它将毁灭和平与秩序的准则,毁灭数十年来所营建的国际稳定。”

  路透社19日援引俄罗斯常驻联合国代表维塔利丘尔金的话说,科索沃宣布独立是“明目张胆地破坏国际法的规范和准则”。

  布什

  布什19日对媒体记者说:“历史将证明,这(科索沃宣布独立)将成为给巴尔干半岛带来和平的正确举动,美国支持这一举动,因为我们相信,它会带来和平。”

  布什补充说:“现在该由我们大家来帮助科索沃人实现他们的和平了。”

  美国国务院负责政治事务的副国务卿尼古拉斯伯恩斯19日宣布,美国今年承诺援助科索沃3.34亿美元。这一数字远多于去年美国向科索沃援助的7700万美元。

  科什图尼察

  塞尔维亚18日召回驻美大使,以示对美国承认科索沃独立的抗议。此前,塞政府发誓,将召回所有驻在承认科索沃的国家的大使,但并不中断与那些国家的外交关系。

  塞尔维亚总理沃伊斯拉夫科什图尼察18日晚些时候向议会解释召回大使行动时说:“美国的决定不会让一个伪国家成为真正的国家”。他说,科索沃宣布独立是“在美国和北约残暴军队保护下实施的单方面、非法、不道德行径”。

  科什图尼察还说,美国迅速承认科索沃独立,显示了“美国的真实面目”,“美国出于自身利益破坏了国际法”。

  黄恒(新华社供本报特稿)

  俄常驻联合国代表丘尔金(上)和美常驻联合国代表哈利勒扎德出席安理会科索沃问题特别会议时交谈。 新华社记者 侯俊 摄

  俄罗斯议会上下两院18日通过联合声明,谴责科索沃单方面宣布独立,称此举违反了国家领土完整不可改变的国际法基本准则。声明还说,俄将重新审视与苏联圈有分离倾向地区的关系。

  格鲁吉亚自治共和国阿布哈兹和自治州南奥塞梯的领导人18日出现在莫斯科。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在苏联解体后宣布独立,并一直与格鲁吉亚中央政府处于对抗状态,但均与俄罗斯关系密切。

  格总统萨卡什维利18日说:“有人在谈论在格领土问题上采取报复措施,作为对西方承认科索沃的回应。我强烈建议他们不要插手恶化局势。”冯武勇(新华社)

  俄警告要重新审视国际关系

  塞尔维亚政府18日宣布召回塞驻美国大使,以抗议美国承认科索沃独立。塞政府还发誓阻止科索沃获得国际承认。

  塞总理沃伊斯拉夫科什图尼察18日告诉议会:“塞尔维亚政府下令驻华盛顿的塞尔维亚大使紧急撤回贝尔格莱德”。塞政府此前表示,塞将召回驻在承认科索沃的国家的所有塞尔维亚大使。

  塞外长武克耶雷米奇说,塞将要求俄罗斯阻止科索沃取得联合国成员资格,塞自身将阻止科索沃取得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以及欧洲委员会的成员资格。

  “只要塞尔维亚还是(这两个组织的)成员,所谓的科索沃国就不会是。”他说。

  根据规定,上述两个欧洲集体组织的新加入者需得到每个现成员的同意。

  前往纽约参加联合国安理会会议的塞总统鲍里斯塔迪奇说,他将要求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立即废除科索沃的独立声明。

  塞内务部18日发布声明说,对科索沃总统法特米尔塞伊迪乌、总理萨奇和议长亚库普克拉斯尼奇提出刑事指控,指控他们“在塞尔维亚境内组织宣称建立伪国家”,“犯下一系列破坏宪法和塞尔维亚安全的严重刑事罪行”。

特别说明:本文由3COME考试频道(www.reader8.net/exam)编辑精心为您收集整理,仅供大家参考,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读书人网 >考研复习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