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2010国家公务员考试:图形推理(三)

发布时间: 2009-08-04 09:34:43 作者:

节选自:《华图公考十年蓝皮书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下)》

  作者:董丽丽 沈栋 苏立 姚璐

  

  【例1】.(2009年国考68)

  [参考答案]:A

  [考生质疑]:这类题图形数量多,图形构成又比较凌乱,如何能够快速的找到解题思路?

  [名师纠错]:这道题考查的是图形属性中的曲直,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每个格中都有两个相互叠加的图形,并且两个图中前面的图形都由直线构成,因此,答案A符合此规律。很多考生将本题错误的理解成为考查每个格中两个小图的位置关系,这样不仅造成错选,而且耗费了大量的做题时间。实际上,这是出题人常设的一种陷阱,想要准确、快速的得出答案,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如何判别此题考查的是图形的何种变化。常见的图形题考察点有四个方面,数量、位置、样式和属性。根据图形组成是凌乱、相同或是相似可以很快的判别出考察点。位置变化类题的特点是元素组成相同,本题明显不符合位置类题型的特点,因此,考生在了解到这一点之后,可以首先将位置变化排除。这样就可以节省大量的做题时间。

  【例2】.(2005年国考B类55)

 [参考答案]:D

  [考生质疑]:如何对复杂图形做出正确、快速的判断?

  [名师纠错]:本题考查的是图形的属性,具体考点为单图对称。经过观察可以看出,前三格中的图形均为轴对称图形,后三格中的前两格为中心对称图形,因此,答案应为中心对称图形D。此题容易造成误选的地方是A选项,有一些考生误将A图形也看作中心对称图形。这也是出题人利用结构复杂的图形设置的解题障碍。如何辨别一个复杂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方法是先确定此图的中心点,之后由这一点任意引出一条直线,那么这条直线与图形相交的每个点都相对于中心点对称。

  【例3】.(2004年国考B类54)

  [参考答案]:D

  [考生质疑]:这道题的考察点是什么?

  [名师纠错]:本题属于属性类,具体考点为图形的发散和汇聚。前四格中的图形属性分别为发散、汇聚、发散、汇聚,由此推知,答案应为具有发散性的D选项。

  【例4】.(2006年云南50)

  [参考答案]:D

  [考生质疑]:这道题的考察点是什么?

  [名师纠错]:这道题属于属性类,具体考点为平面和立体图形。前三格的图形都属于平面图形,后三格为立体图形。

  【例5】.(2004年国考A类54)

  [参考答案]:D

  [考生质疑]:为什么选D不选A?

  [名师纠错]:这道题是位置与数量复合型,具体的考点是位置周期与局部数量变化。图中1、3格图形中最上方的箭头方向向上,2、4格中的方向向下,随着所在格的位置不同而发生周期变化,由此推知第5格应与1、3格方向一致。同时,观察个图形下方的小线段,发现条数随着格数的递增而递减1,并且递减的方式是左右交替相减,同时左边从下自上减少,右边自上而下减少,由此,选择答案D。许多考试由于时间紧,只考虑了上面小箭头的位置变化,忽视了下方小线段递减的方式,从而错选了A。这就要求考生在平时做题的过程中注意图形变化的细微不同,同时,进行答案与答案之间的对比。

 重点题突破部分

  【例1】.下面四个所给的选项中,哪一选项的盒子不能由左边给定的图形做成:(2008年65)

  [参考答案]:C

  [考生质疑]:对于折叠题来说,空间想象力有所欠缺的时候如何找到解题思路,有没有不需要空间想象力就能够快速、有效解题的方法?

