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2010年考研政治哲学基础班讲义第四讲:

发布时间: 2009-10-17 09:28:19 作者:

第四讲 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其他考试科目的关系

学习、复习提示

201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理论课的考试科目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简称原理、概论、纲要、基础、时政)。这五门课程可以概括为一个统领,三个层次:以党中央的新精神、新思想为统领,三个层次一个叫基础理论课,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一个叫历史课,包括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一个叫规范课,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最基础的理论。本阶段的学习除了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最基本的原理外,同时也需要宏观、整体地了解其他考试科目的重点。

第一节 形势与政策

形势与政策主要是考查现阶段党中央的新精神、新思想,这也是其他课程命题的指导思想和统领。

一、学习和掌握胡锦涛总书记2008年12月18日讲话的新精神、新思想

在《高分指南》中对讲话的新精神、新思想已有说明。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理论讨论会上,中央领导同志要求紧密联系干部群众的思想实际,深入回答六个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为什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而不能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为什么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不能搞资本主义?为什么要坚持基本经济制度而不能搞私有化或“纯而又纯”的公有制?为什么要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而不能搞“三权分立”?为什么要坚持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而不能搞西方多党制?为什么要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而不能走回头路?

这“六个为什么”涵盖了指导思想、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发展方向等重要方面,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性问题。

二、 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主要思想与精神

(一)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也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十分繁重。

综观国际国内形势,我国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挑战与机遇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面和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我们完全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克服困难、迎接挑战。

(二)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着力转变发展方式、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着力深化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着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

(三)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4.6%以内;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4%左右;国际收支状况继续改善。这里要着重说明,提出8%左右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综合考虑了发展的需要和可能。在我们这样一个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要扩大城乡就业,增加居民收入,维护社会稳定,就必须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只要政策对头,措施得当,落实有力,就有可能实现这一目标。

(四)做好今年政府工作,必须把握好以下原则:一是扩内需、保增长。二是调结构、上水平。三是抓改革、增活力。四是重民生、促和谐。

(五)

1. 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2. 积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增强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3. 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4. 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5. 继续深化改革开放,进一步完善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6.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7. 推进政府自身建设,提高驾驭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能力。

三、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

国家主席胡锦涛在2009年新年贺词中指出:60年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揭开了中华民族发展历史新纪元。60年来,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同世界的关系也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科学社会主义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的关系

哲学是基础,政治经济学是应用,科学社会主义是结论。

二、逻辑结构

政治经济学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四章和第五章的内容。第四章、第五章主要讲资本主义的形成、本质及发展变化。其中第四章讲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第五章讲资本主义的发展的历史进程。这两章运用马克思主义揭示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分析人类社会,揭示资本主义的本质、基本矛盾、经济规律,以及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代替的历史必然性,同时揭示了当代资本主义发展中出现的新变化及其原因,阐述如何看待这些新变化。

科学社会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六章和第七章的内容。第六章、第七章主要讲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和共产主义一定会实现。其中第六章讲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第七章讲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这两章运用马克思主义揭示的唯物辩证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分析人类社会,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一般特征,以及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长期性和社会主义社会必定胜利、共产主义一定实现的历史必然性。

三、重点内容

政治经济学的重点内容是: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论。

科学社会主义的重点内容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重要性、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正确理解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关系。

第三节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一、逻辑结构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总论。主要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产生的理论成果及其这些理论成果的精髓。第二部分是毛泽东思想体系中的两个特殊内容。主要讲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和经验以及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和经验。第三部分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容。这一部分可以分为四个相对独立的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个基本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祖国完全统一和外交政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

二、重点内容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点内容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改革开放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第四节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一、逻辑结构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就是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和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两大历史任务而奋斗的历史。分为三编:上编是从1840年到1919年,中编是从1919年到1949年,下编是从1949年到2007年。

二、重点内容

1.掌握外国帝国主义入侵中国及其与中国封建势力相结合给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掌握近代中国面临的争取民族对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富强即现代化这两项历史任务。

2.掌握近代以来中国的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而进行的艰苦探索、顽强奋斗的历程及其经验教训。

3.联系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国内外环境,掌握中国共产党走上以共产党为领导力量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4.通过国情、国史的学习,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第五节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一、逻辑结构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包括两大部分的内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和社会主义法律

教育。

二、重点内容

核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这个核心基础上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律观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