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2009考研时政指导:2008年上海合作组织

发布时间: 2008-11-16 13:39:06 作者: dw1209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八次会议2008年8月28日上午在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别开幕,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同其他成员国领导人出席会议。

  本次峰会是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缔结《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长期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团结互信进入新阶段、务实合作取得新进展、国际影响进一步提升的背景下召开的。

  据中国外交部官员介绍,在这次峰会上,与会领导人将就当前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交换意见。他们将研究在当前形势下,如何通过强有力的协作和机制化的措施,以及高效率的行动坚决打击“三股势力”,维护成员国和地区安全;如何通过贸易自由化、投资便利化及基础设施的网络化,推进各国的一体化建设,解决各国发展面临的挑战。

  据悉,在本次峰会期间,成员国元首将共同签署阐述成员国对一系列重大国际地区问题共同立场的政治文件,批准《上海合作组织对话伙伴条例》等,并就会议成果发表联合公报。

  中国外交部有关负责人本月20日向记者介绍峰会情况时表示,相信杜尚别峰会必将有力促进本地区的和平稳定,成为扩大本组织国际影响、深化各领域务实合作的又一次重要会议。

  上海合作组织由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六个成员国组成,于2001年6月正式成立,蒙古国、印度、巴基斯坦、伊朗为观察员。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杜尚别宣言

  上海合作组织(以下简称“本组织”)成员国元首在杜尚别举行元首理事会会议,讨论了重大国际问题和地区局势,发表声明如下:

  一、21世纪各国相互依存极大提高,安全和发展日益不可分割。当前,任何一个国际问题都不可能通过武力解决,这在客观上降低了武力因素在全球和地缘政治中的作用。

  企图单纯依靠武力解决问题是完全行不通的。这只会阻碍局部冲突的综合解决;只有充分考虑各方利益,将各方纳入谈判进程,而不是将其孤立,才能全面解决现存问题。以损害其他国家安全为代价巩固自身安全的企图不利于维护全球安全和稳定。

  元首们重申,必须尊重每个国家和每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传统,以及根据国际法为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共同发展所作的努力。

  二、应在恪守《联合国宪章》和公认的国际法准则基础上,寻求应对全球性共同威胁和挑战的有效途径,并通过各国共同努力来实现。应发挥多边外交的作用,摒弃对抗思维、集团政治和单边主义。

  本组织成员国认为,在当代条件下,国际安全应建立在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原则基础上。建立全球反导系统不利于维护战略平衡、国际社会就军控和核不扩散作出的努力、增强国家间信任和地区稳定。

  三、本组织成员国对不久前围绕南奥塞梯问题引发的紧张局势深表担忧,呼吁有关各方通过对话和平解决现有问题,致力于劝和促谈。

  本组织成员国欢迎2008年8月12日在莫斯科就解决南奥塞梯冲突通过六点原则,并支持俄罗斯在促进该地区和平与合作中发挥积极作用。

  四、本组织成员国重申,将推动开展预防性外交,将其作为有效解决安全和发展问题的重要手段,加强联合国在预防危机方面的关键作用。

  本组织成员国认为,预防冲突应遵守《联合国宪章》、安理会有关决议及国际法基本准则。联合国安理会对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负有主要责任,在该领域具有主导作用。

  鉴于地区组织潜力不断增长,在预防性外交领域发挥着日益积极的作用,本组织成员国主张根据《联合国宪章》第8章规定,全面发展和完善联合国与地区组织的合作。

  五、本组织成员国主张,在解决人类资源需求问题上进行广泛国际合作,不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应寻求全球共同发展,包括在保障所有国家平等享受全球化带来的益处基础上消除国家间的技术差距、消除贫困。

  在世界经济增长放缓的情况下,执行负责任的金融货币政策、对资本流动进行监控、保障粮食和能源安全具有特殊意义。

  六、本组织成员国对本组织框架内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的合作不断巩固表示满意,将发挥地区反恐怖机构的作用,使成员国安全合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本组织成员国重申,应维护联合国在国际反恐斗争中的核心协调作用,坚定不移地推进《联合国全球反恐战略》,尽快商定《打击国际恐怖主义全面公约》。

  本组织成员国将坚决打击恐怖主义对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愿进行密切合作,落实联合国安理会第1624号决议,并开展文明和文化间对话。在此情况下,依靠公民社会、实业界、媒体和非政府组织的力量十分重要。

  七、元首们强调,第62届联合国大会通过62/17号决议——《从国际安全角度看信息和电信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愿共同推动落实文件中提出的建议。

  元首们指出,本组织框架内在建立保障国际信息安全合作的国际法基础和具体合作机制方面的工作富有成果。

  八、元首们支持本组织与联合国,以及独联体、东盟、欧亚经济共同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经济合作组织和联合国亚太经社会根据已签订的谅解备忘录深化合作。

