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言语理解与表达基础知识(实词)及基本

发布时间: 2010-07-28 10:56:13 作者: dakuo

编辑推荐:

数量关系基础知识及基本题型讲解

资料分析基础知识及基本题型讲解

2010年政法干警行测备考:言语理解经典真题解析

2011年政法干警考试选词填空快速答题技巧  

  一、 言语理解与表达的概念

  言语理解与表达测验,主要测试应试者对现代汉语的理解与表达能力,这种能力主要是针对应试者的书面理解和表达能力,侧重于考查应试者在言语理解的正确性、言语表达的规范性、言语表达的准确性与完整性等方面的能力。因此,应试者一定要提高自己言语理解与表达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和公务员素质的要求。

  二、 言语理解与表达题型分析

  言语理解与表达能力,是一项综合性的实践能力,它要求应试者正确理解字词、语句、段落、全文的含义,并准确地表达出来,所以应试者必须有较强的言语综合能力,才能在测验中立于不败之地。通过对近年来测验试题的分析,可以看到,在言语理解与表达测验中,共有四种题型,分别是:词语替换、选词填空、语句表达、阅读理解。应试者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以提高自己的应试水平。

  三、 言语理解与表达解题技巧

  言语理解与表达能力是一项综合性的实践能力。应试者在强化训练和正式考试中可能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应用形式和考查题型。根据近几年来在该项测验中出现过的各种题型形式,应试者应当在各种类型的强化训练中提高其在言语的理解和表达等方面的能力,而且只有当应试者在真正获得了较强的言语综合能力之后,才能在变化多端的考试中立于不败之地。基于以上考虑,我们就以下四种题型(词语替换、选词填空、语句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适当地分析,并尽可能地为应试者提供丰富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一) 词语表达

  1. 词语替换

  词语替换的目的是考查应试者对语句中某一重要词语的理解能力:即应试者能够熟练而准确地运用同义词或者近义词来对句子中的重要词语进行替换。出题方式通常是给定一个完整的句子,在该句子里比较重要的一个词下画一道横线,然后给出可供选择的四个同义词或近义词,选出一个与句意最为接近的词语来替换画线的词语。

  解答词语替换这种题,首先需要应试者准确地理解句子的含义和画线词语的含义;其次要求准确分析所给词语的含义,从而选择出最符合句意的词。

  作为应试者,应清楚做这类题是有一定技巧的。一个原则:用所选定的词语替换画线之词语后,句子的含义基本一致。基本要求:替换之后的句意与原句意一致,同时替换的词在整个句子中要协调,要符合原句的语境。所要指出的是,近几年的考试题目中,词语替换题越来越少,可以预见,未来的题目中也许不会有此类题目。但词语替换作为言语理解与表达的一个基础,应试者还是应将这种题型的训练作为提高自己语感与理解能力的一个训练手段。词语替换要求应试者能够准确迅速地理解考题中画线部分指定的词语,同时能够对所提供的四个选项进行区分,找出它们之间的相同语义和不同语义,然后迅速选定一个进行替换。

