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报,顾名思义,就是简明扼要的工作报告或情况报告。它是机关内部向上级反映情况,向下级或平级机关沟通信息时使用的一种简短的,带有一定的新闻性质的文字材料,在实际工作中,它常常以“工作简报”、“内部参考”、“信息快报”等等的名称出现。
1955年6月9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所属各部门工作报告制度的规定》中说:“工作简报:各办、外交、计委、建委、体委、民委、侨委,两周向总理写一次工作简报,明白扼要地报告所掌管的范围内重大问题处理、工作中的重要情况和经验。”这里指的简报,很清楚是指向上级领导反映情况、报告工作的简要文件。后来由于社会实践发展的需要,简报的应用范围逐步扩大,发展成为现在各级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的领导部门,用来汇报工作、沟通情况、交流经验、推动工作发展的经常使用的一种工具,成为一种小型的内部刊物,作为一种内部刊物,它又总是套红印刷,所以,又被人称之为“红头小报”。
简报,不是公开刊物,而是内部编发的管理文书。各级各类简报都有自己的发放范围,因此,具有一定的保密性质,简报传递于机关、单位之间,但它与正式的公文不同,上级对下级的简报,没有正式公文的法定权威性和行政约束力,不能用来发号施令或部署工作。下级报送上级的简报,不能代替请示,上级可以不表态,不批复。同级的简报,不能代替公函,收到单位可以不做任何反应。所以,简报虽具有报告的功能,但不属于法定公文。有时在“简报”前加按语,强调报导的意义,这种按语对下具有指示的性质,但它不是简报的本身。有些报导某一会议的简报,在正式会议文件下达前,也可据以安排工作,但这也不是“简报”本身的作用。简报是通过报导的内容来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领导机关的指示、批判错误的倾向,申明自己的主张,达到帮助领导掌握情况和平行单位沟通情况,对下指导工作的目的。在当前的信息社会中,有效地收集和利用信息是一项重要的任务。简报是信息的一种载体,是迅速传递信息和反馈信息的一种重要工具,是一种具有汇报性、交流性和指导性的简短、灵活的文书材料。简报不同于报刊上的新闻文体——消息、通讯等。报刊上的新闻报导可以来源于简报。它根据简报所提供的材料,进行改写、加工而成消息、通讯。二者最大的不同是消息、通讯公开发表于社会,而简报却是内部的,它只向一定的范围报告,在内容上,消息、通讯所报导的就比较广泛,而简报只限于本部门、本系统的事情。简报又不同于调查报告。简报的要点是“简约”,就是简明扼要,迅速及时,只报告一个大体的轮廓,说明情况就行了。而调查报告的要点是“精深”,要全面地反映情况,要对问题进行比较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分析归纳出一些规律性、指导性的东西,从而正确地总结出经验教训来。简报不是文学作品,不能虚构、想象,而且极少抒情、描写,不能带上文学色彩,这是初学写简报或爱好文学的同志一定要注意的。
一、简报的特点:简报一般有以下四个特点:
1、简
简报,顾名思义,是情况的简要报告。“简”是其固有属性,一般来说:简报篇幅简短,文字精炼,在较少的篇幅里写进了较多的材料,做到简明扼要、短小精悍。
2、快
快,是简报的另一个特点。它类似报道中的“消息”,速度一定要快,反映思想动态快,报告工作情况也要快,以便领导机关及时掌握新情况、研究新问题。至于会议期间,其时限性更强,上午开大会,下午就会出简报。编写“简报”要抢时间,慢了就失去了它存在的价值。
3、新
新,也是简报的价值,办简报的目的就是为了使领导机关及时掌握新情况、研究新问题,包括思想方法的新动态,工作方面的新经验,值得注意的新苗头等。新闻刊物突出“新”的因素,而简报也强调“新”,但更注意说明有普遍意义的经验和问题,以期能在工作中发挥更实在的指导作用。
4、实
实,就是实在、实惠,指要有实实在在的事例或数据,反映的一定要真实无误,不要废话、空话、套话等。实惠,指使上级机关和领导看了简报后能掌握具体情况,下级机关看了简报能受到具体的启发。因此,简报要根据上下的需要去调查了解情况,编写上下工作中最需要的“报”,做到供其所需。
二、简报的作用
