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2009年高考大纲导读:语文 第二章(大

发布时间: 2009-03-01 22:31:04 作者: clp860825

每年发布的最新考试大纲都为考生在整个高中阶段的学习、备考起到关键的指导和规范作用,学习、研究考纲是复习备考的关键一环。

  2009年考试大纲与2008年相比,只有"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考点6、7顺序做了对调。复习中我们应该继续抓好语言文字运用专题。语音部分注意从词性、词义角度识记多音字、特殊读音字。字形部分要从建立形近字比照表和词义、词性对比来强化区分效果,平时更要规范书写和注重运用。作家作品要突出古今中外知名作家或者著名作品对应的作家,突出在特殊时期具有重要影响的作家作品。语言表达应该注重表达的准确、情感色彩的鲜明、遣词造句的生动这一要求,其次注意根据生活的实际需要实现表意简单明了、前后连贯紧密、场合规范得体语言表达最基本的、最重要的要求。古诗文阅读注意宋、明、魏晋时期的素材训练,如小品、游记、随笔等。阅读部分要抓好文学文本素材,注重理解和表达两手"都要硬";注重考查的侧重点如艺术手法、形象评价等。写作突出素材积累、话题提炼、变通运用和灵活的表达技巧的针对训练。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由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导读】《考试大纲》明确了考试的指导思想,这一指导思想符合我国教育的实际情况,对推进素质教育和深化课程改革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

  Ⅱ.考试能力要求

  高考语文要求测试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表达应用和鉴赏评价五种能力,这五种能力表现为五个层级。

  A.识记  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

  【导读】识记的主体内容是指在语文学习中那些需要记忆的知识,如字音、字形、文学常识以及名句名篇等内容。这些知识最能反映一个人的语文功底,是应用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识记对考生的要求是能够指明或写出需要他们辨认或记住的语文知识,答题有时也需要考生进行必要的思考,但这种思维过程比较简单,主要还是靠认识(再认)和回忆(再现)。

  B.理解  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导读】理解是在识记的基础上,运用识记的知识对材料的原意进行领悟和解释。对于材料,要求考生能够懂得其句子的含义、领悟其内容并能进行信息筛选和直接、简单地解释。理解在高考语文阅读能力测试中分量较重,考查的内容主要是文言文阅读和现代文阅读中的字词语句,例如文言文的实词含义、虚词用法、词类活用、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文句理解、句意翻译,现代文的词语理解、句子理解、信息辨别筛选等等。

  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都需要以理解为基础;当考生解说自己的认识时,必然同时也反映着他们的表达能力。但是作为对理解能力的评估,这个层级着重考查认识上是否正确,对表达能力不作过多要求。

  C.分析综合  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导读】分析综合就要求能够对阅读材料和写作材料进行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内容。分析是把整体按相同的属性分成若干部分,即剖析特征(属性)和关系;综合是把分散的要点聚合成整体。分析和综合是两个独立的能力层次,但是这两种能力在思维过程中又是密切配合的。

  考查的内容主要是对文言文阅读和现代文阅读的整体的深层的认识,例如文言文的内容分析、要点归纳、作者观点分析概括,现代文的内容分析、关系分析、结构分析、写作特点分析以及段落大意、内容要点、中心思想和作者观点的归纳等等,对表达能力不作过多要求。

  D.表达应用  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导读】表达应用是在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等基本能力的基础上,运用多种语文知识的能力。包括对句子和整篇文章的驾驭能力。在高考语文中表达应用能力层级专指表达和写作能力。表达和写作在高考语文中是应用性很强的一种能力。

  根据目前高考语文的考试内容和试卷结构,本层级所考查的内容集中在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上。其中写作以考查审题能力、立意选材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篇章结构能力、语言运用能力、表达方式运用能力、驾驭常用文体能力等为主;语言表达以考查使用标点符号、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辨析修改病句、变换选用句式、句子的连贯和衔接、运用常见修辞方法等为主。

  E.鉴赏评价  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导读】鉴赏评价是中学语文阅读能力中层次最高的一个层级,要求考生能够对阅读材料的内容进行评说,对表达技巧进行赏析,对作者观点进行鉴别。当然这里所说的评说、赏析和鉴别都是初级的。

  高考语文对鉴赏评价能力的要求通过具体试题来体现。本层级所考查的内容主要是在古诗文阅读和现代文阅读中,例如诗词曲赏析、作品(作者)思想观点评析、表达技巧鉴赏评价等等。

  表达应用和鉴赏评价是平行层级,没有高低之分。

  对A、B、C、D、E五个能力层级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导读】五个能力层级在逻辑排序上有高低之分,但并不能完全反映试题的难度。决定试题难度的,还有解题的复杂程度和考生的知识背景这两个影响更大的因素。且需要特别说明的是,高一级的能力包含了对低级能力的要求,也就是说,高一级的能力不是架空的,它是从低级能力发展而来的。举个例子说,我们在鉴赏文学作品时,需要识字、需要具有一定的文学文化知识背景、需要具备一定的理解和分析综合能力,在此基础上再来表达我们对作品的艺术价值、思想内容的认识和情感。

  Ⅲ.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如下:

  一、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

  能识记基本的语言知识,掌握常见的语言表达技能。

  【导读】这一项考查要求,着眼于语言的运用,要求考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灵活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不考名词术语。

  1.识记 A

  ①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

  【导读】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对汉字字音的考查要求仍然会以现代汉语的2 500个常用字和1 000个次常用字为主。语音的考查只要求识记字音而不要求拼写,主要考查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及一些常见的易错字读音的辨别。

