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勤劳节俭
234/243 勤劳节俭有利于:增产增收,可持续发展。
235/244 勤劳节约是:抵制产生腐败的良药,个人事业成功的催化剂,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秘诀,维持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法宝。
236/245 “勤俭持家”的民间传说告诉我们:只勤不俭好比端个没底的碗.总也盛不满:只俭不勤坐吃山空,一定要受穷。
237/246 勤劳是:人生存的必要条件:人致富的铺路石;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
238/247 勤奋较勤劳更进一层,在勤劳之上更添奋发的决心:勤奋是有志于事业成功者的法宝。
239/248 “勤之一字,是千古作圣的单方”意指:勤奋是历代圣贤获得成功的秘诀。
240/249 “业精于勤,毁于惰”意指:勤奋是事业成功的保证.懒惰是事业无所成就的原因。
241/250 劳动是最光荣的,因为:1劳动创造了人类,创造了财富,创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条件:2劳动是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是人民富裕的源泉;3在劳动中磨练了我们的意志,培养了艰苦奋斗的习惯与美德。
242/251 节俭是修身、持家、治国的法宝:1节俭是维持人类生存的必须:2节俭是持家之本:3节俭是安邦定国的法宝.
243/252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意指节约是高尚的道德;奢侈是很大的罪恶。《左传》
244/253 “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意指自己节俭才能爱护百姓.让百姓按农时耕作国家才能富强。(孔子)
245/254 “圣人为政一国.一国可倍也。其倍之,非取地也,去其无用之费,足以倍之。”意指只要注意节约,去掉无用的费用,不用扩充土地,就可以使国家增加成倍的利益。(墨子)
246/255 “俭以养德”意指俭朴生活能够培养和增进人的高尚情操。(诸葛亮)
247/256 节俭不仅关系到个人的道德问题.而且也关系到事业的成败。
248/257 腐败是一种为谋取私利而侵犯公众利益的行为,它对社会肌体具有极大的侵蚀作用;腐败是一种历史现象.它作为政治的伴生物,从有了权力就开始出现了。
249/258 “官廉则政举.官贪则政危”意指官吏清正廉洁,国家政局稳定:官吏腐败往往是政权瓦解的直接原因。
250/259 中国古代对勤劳节约的分析:1从个体层面分析:勤劳节约能对各种物质欲望进行节制,从而奠定道德自律基础:而奢侈意味着纵欲,必将动摇道德人格的根基。2从社会层面分析:节俭能造就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社会稳定并具有凝聚力,国家能长治久安;而奢侈造成人心涣散.道德纽带遭到破坏,政权瓦解垮台。
251/260 国家机器运转中,在节俭土壤中长出来的是清廉,在奢侈的温床上培育出来的是腐败。
252/261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意指纵观中国历史上历朝历代.清廉是国家兴旺发达的推动力.腐败则是导致国家灭亡的前奏曲。
262 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就告诫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以后他又指出:“我们要提倡艰苦奋斗,艰苦奋斗是我们的政治本色。
253/263 1976年周总理逝世,联合图总部第一次为成员国国家领导人下半旗志哀:瓦尔德海姆的理由是:周恩来一生清正廉洁,没有存款.没有孩子。
254/264 爱迪生说他自己的成功是1%的灵感加99%的汗水。这里的灵感指的是资质.这里的汗水指的是勤奋。
255/265 人生在世.利用有效的生命时间。进行不断的创造性劳动.是个人成才的一大规律.
