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土地估价师考试《土地管理基础与法规》试题及答案一
土地估价案例与报告练习题一
土地估价案例与报告练习题二
 
21.土地证书由土地管理部门填写,并代表( )颁发。
A.县级以上土地管理部门
B.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C.县级土地管理部门
D.县级人民政府
22.依据有关法律规定,我国土地所有权分为( )。
A.国有土地所有权和农民集体土地承包权
B.国有土地所有权和集体土地所有权
C.国有建设用地所有权和乡镇建设用地所有权
D.国有建设用地所有权和国有农用地所有权
23.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规定,“全民所有,即国家所有的土地所有权由( )代表国家行使。”
A.各级人民政府
B.所在地城市人民政府
C.国务院
D.省级人民政府
24.依据《土地登记办法》规定,我国土地权利证书不包括( )。
A.《国有土地使用证》
B.《集体土地所有证》
C.《农村承包地使用权证》
D.《土地他项权利证明书》
25.裸地指表层为土质,基本无植被覆盖的土地;或表层为岩石、石砾,且其覆盖面积大于或等于( )的土地。
A.40%
B.50%
C.60%
D.70%
26.建设用地的主要特征不包括( )。
A.承载力与非生态利用性
B.土地利用的可逆性
C.土地利用的永续性
D.,区位选择的重要性
27.历代封建王朝为巩固封建土地所有制,征收赋税,普遍核实、清丈田亩面积,评定土质,确定地权,其中,在历史上规模最大、最为著名的是( )的鱼鳞图册措施。
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28.《耕地占用税暂行条例》第五条对耕地占用税的税额规定:人均耕地不超过l亩o的地区(以县级行政区域为单位),每平方米为( )元。
A. 10-50
B.8-40
C.6-30
D.5-25
29.根据《城镇地籍调查规程》的规定,地籍图的比例尺可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采用( )三种基本比例尺。
A. 1:500、1:1000或1:5000
B.1:1000、1:2000或1:5000
C. 1:1000、1:2000或1:10000
D.1:500、I:1000或1:2000
30.在土地统计分析中,反映土地动态变化的速度分析指标有发展速度、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平均增长速度等,其中,平均增长速度是( )。
A.各期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的多次方根
B.平均发展速度减1(或平均发展速度减100%)
C.根据增长量与基期水平之比计算
D.根据两个不同时间上的发展水平的对比而得到
31.甲大学为了筹集建设资金,拟将建有教学大楼的房地产向银行抵押以获取贷款,该教学大楼的建设资金是财政拨款。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房地产可以抵押
B.该房地产不能抵押
C.房屋不可以抵押,但土地可以抵押
D.房屋可以抵押,但土地不能抵押
32.在建设用地利用过程中,若土地权属及主要用途变更,应向( )申报变更登记,经过批准,方具有法律效力。
A.乡级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
B.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
C.县级人民政府
D.市、县级人民政府
33.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处理。其中,单位之间的争议,由( )处理。
A.县级人民政府
B.市级人民政府
C.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D.单位所在地人民政府
3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37条规定,承包经营耕地的单位或者个人连续( )年弃耕抛荒的,原发包单位应当终止承包合同,收回发包的耕地。
A.2
B.3
C.4
D.5
35.依据《土地复垦规定》,对不履行或者不按照规定要求履行土地复垦义务的企业和个人,由土地管理部门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由土地管理部门根据情节,处以每亩( )元的罚款。
A.200~500
B.500~1000 C.200 -1000
D.500 -1500
36.依据《农村土地承包法》规定,承包期内,承包方全家迁入小城镇落户的,应当( )。
A.将承包的土地交回发包方
B.按照承包方的意愿,保留其土地承包经营权或者允许其依法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C.发包方收回原发包土地,重新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活动
D.给予适当补偿后,发包方收回原承包土地
37.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遵循客观、公开、公正的原则。从2006年起,每( )年为一个规划期,在每个规划期的期中和期末,国务院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考核一次。
A.3
B.5
C.7
D.2
38.依据《征用土地公告办法》,有关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根据批准的征用土地方案,在征用土地公告之日起( )日内以被征用土地的所有权人为单位拟订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并予以公告。
A.10
B.15
C.30
D.45
39.依据《土地登记办法》规定,土地登记提交的资料不包括( )。
A.土地登记申请书
B.地籍图
C.宗地图
D.土地权属来源文件
40.以下不属于征地工作程序范围的是( )。
A.告知征地情况
B.确认征地调查结果
C.组织征地听证
D.土地规划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