  语音题的题型每年都有些变化,设问形式多样,考查角度花样翻新,有"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读音完全相同""读音有错误""完全正确""不全都相同"等。选材料重点是常见的双音节词语和四字词语,也有放在更大的语境中将字音和字形结合起来考查的。

  语音复习,要弄清错读的原因,养成正确识记普通话字音的良好习惯,可采用平时点滴积累,考前强化识记的方法。答题时,要审清题干,认真分析,运用比较筛选的方法,结合字义,辨识字音。

  【试题举例】(2008年高考四川卷)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  )

  A.中肯/中意  穿着/歪打正着  得心应手/应接不暇

  B.创伤/重创  桂冠/弹冠相庆  好大喜功/乐善好施

  C.供稿/供应  涤纶/羽扇纶巾  厚古薄今/日薄西山

  D.解数/解读  寒舍/退避三舍  曲径通幽/曲尽其妙

  【答案】B

  【解析】A.zhòng zhuó/zháo yìn;B.chuāng guān hào;C. gōng lún/guān bó;D.xiè/jiě shè qū。

  ②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

  【导读】大纲恢复了以往对汉字字形的考查要求,即:识记目前所通行的汉字的规范形式(以国家语言工作委员会和国家教育委员会联合公布的《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为主),正确识记汉字的字形包括区分形近字、同音字、同音兼形近字、不写错别字等,不死扣生字难字。虽然去掉了"常用字"的限定,但考查仍以现代汉语的2 500个常用字和1 000个次常用字为主。

  正确识记汉字的字形包括区分形近字、同音字、同音兼形近字、不写错别字等,不死抠生字、难字。

  识记字形一定要与理解字义紧密结合,可以借助造字法,从偏旁的异同来推敲词义,也可以借助词语结构、典故出处、历史文化常识、生活经验等来推敲词义,进而记住字形。在汉字复习时,一定要结合字义理解记忆。平时要注意积累,扩大词汇量,有些字之所以认不准,往往是因为对它不熟悉,甚至从来没见过。

  【试题举例】(2008年高考湖北卷)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鸿鹄之志  如愿以偿  以偏概全  归纳演译

  B.冥思苦想  自行其事  风姿潇洒  烟波浩荡

  C.气喘吁吁  相辅相成  匪夷所思  安分守己

  D.蛊惑人心  一愁莫展  鼎力相助  面容安详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识记现代汉语字形的能力。A项"归纳演译"应为"归纳演绎";B项"自行其事"应为"自行其是";D项"一愁莫展"应为"一筹莫展"。

  2.表达应用 D

  ①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导读】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是语言运用的一项基本功,考查主要集中于顿号、冒号、括号、书名号、问号和引号的易混和易错之处。

  标点符号的考查一般带有较高的综合性和技巧性,往往把标点符号的使用规则和正确表达文意结合起来考查。

  【试题举例】( 2008年高考湖北卷 )

  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

  A.开班会时,班主任正式向全班同学宣布:学校这次征文比赛确定了两个主题:一是支持奥运,二是抗震救灾。

  B.小王的手机响了两下,是小丁发来的短信,邀他一起去逛江滩。他立即回复"现在没空,明天下午再说。"

  C.小雨突发奇想地说:"今天阳光灿烂,我上你家看看好吗?"博文打趣地说:"去我家?去我家干嘛,扶贫吗,哈哈。"

  D.她写博客是给自己解闷。"明天就能见到妈妈了,要是爸爸一起来多好啊!我……"她一阵心酸,写不下去了。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能力。A项两个冒号不能连用,可将第二个冒号改成逗号;B项引号内的内容是作为一个成分,最后的句号应放在后引号外面;C项"吗"后的逗号应改成问号,"哈哈"后的句号应改成省略号。

  ②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导读】"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这一考点涉及虚词、实词和熟语的运用三项,有时在辨析并修改病句、语言表达和写作等项都会牵涉到。具体考查包括正确理解和正确使用两个层面,即理解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根据语境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这里面不仅有使用的正确性问题,还有更好的问题,与修辞有密切的关系。

  解答成语运用题的关键,一是要重视平时积累,对不熟悉、不了解的成语要弄清词语意义、用法规范、感情色彩,切忌不求甚解或望文生义;二是结合提供的语境去辨别有关熟语的运用,特别是注意从熟语与语境之间的使用对象、适用范围、感情色彩、特定情境等方面加以判别。再者词语(包括熟语)题所选用的语例多来自现实,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针对性,在平时复习中也要注意积累和辨析。

  【试题举例】(2008年高考江西卷)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改革开放30年后的今天,干部队伍__________化建设已经有了制度保障。

  ②现代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__________从前的幻想今天都有可能成为现实。

  ③到半夜,小说终于脱稿了,他__________地摸着胡子,长长地松了口气。

  A.年轻  以至  踌躇满志   B.年青  以致  踌躇满志

  C.年轻  以致  自鸣得意   D.年青  以至  自鸣得意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含熟语)的能力。涉及近义词比较和成语的正确使用。"年轻",年纪比相比较的对象小;"年青",处在青少年时期。"以至",连词,表示递进关系或因果关系;"以致",连词,表示不好的结果。"踌躇满志",形容对自己的现状或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自鸣得意",自己表示很得意(多含贬义)。

  【试题举例】(2008年高考全国卷一)

  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土耳其举重选手穆特鲁身高只有1.50米,多次参加世界男子举重56公斤级比赛,拿金牌如探囊取物,人送绰号"举重神童"。

