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历代经典或医家对中医理论体系的影响和

发布时间: 2010-12-07 21:19:37 作者: celinasusu

编辑推荐:

乳房胀痛的治疗

(2010-07-29)

建议您关注读书人网站:http://www.reader8.net/exam/zhongyiyishi/2.html

 

   《黄帝内经》总结了春秋战国以前的医疗成就和治疗经验,系统阐述了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等问题,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确立了中医学的独特理论体系。

  《难经》是与《黄帝内经》相媲美的中医经典著作,也为指导后世的临床实践提供理论基础。

  《伤寒杂病论》为东汉张仲景著,确立了中医学辨证论治理论体系,为临床医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诸病源候论》,隋巢元方编著,是中医学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书。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宋陈无择著,提出著名的“三因学说”。

  《小儿药证直诀》,宋钱乙著,开创脏腑辨证。

  金元四大家:①刘完素,寒凉派,主张“六气皆从火化”、“五志过极皆能化火”,用药以寒凉为主;②张从正,攻下派,主张病由邪生,“邪去则正安”,以汗、吐、下攻邪祛病为主。③李杲,补土派或补脾派,主张“内伤脾胃,百病由生”,以补益脾胃为主治病;④朱丹溪,养阴派,主张“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治病以滋阴降火为主。

  温病学派:明吴又可,著《温疫论》,主张“温疫”的病源“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成”。清叶天士,创卫气营血辨证。清吴鞠通,创三焦辨证。

  清王清任,著《医林改错》,发展了瘀血致病的理论。

读书人网 >中医医师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