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2009考研时政指导:博鳌亚洲论坛2008年

发布时间: 2008-11-16 13:36:31 作者: dw1209

五洲宾客聚海南 共议和谐谋发展

  2008年4月的海南,风光旖旎,一年一度的博鳌亚洲论坛 年会再次在这里举行。国家主席胡锦涛在论坛年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10个国家的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应邀参加了年会前后的一系列活动。

  各国领导人谈机遇、话挑战、谋合作,不仅谈到了中国加强和有关国家双边合作中涉及的广泛议题,同时深入探讨了应对气候变化、促进可持续发展等全球范围的问题。

  不到一周的时间,胡锦涛主席和外国领导人举行会谈、会见,出席博鳌亚洲论坛年会,活动密集、成果丰硕,为中国外交国事活动留下具有独特色彩的篇章。

  活动密集规格高

  本次年会是博鳌亚洲论坛2001年正式成立以来的第7次年会。尽管这一论坛每年都定期、定址在海南博鳌举行,但适逢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海南建省20周年、北京奥运会即将举行这一系列重大事件,使今年论坛年会具有多层特殊的意义。

  规模大、规格高是年会前后外交国事活动的一大亮点。10国领导人中,既有来自与中国山水相连的邻国领导人蒙古国总统恩赫巴亚尔、哈萨克斯坦总理马西莫夫,也有遥远太平洋岛国汤加的图普五世国王;既有来自辽阔非洲大陆的坦桑尼亚总统基奎特和拉美太平洋彼岸的智利总统巴切莱特,也有北欧发达国家的代表瑞典首相赖因费尔特;既有中国人民老朋友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也有刚上任后首次访华的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既有地处海湾的卡塔尔的首相哈马德,也有毗邻印度洋的斯里兰卡的总统拉贾帕克萨。

  在北京以外的地方举行如此大规模、高规格的国事活动在中国外交史上是不多见的。国宾欢迎仪式上,如洗蓝天、碧浪白沙和椰风蕉林构成了一道独特、亮丽的风景线。

  密集磋商话合作

  与会期间,胡锦涛主席分别同10个国家的领导人举行会见、会谈,就加强双边友好合作、增进在国际和地区问题上的协调与合作达成广泛共识。

  胡锦涛和穆沙拉夫高度评价中巴传统友谊和全方位合作,同意共同努力,巩固两国全天候友谊,深化战略伙伴关系。

  胡锦涛和恩赫巴亚尔积极探讨双边关系,提出希望以明年两国建交60周年和中蒙友好合作条约签订15周年为契机,扩大各领域合作,推动两国关系深入发展。

  胡锦涛和拉贾帕克萨积极评价中斯友好合作关系和各领域合作,表示愿意继续推进各领域互利合作,造福两国人民。

  胡锦涛同基奎特一致同意共同努力,深化传统友谊,拓展务实合作,继续推动中坦和中非友好合作关系全面发展。

  胡锦涛与巴切莱特共同见证了双方自由贸易协定关于服务贸易的补充协定的签署,同意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开放服务市场,促进贸易结构多元化。

  胡锦涛同图普五世一致同意,将以两国建交10周年为契机,深化各层次各领域交流合作,推动中汤关系长期健康稳定发展。

  胡锦涛同赖因费尔特表示,将加强双方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合作,继续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开展人权对话。

  胡锦涛与马西莫夫就积极探索中哈两国新的合作方式和领域,不断充实中哈务实合作的内涵深入交换了意见。

  胡锦涛同哈马德商讨双边战略合作,在扩大能源、投资、民航合作等方面达成一系列协议和共识。

  在会见陆克文时,胡锦涛强调中澳都是亚太地区重要国家,中澳关系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陆克文说,澳大利亚视中国为长期的伙伴,澳方的目标是使两国业已存在的良好关系成为更强大、更广泛、更深入的双边关系。

  胡锦涛主席还就台湾、西藏等问题向各国领导人阐述了中方的政策主张。各国领导人重申奉行一个中国政策。

  多国领导人表达了对北京奥运会的支持和良好祝愿,同时表示反对任何将奥运会政治化的企图或破坏奥运会的行为。多国领导人,特别是奥运会火炬全球传递途经国家的领导人,都表示将为火炬传递提供合作和支持。