  B.冬天老年人要增加营养,也要适当运动,在户外锻炼时一定要量入为出,以步行为宜,时间最好选在傍晚,还要注意保暖,防止着凉。

  C.中国茶艺与日本茶道各有特点,但异曲同工,都强调"和"的精神。中日两国青少年也应以和为贵,为中日睦邻友好多作贡献。

  D.北京周边的旅游胜地,笔者去过不少。但六月中下旬的绿树繁花中仍有冰挂高悬在危崖上,这一出人意表的奇景却是第一次见到。

  【答案】B

  【解析】量入为出:考虑好自己的收入情况,根据收入安排支出计划,不要花得太多,造成自己财政紧张。在这里不合语境。

  ③辨析并修改病句

  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导读】《考试大纲》规定了六类病句,即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其中前四类属于结构性病句,后两类属于语意性病句。辨析并修改病句考查对病句的识别、分析和修改,是综合了语法、逻辑、修辞、标点符号等方面知识的一项必考内容。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看,侧重于结构性病句辨析,偶或出现语意性病句单独命题的情况。

  复习时,要认真弄清用词错误、语法错误、逻辑错误、修辞不当、歧义等方面的各种病因,掌握辨认病句的基本且有效的方法。还要注意审读句子中易致病的部位,能够根据表达的需要修改病句,并在多练形成有效语感的基础上,准确判断解题的有效思路和适当方法,争取具有较高的解题能力。

【试题举例】(2008年高考全国卷二)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金乌炭雕工艺精湛,采用纯天然颜料着色,具有高雅、时尚、个性的艺术享受,还能吸附有毒有害气体,是一种环保艺术品。

  B.该县认真实施"村村通"这一全省规划的八件实事之一,到10月底,在全地区率先解决了农村百姓听广播看电视难的问题。

  C.中俄两国元首在致辞中一致表示,要以举办"国家年"为契机,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深化两国各领域的交流合作。

  D.听说博士村官潘小聪要给大家讲农技课,大家兴致很高,还没到时间,村委会会议室就挤满了很多村民来听课,场面好不热闹。

  【答案】C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辨析病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需凭良好的语感及抓主干、辨枝叶、析逻辑来判定。A项"金乌炭雕……具有高雅、时尚、个性的艺术享受"主谓搭配不当,应改为"金乌炭雕……能给消费者带来高雅、时尚、个性的艺术享受"。同时"有毒有害气体"不合逻辑,不能并列,"有害气体"包含了"有毒气体"。B项"该县认真实施'村村通'这一全省规划的八件实事之一"句式杂糅且搭配不当,应改为"该县认真实施'村村通'工程,这是全省规划的为农民办的八件实事之一"。D项"村委会会议室就挤满了很多村民来听课"因语序不当造成搭配不当,应改为"村委会会议室就挤满了前来听课的村民"。

  【试题举例】(2008年高考辽宁卷)

  下面是某学生向老师祝寿时发言的一个片段,其中有四处不得体,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

  这次我们专程从全国各地光临母校,给我们至今健在的恩师俞老师做寿。俞老师视名利淡如水,看事业重如山,八十高龄还在做学问。俞老师又把最近出版的大作赠送给我们几个高足,我们都感到十分欣慰……

  (1)将________改为________;    (2)将________改为________;

  (3)将________改为________;    (4)将________改为________。

  【答案】(1)"光临"改为"回到";

  (2)"至今健在"删去,或改为"精神矍铄";

  (3)"高足"改为"学生";

  (4)"欣慰"改为"高兴"。

  ④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导读】"扩展语句"考查的是扩展、丰富语言信息的能力,常用的考查形式有四种:联词成句、填补空白、扩展句子、话题情境阐发。"压缩语段"考查的是将一段话进行正确的提炼、概括、压缩的能力,常用的考查形式有三种:一句话概括、拟标题或拟导语、多分句或多句话概括。

  "扩展语句"要合乎规定的语境、内容和合乎规定的形式,有时还要注意到原句的色调、风格、意境,尽可能在试题提供的范围内写出自己独到的认识、感悟,使答案的内容和语言具有一定的新颖性。

  "压缩语段"形式多样,可以直接要求概括主要内容或内容要点,可以根据语段提供的信息拟一条一句话新闻,可以根据提供的信息拟一个新闻的标题,也可以拟一条新闻的导语等等。要注意把握住语段的中心,筛选提取主要信息,根据语段文体、答题要求等准确概括。

  【试题举例】(2008年高考安徽卷)

  根据下面的新闻材料,拟一条一句话新闻(不超过15字)。

  淮河、巢湖一直是国家水污染防治的重要流域。安徽省根据今年年初国家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考核组提出的评估意见,采取措施进一步开展淮河、巢湖流域的水污染防治工作。据了解,今年,安徽将加快重点环保工程建设,要求已列入淮河、巢湖流域"十一五"计划而未开工的城镇污水处理厂项目,4月底以前必须全面开工建设,年底前实现两流域所有市、县全部建成管网配套的污水处理厂的目标。同时要求各级地方政府的相关部门积极协调,加强环境监管,提高环境监察、监测和统计能力,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鼓励环保建设中的制度创新、技术研发和信贷倾斜。