  [名师精讲]:本题的考察点是空间重构类中的折叠问题,主要考查考生空间重构的能力或是对特殊面、相对面和相邻面等图形信息的掌握和判别能力。此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判别由三个三角形构成的两个特殊面的关系。从题中很容易看出,三个三角形构成的两个面分别位于由三个长方形构成的面两边,属于相对面。根据相对面有且只有一个面能够被看到这一点,可以得出答案C为正确答案。其实,绝大多数的空间重构类题型都可以依据特殊面、相邻面和相对面三个方面快速解题。具体参照本节的知识点清单。另外,一些考生没有找到特殊面和相对面的判别途径,耗费了较多的时间。另外,有相当大的一部分考生则是审题错误,没有看到题干中要求的是“哪一选项的盒子不能由左边给定的图形做成”,从而错选了可以折叠成的选项。这也是出题人常设的一个陷阱,特别是在江苏等省份,图形题中的否定性题干经常出现。因此,考生在审题过程中一定要多加注意。

  【例2】.(2007年国考65)

  [参考答案]:A

  [考生质疑]:图形看上去应该是螺旋体的位置变化,可以为什么怎么找都找不到规律?

  [名师精讲]:这道题属于位置变化类中的翻转。图中第一行中的第二个图形由第一个图形翻转而来,第三个由第二个翻转而来。第二行和第三行同理。因此,答案为A。这道题的考点在于如何判别旋转和翻转。很多考生没有找到正确的解题思路,错误的理解成为位置类中的旋转,从而造成错选。本题中的螺旋图形属于旋转和翻转中的易混图形,与此相似的还有L型、S型等,如何判别这一类图形的旋转和翻转成为考生的一个难点,解决这一类问题可以运用时针法。关于这一方法详见本节知识清单。

 【例3】.(2006年国考58)

  [参考答案]:C

  [考生质疑]:如何正确正确区别L型的旋转和翻转?

  [名师精讲]:这道题属于平面重构类。平面重构类需要考生选出经过平移或旋转能够得到题干中所给图形的选项。本题中的C选项中左边部分由两个小图形组成的矩形旋转180度,即为提示框中的图形的倒置,因此C选项正确。这道题中的L型与2007年国考65题中的螺旋图形以及S型等都属于考查旋转和翻转的易混图形,具体解题方法见本节知识清单中的时针法。

  【例4】.(2006年国考53)

  [参考答案]:C

  [考生质疑]:如何快速判别三角形和箭头的组合的位置变化规律?

  [名师精讲]:这道题属于位置类,考点为图形的旋转与翻转。图中第一行和第二行中三角形的变化规律是第一个三角形翻转得到第二个三角形,第二个经上下翻折之后得到第三个。因此,答案为C。此题的误区在于三角形和小箭头的设置使考生在很短的时间内很难判别出如何旋转或翻转,从而造成误选。采用时针法可降低解题难度。

  【例5】.(2004年国考B类52)

  [参考答案]:A

  [考生质疑]:这种三个点和一个小线段的图形很难判断旋转的角度,该如何处理?

  [名师精讲]:这道题属于位置类,具体考点是图形的旋转。前四格的图形每一个皆为前一个旋转135度得到,因此,答案为A。本题的易错点在于考生在辨别三个小圆如何旋转的过程中很难准确处理小圆与线段的位置变化。解决方法是将小圆和线段转化成一个统一的箭头,以便更为直观地观察旋转规律。这种简化方法也可以用在其他复杂的图形位置类变化的判别中。

 难解题突破部分

  【例1】.(2007年国考63)

  [参考答案]:D

  [考生质疑]:这道题为什么整体看不出规律?

  [名师提示]:本题属于数量类,具体考点为直线的数量关系。各图形中所含的直线段的数量如图所示,由此推知,从竖列来看,每一列的前两格相减等于第三格的数量,第三列中8-3=5,因此,答案为D选项。本题的考察点有3方面:其一为九宫格的竖列推理路线;其二是竖列内的数量运算,也就是前两格相加减结果为第三格,除此之外,还有前三格相加减结果在题外的规律;其三为圆的取舍,这里圆被看作曲线,首先应该数的是曲线和直线的总数量,整体无规律之后别忘了数直线段的局部数量,也就是“整体无规律看局部”的推理路线。

  【例2】.(2007年国考64)

  [参考答案]:A

  [考生质疑]:从行推理和从列推理似乎都有规律,到底应该用那一个规律呢?