  访问期间,各国领导人热烈祝贺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取得的成就,称赞中国创造了经济发展奇迹,拉动了亚洲区域经济发展。他们还表达了对中国科学发展、和平发展、和谐发展治国理念的认同和赞赏。

应对挑战,共建绿色、和谐的美好世界

  今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的主题是“绿色亚洲:在变革中实现共赢”。围绕这一主题,与会领导人就气候变化、可持续发展、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加强合作和沟通等阐述了各自的观点和主张。

  胡锦涛主席在开幕式主旨演讲中说,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将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中国将始终不渝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胡锦涛的演讲赢得与会领导人和嘉宾的广泛认同。

  多位发表演讲的外国领导人也指出,世界各国必须加强国际合作,应对气候变化、能源短缺、金融危机等全球性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

  与会领导人对博鳌亚洲论坛在推动亚洲各国和地区交流,促进合作共赢上发挥的积极作用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博鳌亚洲论坛成立以来,为增进亚洲各国人民的相互理解和友谊,为推进亚洲各国和企业界的沟通和合作,发挥了积极作用。

  海南风光好,论坛气象新。这次论坛年会和前后举行的系列外交国事活动,在博鳌亚洲论坛的发展历程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使这个亚洲域内外政学商各界交流的重要平台又跃上了新的台阶。

  海内外人士热议中国改革开放30年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步入30周年,对中国这场伟大实践的关注也空前升温。

  正在此间进行的博鳌亚洲论坛2008年年会,特别设立“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圆桌会议”,受到人们的关注。

  4月12日,面对来自五大洲的各国政要、海内外嘉宾,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08年年会开幕式的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发表重要演讲,对中国改革开放等若干重要问题进行了集中阐述,并庄严宣示:“中国人民将坚定不移地沿着改革开放的伟大道路走下去。”

  在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这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年份,胡锦涛总书记的这次讲话被视为“一次鲜明的关于中国未来发展走向的信息传递。”

  “30年巨变”成热议焦点

  博鳌,4月。和往年一样,来自世界各地的政要、商界精英等再次聚首,讨论共同关心的亚洲乃至世界问题。

  从自给自足到海外宾朋频繁往来,从渔家小镇到完全现代的“数字化小镇”,博鳌,不仅成为中国对外打开的一扇窗户--为中国带来海外信息,向世界传送中国声音,更成为一个缩影--生动折射出中国改革开放所发生的历史性变化。

  “中国在30年前开始实行改革开放,在短短的时间里,这个古老的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革开放使中国取得了巨大成就,因此'中国奇迹'当之无愧。”哈萨克斯坦总理马西莫夫说。

  从衣食穿着到GDP增长,从家庭汽车到国力崛起……博鳌论坛年会上,各方人士在各种场合,以自己的方式和眼光描述着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巨大变化。“不可思议”“中国奇迹”“历史性变化”等成为使用最为频繁的词语。

  “热议”和“热词”的背后,是中国30年剧烈变革创造出的发展“奇迹”:

  200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高达24.66万亿元--这个数字是1978年的67倍。人均GDP则由381元升为18665元,是1978年的49倍;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球的比重由1978年的1%上升到2007年的5%以上……

  “1978年前,中国几乎没有自己完整的汽车工业,但现在,中国一年的汽车产销量已近千万辆。”上汽集团副总裁丁磊感慨,“这个速度,在传统的发展模式下根本无法想象。”

  “中国令人震惊的经济增长幅度史无前例,中国以独特的方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改变了世界。”美国前总统经济顾问、世界著名经济学家约翰拉特里奇说。

  30年巨变,并不只是数字和景象的大幅变动,更是一系列广泛、深刻的“变革”。

  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政治体制,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中国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制度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融入世界经济的伟大转折……一个古老的中国从此进入全球化、现代化的快车道。