【答案】示例:①淮河、巢湖治污步伐加快
②淮河、巢湖治污提速
③安徽强化淮河、巢湖水污染防治
【解析】抓主要信息,有淮河、巢湖,还有污染、治理。
【试题举例】(2008年高考福建卷)
明天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学校准备举办“端午节晚会”。请你以晚会节目主持人的身份,在横线上写一段开场白。
要求:①主题鲜明,语言生动;②80字左右。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晚上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面请欣赏晚会的精彩节目。
【答案】示例:(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晚上好!)两千多年来,飘香的端午和不朽的诗人屈原一路相伴走来,他那爱国情怀、浪漫诗篇,已经化为民族的文化与精魂。今晚,让我们用青春的旋律、美妙的舞姿、动人的歌声,欢度民族的传统节日。(下面请欣赏晚会的精彩节目)
⑤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导读】“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是重要的语言表达技能,主要考查根据不同的语言环境选用恰当的句式的能力;仿照给定句子写出句式相同的句子的能力和根据语境,灵活自如地变换句式的能力。近几年高考常把对选用和仿用的考查同对语法、修辞的考查结合起来,同扩展和变换句式结合起来,既注重形式的一致,也注意内容选择的灵活性。
“变换句式”常常和“选用”“修辞方法”融为一体进行考查,是一定条件下的变换,要注意上下文,使变换的部分在内容上、形式上都要与上下文连贯,并协调一致。“仿用”一般有续写、嵌写和另写等几种形式,可涉及语法、表达方式、语意连贯、风格协调等方面,且经历了仿句与仿段、仿形(句式和修辞手法等)与仿神(保持原意)的变化,解题时一定要准确把握题面提出的仿写要求,弄清材料中隐含的仿写条件。
【试题举例】(2008年高考辽宁卷)
请从“知识”“兴趣”中任选 一个为内容,仿照下面的示例写两个句子。要求每个句子都采用比喻的修辞方法,两个句子之间在语意上形成对比。
时间,是海绵里的水,只要你勤奋地挤,总会有所收获;
时间,是掌缝中的沙,如果你不太在意,就会全都漏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略
⑥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常见的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导读】常见的修辞方法规定考查8种,都是考生常见、常用或熟悉的,一般不考查概念,重点考查判断修辞方法使用的优劣和运用修辞方法表达的能力。高考考修辞注重综合表达能力的考查,有与“仿写”结合的,有与“连贯”结合的等等,即使考修辞方法,也很少只考某一种修辞方法的,往往是多种修辞方法放在一道试题中考查。
在复习时要掌握每种修辞方法的特征和作用,在解题时能够正确把握语境和试题的要求。
【试题举例】(2008年高考四川卷)
请以“小学、中学、大学、社会”为内容,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四个句子。要求每个句子都采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四个比喻在语意上构成一个系列。
童年是一张白纸,青年是一篇诗歌,中年是一本散文,老年是一部百科全书。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小学是赛跑时的起跑,中学是赛跑中的加速,大学是赛跑的冲刺,社会是赛跑后的颁奖。
【解析】注意不要写成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了,四句比喻在语意上要构成一个系列。
⑦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
【导读】“语言表达的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是考查学生运用语言的综合能力,是语言表达中较高能力层次的考点,其知识点涉及到语法、修辞、逻辑以及写作篇章等方面的知识。今年考纲上明确具体地提出了“准确、鲜明、生动”,把去年对作文的要求延伸到语言表达的综合运用方面,是对语言表达运用的更高、更具体的要求。这部分将主要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可以单项考查,也可以综合考查,如将准确、鲜明或鲜明、生动放在一题中检测,或在一题中涉及准确、鲜明、生动三个点。题型估计有选择填空、简析评价、改写修正、拟句扩句和短文写作五种。
语言表达的“准确”指能够准确运用语句传递思想情感,辨别词语使用的优劣;语言表达的“鲜明”指在不同语境中词语、句式等变化更有效、妥帖地表达,准确地传递本意;语言表达的“生动”指形象鲜明感人,能运用修辞、句式等手法使语言的表达更生动;语言表达的“简明”指能够删掉赘余的语句,消除歧义,做到简要明晰;“连贯”指能够调整语句之间的顺序,注意前后照应和衔接;“得体”指能够恰当地使用语言,体现语境和语体的要求。
“准确”是从语言运用的角度来讲的,指用词造句要能恰当地表达事物的特征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要注意辨析同义词,吃准词语的内涵和外延,准确把握词语的分寸,做到用词妥帖,大小合适,轻重合宜;要注意按照词义范围的大小和程度的轻重合理安排次序,不得颠倒词序;要注意适当添加修饰性或限制性词语,准确地表达出作者的本意。
“鲜明”是指用词造句都能明白、确切地表达思想感情,不模棱两可,不含糊其辞。要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要注意精心选择不同色彩的词和不同语气的句子,把自己的褒贬好恶清楚明了地表达出来;要注意语言通俗明白,不生造词语,不用冷僻词语,不随便使用文言词和文言句式;要注意尽量用简洁明快的短句,不随便使用结构复杂、晦涩难懂的长句。
“生动”指具体形象,新鲜活泼,能使人感动。生动,往往是以准确、鲜明为前提的。有时做到了准确、鲜明也就做到了生动感人,而离开了准确、鲜明去片面追求生动,就会给人矫揉造作、华而不实之感。要注意恰当使用动词、形容词,从形声色等方面对事物进行形象的描摹,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要注意运用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双关等修辞方法,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和灵动性,增加语言的趣味性和幽默感;要注意句式的整齐匀称,讲究音节的押韵和谐,力求语言的声律美,让人读起来上口,听起来悦耳。