  [名师提示]:这道题属于数量计算类。通过观察可以看到,此题的元素组成凌乱,属于数量类,同时又都是连通图形,因此属于面的数量变化。第一行的面个数为3、2、3,第二行的面个数为1、3、4,经过推理可知前两行面相加的结果都为8,由此可以推知第三行面相加的结果也应为8,因此,答案为A。本题主要考查了考生对元素种类的提取以及元素数量的变化规律的推理能力。而有许多考生没有判别出此题考查的是面的个数变化,或者没有推理出正确的面个数变化规律。比如,网上有些错误答案给出的数量变化规律为从对角线的角度推理,第一条对角线的面个数都为3,由此推知第二条对角线的面个数也都应该为3,因此错选了B答案。这个思路乍看上去也有道理,其实是有问题的。从逻辑角度考虑,图形的整体规律要优于局部规律,对于九宫格的题来说,考生需要找的是9个格的共同规律,而不是其中的某几个格的共同规律。因此,看对角线的时候考生需要看包含了所有图形的对角线规律,而不能只看其中的5个格。

 【例3】.(2007年国考62)

  [参考答案]:A

  [考生质疑]:这道题应该是考出头的小线段的数量,可是怎么看也找不到规律,怎么办?

  [名师提示]:这道题属于数量规律推理类。由观察可以看到,图中每个格中出头的小短线段数如图所示,从列的变化可以看出,三列的数字首尾相接,组成1、3、5、7、9、11、?、15、17的一个等差数列,因此,答案为A。本题的考点是九宫格题型中的S型推理路线。许多考生没有掌握S型推理路线,从而造成错选。S型推理路线也是2007年之后,公务员考试中九宫格类题型新增的一个考察点。如果只以历年的真题作为复习重点,而没有系统的从理论体系方面复习的考生,很难找到正确的推理思路。这是九宫格题型中推理路线的一种,除此之外,还有横行、竖列、对角线以及O型推理路线,在本篇中都有相应的题目收录,同时,在知识清单中也做了相应的总结。这类题目是国考和山东、浙江、江西等一些公务员考试重点先行城市比较成熟的图形,而其他地方的考题中还没有大规模涉及,因此,很可能成为地方性考试的一个热点,请考生加以注意。

  【例4】.(2007年江苏43)

  [参考答案]:C

  [考生质疑]:这道题考察的是对角线型推理路线吗?

  [名师提示]:本题属于属性类,具体考点为图形的封闭和开放。由3、5、7格组成的对角线所含的图形皆为封闭图形,与其平行的2、4格组成的连线中所含的图形皆为开放,6、8格组成的连线中所含的图形也为开放图形,因此,符合对角线型规律,有1为封闭图形可知C也应为封闭图形。此题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只考虑3、5、7和1、5、9两条对角线,这两条对角线并不能完全的确定整体规律,只有确定俄2、4、6、8也都存在规律才能应用对角线规律推理路线。

 【例5】.(2003年国考B类25)

  [参考答案]:B

  [考生质疑]:为什么看不出来这道题考查的是什么?

  [名师提示]:本题属于属性类,具体考点为隐性属性——重心的变化。观察可知,前三格中的三个图形重心所在的位置分别为偏下、中央、偏上,后三格中的前两格重心位置分别为偏下、中央,因此,B答案中图形的重心位置位于图形的偏上方,符合题中所给规律。许多考生将注意力集中于形状、曲直、对称等图形的外在属性,而忽视了图形的隐性属性,从而造成错选。具体应对策略是系统化的复习图形的知识点,比如,图形的属性类包括显性属性和隐性属性两大类,显性属性又包括曲直、对称、开放封闭三类,隐性属性包括重心、对称轴两类。有了这样一个体系,无论是否做过此类的真题或练习都能够做到胸有成竹,临阵不慌。

读书人网 >能力指导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