  人们注意到,改革开放30年带给中国的巨变,更表现在个人命运、生活方式和社会观念之中。美国《新闻周刊》以“中国崛起”为年终专题出版的中国专刊中,认为改革开放30年,中国“扩大了洛克式个人自由。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慢慢地,人们可按照自己的意愿工作、旅行,拥有自己的房产、信仰自己的宗教”。而这一事实,实际上早已被国人津津乐道。

  “成功经验”受各方关注

  在中国30年改革开放所形成的巨变面前,许多海内外人士纷纷探索“中国改革开放成功之谜”和“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之谜”。

  在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总书记深刻指出了我国改革开放“十个结合”的宝贵经验,包括: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把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合等。这“十个结合”被海内外专家称为“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摆脱贫困、加快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宝贵经验”。

  在领导改革开放的执政党深入总结经验的同时,许多海内外人士都从自己的角度阐释对中国改革开放成功经验的理解和分析。其中,“解放思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渐进式改革”等成为认同率最高的判断。

  “思想解放是改革开放的先导,也是改革开放30年最大的经验和收获。”丁磊说,“30年改革开放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解放思想、不断开拓创新的历史。”

  “中国采用渐进式的改革模式,较好地保持了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之间的平衡,这种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约翰拉特里奇说。

  一些观察人士认为,从边缘改革开始,逐渐向中心推进,向全方位推进,既是中国改革开放中的“亮点”,更是“成功的经验”。

  传媒业人士魏武认为,在中国历史上,当代中国30年改革开放成功打破历史上的一些怪圈,一个重要原因是:通过累积效应引发巨变,使发展又稳又快。

  历史是继续前进的基础,也是开创未来的启示。可以肯定的是,中国在长达30年伟大创造中凝聚的宝贵经验,必将成为这个国度不懈前行的永恒财富。

“中国崛起”同样属于世界

  “30年改革开放的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发展进步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胡锦涛在博鳌亚洲论坛2008年年会上的讲话引起国内外人士的强烈共鸣。

  共鸣背后的一个事实是:经过30年改革开放,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已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中国的发展将令世界受益。

  人们注意到,中国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进出口总额占全球的比重由1978年的不足1%上升到2007年的约8%。中国的发展为国际资本提供了广阔市场,中国累计实际使用外资超过7800亿美元。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10%,对国际贸易增长的贡献率超过12%。2001年以来,中国年均进口额近5600亿美元,为相关国家和地区创造了约1000万个就业机会。

  --中国、世界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

  西澳大利亚大学教授肯尼思摩根说:“中国的改革开放将国家间的相互依存引向深入,今天的中国需要世界,然而世界更离不开中国。” 

  泰国华文媒体《亚洲日报》发表社论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的成绩,给全世界提供了宝贵的“中国经验”。

  纽约市长布隆伯格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崛起非但不是威胁,反而是美国一个难以置信的机遇。

  --"中国经验"将提供有益的启示。

  “中国令人惊叹的经济增长为本国人民带来了巨大利益,并极大鼓舞了其他发展中国家,给本地区带来了变革的希望。”斯里兰卡总统拉贾帕克萨在博鳌论坛上说。

  此前,俄罗斯联邦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根纳季久加诺夫在北京接受采访时强调: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经验值得俄罗斯关注和借鉴。 

  “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必须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结合自身实际、结合时代条件变化不断探索和完善适合本国情况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胡锦涛说,“在当今世界日趋激烈的竞争中,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发展起来,就必须与时俱进、改革开放、着力发展、以人为本、促进和谐。”

  参加博鳌论坛的多位人士认为,这也许正是中国改革开放带给世界的最大启示。

  “未来走向”更加光明

  一个成功创造出快速发展奇迹的国度,一个与世界发展紧密相关的大国,未来的走向受到世界的密切关注! 

  前进不会停步,发展势不可挡! 