256/266 对于成功者而言,无论天资如何,勤奋都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有几分勤学苦练,天资就能发挥几分。天资的发挥和个人的勤学苦练成正比。
257/267 劳动生产率是指每个人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它是衡量一个企业、一个国家经济水平和经济效益的重要依据和标准。
258/268 一个企业经营的成败.人的因素最大;人的因素是指人的智慧、品行、经验、观念、勤劳、管理水平等无形资产:而人的勤劳品质是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259/269 艰苦奋斗在新时期主要体现在: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知难而进刻苦攻关:兢兢业业埋头苦干:崇尚节约克勤克俭。
260/270 节俭具有道德价值和经济价值:在生产过程中,节俭可以直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节俭既是一种道德规范.又是一种道德理念.它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精神动力。
261/271 成本领先已成为现代企业的制胜法宝.取决于:1能否稳定地获得相对低廉的资源供给:2能否相对低廉地生产出质量稳定的产品:3能否相对低廉地储运或分配产品。4其中资源供给是成本领先的首要问题。
262/272 我国经济增长方式正在实行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个转变的基本要求是:从主要依靠增加收入。追求数量.转变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注重质量和经济效益。
263/273 我国经济增长的集约型方式:1立足对现有企业改组改造:2立足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应用:3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4注重质量和提高经济效益。
264/274 实行集约型方式有利于:1节约资源、降低消耗、增加效益的企业经营机制;2自主创新的技术进步机制:3公平竞争和资源优化配置的经济运行机制。
265/275 日本日立公司成功的三大支柱:节约精神、先进的技术、人的素质。
266/276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而发展生产力必须高度重视消费问题,因为消费是社会再生产的环节之一。消费与生产、分配、交换构成统一的有机整体。
267/277 消费的增长是产生新的社会需求.促进生产更快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268/278 节俭的现代意义是“俭而有度,合理消费”:1合理消费必须是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的和谐统一;2合理消费不是禁欲主义,也不是享乐主义;3合理消费把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很好地协调起来。
269/279 现代化的进程有赖于经济效率的提高和经济增长方式的集约化,这两者都离不开勤劳节俭的伦理精神作为动力。
270/280 现代化的进程把生产资料的节约问题提到议事日程,现代化使人类掌握了开发和控制自然的巨大能力。现代化加大了自然资源的消耗。
271/281 发达国家的经济运行方式与大众享乐主义的文化结合在一起,刻意人为地创造需求去刺激消费.不断推出种种新奇的奢侈品.使资源的浪费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
272/282 过量的浪费己将维持人类生命的四大系统—耕地、牧场、森林、海洋做了极度的开发,使之负担过重。地球对人类提供的自然资源是有极限的,大量的资源浪费,使人类正在趋向这一极限
273/283 亚洲金融危机的原因之一是“饱暖思邪欲”:官员腐败导致时局不稳:大众奢华贪图安逸•追求高消费享受.导致国力匮乏。
274/284 消费与浪费的区别:合理消费能促进社会生产发展.从而使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得到改善和提高;反对浪费是反对那些脱离国情、脱离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高消费、超前消费和奢侈消费。
275/285 现代节约观已经突破了通常的资金和物质的节约,发展到空间、时间、人力运用、管理途径的节约。
276/286 奢侈是通过消费行为表现出来的一种人生态度,它同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利己主义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277/287 可持续发展道路是:经济、社会、人口、环境、资源相互协调.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人的生存发展构成危害的发展道路。
278/288 可持续发展必须重视生产资料的节约:我国人口众多相对资源贫乏,必须千方百计地减少资源的占用和消耗,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一些地区为了脱贫致富,采用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经营模式。使环境不断恶化.资源日趋枯竭。
279/289 人类按照自己的好恶随意改造自然,毫无顾忌地开发使生态系统遭到破坏:l为了扩大耕地而大量砍伐森林;2为了发展工业而大量开采石油;3为了获取劳动力而大量繁衍后代;4环境危机日趋产重.人类遭到了大自然无情的报复.
280/290 现在流行的最时髦的词语“绿色”的含义:1节约能源:2再生利用;3尽可能不影响环境的自然状态:4保护其它生命的自然生存状态。
281/291 节约对现代人来说已经变成了一种伦理精神,变成了人的自觉行动,这是因为:1人们并不以某一物品是否属于个人的才论及节约:2合理使用资源和尽可能节约资源是全人类的共同任辑:3资源是有限的,是能够耗尽的.