  九、元首们强调,在考虑到各方关切的前提下,本组织成员国就有效合理利用水能资源开展对话十分重要。

  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成员国密切合作开发新型能源技术具有特殊意义。因此,本组织成员国高度重视制定共同立场,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消极后果,发展环保清洁型能源。

  十、本组织成员国重申恪守保护和促进人权领域的基本文件和标准:

  (一)根据所承担的国际义务和本国法律保障人的基本权利、自由和少数民族的权利;

  (二)就履行人权领域的国际条约问题交流经验;

  (三)落实人文领域现行的多边和双边条约;

  (四)加强在联合国人权领域的磋商与合作;

  (五)就人文合作和促进保障人权问题与其他地区组织和一体化机制合作。

  十一、本组织成员国指出,中亚的地缘政治、经济意义日益上升。本组织的蓬勃发展将促进本地区巩固战略稳定、维护和平与安全、开展经济和人文等多领域合作。

  十二、安全领域面临的外部威胁与挑战成为扰乱本地区局势的因素。阿富汗局势仍在发展,毒品走私规模扩大,跨国有组织犯罪猖獗,因此必须加强合作,建立对上述威胁和挑战进行共同分析、预防和反应的机制。

  元首们认为,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的驻阿富汗国际安全援助部队应与阿富汗伊斯兰共和国政府、邻近国家及其他有关国家合作,更加关注打击阿富汗毒品生产和走私问题。元首们建议,在联合国安理会例行讨论阿富汗局势时将这一任务列入国际安全援助部队的权限。

  本组织成员国将继续共同努力,与有关国家和地区性国际组织紧密合作,建立广泛的伙伴关系网,应对恐怖主义和毒品威胁。

  元首们强调,在对阿富汗工作方面,应加强上海合作组织—阿富汗联络组的工作,筹备召开本组织倡导的阿富汗问题特别国际会议,讨论共同打击恐怖主义、非法贩运毒品和有组织犯罪问题。

  十三、元首们认为,建立中亚无核武器区是巩固国际核不扩散条约体系的重要步骤。2006年塞米巴拉金斯克条约将促进地区和平与稳定,有助于打击国际核恐怖主义,防止非国家实体掌握核材料、核技术。

  十四、上海合作组织奉行开放原则,愿与所有赞成本组织宗旨和原则的国际和地区组织进行建设性对话,并根据《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准则开展自身活动。鉴此,本组织愿研究与其他国际组织建立合作关系的可能性,以保障地区稳定、安全与和谐发展,最大限度地惠及本组织成员国。

  胡锦涛讲话考点摘要

  2008年8月28日,胡锦涛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八次会议上发表了题为《携手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地区》的讲话指出,解决本地区问题,归根结底要靠本地区国家联合自强。深化区域合作,是应对当前面临的威胁和挑战的有效途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应该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共同应对各种挑战,共同分享发展机遇,全面落实《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长期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将构建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地区作为本组织一项长期任务来共同落实。为实现上述目标,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第一,加强战略磋商,巩固政治互信。第二,密切安全合作,维护地区和平。第三,深化经济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第四,推进人文合作,搭建友谊桥梁。 第五,贯彻开放原则,共创地区和谐。

  2008年8月28日,胡锦涛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八次会议上发表了题为《携手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地区》的讲话指出,参加今天会议的各国发展阶段不同、科技水平不同、所处环境不同,应该本着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为应对气候变化积极作出自己的努力,并力求有所作为。我们认为,要做好以下几点。第一,要在履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方面发挥示范作用。第二,要在推动国际谈判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第三,要在开展务实合作方面发挥带头作用。资金和技术是应对气候变化合作的关键环节,也是现实薄弱环节。

  2008年8月28日,胡锦涛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八次会议上发表了题为《携手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地区》的讲话指出,中国是遭受气候变化不利影响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观察中国的排放问题,要注意以下3个因素:一是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正处于工业化、现代化的过程中,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仍不平衡,人民生活水平还不高,中国目前的中心任务是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二是中国人均排放较低,人均累积排放更低,而且排放总量里很大一部分是保证人民基本生活的生存排放;三是由于国际分工变化和制造业转移,中国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国际转移排放压力。

  2008年8月28日,胡锦涛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八次会议上发表了题为《携手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地区》的讲话指出,中国政府一向本着对中国人民和各国人民负责的态度,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我们已经把建设生态文明确定为一项战略任务,强调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努力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2008年8月28日,胡锦涛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八次会议上发表了题为《携手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地区》的讲话指出,我们把积极开展节能减排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切入点,采取了节约能源、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效率、开展植树造林等一系列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我们明确要求,到201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05年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森林覆盖率由2005年的18.2%提高到20%。

特别说明:本文由3COME考试频道(www.reader8.net/exam)编辑精心为您收集整理,仅供大家参考,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读书人网 >考研复习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