  下面,通过一些典型的例题来具体分析一下词语替换的要求与方法。

  (1)老张是一个非常(诙谐)的人。只要有他在,大家总是乐呵呵的。

  A.动人 B.和谐 C.风趣 D.可爱

  【解析】句中的“诙谐”一词主要是指老张这个人说话幽默,与“风趣”是同义词,因此两个词语可以互相替换。

  (2)为了查清事实真相,掌握第一手材料,记者们又连夜(采访)了几位知情者。

  A.拜访  B.寻访 C.访问 D.走访

  【解析】几个选项中都有“访问”的意思,但只有“走访”更符合原句中“采访”的原义,所以比较理想的答案是D。

  (3)领导的心理是想让人(尊重)他,特别是在一些大众场合,领导者都很注重自己的形象。

  A.崇拜 B.敬仰  C.佩服 D.尊敬

  【解析】在四个选项中,“崇拜”和“佩服”都不恰当,“敬仰”又有些太夸张,只有“尊敬”和“尊重”的意思最接近。

  其实,在做词语替换题时,关键是能够准确而迅速地把握每一个选项的词义。一般来讲,不管同义词还是近义词,四个选项中要么其中3个意思接近,另一个词汇的意义相应突出一些、与原句中的词汇意义接近,而这种题做起来容易一些;要么四个选项各有各的意思,这种选择难度就稍微大一点。这种题型主要是在词义的相互干扰上做文章。只要应试者不被这种词义干扰所迷惑,保持清醒的头脑,善于去伪存真,识别真相,能够在读懂语句的同时找到较好的第一感觉就行了。如果实在是拿不准的话,不妨把每个选项都逐个放到语句中去,然后用心去念每一个句子,或许就能找到感觉。虽然近年来这种题型很少在考题中出现,但从应试者在言语综合能力方面的训练和提高的角度来看,还是应当把这种题型的训练作为基础,以提高自己的语感和应试的基本技巧。词语替换练习,解答的关键是用你所选定的词语替换原句中画线部分的词语之后,原来句子的意思能够基本保持不变。因此,不仅要求原句中的词语与用来替换的词语在意义上相同或相近,即是同义词或近义词,而且要求两个词语所适用的语言环境也尽量一致。

  2. 选词填空

  这种题型主要是考查应试者对词义的辨别分析能力。公务员考试中这类题目已经成为主流题型,应试者必须掌握。选词主要是一些同义词或近义词,从所给的几个词中找出一个和所给句子句意符合的词。填入空格的词,必须使句子看起来完整,句意表达清楚。如:

  “我愣在那儿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四个给出的词为:

  A:不知所措;B.不知所云;C.忘乎所以;D.不辨东西。

  根据句意,选A可使句意完整。应试者应注意,答选词填空这类题目,一定要提高对同义词或近义词分析、辨别能力。它采取的是虚空待填的考查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难度要大于词语替换。

  对待选词填空这类题,关键点在于应试者必须拥有大量的词汇储备,对常用词的词义、词的用法、词的结构、词的惯用句式应了如指掌。其次,应试者应将每个词和句意环境联系起来,即在句子中分析、理解词义,这样才能对词义把握得更准确一些。第三,应试者应加强自己的语感练习,可通过多读、多写来达到这个目的,古人云:“书读千遍,其义自见”,即讲的是语感增强后,含义便会豁然开朗、拨云见日。同第一种题型相类似,选词填空题也是考查应试者因词义相同或相近而造成相互干扰的情况中对不同词汇的辨析能力。只不过因为缺少了句中的参考词汇,难度稍微大了一些。

  我们知道,“字不离词,词不离句”,一个词只有应用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才具有确切的意义。换句话说,只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才能把一个词汇理解得准确、具体、透彻。因此,对付这种题型的一个关键是应试者头脑中应当拥有大量的词汇,而且对常用词汇的词义、用法等等都是比较熟悉的;

  关键之二是应试者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里迅速而准确地把握整个语句试图表达的意思,也即应当有比较好的语感才行。解答选词填空,应试者一靠理解句义、词义,二靠语感,三靠尝试,即在无法确定的情况下,将每个词都放在空里尝试一下,默念一番;看哪个更通顺、更自然,则选择该词;如果一个词放在空里看着别扭、读着绕口、生硬,便不能选择该词。这种逐一尝试的方法,也可称作排除法。

  在这种题型的训练中,语感的强化主要是靠诵读来获得,也就是把每一个词汇放到句子中去,然后默默地诵读一遍或几遍,直到找到语感为止。这是解题的技巧之一。同样重要的是,对每个词汇的准确理解是准确答题的基本条件。如果连词汇的意义都把握不准,是很难做出正确的选择的。因为对词义的正确辨析必须建立在对每个词语的词义的理解基础上。当然,在本测验中,出现的词汇都将是一些主要的常用词,而不会出现偏僻的词汇。词汇量的增加与对词语的运用能力,尤其是语感,必须靠日常的训练和积累。

  下面通过一些实例来说明选词填空这种题的解答思路

  例题1:中国古塔的建造,其规模之大,分布之广,数量之多,在古代建筑中是( )的。

  A.首屈一指 B.屈指可数 C.空前绝后 D.史无前例

  【解析】此题的题意指中国古塔各方面在古建筑中都是其他建筑无法比拟的。答案A“首屈一指”可说是一个最佳的选择,其他三个答案都与题意不符。

  例题2:天山绵延几千里,不论高山、深谷,不论草原、森林,不论溪流、湖泊,处处有丰饶的物产,处处有的美景。

  A.美丽  B.奇丽 C.艳丽 D.绚丽

  【解析】此题只有选择“奇丽”才能使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最准确完整、连贯。虽然美丽、绚丽、艳丽都可以用来形容自然景色或景观,但绚丽是灿烂美丽的意思,艳丽为鲜明美丽的意思,用于此处均不够贴切。若用美丽,则最后一句话就变成“处处有美丽的美景”,更不合适,所以只有“奇丽”最准确。