“简明”的考查主要有删改所提供的材料中有重复的文字和无关的信息、变换原语言材料的语体和辨析有歧义的语句,常结合语病的辨析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具体操作中要避免晦涩、歧义、嗦,做到井井有条,表达清晰。
“连贯”是表达中句与句之间排列的规则以及加强语言联系与衔接通畅的方法。要保持语言连贯,需要兼顾话题(有统一的话题)、句序(合理的句序)和语言的运用(语言的衔接与呼应)三个方面。
“得体”就是根据语境条件使用语言,即根据内部语境(上下文文体、句式、语言间的搭配和使用习惯等)和外部语境(语言交际的各种情境条件,如说话的目的、场合,需要表达的方式,发话者的身份、职业、处境,受话者的年龄、经历、思想性格、心理需求等),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这是比“简明、连贯”更高一层的要求。
【试题举例】(2008年高考全国卷一)
红星中学高一(2)班将召开“畅想奥运”的主题班会。下面是主持人开场白的开头和结尾,请你补出中间部分。要求紧扣主题、言简意赅、有文采。50个字左右。
50
【答案】示例:古希腊神话的光芒,在圣火点燃的那一刹,又一次把奥运的精神照亮。当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中国,古老而又年轻的北京,将带给世人空前的想象。
【解析】题干中“紧扣主题、言简意赅、有文采”的要求已很明确,再加上开场白的结尾中有“表达我们对奥运的祝福与期望”,也可以给考生以提示。
  二、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
能识记文学常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导读】这部分内容知识性强,学习方法应以识记为主,考查方法自然也会体现这一特点,一定要注意。但是近几年的高考题也呈现知识型向能力型转化的趋势,在识记、判断的基础上进行分析。
识记 A
①识记中外重要作家及其时代、国别和代表作
【导读】这种试题一般以中学教材中出现过的作家为考查范围,把有关作家的时代及其代表作编排在一起,让考生判断。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外国的作家作品选得比较少,因此,一定要牢记那些具有代表性的非常重要的作家及其国别和代表作。命题时往往是和识记中国重要作家及其时代和代表作进行混合编排考查。
②识记文学体裁常识
【导读】文学作品的体裁有诗歌、散文、小说和戏剧。每一种又可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高考对文学体裁常识的考查,一般是根据中学语文教材的几篇常识短文的内容来考查的,在复习中不能脱离教材的这几篇文章。
【试题举例】
下面摘自中学生习作的句子都有文学常识的错误,请指出并改正。
(1)宋初著名词人温庭筠对词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其《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表现了一个女子的孤独心情。
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最近读了茅盾的长篇小说《林家铺子》,我印象最深的是民族资本家吴荪甫与买办资本家赵伯韬之间的明争暗斗。
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众多外国作家中,我特别喜欢英国作家萨缪尔贝克特,她创作的《墙上的斑点》是其第一篇意识流小说。
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宋初 晚唐(答唐、唐朝、唐代也可)
(2)林家铺子 子夜
(3)萨缪尔贝克特 弗吉尼亚伍尔夫(答伍尔夫也对,伍也可写成吴,夫也可写成芙)
【解析】本题考查中外重要作家及其时代和作品,是一个创新题型,把文学常识放在中学生习作这样的语境中,更注重使用的考查。这几个作家都非常重要:温庭筠与李商隐齐名,并称“温李”,“花间派”鼻祖,对五代以后词的大发展起了很强的推动作用;茅盾于1928年发表首部小说《蚀》(《幻灭》、《动摇》、《追求》三部曲),著名的作品有代表作《子夜》(长篇)、《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林家铺子》(短篇);萨缪尔贝克特,爱尔兰著名作家、评论家和剧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1969年),代表作《等待戈多》(1952年);弗吉尼亚伍尔夫,英国著名女作家,在小说创作和文学评论两方面都有卓越的贡献,世界三大意识流作家之一,女权主义运动的先驱人物。
③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导读】名句名篇是指中国古代优秀作品及重要语句。这种题型意在引导考生重视诵读,培养语感,强调语文学习的积累、感悟和熏陶,提高考生人文素养。主要包括:中学阶段语文教材课后练习中要求背诵的篇目、段落;课本之外文质兼美、影响广泛的格言、警句;古典诗词中脍炙人口、发人深省、生动优美的佳句;成语、俗语、谚语。近几年高考常和文学常识一起考查,尤其是考查的内容集中在大纲要求必背的十篇古文和二十篇诗歌上,所以一定要把这部分掌握牢固。
【试题举例】(2008年高考湖北卷)
填空。
(1)古代诗文有许多抒发人生感慨的名句,如屈原《离骚》“唯草木之零落兮,____________”;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____________”;
杜甫《登岳阳楼》“亲朋无一字,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哀吾生之须臾,____________”。
(2)《我与地坛》是当代作家____________的一篇自传性散文名作。
(3)巴尔扎克用总标题为《____________》的一系列小说,反映了社会剧烈变革时期的法国生活。
【答案】(1)①恐美人之迟暮 ②朝如青丝暮成雪
③老病有孤舟 ④羡长江之无穷
(2)史铁生
(3)人间喜剧
【试题举例】
下面是学生默写的古诗文名句,其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①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屈原《离骚》)
②渐黄昏,戍角悲吟,都在空城。(姜夔《扬州慢》)
B.①夙兴夜寐,靡室劳矣。(《诗经氓》)