282/292 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优化生存环境、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要求:1把“利人利己、义利兼顾”作为人生价值判断尺度;2以高度的责任感对待人类生存环境;3以崇高的思想境界为子孙后代留下充分的空间和资源。
第八章遵纪守法
283/293 做到遵纪守法必须:学法、知法、守法、用法:遵守企业各项纪律和规范。
284/294 从业人员遵纪守法:1是职业活动正常进行的基本保证:2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3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和个人的前途;4关系到社会精神文明的进步:5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285/295 人类社会是以人们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人们在社会中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社会关系具有一定的组织性和程序性。
286/296 社会主义法律是:1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2以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3我国人人必须遵守的
287/297 社会主义法律的制定:1是在科学总结社会实践的基础上;2适应建立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的社会关系和杜会秩序;3推动国民经济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4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对社会的管理。
288/298 经济法是调整国家协调经济运行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包括四个方面:1关于市场主体的经济法律法规;2关于市场运行管理的经济法律法规;3关于宏观调控的经济法律法规:4关于劳动和社会保障的经济法律法规。
289/299 纪律是一种行为规范.它要求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遵守秩序、执行命令、履行职责。
290/300 纪律是调整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关系的主要方式。
291/301 社会主义纪律是强制性和自觉性的统一,它要求人们选择符合人民利益的行为.禁止危害人民利益的行为:它是为了保障人民利益而制定的,所以能够为人民所接受井自觉遵守。
292/302 职业纪律作为对人的职业行为进行社会控制的手段.产生于职业分工。职业分工的产生和发展,使具有不同利益和处于不同地位的人们不可避免地要发生社会交往,为了维持这种交往的正常进行以达成交易,订立了一些能被双方从业者都能接受的行为规范,以此来约束从业者的行为。
293/303 职业纪律的特点:1明确的规定性.规定了职业行为的内容,指示从业者应当做什么、怎样做;2一定的强制性,要求从业者遵守纪律履行职责,对违反纪律者追究责任。
294/304 自由和法纪是对立统一的:1正确的法纪反映了事物的客观规律,它既限制人们的盲目行为又保护人们的行为自由;2只有法纪没有自由.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击受到压抑,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必然受到损害;3只有自由没有法纪,国家和集体的利益会受到损害,个人的自由也得不到保证。
295/305 职业纪律是最明确的职业规范,它以行政命令的方式规定了职业活动中最基本的要求•
296/306 美国计算机伦理协会的十条戒律:1不用计算机伤害别人:2不干扰别人的计算机工作:3不窥探别人的文件:4不用计算机进行偷窃:5不用计算机作伪证:6不拷贝没有付钱的软件;7未经许可不使用别人的计算机资源;8不盗用别人的智力成果;9应考虑自己所编程序的社会后果;10以慎重的方式使用计算机。
297/307 法律法规是基本的道德规范的反映,是社会最低道德准则的表达,是对极不道德行为的预防和打击,是道德的坚强后盾。
298/308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加快了健全法制的步伐,全国各级立法机关制定了5000多项法律法规,其中经济立法占70%以上。
299/309 企业人才流动中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l以高薪作诱饵,招聘竞争对手企业的工作人员获取其商业秘密:2内部职工为捞外快,以到其他单位兼职为名泄露商业秘密;3采用“带项目优先”的招聘方式,公开要求应聘人员提供原单位商业秘密。
300/310 商标权具有地域性的特点,在一国取得的商标权只在该国发生法律效力。其他国家没有保护的义务.
