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白喉棒状杆菌特点
(2010-11-19)
-
分枝杆菌细胞培养分离方法
(2010-08-20) -
结核杆菌实验室诊断具体方法
(2010-08-20) -
微生物接种和观察方法
(2010-08-20)
敬请关注读书人网站:http://www.reader8.net/exam/yixuejianyan/
致病性 本菌可引致各种家畜、野兽和人类的炭疽,牛、绵羊、鹿等易感性最强,马、骆驼、猪、山羊等次之,犬、猫、食肉兽等则有相当大的抵抗力,禽类一般不感染。此菌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染,但也可经呼吸道及皮肤创伤或通过吸血昆虫传播。食草动物炭疽常表现为急性败血症,菌体通常要在死前数小时才出现于血流。猪炭疽多表现为慢性的咽部局限感染,犬、猫和食肉兽则多表现为肠炭疽。
人类对炭疽杆菌的易感性介于食草动物与猪之间,一般通过接触病畜尸体材料或污染的畜产品,经消化道、呼吸道或皮肤创伤感染而发生肠炭疽、肺炭疽或皮肤炭疽。还可引发人类脑膜炎、咽喉炭疽和毒血症等。
实验动物中小鼠、脉鼠、家兔和仓鼠均极易感,大鼠则有抵抗力。
此菌毒力主要与荚膜和毒素有关,它们分别由PXOl和PXO2质粒所调控。在入侵体内生长繁殖后,形成荚膜,从而增强细菌抗吞噬能力,使之易于扩散,引起感染乃至败血症。炭疽杆菌所产生的毒素称为炭疽毒素,包括水肿毒素及致死毒素两种,其毒性作用主要是直接损伤微血管的内皮细胞,增强微血管的通透性,改变血液循环动力学,损害肾脏功能,干扰糖代谢,血液呈高凝状态,易形成感染性休克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最后导致动物死亡。毒素由水肿因子 (EF)、致死因子 (LF)以及保护性抗原 (PA)三种亚单位 (或称因子)构成,三者单独均无毒性作用,只有PA与EF或与LF结合时,才有致病作用 (表22-2),且EF与LF可与PA发生竞争性结合 (图22-2)。

 
EF是分子量89000的未活化的腺甘酸环化酶,LF是分子量为90000的蛋白质,PA是一种膜结合蛋白。当炭疽毒素作用于易感细胞时,首先由PA与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受体结合,随后PA被蛋白酶水解成分子量为63000的活性片段,后者与EF或LF结合,通过受体介导的细胞吞噬作用进入宿主细胞。此时EF被细胞内的钙调节蛋白激活,使细胞内。cAMP浓度升高,胞浆射出,引起水肿反应。