②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C.①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司马迁《屈原列传》)
②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李贺《李凭箜篌引》)
D.①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②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孤烟衰草凝绿。(王安石《桂枝香》)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名句名篇的默写,放到了客观题中,扩大了考查的范围(涉及了八个篇目),并且有一定的迷惑性,是一个新颖的考查形式。A项②句应为“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B项①句应为“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D项②句应为“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通过语境也可以作出判断,不仅仅限于名句名篇的识记,又增添了一份理解赏析。
  三、古代诗文阅读
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导读】古代诗文阅读包括古文阅读和古诗赏析两部分。所谓“浅易”,从文章运用的词汇来看,主要是文言文中的常用词与次常用词,非常用词出现的机会较少;从文章出现的语法结构看,主要采用常见的文言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等句式以及一般性的词类活用等等;从文章的体裁看,主要是叙事、写景、抒情及一般说理等形式;从文章的整体风格来看,属于典范的文言文作品;从文章内容涉及的范围来看,同古代文化背景知识的联系较为松散,无须在阅读之前先了解过于复杂的背景材料或逐个理解出现的许多历史事件与历史故事。高考对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的要求分三项。
1.理解 B
【导读】这项要求主要考查考生对古代诗文中语言知识的掌握以及对内容的理解,又可分为下列四条。
①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导读】这条要求中值得注意的地方有两点:一是“常见文言实词”,这是考查范围;二是“在文中的含义”,“在文中”这一限制成分是所给条件。综合这两点,再加上“理解含义”的具体要求,既考查学生掌握文言实词知识的情况,又考查学生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所谓“在文中的含义”,实际上就是指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由于文言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因而要确定某个实词在特定的语境中究竟表示哪一个义项,这也就是一种能力。特别注意文言实词的特殊用法及其与现代汉语的差异现象。具体讲,就是要掌握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偏义复词、同形异义等现象。所谓“常见实词”,我们前文曾谈到,浅易文言文运用的词汇主要是常用词与次常用词,这是从词在运用中出现频率的角度来讲的。而从词义上看,这里所说的常见实词又应当是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那一部分。凡中学教学中不止一次出现过的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实词都应当算作考查内容的常见实词;当然,也还应当包括一些中学生尚未直接接触到的而传世名篇中却经常出现的实词。
文言实词的考查常常是给某个实词提供四种解释,要求选出正确答案。或是对四个实词分别进行解释,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或错误的一项。
【试题举例】(2008年高考全国卷一)
廖刚字用中,南剑州顺昌人。宣和初,自漳州司录除国子录,擢监察御史。时蔡京当国,刚论奏无所避。以亲老求补外,出知兴化军。钦宗即位,以右正言召。丁父忧,服阕,除工部员外郎,以母疾辞。绍兴元年,盗起旁郡,官吏悉逃去,顺昌民以刚为命。刚喻从盗者使反业,既而他盗入顺昌,部使者檄刚抚定。刚遣长子迟喻贼,贼知刚父子有信义,亦散去。寻召为吏部员外郎,言:“古者天子必有亲兵自将,所以备不虞而强主威。愿稽旧制,选精锐为亲兵,居则以为卫,动则以为中军,此强干弱枝之道。”又言:“国家艰难已极,今方图新,若会稽诚非久驻之地。请经营建康,亲拥六师往为固守计,以杜金人窥伺之意。”丁母忧,服阕,复拜给事中。刚言:“国不可一日无兵,兵不可一日无食。今诸将之兵备江、淮,不知几万,初无储蓄,[u]日待哺于东南之转饷,浙民已困,欲救此患莫若屯田。[/u]”因献三说,将校有能射耕,当加优赏,每耕田一顷,与转一资,百姓愿耕,假以粮种,复以租赋。上令都督府措置。时朝廷推究章、蔡卞误国之罪,追贬其身,仍诏子孙毋得官中朝。至是章杰自崇道观知婺州,章仅自太府丞提举江东茶盐事。刚封还诏书,谓即如此,何以示惩,乃并与祠。时徽宗已崩,上遇朔望犹率群臣遥拜渊圣,刚言:“礼有隆杀,[u]兄为君则君之,己为君则兄之可也。[/u]望勉抑圣心,但岁时行家人礼于内庭。”从之。郑亿年与秦桧有连而得美官,刚显疏其恶,桧衔之。金人叛盟,刚乞起旧相之有德望者,处以近藩,桧闻之曰:“是欲置我何地耶?”改工部尚书,而以王次翁为中丞。初,边报至,从官会都堂,刚谓亿年曰:“公以百口保金人,今已背约,有何面目尚在朝廷乎?”亿年奉祠去。明年致仕。以绍兴十三年卒。
(节选自《宋史廖刚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部使者檄刚抚定           檄:文告。
B.刚遣长子迟喻贼 喻:开导。
C.愿稽旧制,选精锐为亲兵 稽:查考。
D.以杜金人窥伺之意 杜:制止。
【答案】A
【解析】檄:在这里用作动词,用檄文征召、晓谕。
注意:最容易出错的两类是词类活用和单双音节词不分。首先要根据具体的语境来判断词性等语法功能,从而对照题肢进行辨别;其次要正确区别单音节词和双音节词,多联系上下文采用“单音拆双法”解答。
②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导读】对常见文言虚词用法的了解,是指在阅读材料中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对出现的文言虚词具有懂得并能加以解释的能力,而绝不是要求考生凭空去历数哪些常见文言虚词具有哪些用法。近年高考试题对文言虚词的考查,呈稳定趋势,而且仅限于常见虚词和一般用法。