  2008年4月12日,从海南小镇博鳌发出的信息通过电波、荧屏、互联网传到了全世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明确宣布:“中国人民将坚定不移地沿着改革开放的伟大道路走下去。”

  博鳌亚洲论坛13日举行的“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圆桌会议:回顾与展望”上,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迟福林认为,目前我国“生存性”压力明显减弱,但“发展性”压力已经凸显。

  中共已经清醒认识到,中国的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突出的是: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仍然不平衡……这些问题,只能在进一步的改革开放中逐一解决。

  事实上,海内外人士已经注意到,在胡锦涛总书记博鳌重要讲话之前,一系列关于中国发展未来走向的信息已经释放:

  中共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2008年3月,温家宝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改革开放贯穿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过程,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

  “一个与时俱进的政党,一个奋发向上的国度,不会在缔造的发展奇迹前止步。中国的改革开放之路,将在全新的起点上,迈向更为广阔的未来。”社会学者郑保卫说。

  变革促共赢携手创未来

  春风吹又度,7载弹指间。11日至13日,盛况空前的博鳌亚洲论坛2008年年会在中国步入改革开放30周年的历史节点,在风光旖旎的小镇博鳌举行。论坛以"绿色亚洲:在变革中实现共赢"为主题,汇集世界1000多位政要、商界精英和专家学者的真知灼见,为亚洲发展谋划绿色与和谐前景。

  论坛前后和论坛期间举行的一系列重要外交国事活动,与其他活动一起,把这一有着"亚洲麦克风"之称的高层次对话平台推上了新的发展台阶。

  多边外交的广阔舞台

  创办伊始,博鳌亚洲论坛就以亚洲域内外政学商各界的重要外交平台著称。本次年会则是2001年论坛创办以来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年会。

  年会期间,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携手五大洲多个国家的领导人出席年会开幕式并发表演讲。年会前后,胡锦涛分别同他们举行会见、会谈,就加强双边友好合作,增进在国际和地区问题上的协调与合作达成广泛共识。各国领导人谈机遇、话挑战、谋合作,不仅谈到了中国加强和有关国家双边合作中涉及的广泛议题,同时深入探讨了应对气候变化,促进可持续发展等全球范围的问题。

  这一系列重要外交国事活动,在博鳌亚洲论坛的发展历程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使这个亚洲域内外政学商各界交流的重要平台又跃上了新的发展台阶。

  论坛秘书长龙永图在大会闭幕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这次年会中,很多外国领导人借访华之机来到论坛并向1000多位与会人士发表演讲,非常高效。他们为此深感高兴。通过电视直播,"他们想传达的信息能够直接传递到中国百姓。比如,来自非洲的坦桑尼亚领导人和来自拉美的智利领导人,就直接将非洲和拉美的声音传达到中国老百姓,这是很好的事情。"

  亚洲寻求绿色共赢

  在经历多年高速发展之后,亚洲作为世界经济中最具活力的地区,越来越多地认识到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重视环境保护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本次论坛"绿色亚洲:在变革中实现共赢"的主题表明,亚洲正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一道,在对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予以高度关注的同时,积极思考应对之策。

  从限制污染排放到开发清洁能源,从可替代燃料开发到节能环保技术转让,从政府角色到企业责任,从区域环保合作到建立全球环保合作框架,从绿色商务思维到引入科学发展观……博鳌亚洲论坛,向世界清晰地传递着自己的声音。

  对论坛主题的高度认同,被认为是亚洲各国将致力于绿色发展的前奏。分析人士表示,论坛主题引发的讨论和思考,将对如何在经济变革中实现平衡增长、在高速发展中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等方面,对亚洲产生深远影响。

  龙永图表示,构建一个更加开放的绿色亚洲,是亚洲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在一个以发展中国家为主的论坛上探讨这一问题,说明开放、发展的亚洲,愿意与发达国家共同面对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问题。

  中国理念获认同

  论坛期间,与会者对中国迈入30年节点的改革开放政策和科学发展、和平发展、和谐发展的治国理念表示认同和赞赏。

  哈萨克斯坦总理马西莫夫认为,中国30年的改革开放为世界经济的发展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他说,在短短的时间里,这个古老的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称之为"中国奇迹"当之无愧。

  斯里兰卡总统拉贾帕克萨说,中国令人惊叹的经济增长为本国人民带来了巨大利益,并极大鼓舞了其他发展中国家,给本地区带来了变革的希望。

  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则表示,中国及亚洲其他经济体的迅猛发展,已成为世界经济的驱动力之一。

