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基层政法机关公务员考试行测命题结构及

发布时间: 2009-07-05 10:06:42 作者:

  【阅读提示】本文分析了基层政法机关定向招录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考试九大命题结构及高分对策。

 

  1.数字推理题型会趋向多元化,难度稳中有升

  (1)数字推理的题量。基层政法机关定向招录考试数字推理题一般有5道,预计2009年的题量将维持在5道,难度不会有所提升。

  (2)数字推理的预测分析。预计2009年的考查重点将是多次方数列、多级数列、积商数列、和差数列及其变式。

  2.数学运算题题量保持稳定,题型难易比例更加合理

  (1)数学运算题量将继续保持原有题量。

  (2)数学运算题整体难度不会加大,难易比例更加科学、合理,有利于筛选人才。

  【例1】取甲种硫酸300克和乙种硫酸250克,再加水200克,可混合成浓度为50%的硫酸;而取甲种硫酸200克和乙种硫酸150克,再加上纯硫酸200克,可混合成浓度为80%的硫酸。那么,甲、乙两种硫酸的浓度各是多少?()

  A.75%,60% B.68%,63%

  C.71%,73% D.59%,65%

  【解析】设甲硫酸浓度为x,乙硫酸浓度为y,根据题意列方程,得:

  300x+250y300+250+200=50%

  200x+150y+200200+150+200=80%解得:x=75%,y=60%,答案为A。

  【例2】某公共汽车从起点开往终点站,途中共有13个停车站。如果这辆公共汽车从起点站开出,除终点站外,每一站上车的乘客中,正好各有一位乘客从这一站到以后的每一站。为了使每位乘客都有座位,那么,这辆公共汽车至少应有多少个座位?()

  A.48 B.52C.56 D.54

  【解析】起点站上14人,第一停车站上13人,下1人;第二停车站上12人,下2人;第三停车站上11人,下3人…第十三停车站上1人,下13人。可以看出第六停车站上8人,下6人;第七停车站上7人,下7人时人数达到最多,以后递减,此时人数为14+12+10+8+6+4+2=56(人),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C。

  3.言语理解与表达题型多样,保持现有难度

  本部分主要测查考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和思考、迅速而又准确地理解文字材料内涵的能力。它包括根据材料查找主要信息及重要细节;正确理解阅读材料中指定词语、语句的准确含义;概括归纳阅读材料的中心、主旨;判断新组成的语句与阅读材料原意是否一致;根据上下文合理推断阅读材料中的隐含信息;判断作者的态度、意图、倾向、目的;准确、得体地遣词用字等等。

  【例3】随着生产的发展,人们的分工越来越细,科学与文学逐渐分开,形成了“科学界”、“文学界”。如今,分工更细了,研究科学的人,一辈子只限于某一学科、某一专业,甚至某一专题,这样,“隔行如隔山”,常使人的视听囿于很小的天地,成为分工的奴隶。

  这段话直接支持了这样一种观点,即()。

  A.生产的发展,导致“科学”和“文学”的分开

  B.文与理密不可分,学文的应该懂点“理”,学理的应该懂点“文”

  C.文理分科是必要的,但各自不应画地为牢,研究者应该文理兼通

  D.要同等地对待文科和理科,既不能重文轻理,也不应重理轻文

  【解析】第一句话的主要意思是生产的发展导致“科学”与“文学”分开,第二句话主要是说分工太细,使研究科学的人研究范围窄,成为分工的奴隶。综合起来,作者的意图是支持分工,但研究者应该扩大视听、文理兼通。故C正确。A片面,B、D错误。

  4.图形推理题型多样

  图形推理的题量为5道。在复习图形推理时,考生要重点掌握其中的规律。

  5.定义判断题量保持稳定,考查内容更加体现公平原则

  作为判断推理部分中的必考题型,定义判断所涉及的考查内容越来越广泛,出现在考试中的定义有很多是考生闻所未闻的,因而对于广大考生来说也就越加体现其客观性、公平性。

  【例4】 “循环经济”本质上是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而不是机械论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特征是低开采低排放高利用。