这里文言虚词的概念与现代汉语语法的概念并不完全相同,文言虚词中包括代词、助动词、副词等类别,甚至有少量的数词与不及物动词,这些在现今属于实词范畴。文言文中虚词很多,常见的有限,高考中涉及的只是上述罗列的那些。“在文中的用法”一般是相对于在词典中的用法而言的,这里“在文中的用法”即为常见用法。强调“在文中”这一范围,主要是考查学生在具体语境中理解并辨别文言虚词不同用法的能力。而考查常见用法,一则因为阅读浅易文言文时遇到的文言虚词多为常见用法;二则因为文言虚词的特殊用法大多较难理解,使用范围较小,不是考生目前急需掌握的内容,可以留待以后有必要时以常见用法为基础再深入地学习。
文言虚词的考查也是从阅读材料出发,选择适宜的方式。常采用比较的方式,即挑出字形相同的虚词,比较它们的意义与用法,有时也可以在题干中给出示例,要求寻找与示例用法相同的选项,而较常见的是在文意把握中结合考查文言虚词。
【试题举例】(2008年高考湖南卷)
(欧阳)公讳颍,字孝叔。咸平三年,举进士中第,初任峡州军事判官,有能名,即州拜秘书省著作佐郎、知建宁县。未半岁,峡路转运使薛颜巡部至万州,逐其守之不治者,以谓继不治非尤善治者不能,因奏自建宁县往代之。以治闻,由万州相次九领州而治之。一再至曰鄂州。二辞不行:初彭州,以母夫人老,不果行;最后嘉州,以老告,不行。实治七州,州大者繁广,小者俗恶而奸,皆世指为难治者。其尤甚曰歙州,民习律令,性喜讼,家家自为簿书,凡闻人之阴私毫发、坐起语言,日时皆记之,有讼则取以证。其视入狴①牢就桎梏,犹冠带偃箦”②,恬如也。盗有杀其民董氏于市,三年捕不获,府君至,则得之以抵法。又富家有盗夜入启其藏者,有司百计捕之甚急,[u]且又大购之,皆不获,有司苦之。[/u]公曰勿捕与购,独召富家二子,械付狱,鞠③之,州之吏民皆曰“是素良子也”,大怪之,更疑互谏。公坚不回,鞫愈急,二子服。[u]然吏民犹疑其不胜而自诬[/u],及取其所盗某物于某所,皆是,然后欢曰:“公,神明也。”[u]其治尤难者若是,其易可知也[/u]。
公刚果有气,外严内明,不可犯,以是施于政,亦以是持其身。初,皇考侍郎为许田令,时丁晋公尚少,客其县。皇考识之,曰贵人也,使与之游,待之极厚。及公佐峡州,晋公荐之,遂拜著作。其后,晋公居大位,用事,天下之士往往因而登荣显,而公屏不与之接。故其仕也,自著作佐郎、秘书丞、太常博士、尚书屯田、都官、职方三员外郎、郎中,皆以岁月考课,次第升,知万、峡、鄂,歙、彭,岳,阆,饶、嘉州,皆所当得。及晋公败,士多不免,惟公不及。
明道二年,以老乞分司,有田荆南,遂归焉。以景元年正月二十六日终于家,年七十有三。
(选自《欧阳修全集》,中华书局2001年版,有删节。)
【注】①狴 (bì):监狱。②箦 (zé);竹席。③鞫(jū):审讯。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C.都为第三人称代词,意思是“他(们)的”。A.连词,于是副词,趁机;B.连词,因为介词,凭借;D.介词,同(跟)连词,和。
注意:解答这类题要联系上下文进行推断,同时结合学过的古文中的虚词常见用法进行推断。通过联系文句的整体意义和上下文的意义,辨明上下文的关系;还要通过分析语句结构,看两句中该虚词词性是否相同。
③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导读】了解这些特殊句式与用法,是指能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具有理解与辨别的能力,而不是要求去抽象记忆到底有哪几种特殊句式与用法,以及它们的具体情况如何。这里的不同用法指词类活用,和句法一样都属语法范畴。同现代汉语相比,文言文的语法并没有太大不同,但毕竟有一定的差别。我们可以将这些“不同的句式和用法”限定在古今语法差异的主要方面。
文言文中判断句的主要特点是不用判断词,而以主语谓语直接相续。又常在主语之后加上“者”字表示停顿,在谓语之后加上“也”字帮助判断。被动句则是指在形式上具有结构特征的表示被动的句式,又可以分为“于”字式、“为”字式、“为……所……”式、“见”字式等类别。宾语前置主要表现为三点:一是否定句中代词充任宾语时,宾语置于动词之前;二是疑问代词充任动词或介词的宾语时,宾语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前;三是用“之”字或“是”字作为提宾标志时,宾语要前置,这些通常被认为是文言文中的正常词序。成分省略有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兼语省略与介词省略五种,其中尤以主语省略和宾语省略更为常见。词类活用是指甲类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备了乙类词的语法特征,并进而产生出某一新的意义的一类语法现象,又分为四种情况:一是动词、形容词、名词用作使动;二是形容词、名词用作意动;三是名词用作一般动词;四是名词用作状语。
考查“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主要结合把握文意来进行,近几年的高考,没有为此专门设题,但不表示这项知识不重要。虽未设专题,但这些知识却遍布文中,阅读文章时不容逾越。
【试题举例】(2008年高考江西卷)
子产①为政
  郑人游于乡校②,以论执政。然明[/u]谓子产[/u]曰:“毁乡校,何如?”子产[/u]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u]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u]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子皮[/u]欲使尹何[/u]为邑。子产[/u]曰:“少,未知可否。”子皮[/u]曰:“愿,[u]吾爱之,不吾叛也。使夫往而学焉,夫亦愈知治矣。[/u]”子产[/u]曰:“不可。人之爱人,求利之也。今吾子爱人则以政,犹未能操刀而使割也,其伤实多。子之爱人,伤之而已,其谁敢求爱于子?子有美锦,不使人学制焉。大官大邑,身之所庇也,而使学者制焉。其为美锦,不亦多乎?侨[/u]闻学而后入政,未闻以政学者也。若果行此,必有所害。”
范宣子[/u]③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二月,郑伯[/u]如晋,子产[/u]寓书于子西[/u]以告宣之[/u]曰:“子为晋国,四邻诸侯,不闻令德,而闻重币,侨[/u]也惑之。侨[/u]闻君子长国家者,非无贿之患,而无令名之难。夫令名,德之舆也;德,国家之基也。有基无坏,无亦是务乎!有德则乐,乐则能久。”宣子[/u]说,乃轻币。