简报不单用于上行反映问题,也用于平行、下行沟通情况,上下左右都可以使用,归结起来,其作用有以下四点:
(一)汇报
简报最初只单纯用来向领导同志明白、扼要地报告“重大问题的处理、工作中的重要情况和经验”的。以后,简报的使用范围虽扩大了,但上述基本功用仍然保留着,它仍然是领导部门和领导同志及时掌握动态了解下情的手段之一,它为领导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二)交流
本部门、本系统的各平行机关、单位间,通过简报可以互通情报、交流信息、介绍经验、探讨问题、协调工作、互相促进,也可以为报刊、电台宣传报道提供资料和线索。
(三)指导
下行简报,可以传达、解释上级文件精神,指导下级工作,可以在简报上直接提出意见和要求,供下级参照执行,可以表彰先进,批评后进,运用典型推动面上工作。
(四)宣传
简报不仅是信息传递的工具,也是各部门得心应手的宣传媒介,它容量可大可小,篇幅可长可短,行文可庄可谐,通过它,可以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通过它,可以传达各级领导的指示、讲话;甚至人民群众的意见、呼声,都有可以通过它编发传播。
三、简报的种类
简报的用途广泛,名称不一,种类很多,从内容看简报大体可以分成四类。
(一)情况简报
情况简报是长期编发的定期或不定期的简报,也是最常见的一种形式,主要作用是使下情上达,使上级对本部门的情况能有个全面的了解,以便从实际出发指导工作。
(二)会议简报
这是在会议期间为反映会议进展而编发的简报。通过简报,反映会议进程中的情况。内容包括:会议主要议程、与会人员反映、会议讨论热点、会议动态及会议的讲话、报告等内容和决议等。
(三)专题简报
这是在一段时间内为配合某项重要工作,比如人口普查、拆迁等专门编写的简报,“时过境迁”简报也便自然中止。
(四)动态简报
这种简报一般着重反映与本部门、本地区有关的正反各方面的情况,机密性强,是供领导研究问题、政策、制定具体措施时参阅的。有时需要向上通报,一般不下发,不交流。
四、简报的格式
简报的种类虽多,但其格式比较一致,一般由报头、文章、报尾三部分组成。
1、报头
报头部分包括简报名称、期数、编号、密级、编发单位和印发的日期等。报头设计要求美观大方,约占首页的三分之一。简报名称宜固定,不要随意改动,其位置居中,用大号宋体,或套红,或手书,以求端庄醒目。
在简报的第一页上方,中间几个醒目的大字写简报的名称:“ХХ简报”或“情况反映”等。名称下面是简报顺序号,编号下面靠左下侧是编发单位的全称,如“新星机械厂部办公室”,会议简报则是“ХХХ会议秘书处”,右下侧是简报印发的日期,如果是机密文件,在报头的左上方印上“机密”二字,是供内部阅读的,在报头的左上方印出“内部刊物,注意保存”的字样。
报头通常都是各机关、各单位预先印好的固定刊头。报头下面用一条横线与正文部分隔开。
2、文章
文章部分包括标题和正文,有时要加编者按和注明供稿者。各份材料要分开,第一页可印上目录,正文之后用一条横线与报尾部分隔开。
本体是简报内容之所在,由标题和正文组成。正文又包括导语、主体和结语三部分,有的简报还要加上编者按语。
(1)标题 简报的标题,必须恰当、醒目,使人一看就知道文章的中心内容。简报的标题有三种类型:单行标题,双层标题、多行标题。
①单行标题 用一句话作为标题。或高度概括简报的内容,或直接揭示简报的主题。如:ХХ市改革商品流通购销体制,
简洁鲜明,一目了然,看标题就知道简报写的是什么内容。
②双层标题 在正标题下面加上副标题。正题突出简报内容或意义,副题补充说明,起强化正题的作用。如:选上一个明白人 红杏一枝出墙来
ХХ商场民主选举经理搞活企业经营
正题突出内容和意义,副题补述做法和结果,一看就能对简报有个全面的了解。
③多行标题
由三行以上标题组成。上行是眉题,或说明背景,或交代形势,或烘托气氛;中行是正题,或概括内容,或突出主题,或点明意义;下行是副题或补充情提要事实,或简述结果。如:鼓励收粮人为卖粮人提供优质服务、新乡粮食仓库设职业道德奖、作风显著转变 农民拍手欢迎
眉题说明事由,正题概括内容,副题补充结果。多行标题的显著特点是容量大,且醒目。
(2)正文 简报的正文分为导语、主体、结语三部分
①导语
导语是简报正文的开头部分,通常是用极简洁明确的一句或一段话,总提全文中心或主要事实,让读者先有一个总的概念,一般要交代清楚谁(某人或某单位)、什么时间、干什么(事件)、结果怎样等内容,一份简报如果只有一段,那么第一句话就是导语;如果由几个部分或几段组成的,那么第一段就是导语。