  下列不属于循环经济做法的是()。

  A.退田还湖,退耕还林 B.变单程式经济为循环式经济

  C.变消耗型经济为休养生息型经济 D.变储备型经济为增长型经济

  【解析】关键词:“运用生态学规律”,“低开采、低排放、高利用”,由此可知D项不属于循环经济的做法。故本题选D。

  6.类比推理题

  【例5】 酸奶∶奶酪

  A.木头∶桌子 B.豆浆∶豆腐

  C.干冰∶冰块 D.土壤∶沙尘

  【解析】酸奶与奶酪都是以鲜奶为原料,一种为液体,一种为固体,与之逻辑关系最相似的是豆浆和豆腐。故答案为B。

  7.事件排序题

  事件排序是基层政法招录考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广大考生对这一题型要认真复习。

  【例6】(1)体育明星成为体育产品的形象代言人

  (2)体育产品想加大宣传力度

  (3)体育明星有很强的感召力

  (4)需要形象代言人

  (5)体育产品知名度提高

  A.5-1-4-3-2 B.2-4-3-1-5 C.3-1-5-2-4 D.4-1-5-3-2

  【解析】此题讲述的是体育产品加大宣传的过程。“体育产品想加大宣传力度”是目标,“需要形象代言人”是途径,“体育明星有很强的感召力”是实现目标的条件,“体育明星成为体育产品的形象代言人”是“体育产品知名度提高”的原因。本题正确答案为B。

  8.常识判断全部考查法律知识

  基层政法人员招录考试中常识判断的题量预计为20道,主要考查法律类知识。在试题侧重点上,将考查对知识点的综合运用。

  【例7】 下列不属于民法调整的社会关系的是()。

  A.甲、乙两公司之间发生的租赁合同纠纷

  B.胡某与其弟弟之间因继承发生的纠纷

  C.杨某与其供职的公司之间发生的知识产权纠纷

  D.赵某与某行政机关因罚款数额发生的争议

  【解析】依据《民法通则》第2条的规定,民法调整的对象为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D项属于行政处罚,所以不属于民法调解的范围。故本题选D。

  9.资料分析题题量不大,难度不会增加

  以往的资料分析题为分为表格、图形、文字三种类型,共10个小题。预计整体难度不会提高。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内容结构

部分

内容

题量

(道)

时限

(分钟)

测试目标

数量关系

15

15

基本数量关系的快速理解和计算能力

言语理解与表达

15

25

中文词句含义的理解与掌握、对文章段落的准确理解能力

判断推理

20

25

图形推理、定义判断、类比推理、事件排序等基本的能力

常识判断

20

10

对基本法律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资料分析

10

15

较简单的图、表、文字资料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合计

80

90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虽然对于考生来说存在着很多挑战,但是取得高分并不是没有可能的。我们的高分对策并非投机取巧,告诉考生一些可有可无或根本不现实的方法,而是在多年从事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命题和研究工作的经验的基础上,经过论证和分析而得出的结论,需要多方面的努力才可能实现,具有科学性和有效性。

  要想获得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考试的高分,必须从复习阶段就开始打下很好的基础,甚至到了考场上,无论是在心理还是答题战术上,各方面都做得好才会取得好的考试成绩,下面就从各个应当注意的方面来谈获取高分的对策。

  1.讲求答题方法,避免被动

  之所以将这一条放在首要位置,正说明它的重要性。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每道试题都有它的特点,更有它的答题规律。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考试对考生来说虽然是一个挑战,但并非命题者在故意刁难考生,一定要让考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答不完题,而是考查考生处理压力和困难的能力。

  每种题型都有它的答题方法,这是考生想要获取高分所必须掌握的。这种方法一定是有效的,既能节约时间,又能保证正确率。例如定义判断,要抓住关键词或关键句,选项中有一处不符合关键词或关键句的应立刻被排除;事件排序题,很多时候往往确定首、末项便能很快选出答案,无需一个个逐条分析;再如,有的数学运算题,看似复杂的题干,只要找对方法,很快就可以选准正确答案。例如:

  一盒巧克力和一瓶蜂蜜18元,一包泡泡糖和一袋香肠11元。一包泡泡糖和一瓶蜂蜜14元。一袋香肠比一盒巧克力贵1元。这4样食品中最贵的是什么?()

  A.泡泡糖 B.巧克力 C.香肠 D.蜂蜜

  【解析】本题正确答案为D。题目中有4样食品,有5个数字,看似繁琐,但只要方法正确,马上可以得出答案。18+11-14=15(元),这15元就是巧克力和香肠的价格之和,因为香肠比巧克力贵1元,则可知香肠为8元,巧克力为7元,18-7=11(元),为蜂蜜的价格,14-11=3(元),为泡泡糖的价格。比较可知,蜂蜜最贵。