  例题3:如果你不压抑自己的情绪,而表现出得意洋洋的姿态,很容易引起旁人的嫉妒。

  A.故意 B.刻意  C.决意  D.有意

  【解析】在所给四个选词中,似乎都可以填空,但仔细分析后会发现,A“故意”一词有些牵强,C“决意”并非一个常用词,D“有意”流于口语化,所以权衡的结果,应该用B,“刻意”一词。

  选词填空,一般是先呈现一个句子,在某些关键词的地方已经留出空格,要求你从题后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填入句中空格处,从而使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最准确、最连贯和最完整。

  实词剖析及真题点拨

  实词是指意义比较具体的词。汉语中的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在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中,一般考查的是名词、动词、形容词,而对后三者的考查相对较少。且实词主要侧重考查近义词、同义词的辨析,词语间的搭配等,我们在解答实词题型时,重点在分清出题的角度,在考查角度上一般可以有如下命制方向。

  一、从词义范围上辨析

  在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中所考查到的词语,其词义范围主要体现在词义大小、词义轻重、词义侧重点三个方面。

  第一,词义大小。一般来说,不同的词语有着其不同的使用范围,如“平凡”和“平庸”,两个词语都是指“一般的,不突出的”,但是“平庸”多指人,或者人的所作所为;而“平凡”则不仅限于人,还可以用于事物等多个方面。

  第二,词义轻重。有的近义词之间基本意义相近,但是词义程度的轻重有所不同。一般来说,词义的轻重主要是意义相近的动词、形容词表现出来的差别,有的词语适用于比较重要的,较大的事物,有的则适用于一般性的事物;有的表示的程度深、性质重,有的则表示的程度浅、性质轻,这就是词义的轻重。如“放纵”和“放任”,两个词都有“不加以管理,让其任意所为”的意思,但是在词义程度上“放纵”要比“放任”重得多。

  第三,词义侧重点。不同的词语,尽管意义差不多,但是其语义上的侧重点却不一定相同。如“事变”和“事故”,两者都可以指突然发生的某一事情。但是“事变”侧重在“变”上,意指那些能够对社会产生巨大影响,而造成某些重大改变的事件,多用于政治、军事等大的方面;“事故”则侧重指以外的损失或者灾祸,多用于一般性的生产、工作、生活、交通等方面。

  例题1.

  随着广播、电视和报纸等大众传媒进入千家万户、覆盖城乡,其对社会舆论的影响力

  扩大,越来越成为广大群众的主要信息来源,在很大程度上______着社会舆论。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日益 影响 B.逐步 控制

  C.渐渐 干扰 D.不断 引领

  【解析】本题从词义大小和轻重上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应结合上下文语境。由“主要”、“很大程度”可知,该影响力扩大的速度快、规模大,“逐步”、“渐渐”显然语义过轻,显得过“慢”,排除B、C项;“引领”侧重于讲发扬、带领某一个好的事物发展,而“影响”的词义范围比“引领”更宽泛,用在该句中更符合句意。故选A。

  例题2.

  近现代西方科学与人文两种文化经历了融合、冲突和消解三个时期,反映到教育理念上也相应地经历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相互_______、越走越远和共同反思三个阶段。这一历史发展表明,过分强调科学文化和科学教育,必然导致对人文的________;而过分强调人文文化和人文教育,也会带来对科学技术的漠视。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渗透 排挤 B.结合 无视

  C.渗透 轻视 D.结合 限制

  【解析】本题从词义大小上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结合”突出表示事物的相加、合成,而“渗透”除了表示事物之间的相加外,还能表示互相吸收、借鉴之意,其词义比“结合”更为宽泛,第一个横线显然填入“渗透”更合适,由此排除B、D项;在选用第二个词的时候,可知该词应该是与后文的“强调”相对应的,“轻视”更恰当。故选C。

  例3.钧瓷以其古朴的_______,精湛的______,复杂的配釉,湖光山色、云霞雾霭、人兽花鸟虫鱼等变化无穷的图形色彩和奇妙韵味,被列为中国宋代“五大名瓷”之首。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造型 技术 B.外形 工艺