  "这是中国历史上波澜壮阔的30年,在这一伟大进程中,世界给了中国展示风采的舞台,中国为世界创造了独一无二的发展经验。"上海汽车公司副总裁丁磊说。

  中国奉行的科学发展等治国理念同样给与会的外国政要和企业精英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许多与会者认为,中国强调科学性发展的理念可在许多领域为世界提供参考和借鉴。

  智利总统巴切莱特盛赞中国通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她说,以前,中国强调经济"快速发展",现在中国主张经济社会的发展要"又好又快"。

  在谈到气候变化时,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对中国政府以科学发展观引领经济和社会发展表示认同,并表示"我们必须以这种科学发展观来指导我们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

  论坛赢得世界期待

  7载回眸,硕果累累。自创办以来,博鳌亚洲论坛秉持平等、互惠、合作、共赢的宗旨,围绕亚洲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和长远课题进行广泛深入探讨,为推进地区经济合作、增进域内外各国和地区间的了解与友谊发挥了积极作用。

  从经济合作与发展到亚洲的新机会,从以合作促发展到向世界进一步开放,从通过创新制胜全球经济到亚洲的新角色--历届论坛主题的不断演变与深入,展示了亚洲的新发展、新思维、新判断。经过7年的发展,如今拥有28个成员国的博鳌亚洲论坛已成为亚洲及其他大洲有关国家政府,工商界和学术界领袖,就亚洲及全球重要事务进行对话的高层次平台。

  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认为,博鳌亚洲论坛"活动的不断增加,证明了亚洲重要性在不断增加,也证明了亚洲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高。"

  从会场布设到议题设置,从现场讨论到主旨发言,从嘉宾研讨到媒体发问--从大场景到小细节,每一处精心安排,无不向人们展示着论坛的开放和包容。分析人士表示,这种无处不在的开放与包容精神,在为论坛赢得广泛赞许的同时,也使世界对它的未来作用充满更高期待。

  与会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在从不同角度赞扬论坛对亚洲乃至全球共赢发挥的重要作用的同时,对论坛的未来发展寄予厚望。

  拉贾帕克萨表示,近年来,博鳌亚洲论坛产生了不少新的思想、观点,为新世纪亚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马西莫夫则建议博鳌亚洲论坛下届年会在哈萨克斯坦和中亚这个独特的地区举行。

  穆沙拉夫认为,本次论坛关于绿色亚洲的讨论是很好的开端,"应该在博鳌亚洲论坛成立一个关于环境合作和发展的分支机构,负责找出新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并予以评估。"

  分析人士认为,随着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论坛对自身的社会责任和国际定位也在获得新的审视。拟于今年6月在英国伦敦举办的论坛首度国际资本峰会就是这一动向的显著标志。英国总检察长戴维森公爵表示,伦敦是世界重要金融中心,论坛在英国的举办,将使中国商界领袖能够通过与世界顶尖金融服务机构领导者的会谈探讨更多投资机会。

  7载努力,成就辉煌。一个更加成熟,更具魅力的博鳌亚洲论坛,必将为进一步促进亚洲乃至世界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为亚洲各国和企业界沟通和合作,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胡锦涛讲话考点摘要

  2008年4月12日,胡锦涛在博鳌亚洲论坛二八年年会开幕式上发表了题为《坚持改革开放 推进合作共赢》的演讲,30年来,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都上了大台阶,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农村贫困人口从两亿五千多万减少到一千多万,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领域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

  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我们深刻认识到,在当今世界日趋激烈的竞争中,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发展起来,就必须与时俱进、改革开放、着力发展、以人为本、促进和谐。

  2008年4月12日,胡锦涛在博鳌亚洲论坛二八年年会开幕式上发表了题为《坚持改革开放 推进合作共赢》的演讲中指出,中国愿同其他亚洲国家一道,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共建和平、发展、合作、开放的亚洲。为此,我建议亚洲各国在以下方面加强合作。第一,增进政治互信。第二,深化经济合作。第三,共同应对挑战。第四,加强人文交流。 第五,坚持开放政策。

特别说明:本文由3COME考试频道(www.reader8.net/exam)编辑精心为您收集整理,仅供大家参考,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读书人网 >考研复习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