简报导语的写法灵活多样,常为人们使用的有概述式、提问式和描写式,不管采用哪种写法,导语都有必须开篇入题、交代清楚、概括简练。
②主体
主体是简报正文的中间部分,即主干、中心部分。它紧承导语,用典型而有说服力的材料把开头总提的内容或观点具体化,起着阐述说明的作用。它通常可以反映当前情况,可以肯定已有成绩,可以介绍具体做法,可以提出存在问题,也可以上述几项兼而有之。
简报主体的写法,没有确定的方式,最常用的有三种:
叙述式——按事情发生、发展、结局的自然顺序表述。
概括式——既以典型材料,又从共性角度,点面结合进行概括反映。
归纳式——按材料性质归纳分类,按逻辑联系排列组合而构成主体。
不论采用何种方式,简报主体的写作都应该做到:a紧扣题目,紧承导语来写,主体要跟导语相一致,不能“走调”。
b主题结构安排与内容相适应,形神统一。 c选用的典型材料要确凿具体,有代表性。
③结语
结语是简报正文的结尾部分。在一般情况下,简报导语已概述了事实的结果,文末不必再作重复,主体写完,自然结束。所以,多数简报没有专门的结语,也有一些简报在结语部分用一句话或一段话概括主题。对正文的内容作一小结,以加深印象,或集中总结成绩,以强调效果;或指出发展趋势,以引人关注;或发出普遍号召,以推动工作,或补白未尽事宜,以“画龙点睛”。
简报一般不具名,必要时可以在正文右下方加括号注明撰稿人姓名或供稿单位,日期已印在简报报头上的也不另写。
(3)按语
有的内容重要的简报还写有按语,按语的作用是对简报内容加以提示、说明或评注,它代表简报编发机关的意向和要求,以引导读者注意。按语一般加写在报头主体的间隔线之下,顶格标明“按语”或“编者按”等字样。按语也可以插入正文之中,但应用括号括住。
3、报尾
报尾部分主要是注明本期发放范围——报、送、发或加发的单位名称和个人职务姓名、末一行注明印发份数,一般用两条平行横线标明是报尾部分,报尾注明简报发放范围,位置在报尾,左上方,还要注明印发份数,在报尾的右下方。
五、各类简报正文写作的特殊要求
(1)对思想动态简报正文写作的特殊要求是:第一,抓住典型,即选取有普遍意义的或突出的有教育意义的思想动态,不要把生活中的偶然现象当作必然现象;第二,定性准确,既不能只见现象不见思想,也不能只论思想而不抓住实质。要防止思想方法上的片面性,切忌无限上纲;第三,迅速及时,对倾向性情况要综合反映,对苗头性情况要及时反映,对重要性情况要专题反映,对紧急性情况要立即反映,使领导和有关部门及时了解动向,掌握情况,不失时机地采取措施处理问题。
(2)对工作简报正文写作的特殊要求是:第一,内容必须符合中央精神,贯彻党的方针政策,揭露矛盾,扶正祛邪,提出可行措施以保证各项工作沿着健康轨道向前发展;第二要围绕当前中心工作,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新经验、突出重点,一事一报,反映领导和群众所关注的事件;第三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搜集第一手材料,抓好典型,好的情况要报,不好的情况也要报,不能报喜不报忧。在材料的使用上要点面结合,既要用一些反映事物“全貌”的概括力较强的面上的材料,也要使用具体实在的“点”上的有代表意义的材料,凡写入简报的材料,必须反复核实,使其真实可靠;第四,要掌握好简报的详略程度,根据内容需要,写得概括而不笼统,具体而不罗嗦。
(3)对会议简报正文写作的特殊要求是:第一,要正确体现大会主席团或会议领导小组的意图和部署,明确会议的进程的发展方向,使简报成为大会的信息使者,对会议起到某种程度的引导作用;第二,内容真实,报导的内容都有依据,不任意夸大或缩小,对发言人的意见和基本观点,既不修饰,也不拔高;第三,要迅速及时,简报采编者要具有新闻记者的姿态和作风,善于观察思考,反应敏捷,一边参加会议耳听手记,搜集材料,一边分析综合归纳整理问题,会议告一段落,稿子立即成型,及时编印发出。
3COME考试频道为您精心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更多信息在http://www.reader8.net/ex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