  C.外形 技术 D.造型 工艺

  【解析】本题从词义的侧重点上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外形”侧重于讲物体外部的形状;“造型”是指创造出来的物体的整体形象。钧瓷是独特的、创造出来的,形容钧瓷用“造型”比“外形”更合适。“工艺”侧重于讲原材料或半成品加工成产品的工作、方法、技术等,“技术”是指经验和知识在生产过程中的积累,前者显然更恰当。故选D。

  例题4.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一组是(  )。

  ①相关部门多次派人来_______这个公司的财务工作,发现了许多问题。

  ②在我结婚的那天,妈妈拿出一个翡翠镯子给我,说那是祖上________下来的。

  A.检查 流传 B.检察 流传

  C.检查 留传 D.检察 留传

  【解析】词义的侧重点不同,所表达的意思也不一样。“检查”侧重于表示为了发现问题而用心查看,而“检察”指检举核查、考察,前者比后者更适用于题干中的“财务检查”行为,排除B、D项;“留传”侧重于表示遗留给后代,“流传”则侧重于表示传下来、传播开,前者更恰当。故选C。

  二、从感情色彩上辨析

  现代汉语的实词在表达某种概念或意义的时候,还往往附带着一定的感情色彩。具体可分为褒义词、贬义词和中性词三类,如“成果”、“结果”和“后果”三个词语的感情色彩依次为褒、中、贬。

  词语的感情色彩反映了人们对事物的爱憎感情和褒贬评价。使用词语,特别是使用同义词,不仅要弄清词的意义,对带有感情色彩的词,还要分清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根据表达的需要来选用,这样才能将思想感情准确、鲜明地表达出来。

  在通常情况下,表示对人或事物的褒扬、喜爱、尊敬等感情,要用褒义词;表示贬斥、憎恶、鄙视等感情,要用贬义词。但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为了收到讽刺或幽默的效果,可以采用“说反话”的方法。在这种情况下,用褒义词表示的是贬义,用贬义词表示的是褒义。

  例题1.发展与壮大文化产业,既要盯着市场做文章,________文化生产部门的自我生存能力,最大限度地让文化产品增值;又不能唯市场是从,一味_________市场低层次需求,让那些格调不高的文化产品大行其道。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扩大 限制 B.维护 满足

  C.提高 降低 D.增强 迎合

  【解析】此题可由感情色彩排除干扰选项。由“唯市场是从”、“让格调不高……大行其道”可以看出第二个横线处填入贬义词最恰当。“限制”和“降低”是中性词,“满足”是褒义词,只有“迎合”才符合题干语境:不赞成盲目遵从市场。故选D。

  例题2.白话文、英文、德文并不一定代表_______,文言文也不一定代表______。在文言文的世界里,我们可以发现太多批判的精神,太多超越现代的观念,太多先进的思想。

  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开放 守旧 B.现代 传统

  C.现代 落后 D.高雅 庸俗

  【解析】通过对题干的理解,第二个横线所在的分句是想肯定文言文的内涵,而该句含有“不”字,则第二个横线处应该填入贬义词。A项的“守旧”、B项的“传统”都是中性词,感情色彩不符合,排除这两项;而由题干第二句“超越现代”、“先进”等词眼,可以判断题干是关于语言的现代与落后观点的表述,由此可知,C项是正确选项。故选C。

  例题3.地下短信群发公司是目前垃圾短信泛滥的主要( ),而目前的监管措施还不能有效地约束他们的行为。

  A.来源 B.源泉 C.祸根 D.根源

  【解析】“源泉”是个褒义词,显然不符合题干语句的贬义色彩,排除B项;“来源”指事物所来的地方;“祸根”指引起灾难的人或事物;“根源”指事物产生的根本原因,这三个词相比较而言,只有“根源”在感情色彩和语境上最贴合题干,所以D项是正确答案。故选D。

  例题4.豆腐以含丰富的蛋白质著称,科学家们把它誉为低胆固醇的营养( )。

  A.食品 B.物品

  C.食物 D.佳品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词语感情色彩的运用。由“誉为”一词可以判断出,括号中应该填入褒义词最为恰当,而A、B、C三项均为中性词,显然填入D项的“佳品”是最为合适的。故选D。

  

读书人网 >能力指导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