子产[/u]使都鄙有章,上下有服,田有封洫④,庐井有伍⑤。大人之忠俭者,从而与之;泰侈者,因而毙之。从政一年,舆人⑥诵之曰:“取我衣冠而褚⑦之,取我田畴而伍之。孰杀子产[/u],吾其与之!”及三年,又诵之曰:“我有子弟,子产[/u]诲之。我有田畴,子产[/u]殖之。[u]子产而死,谁其嗣之?[/u][u]”[/u]
(选编自《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二十四年、三十年)
【注】①子产:名侨,字子产,春秋时著名政治家,郑国名相。文中加“  [/u] ”的都是人名。②乡校:乡间公共场所。③范宣子:春秋时晋国大臣,晋平公时执掌国政。④封洫:田界。⑤伍:五家相保的民户编制。⑥舆人:众人。⑦褚:储藏。
下列句中的“病” 字,与文中“郑人病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
B.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C.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
D.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特别是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考查。“病”字一般有以下几种义项:①疾病,生病;②毛病,弊病;③筋疲力尽;④弄成病;⑤担心,忧虑。A病态的;B担忧,与例句“郑人病之”的“病”意思和用法相同;C生病;D弄成病。
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导读】古文翻译成现代汉语是传统的考查方法之一,它虽然侧重于语言形式的考查,但由于同时也涉及内容,因而是高考古诗文阅读中一种综合性的考查手段。只是因为近年来古诗文阅读的试题安排在第Ⅰ卷“四选一”的选择题型中,所以能力层级定为着重要求理解的B级。
从高考的特点与考查的目的出发,古文的翻译总是采用直译为主的方式,意译只能是一种次要的方法。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之中,译出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同原文保持一致。所谓意译,则是根据原文表达的基本意思来进行翻译,不拘泥于字字句句的落实,甚至可以采用同原文差别较大的表达方式。高考的特点固然要考查学生对古文阅读材料在宏观上的掌握,但更要求考生能够从微观上了解并熟悉文言文字词句式等语言知识。因此,历年试题的设置主要采用直译的方式,只有在难以直译或直译以后表达不了原文意蕴的时候,才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在高考试题中,一般要翻译的句子都有若干个关键点,考生在答题时须抓住关键点方能得分。
【试题举例】(2008年高考全国卷二)
王昙首,琅邪临沂人,太保弘少弟也。幼有业尚,除著作郎,不就。兄弟分财,昙首唯取图书而已。辟琅邪王大司马属,从府公修复洛阳园陵。与从弟球俱诣高祖,时谢晦在坐,高祖曰:“此君并膏粱盛德,乃能屈志戎旅。”昙首答曰:[u]“[/u][u]既从神武之师,自使懦夫有立志。[/u][u]”[/u]晦曰:“仁者果有勇。”高祖悦。行至彭城,高祖大会戏马台,豫坐者皆赋诗,昙首文先成,高祖览读,因问弘曰:“卿弟何如卿?”弘答曰:“若但如民,门户何寄?”高祖大笑。昙首有识局智度,喜愠不见于色,闺门之内,雍雍如也。手不执金玉,妇女不得为饰玩,自非禄赐所及,一毫不受于人。太祖为冠军、徐州刺史,留镇彭城,以昙首为府功曹;镇江陵,自功曹为长史,随府转镇西长史。高祖甚知之,谓太祖曰:“王昙首,沉毅有器度,宰相才也。汝每事咨之。”及即位,以昙首为侍中。诛徐羡之等,平谢晦,昙首之力也。晦平后,上欲封昙首等,会宴集,举酒劝之,因拊御床曰:“此坐非卿兄弟,无复今日。”时封诏已成,出以示昙首,昙首曰:[u]“[/u][u]近日之事,衅难将成,赖陛下英明速断,故罪人斯戮。[/u]臣等虽得仰凭天光,效其毫露,岂可因国之灾,以为身幸?陛下虽欲私臣,当如直史何?”上不能夺,故封事遂寝。时兄弘录尚书事,又为扬州刺史,昙首为上所亲委,任兼两宫。彭城王义康与弘并录,意常怏怏,又欲得扬州,形于辞旨。以昙首居中,分其权任,愈不悦。昙首固乞吴郡,太祖曰:“岂有欲建大厦而遗其栋梁者哉!贤兄比屡称疾,固辞州任,将来若相申许者,此处非卿而谁?亦何吴郡之有?”时弘久疾,屡逊位,不许。昙首劝弘减府兵力之半以配义康,义康乃悦。七年,卒。太祖为之恸,中书舍人周赳侍侧,曰:“王家欲衰,贤者先殒。”上曰:“直是我家衰耳。”
(节选自《宋书王昙首传》)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从神武之师,自使懦夫有立志。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近日之事,衅难将成,赖陛下英明速断,故罪人斯戮。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既然参加了英明勇武的军队,自然会使怯懦者具有坚强的意志。
(2)近日的事,祸害将要酿成,幸亏陛下英明果断,因而严惩了罪人。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第一句的关键是“从”“自”两个关键词。“从”的后面跟的是“神武之师(军队)”,应是“参加”的意思,白居易《琵琶行》有“弟走从军阿姨死”句同此;“自”是“自然”的意思,陶渊明《饮酒》有“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句同此。第二句的关键是“衅难”和宾语前置句式两处。“衅难”的“衅”是通假字,通“叛”,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同此;“故罪人斯戮”是宾语前置句,翻译的时候要调换语序。
注意:高考试卷要求直译为主,也就是要求尽可能做到字字落实,把握准其中的重点词语及用法,同时,还要把握句式特点和句子的语气。翻译时一定要译出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讲究字字落实。

Ⅳ.考试形式
答卷方式:闭卷,笔试。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限定用时为150分钟。
试题类型: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古文翻译题、简答题、写作题。
【导读】试卷结构没有具体规定,各自主命题省市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自主确定试卷的题量与赋分。
附 2009年与2008年考纲差异
【导读】2009年考纲与2008年考纲内容基本一致。

读书人网 >高考语文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