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2010教师资格考试:第三章 教育与社会

发布时间: 2010-08-18 23:25:56 作者: celinasusu

编辑推荐:

向你介绍几种流行的英语学习方法

第三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第一节 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

  一、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

  (一)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具体说来,统治阶级主要是从这样几个方面来实现这种领导权的:(1)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来掌握教育的领导权。(2)利用经济力量来掌握教育的领导权。(3)以意识形态上的优势力量来影响和控制教育。

  (二)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三)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

  (四)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二、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晌

  (一)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具体而言这种人才培养又分为两个方面:

  (1)培养人才,使其具有一定的思想意识,在维护和巩固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中发挥积极作用。

  (2)学校在培养人才时,不仅使他们形成一定的思想观点,而且还向他们传授社会长期积累下来的经验、知识及技能,以使他们能直接作用于政治经济制度。

  (二)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

  (三)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在不民主的社会中,教育能传播科学知识,启迪人的民主观念。第二,在比较民主的社会中,民主的教育可以保持并推动政治民主化。

  第二节 教育与生产力

  一、教育与生产力

  (一)教育受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

  1.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目标的设定

  2.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规模和学校的结构

  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教育经费的支付能力直接影响着校舍建设、仪器设备配备、教材建设、教师待遇和师资培养等方面的条件,成为决定教育事业发展速度和规模的主要因素。第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了社会对教育事业的需求程度。

  3.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课程的设置和教育内容的变革

  4.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教学组织形式、教育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变革

  (二)教育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强大动力,现代教育具有生产性

  1.教育把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2.教育实现着知识的再生产和知识创新

  教育作为实现知识再生产的重要途径,有着自己的重要特点:第一,它是一种扩大的再生产。第二,它又是一种高效率的再生产。

  (三)教育优先发展

  其基本含义有两个:第一,社会用于发展教育的投资要适当高于现有生产力和经济发展水平而超前投入:第二,教育发展要优先于社会其他行业或部门而先行发展。

  二、教育与生产关系

  (一)教育与经济基础

  一方面,经济基础是制约教育的中介因素和力量,这体现在:第一,经济基础制约教育的社会性质和受教育机会的分配;第二,经济基础部分地制约教育内容。另一方面,教育对经济基础具有复制强化或者削弱一消解作用。第一,在通常的情况下,教育起着复制、强化和延续社会关系的作用。第二,被经济基础决定的教育机构,同时也是反映一定社会关系的政治的、思想意识的和社会文化的传播与宣传机构。第三,在社会的变革时期,教育通过传播先进思想和进步理论,从而具有促进社会加速变革的作用。

  (二)教育与政治制度

  1.教育为社会政治制度所制约和决定

  第一,政治制度制约和决定着教育目的和教育内容。

  第二,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和受教育权。

  2.教育对社会政治制度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第一,教育通过培养具有一定政治态度、思想意识的人,在维护和巩固一定的政治制度中发挥积极作用。

  第二,学生的精神风貌和政治素质,影响着社会风俗、道德风尚和思想潮流。

  第三节 教育与科学技术

  一、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1)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

  (2)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

  (3)科学技术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二、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

  (1)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

  (2)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

  (3)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

  (4)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

  三、信息技术与教育

  (1)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的知识结构和教育内容;

  (2)信息技术改变着教学和教育的观念;

  (3)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

  第四节 教育与文化得关系

  一、文化对教育的作用

  (1)社会文化发展提高了人们对教育的需求,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完善;

  (2)社会文化发展促使学校与社会联系加强;

  (3)社会文化发展促进教学内容的质量和结构的变化;

  (4)文化发展影响教育方法、手段和组织形式的变革。

  二、教育对文化的作用

  (1)教育是社会文化得以保存和传递的重要手段;

  (2)教育是促进社会文化交流和融合的重要手段;

  (3)教育是社会文化创造和更新的重要手段。

  三、学校文化

  (一)学校文化界说

  (二)学校文化的特征

  (1)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

  (2)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

  (3)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

  (4)校园文化——学校文化的缩影。

  (三)学生文化

  1.学生文化的成因

  (1)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

  (2)同伴群体的影响;

  (3)师生的交互作用;

  (4)家庭社会经济地位;

  (5)社区的影响。

  2.学生文化的特征

  (1)学生文化具有过渡性;

  (2)学生文化具有非正式性;

  (3)学生文化具有多样性;

  (4)学生文化具有互补性;

  (5)学生文化具有生成性。

  第五节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一、教育相对独立性的含义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对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具有能动作用。

  二、教育相对独立性的表现

  (1)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

  (2)教育具有与政治经济和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

读书人网 >辅导资料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