301/311 我图一些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无形资产流失的原因:1不热悉国际市场运行的有关法律和规则;2知识产权意识淡薄:3没有充分认识到无形资产的作用和特点;4未能及时在国外申请注册商标
302/312 我们这样大一个国家,怎样才能组织起来:一靠理想,二靠纪律。(邓小平)
303/313 法制意识包括:l法制观念.通过法律管理国家.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观念.任何人不得有超越于法律之上的特权;3权力与义务观念,法律就其内容来讲,都是对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的规定。
304/314 宪祛是国家的根本大法:l规定了一个国家的社会制度和国家制度的基本原则;2规定了国家机关的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3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是公民行为的基本准则;4是制定其他法律的依据,国家一切立法活动的基础;5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305/315 只有懂法才能遵纪守法,才能在发生矛盾时运用有关法律法规去处理和解决问题,以保护本单位和个人的合法权益。
306/316 学法知法是提高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自觉遵守法律的需要;而自觉遵守法律是每个公民的基本义务。
307/317 因劳资纠纷引发犯罪的原因:l企业领导侵害工人的合法权益;2企业领导的工作过失损害了工人的利益;3少数职工法制观念淡薄.一旦利益受损就反目为仇,行凶报复。
308/318 学法知法是提高职业道德水平的需要:1社会主义法律通过对违法行为的制裁,为实现社会主义道德提供法律上的保障;2促使人们模范地遵守杜会主义道德;3有助于从法律方面了解和掌握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4明确社会主义道德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5提高辨别能力,促进自身的道德完善。
309/319 法制观念的核心在于用法律来衡量、约束自己的行为,在于守法;知法懂法不等于具有了法制观念。
310/320 法律是人制定的。也是给人制定的.只有对不遵守法律的人,才用国家强制力去强制执行;只有全体公民都能做到严格守法,才能实现完全意义上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311/321 守法既是法制观念的核心,也是健全法制的核心;在公民守法问题上,最重要的是弄清个人利益和整体利益的一致性。
312/322 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并以国家的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法体现着统治阶级的意志。
313/323 在我国-广大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律就是体现人民的意志、代表人民利益的;它规定了人民的各项权利和自由,并用强制力来保证这些权利和自由的有效实施。
314/324 根据我国法律.工伤损害赔偿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即发生工伤。不管因工致伤的职工有无过错,只要有损害结果,用人单位就要负赔偿责任。
315/325 职工因工受伤的处理:1用人单位应根据劳动法的有关规定,支付受伤职工的医疗费、因工致残抚恤费、治疗期间的工资;2受伤职工可通过申请仲裁或法院起诉的方式获得司法救助。
316/326 职工在工作期间中毒事件的处理:l中毒属于职业病范畴;2职业病应由职业病诊断机构确诊;3用人单位应根据诊断机构的意见安排其医治或疗养;4医治或疗养后被确认不宜继续从事原有害作业的应另行安排工作;5职工可通过申请仲裁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17/327 职工不能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原因:l不懂法或不会用法,当受到违法侵害时.不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2因惧怕报复而忍气吞声,助长了一些人践踏弱者、蔑视法律的恶行;3觉得自己也没有太大的损失,没必要斤斤计较;4没有意识到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同时,也在维护I正常的法律秩序。
318/328 职业纪律的基本内容:1国家机关、人民团体根据国家的宪法和法律,结合职业活动的实际所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2企事业单位具体详细的规定.如作息时间、操作规程、安全规则。
319/329 职业纪律是把一些直接关系到职业活动能否正常进行的行为规范,上升到行政纪律的高度加以明确规定,并以行政惩罚的形式强制执行。以保证从业人员的职业行为符合职业活动和职业道德的要求。