  因此,考生在复习准备阶段一定要掌握试题规律和答题方法,这将给提高答题速度和保证正确率带来很大益处。如果没有答题方法而是被动地做题,就会被干扰信息所迷惑,这样既耽误时间又不能保证正确性,完全“受制于人”,与其如此,不如在考前对题型特点了解通透,答题时方能完全掌握主动权。

  2.日常积累,滴水穿石

  许多领域内的名人最终走向成功都是付出艰辛的努力和全面准备的结果,任何一个有高超技艺的人都是经过长久磨炼造就而成的,一心希望投机取巧和走捷径的人并不能总是获益,基层政法机关定向招录考试的道路更是如此,指望临时冲刺和走走停停的人要想取得高分是不可能的。简言之,要想获得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高分,必须付出长期的努力,只有练就扎实的基本功,在考场上才会如鱼得水,成为真正的强者。

  3.良好的心态,胜算的基石

  从大量的实践案例来看,考生要想成功通过这一测验,必须有一个能够将自身所储备的知识技能在考场中得以最充分地发挥出来的基本心理保证,如果这个保证存在一定的缺陷,就可能影响知识技能的良好发挥和充分展示,进而影响到具体解答一个试题的质量和整个应试效果。

  根据多年的考试经验,我们可以知道,考试时保持适度的紧张是有一定帮助的,可以让自己更加集中注意力,态度更加积极。然而过度紧张或者焦虑毫无疑问会导致考试的失败。考生对于考试这个问题应当给自己一个正确的心理暗示:那就是,大家都走一条路,我走不好,别人也不一定能走好,不如放松心情,以一个积极、冷静的心态去面对,不给自己设定任何遥不可及的目标,自加压力。许多考试的成功者也经常谈到良好的心态所带来的帮助。

  总之,良好的心态可以帮助考生最终通向成功,能够使自己正常甚至超常发挥出原有的水平;反过来说,如果考生在功课上做了充足的准备,但是心理应变能力脆弱或者忽视了对心态的调适,最初所做的努力也会付之流水。

  4.细微之处见真经

  在把握了以上三大方面内容之后,考生如果在一些细节问题上能够有更良好的把握,也能对获取高分带来很大帮助。

  (1)考前认真研读考试大纲

  在每一年的考试开始之前都会颁布一个法定性的文件,即基层政法机关定向招录培养公共科目考试大纲,这是关于考试信息最准确的一个文件,一切都要以大纲为准,考生切记这一点。

  大纲中的内容公布后在考试中就不会再有变化,考生因此可以放心。考生应将考试大纲中的内容研究透彻,将大纲中的试题类型和特点做细致的掌握。这样有助于考生把握一个正确的方向,不至于偏离考试要求。

  (2)答题原则——先易后难

  根据多年的经验和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特点来看,做题坚持先易后难的原则可以保证成功率。如果一定要坚持把一道难题做出来而因此耽误了大量时间,这在考试中是非常不可取的,会导致剩下的大部分试题无法做完;反过来,如果先将容易的题做完,等在剩余的时间内回头做较难的题,反而会大大提高分数。

  另外,考生应当在这一点上保持头脑清醒,即答题重的是质量而非数量,无论做哪一题,都首先要保证该题的正确率,而不是急于将题做完,这才是明智之举。

  (3)注意考场要求,把握考试时间

  考场中有严格的程序安排和规则要求,考生一定要在考前了解相关要求,并在考试中严格照办,否则会影响考试成绩。

  考试时间是考生必定要在考试前进行统筹安排的问题,如果丝毫没有计划和安排,在考试中遇到因时间紧、答不完题而造成心慌意乱的情绪就很正常了。考生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对答题的先后顺序和每一题大概所需的时间作出预先的时间分配,如果超过了这一时间却无法很快做出答案,那么,考生应当很快转向下一道试题,顾全考试大局,不被樊篱所阻挡。

  (4)重视直觉和第一反应,避免狐疑多虑、犹豫不决

  当面对有些难以抉择或者很难区分选项的试题时,应要重视直觉和第一反应,避免狐疑多虑、犹豫不决。事实上,考试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这样的情况:针对一个问题,想到了好几种可能情况,觉得几种答案都对但又只能选一种,考生往往会犹豫不决,最后,只有瞎猜一个答案。在这种情形下,建议考生采纳先入为主的方案,重视并适当应用直觉。直觉是以过去的体验和知识积累为基础而产生的,故有一定的正确性,它比随意瞎猜要有效。

读书人网 >能力指导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