320/330 职业不同。职业纪律的内容也不同:职业纪律既有强制性.又有自觉性;它使整个社会形成协调的整体,使社会的各部分有机地相互配合,形成良好的生产秩序、学习秩序、生活秩序.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顺利进行。
321/331 职业纪律包括:劳动纪律、财经纪律、保密纪律、组织纪律、群众纪律。
322/332 劳动纪律是为了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而设定的,它是科学理论和实际操作经验的总结;劳动纪律经过无数正反两方面的事实证明是合理有效的,是保障正常生产秩序的条件。
323/333 违反劳动纪律而导致事故有其必然性:1主观上并不是有意造成事故,但缺乏纪律观念;2客观上违反纪律不听从指挥,导致严重事故,造成严重后果;3结论,看似偶然的事故是平时缺乏法纪观念的必然结果。
324/334 遵守劳动纪律是全社会的责任:1每个从业人员所进行的职业活动都是整个社会的组成部分;2是否严格遵守纪律影响到下一个工序和最终产品的质量;3影响到其他行业职业责任的实现;4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5关系到整个社会的正常运转。
325/335 根据现行法律法规的规定.用人单位对严重违反劳动纪律的职工进行处理有四种情况:开除、除名、辞退、解除劳动合同。
326/336 给予开除处理的有:违反劳动纪律,经常迟到、早退、旷工、消极怠工、不完成任务。屡教不改的职工。《企业职工奖惩条例》第1l条
327/337 给予除名处理的有:无正当理由经常旷工,或连续旷工时间超过30天.经批评教育无效的职工。《企业职工奖惩条例》第18条
328/338 给予辞退处理的有:严重违反劳动纪律.影响生产工作秩序.经教育或行政处分仍然无效的职工。《国营企业辞退违纪职工暂行规定》第2条
329/339 解除劳动合同处理的有:劳动者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用人单位可以与其解除劳动合同。《劳动法》第25条
330/340 财务部门是一个单位的当家部门.是单位经济活动的中心和信息库:财务人员的工作既是技术工作。又是领导的参谋和内当家。
331/341 财务纪律要求财务人员:1保护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2合理使用资金,避免贪污浪费;3廉洁奉公,不谋私利,手过万金,两袖清风:4精通业务,坚持原则,模范执行政策;5不怕打击报复.敢于同不正之风作斗争。
332/342 保密纪律要求财务人员:1增强保密意识.严格依法办事;2对属于保密资料搜集、整理、分析、提供等环节要严格把关:3不该提供的资料数据决不泄露.不该讲的内情决不外传:4不能为了个人私利.而被不法分子和敌对势力的威逼利诱所屈服;5不进行出卖机密危害人民,背叛国家的犯罪活动。
333/343 遵守群众纪律主要体现在职业活动中:热爱群众,尊重群众.随时随地维护群众利益.保护群众的合法权益。遵守群众纪律的基本要求是: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
334/344 从业人员要做到遵纪守法应树立职业规范意识,把个人命运与企业前途紧密相连,把外在的约束力化为个人自主自愿的需要,把“要我做”变成“我要做”,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道德品质o
335/345 五羊—本田摩托有限公司,建立起一套既反映本田管理思想,又符合中国国情和企业实际的“以人为本”的管理体制。公司一直坚持高起点、高质量、高档次、高效益的发展道路。
336/346 制度是企业命运的护身符,宽恕一个人就是对公司的残忍,对所有员工的残忍;人们最反感的.不是处罚严厉,而是有法不依。
337/347 天山毛纺织品有限公司将国内外企业管理经验相结合:国外企业的机构精干、管理严格、讲求效率、注重质量信誉:国内企业的岗位责任制、思想政治工作、关心职工生活。
338/348 道德建设和法制建设的有机结合:1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在很大程度上是在严谨的法律法规的约束下维持的:2以法律法规的形式保障职业活动的正常有序;3以企业规章制度的形式强化职业道德;4以岗位责任制的形式落实职业道德;5自律与他律融为一体。
339/349 如何做到遵纪守法:1了解与自己所从事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职业纪律、岗位规范:2严格要求自己,在实践中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3敢于同违法违纪现象和不正之风作斗争。
第九章 团结互助
340/350 遵循团结互助的职业道德规范必须做到:平等待人、尊重同事、顾全大局、互相学习、加强协作。
341/351 团结互助是指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为了实现共同的利益和目标,互相帮助、互相支持、团结协作、共同发展。
342/352 人类的文明和社会的进步:都是集体劳动的产物;都需要集体的智慧和力量;都需要劳动者之间互相帮助。团结奋斗。
343/353 团结互助对企业发展的影响:调节好企业内部人与人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关系,职工就能具有良好的精神状态,人人心情舒畅.从而激发起强烈的积极性,同心同德,努力工作。如果将大量时间和精力浪费在内耗上.互相扯皮,互相拆台.不仅企业工作受到影响,个人也将一事无成.
344/354 北京雪莲羊绒有限公司成功的秘诀—情暖人心:以情感人、以情动人、以情育人。
345/355 日本伦理研究所提出的三位一体:1明朗—把企业建设得明快开朗;2爱和—企业内部各种人际关系和谐友爱;3喜劳—企业全体人员高高兴兴工作。
346/356 北京兰岛大厦的团队意识:1用制度规范强调亲和一致,形成集体合力;2重视塑造集体意识,用亲和力强化兰岛人团队精神:3注重培养职工的主人公意识和责任感。
347/357 松下精神:产业报国精神、光明正大精神、亲和一致精神、奋斗向上精神。
348/358 在职业活动中团结互助的基础是:平等尊重、相互信任。
349/359 上级对下级的平等尊重:1在工作中.既要对下级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又要充分信任尊重下级。充分调动下级的工作积极性;2在生活上.要关心爱护下级,真心解决下级的困难和提出的合理要求3在日常交往中.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以礼貌平等的态度对待下级。
350/360 下级对上级的尊重:1支持上级工作.自觉服从管理,认真完成任务;2对上级的失误要开诚布公地当面提出,并注意说话的态度和场合;3与上级发生意见分歧时,不要当面顶撞,委婉地表示自己的看法;4主动与上级沟通。体谅上级的难处;5主动承担重任。为领导分忧解难;5维护上级威信,不对领导妄加评论。
351/361 同事之间的相互尊重:1尊重他人的人格和自尊心;2尊重他人的意见.求同存异;3尊重他人的兴趣、爱好和习惯。
352/362 尊重服务对象应做到:1对服务对象要一视同仁,真诚相待.热情服务;2应恰当运用文明礼貌的体态语言,体现对服务对象的尊重:3服务工作周到细致.恰如其分。
353/363 企业的成功在于人心的凝聚.而人心的凝聚需要相互尊重;相互尊重能够拉近人们之间的距离,沟通人们的感情.从而产生巨大的凝聚力。
354/364 顾全大局是指在处理个人和集体利益的关系上,要树立全局观念。不计较个人利益,自觉服从全局的利益.
355/365 在社会生产的全局中,任何一个行业、一个部门、一个劳动者的工作都会影响各行各业。涉及千家万户:稍有不慎就会造成麻烦,引发事故.甚至酿成悲剧。
356/366 中国女排不断取得胜利的保证:识大体顾大局、团结协作、发扬集体主义精神。
357/367 互相学习首先要做到谦虚谨慎:l向师长学,吸取他们的丰富经验:2向同行学,每个人都在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都有自己独特的方法和技能:3向后生学,青年人思想敏锐充满朝气,文化知识水平较高,能较快掌握高新技术:4向社会各类有长处的入学.三人行必有我师,处处留心皆学问。
358/368 任何物种发展出适应环境变迁的新技能,都须具备三个条件:l物种必须常常集体活动,而不是单独行动;2物种中的某些个体要有创新或发展新技能的能力:3物种要有一套彼此直接沟通的学习机制。
359/ 369 每一个从业人员都应该有意识地、自觉地将自己融入集体之中,正确估价自己,虚心学习他人的长处:只有广泛博取众人之长.补已之短,才能使自己日臻完善。同时促进集体共同提高。
360/370 加强协作是指在职业活动中,为了协调工序之间、工种之间、岗位之间、部门之间的关系,完成工作任务,彼此之间互相帮助、互相支持、密切配合、搞好协作。
361/371 主角与配角的关系:1紧密配合,以完成生产任务为己任;2作为主角.应充分认识配角的作用是必不可少的.尊重配角的劳动;3每个人都要有甘当无名英雄的思想,当好配角:共同完成好生产任务。
362/372 竞争的目的和原则:竞争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竟争与合作在本质上是一致的;竞争的基本原则是既竞争又协作.通过在各方面的竞争。形成相互促进、积极求胜、共同提高的机制,促进生产发展。
3COME考试频道|http://www.reader8.net/exam/为您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